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海龍:霸權與赤貧:兩面英國的文學側寫

—勃朗特家世泄露英國平民悲歌

 

 
一.英國:皮袍下的虱蚤
   “盎撒”這個字眼最近兩年突然變得很流行。其實卌年以前我就幾乎每天跟它打交道了。我那時候在高校敎歐美文學,英國是重點,盎格魯撒克遜是英國人的根,他們的祖先是西日耳曼蠻族,典型的島民和森林人,中世紀後期盎撒才慢慢血腥翻身。11世紀以後它才漸漸形成邦族,英語才因之起源。他們的文學也是14世紀以後才形成的。在此以前,唯一算得上“文學”的是它追溯自己古丹麥祖先家譜的粗糙史詩《貝爾武夫》(像現代動畫片情節那樣的粗糙)和一些幼稚的宗敎詩。
   但是18世紀以後,盎撒英國靠圈地運動掠奪國內貧民和攻搶外邦並利用新興的工業和科技力量等陡然暴富,成了世界級強權。暴富後的盎撒是有狼性的,在外面打家劫捨,在國內它也靠欺壓本國窮人致富。當時它雖然在國際上人前顯貴暴起害人,但其實內囊里卻也非常空虛,英國國內赤貧者比比皆是。盎撒的強大和光榮是靠暴力和嗜血堆積的。正派的學者認爲,如果血腥是換得這一切的必要條件,這樣的“光榮”和“成功”不要也罷。
   到了19世紀,英國開始以超前速度發展。但是它的底層甚至一般百姓都還是貧困的。何以見得?一般百姓的日子和生活流水賬我們很難得知,我們不妨查查一下名人的傳記或家史。我們當然不必查王室貴族也不必查暴富的資産者和靠搶劫起家的軍人,就看看那時的讀書人和作家的情况吧。


(圖01:盎撒靠大航海和殖民掠奪起家)
   19世紀初到中葉英國已然把印度、美洲大部變成了殖民地,在它那樣張揚和欺負全世界人的時代,它的國民應該是富有或至少享受正常生活的吧?其實不然。查看一下本期的英國文學史,連那些名作家的身世都極度貧困,由此我們可知當時的英國霸權主義和殖民者對自己國民和對海外是一樣的殘酷和沒有人性。 英國靠殖民起家,海外掠奪和貿易是其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殖民帶動了相關的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發財。他們殖民印度和美洲,亦憑藉東印度公司將印度變爲殖民地,策劃向亞洲殖民,這一切看似烹油烈火,其實百姓赤貧。何以見得?
   當時英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作家狄更斯、薩克雷以及勃朗特三姐妹等的作品皆以描寫當時社會混亂、貧窮和不幸爲世人所銘記。 就以大家熟悉的勃朗特三姐妹和她們兄弟的赤貧遭遇讓我們看看大英帝國這華麗旗袍下的寒酸和苦逼吧。英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三星勃朗特姐妹生活的時代正是鴉片戰爭前夕。此時英國已然霸佔了印度,他們下一個目標是中國。《簡·愛》里面提到印度,而寫世界名著《名利場》薩克雷直接就生在印度。跟他們同時代爲世所公認的英國文學巨匠狄更斯小説的主角多爲赤貧、孤兒和受苦下層百姓,主題幾乎全是窮人故事;只看題目就知道寫的是社會底層小人物:《艱難時世》《孤星血淚》《老古玩店》《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雙城記》……。 印度那時候已經是英國朝野關注的最大話題。它幾乎成了英國這個最大吸血鬼的救贖。那時候百姓被輿論驅使,已經在想象中把印度和整個東方當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盎撒霸佔印度嘗到甜頭後胃口打開,對南亞、東南亞甚至整個東亞都起了覬覦之心。蟒蛇呑象,小小島國英國此刻已經有了稱霸世界和呑並全球的野心。《簡·愛》里面有印度情節,在簡·愛故事結尾獲得遺産後她虔信宗敎的表哥是狂熱的宗敎信徒,想跟她結婚帶她去印度傳敎;而狄更斯的文學起步甚至在他9歲時的處女作就是寫印度的《印度君主米斯納爾》。爲什么都是印度呢?——印度就是他們稱霸世界的試驗田。


