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徐海棟么?”“聽説他挂過好多科竟然還考上了硏究生!”“知道,我們學校的外賣團隊就是他創建的,後來好像還成立了公司。”“是之前在三輪外賣車上背單詞的學長么?”“他和我同一批考硏上岸了!”看似矛盾的事迹,他卻完美融合在自己身上。這位在老師和同學眼中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是杭州商學院經濟16級的學生徐海棟,在日前剛結束的硏究生考試中被録取爲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非法碩)硏究生。近日,這位同學大學四年里因創業躭誤學業卻又考硏成功的事迹,在校園里被大家津津樂道。
入學“迷茫”是主旋律,但不甘如此平淡過四年
大一剛入學,徐海棟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陷入了無所事事的困境。“每天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在忙進忙出,我卻一直很悠閑。沒有目標也沒有方向,不知道該怎么過好大學生活,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即使有也不敢輕易去嘗試。”因此他大一的日子過得十分枯燥,“每天敎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沒有高中緊張的學習氣氛,在學習上沒怎么上心。”徐海棟説道。他的每天只是按部就班,除了上課,就是在寢室,偶爾去圖書館看會兒書或是去體育館打乒乓球,過的很迷茫。他知道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卻不知從何改變。此時的徐海棟缺少的只是一個讓他起冲的契機。
從校園外賣到智能外賣公司,他迎來大學轉折點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一直想要通過經濟獨立減輕家里負擔的他接觸到了外賣兼職。談起第一次送外賣,他笑道,“當時運氣有點差,正好趕上了十月的大雨,一趟下來全身濕透。”儘管如此,他的胸中卻有一團燃不盡的火,爲用自己的雙手賺到了第一桶金而感到無比興奮。
做了一段時間外賣兼職後,他並不甘于此,組建外賣團隊的想法應運而生,同時也得到了同學的響應。至此,兩人一拍即合,從一無所有到奮力“打拼”,從最初的二人到後來的十人再到最後的上百人,經過一年的打拼,團隊發展迅速,規模最大時單日訂單量近2000單,月營收超3萬元。
然而創業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徐海棟也遇到過各式各樣的問題,諸如:創業前期兼職人員不足,因此需要平衡;每日的配送人員安排因課業緊張、天氣惡劣等不可控因素需要反復協調等等。“有時遇到訂單量集中的雨天,渾身濕透對於我而言是家常便飯。但出于對同學和工作的責任感,也只能咬咬牙接着做。”他笑道。除此之外,他也同樣面臨着同行的競爭壓力和團隊建設等問題。然而憑着自身的那股衝勁和合作夥伴的支持與鼓勵,徐海棟並沒有在困難前停步,他不斷完善團隊內的規章管理制度,提高配送效率,解決各方面矛盾衝突。終于,在大三上學期迎來創業巔峰,他組建的“北星配送”創業團隊也成爲全校規模最大的外賣團隊。藉助學校創業學院這一平台,他和同學洪武星、盧山一起成立了“杭州鳳毛科技有限公司”,
立志將校園外賣做得更加安全智能。至此,智能外賣在大學校園嶄露頭角,而徐海棟的重心也因爲一條意外的通知,不得不從創業轉移到學業。
本爲學位補授做“三手準備”,最終跨考成爲法律碩士
由於前期的懈怠,加上創業過程中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徐海棟怠慢了學業,相繼收到的“學業警吿”與“取消學位證書授予”的通知更是敲醒了這位“一頭紮進創業”的大四學生。
“爲了學位補授,我作了三手準備,備戰硏究生考試、備考六級和提高專業成績排名。”談及選擇考硏的動機,他表示:“最開始是想通過考硏‘上岸’進行學位補授,出于對法律的喜愛,我決定放手一搏。”憑藉大學里對法律的良好印象和自身興趣,在結合個人職業規劃後,他決定報考法律(非法學)碩士。
7月中旬,剛確定報考院校的他在起點就和同學拉開了差距,當時也是外賣工作收尾之際,除去上課和考試,平均每天仍需要留出4個多小時在送外賣上。時間不充裕的他只能抓住等待外賣派單的空隙準備考硏。“路過校門口或是在校園里,經常能看到他抱着書,一邊看一邊等待外賣派單,無論酷暑還是暴雨。”提起徐海棟,學院負責考硏工作的盧寅老師説道。
“我一直夢想着自己將來有一天能夠在浙工商的圖書館里學習。”徐海棟笑着説起當初堅持的動力。準備考硏的過程中,他過得規律又充實——早晨6點起床背書,背到8點直奔圖書館復習專業課,晩上回寢室後堅持背到十一