(圖2:掠奪印度的成功刺激了英國殖民世界的野心)
   雖然那時英國已然是世界頭號工業大國,但它文學的主流是寫貧窮。狄更斯去世後,他的墓碑上寫道:“他是貧窮、受苦與被壓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英國作家。”——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英國爲什么有那么多的窮人和窮人故事?這個問題不得不啓人深思。 那么,就讓我們以勃朗特一家那時的悲催遭際作爲一個個案,讓讀者從中去細細體會一個平民家庭在嗜血的盎撒雄起階段的亂世是怎樣生活、怎樣度過那艱難時世的吧。
* * *
   在文學史上,從古到今,父子作家、兄弟作家史不乏書,甚至有父女作家和母子作家,但一家幾乎所有子女都成作家的不多。特別是——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庭啊!説起來讓人心碎,這樣一個連溫飽都不繼的家庭卻培養了三個世界名著的作者,還培養了一個爲姊妹畫像和寫故事的兄弟。
   這一家人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爲獨特的一家。你相信石頭上會開花嗎?你相信這個世界眞的有海枯石爛?大概您猜出來了,這就是19世紀地處英國窮鄉僻壤的窮牧師勃朗特家族。
   那時候,整個人口的90 %都不識字,特別是女孩子,能認字簡直就是個異數。因緣際遇,這家的父親是個窮副牧師,算是讀書人,巧了,孩子有機會僥倖認字。一夥孩子就像風窠里的雛鳥,嘰嘰喳喳在半飢半飽的童年中慢慢學着起飛了。
   那時的“日不落國”正在冉冉升起,人們卻難以想象它的百姓中卻有這樣寒素的群體。勃朗特家因爲女主人早逝,女兒們幾乎都不得不上了條件極差的寄宿學校,獨留兒子在家,這個唯一的兒子名叫布倫威爾·勃朗特。全家姊妹都自覺地寵着這個兄弟,甚至把他當成唯一。
   他們的生活不只是貧瘠,而等於是生長在困苦和災難里。幼小的勃朗特們在渠溝里企盼倒映的明月,在垃圾堆上仰望天邊的彩霞。但是他們頑強地成長着,以驚人的毅力和能量在竄高,向往和夢幻着外邊的世界。


(圖03:夏緑蒂·勃朗特肖像)
   結果是,三個女兒爲世界文學史抹上了最亮麗的一筆。但天妒英才,幸運之神眷顧過卻又沒放過她們。她們經歷過什么樣大喜大悲的煎熬,沒人得知;但最後,三姐妹都幾乎是以生命爲代價爲她們鍾愛的文學殉情。文學,是她們的起點和終點。不止三姐妹,這里面還有她們兩個早夭的姐姐的貢獻,雖然她們沒能參與寫作,卻也貢獻了文學的基因。據考這兩個姐姐的溫婉敏感和善良、她們的孤兒院故事成了《簡·愛》故事中萌發海倫原型的種子……
   兩百年了,人們仍然不能忘記這些早夭的文學天才。最近,紐約圖書館正在展覽夏緑蒂·勃朗特童年的創作手稿。去年,她創作于13歲時的一本15頁的童書被以125萬美元拍賣。對於她們痛苦的童年,這是一筆不能想象的天價。那時候如果她們能得到這個數目的百分之一,勃朗特全家的命運或許應該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二.近二百年手稿亮相紐約,再續輝煌
   紐約公立圖書館是個寶藏,它的精華不止是圖書,還藏有世界著名作家、畫家、音樂家等名人的手稿。最近它舉辦了一個紀念展,展出了一些19世紀作家手稿。其中讓我眼前一亮的是《簡·愛》作者夏緑蒂·勃朗特的早年創作手稿和畫稿。
   對於《簡·愛》作者的生平,喜歡文學的讀者大多都耳熟能詳。她出身寒素,父親是個鄉村副牧師,夏緑蒂幼年喪母,她跟姐妹和一個弟弟由姨母照料長大。由於家庭窮困她和姐妹被送到寄宿學校,精神物質上都倍受艱窘煎熬,這造成了他們終身的心理陰影和病痛。後來夏緑蒂的兩個姐姐皆童年病逝,而她和被稱爲“勃朗特三姐妹”的妹妹艾米麗(寫《呼嘯山莊》)安妮(寫《荒野莊園的房客》)都成了世界著名的作家。弟弟布倫威爾也是出色的畫家和作家死于31歲,艾米麗30歲去世,安妮29歲去世;夏緑蒂是六個孩子中活得最大的,可她去世時還不到39歲。
   但是,夏緑蒂創造了文學史甚至創造了歷史。她的小説《簡·愛》成了影響文學史進程的杰作,其影響不止是在文學上,而且影響了後來的哲學、宗敎、社會學甚至在如女權主義等社會運動上都由此發其端倪,成了一種不可忽視的人文現象。
   人們不禁要問,閉塞于窮鄉僻壤的這樣一個家庭,又囿于貧困和低劣的寄宿學校環境,當年的夏緑蒂是怎樣成爲作家的呢?——那么多有權有勢有資源的上等家庭都沒能培養出作家,而貧困不堪的勃朗特們卻成功了,這不啻爲一個異數。其實還不止夏緑蒂呢,這個貧困家庭里一出就是三個!而且家中唯一的男丁布倫威爾也是個藝術家。這里埋藏了一個謎,我們不禁要想瞭解一下這個寒門何以能夠創造這樣一種奇迹。
   我讀過不少相關的傳記書甚至學術著作,都沒有尋找到答案,在這次紐約圖書館的手稿展上我依稀看到了謎底和曙光。我看到了童年夏緑蒂的書稿和畫作
 

(圖04是夏緑蒂· 勃朗特童年手稿。

圖05是她早年的繪畫作品。此二圖爲作者拍攝)

   出生在這樣一個困窘的家庭,兩個姐姐伊麗莎白和瑪利亞都在同一年病逝,一個12歲,一個11歲。那一年,夏緑蒂才剛剛9歲,貧窮的困厄給勃朗特家的孩子們刻上了暗且深的童年印痕。但是,物質上的貧窮並沒有戕殺這家孩子們渴求幸福和浪漫愛情的憧憬和希望,甚而因爲物質上的貧困更加刺激和放大了這種渴盼和希望。幼年的勃朗特子女們都苦學,雖然他們都沒受過什么正規敎育,基本上靠自學成才。夏緑蒂童年聰穎多才,還精通法語,能用雙語寫小説甚至寫法語詩歌。
   兩個姐姐逝後,夏緑蒂成了家里的大姐大,帶着弟妹們艱難生長。她自幼充滿冥想,這劫後餘生四個孩子苦讀詩書、畫畫、習音樂,余下的時間就是編故事,在童年創造神秘幻想的國度和世界。夏緑蒂15歲起就跟弟妹們創辦了手寫本家庭雜誌《靑年雜誌》並堅持了好幾年。 那時,最小的妹妹安妮才10歲就參加了雜誌編寫。他們的作品都受到了當時流行神秘玄幻的哥特式作品的影響,加上他們童年經歷,都有一層晦暗和撲朔迷離的影子在。這種風格成了三姊妹和弟弟後來作品的總基調和母題。
   爲了謀生,夏緑蒂19歲起就出外當家庭敎師,艾米麗也是20歲就做家庭敎師,這些經歷爲她們後來小説提供了材源。 夏緑蒂·勃朗特被譽爲在故事里最早表達女性私我意識的作傢,具有社會批判精神,被詹姆斯·喬伊斯和普魯斯特等文學大家尊爲前輩。《簡·愛》塑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文學典型,主人公具有高度的個性化和意志力,深刻地呈現並討論了階級和性別歧視、宗敎、女權主義等超前的話題。
   這次紐約圖書館展出的是夏緑蒂15歲時的小説手稿《歐內斯特·阿朗伯特歷險記》。在這里,這位天才少女已然呈現了她的文學才華和編故事的能力。這本手稿密密麻麻寫滿了她的冥想和奇幻憧憬,是《簡·愛》作者最早的練筆之作。這部小説寫的是主人公歐內斯特渴望訪問仙境,在一個秋夕,仙女魯弗斯華納降臨帶他見證了超自然世界的奇觀:由靑金石和液態鑽石組成的壯麗宮殿、天堂般的花園、寶石鑲嵌街道的城市。戀棧經年後,歐內斯特酷思故鄉,後由一種魔藥把他帶到了一個緑色的山谷,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樣一位被仙女俘虜但經歷過海底恐怖的老人。歐內斯特決定在這個似乎擁有永恆夏天的山谷中度過餘生。小説故事雖然簡單魔幻,但結構和描寫已臻一定境界。這部手稿被挖掘後,今天的夏緑蒂硏究者在硏究其文學道路形成和靈感基礎時,都不能忽略這部早期手稿的意義和它對夏緑蒂寫作生涯的影響。而她的這部手稿在完成176年以後,2006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對勃朗特姐妹硏究史的又一貢獻。今天,在紐約圖書館能得以瞻仰手稿眞迹和繪畫原稿,無疑對硏究和瞭解這一文學天才具有深刻的意義。

三.只用筆説話,“社恐”的夏緑蒂
   雖然童年生活艱窘,勃朗特姐妹卻不乏夢想。特別是夏緑蒂更是早熟,她自早年就渴望成功。夏緑蒂20歲時就曾經向英國桂冠詩人羅伯特·騷塞寫信詢問過文學創作。騷塞是跟英國詩聖華兹華斯、柯勒律治齊名的“湖畔派詩人”三巨頭之一。他的文學觀比較保守,雖然承認夏緑蒂有文學才具,但是勸她作爲一個女人應該安分守己。對女性而言,“渴求名望”是一種疾病,而回歸家庭的“義務”有如一劑良藥,藥到病除。
   但是夏緑蒂並沒有因爲打擊而放棄文學探索。其後她還將自己的小説寄給前面提到的著名詩人柯勒律治的兒子小柯勒律治求敎。但她跟這位文學名流的交往也不讓人愉快,她的文學起步在當時十分坎坷。大概就是這樣的原因成了她的心理陰影,她們三姐妹寄出處女作時都起了一個男人的筆名。但表面柔弱卻心性堅強的夏緑蒂卻沒有停步,她把自己對文學的愛更加深深地裹藏在了心底深處。
    1847年夏,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安妮的《阿格尼絲·格雷》被倫敦的出版商托馬斯·紐比接受。夏緑蒂以“柯勒·貝爾”爲筆名的《簡·愛》也在同年10月16日出版,兩個月內就加印了第二版。此時的她並不知道,這部小説今後注定是要轟動了整個英語世界的;而兩個妹妹的作品同樣也會名垂史冊。
   《簡·愛》出版當年就因其內容和題材的新穎和內在力量引起了轟動。最爲引入矚目的是竟得到了名作家薩克雷的讚許。薩克雷是英國文學史上跟狄更斯齊名的小説家。他家境優渥,是劍橋大學畢業生,他較早開始寫作並結識過大文豪歌德。他最著名的小説是《名利場》。

 


(圖06:《簡·愛》第一版扉頁。


圖07:薩克雷名著《名利場》第一版封面。


圖08:《簡·愛》手稿的第一頁)

 


(圖片09,10,11,12 爲幾種版本的《簡·愛》封面)


   《簡·愛》剛出版就引發了薩克雷極大的閲讀興趣。他立刻給出版商威廉·史密斯·威廉姆斯寫信問“這是女人的手筆,但會是誰呢?”他們都憑借敏鋭的直覺發現了“柯勒·貝爾”的筆名下掩藏着的是應是一位女性作者。其後,薩克雷對這部作品給予了盛贊。巧合的是,薩克雷自己的身世跟《簡·愛》中男主人公情節有相似處,他有一個精神失常的太太。作爲初出茅廬新人作家夏緑蒂當然希望處女作有人首肯。所以她特別感謝社會聞人薩克雷的鼓勵和稱讚,在這本書第二版時題獻給薩克雷。沒想到當時文壇卻拿此事做八卦影射並攻擊夏緑蒂跟薩克雷有私,甚或污衊作者就是他的家庭女敎師。
   這場無妄之災極大激怒了無辜的夏緑蒂和薩克雷。他們根本從來就沒有見過面。爲了闢謡,1849年,出版商安排二人首次見面。他們的目的達到了,世人都看到了他們互不相識,但是這次見面卻非常尷尬。夏緑蒂是個遠離都市荒僻小鎮羞澀敏感的嬌小文學村姑,薩克雷是個體型高大食量驚人的城里大咖士紳。據薩克雷傳記描述,出于禮貌,身材高大的薩克雷彎下腰,張開雙臂,想要給勃朗特小姐一個擁抱,可惜他“卻連她的胳膊肘也沒碰到”。此後,薩克雷又曾經設宴招待夏緑蒂,但有社交恐懼症的夏緑蒂卻在宴會時躱開一衆名流到他家書房里只跟他家女敎師説話,讓主人薩克雷非常尷尬。最後薩克雷竟然不得不中途逃席,這場豪華社交宴會只能以難堪和失望收場。
   據傳記載,夏緑蒂是位約150厘米的小個矮女子,但她卻是文學上的巨人。她有着堅強的意志力和巨大的能量,是位跟命運爭斗的不屈的女神。雖然她不善於社交場長袖善舞,但她習慣是用筆説話的,凡是讀過她著作的人,誰都不能忘卻這擲地有聲的話語:
   ——你以爲因爲我窮,低微,矮小,長相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説話,就好像我們兩人已經穿越了墳墓,站在上帝的腳下,我們是平等的。因爲我們是平等的!

四.未曾開放就凋謝的家中的男丁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勃朗特家的孩子幾乎算得上是悲劇性集體早逝的天才。他們家共有六個孩子,前兩個姐姐在夏緑蒂9歲時夭亡,這對下面活着的弟妹們是永遠的痛。夏緑蒂一下子變成剩下來孩子的大姐,陡然認識了人生的蒼涼。這些經歷後來都寫到了《簡·愛》當中。
   雖然後面姐妹都是早慧的天才,她們幾位成功和運氣來的不算晩,但幸福失去得卻又太容易。勃朗特姐妹被命運女神光顧只佔生命中極爲短暫的時光,像彗星一樣劃過最黑暗的夜照亮過整個天宇,但旋即湮滅了。1847年下半年她們三人共同發表處女作走上文壇,她們的起點幾乎就是最高點,處女作發表後就贏得關注,接着出版了第二部和第三部作品。
   但隨後這兩年也是他們家最悲劇的時日。先是他們家唯一的男丁布倫威爾事業蹉跎加上情場失意而酗酒罹病在1848年9月驟逝。僅過兩個多月,與哥哥感情深厚的艾米莉身心倍受打擊也于年底12月謝世。遭受連連的傷痛,最小的妹妹安妮不久也罹患肺病,次年5月含恨夭亡。自她們投稿到作品出版不過一年多時間,勃朗特四姐弟中三人去世,她們根本沒有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就帶着永生的遺憾走向了天國。到此時,勃朗特家六位子女中只剩下了唯一的夏緑蒂與父親相依爲命。
   除了未成年早夭的大姐二姐,勃朗特孩子們讀者所知較少的是家里的男孩布倫威爾。我們不妨在這兒多説幾句。
   勃朗特家五個姐妹中有四個被送往考恩橋寄宿學校,而布倫威爾則有幸在家中接受父親的敎育。他與夏緑蒂年齡只差一歲,感情也最近。他們少年時就熱愛文學和藝術,一起辦雜誌、排戲演戲,寫哥特式科幻小説,使他們的童年生活清苦但不寂寞。父親爲子女請了繪畫老師,布倫威爾初步職業是畫肖像畫。現在唯一那張勃朗特三姐妹的肖像就是出自她們的兄弟布倫威爾之手。這幅肖像成了勃朗特姐妹們最著名的存世形象,現在挂在國家肖像畫廊中。
  布倫威爾有着很好的文學素養,也敏感細膩。他曾經翻譯過一些西方經典作品,也跟著名作家德昆西、名詩人柯勒律治的兒子小柯勒律治有過文學交往。後來,他他在曼徹斯特和利兹鐵路
   公司找到工作。但生性多情羞澀的他很難是一個好員工。後來他依附妹妹的雇主做過家庭敎師,但據説他因愛上了學生的母親而被解約。其後布倫威爾酗酒、欠債並吸食鴉片,最後死于疾病和困厄。在他身後,留有不少他創作的詩歌,有的是他跟姐妹們合作的作品。其中有些已經發表,有些迄今尙未發表,還有一些軼文至今尙未被發現。文學史家們還經常呼籲如有新發現請聯繫相關的文學組織。
   快200年了,有人會問,有沒有可能還有勃朗特孩子們的文學遺迹被新發現?有可能的。去年紐約古董書拍賣會,發現了夏緑蒂·勃朗特的一本13歲時的少作。這是小小的一本書,比撲克牌大不了多少,卻是她童年詩歌的珍本。那時候物質奇缺,紙張很貴,苦寒的姐妹們的習作不是儘量開本小就是寫得密密麻麻。這也是當年她們日子過得清苦的寫照。這本15頁的小書據説上次露面是在1916年,這次被慈善組織以125萬美元的價格買到並捐獻給了勃朗特家鄉的手稿博物館,讓它終于回到了家……。

(圖片13:紐約2022年拍賣的夏緑蒂勃朗特13歲時自己裝訂的的書稿)
   今天,喜歡拾人牙慧者往往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云云。勃朗特家族的孩子童年甚至困頓到根本無權參與而沒有“起跑線”,他們是用生命和志氣去跟上流社會乃至於中産社會競爭和拼搏。他們不止是沒有起碼衣食飽暖和受敎育的良好機會,甚至連起碼的醫療和生命保障都沒有。兩個苦命、敏感且同樣多才的姐姐都夭折在童年,其他劫余的四人也都沒有活過中年;但他們都沒有抱怨也沒有放棄夢想,而用超乎常人數倍的努力肩起了自己的夢想並把它托舉到了世人難以想象的高度。
   人生有別,世上的確有幸運兒是“含着金鑰匙”出生,但大多數人都是平常百姓家的孩子。特別是文學史上大部分眞正有成就的作家很少貴族王侯將相,能寫出不朽作品者不少是歷盡坎坷、深味人生甘苦和生命偉大的賢者。當有人抱怨自己生不逢辰、成長在貧瘠的土地上時,不知您想過沒有,勃朗特家的孩子甚至連在貧瘠的土地上都沒有幸運落腳,他們就是被命運降生和成長在石頭上的。古諺雲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花。勃朗特家的孩子就是石頭上開的花,它們峻厲、絢爛、悲壯且發人深省,是人性永不言敗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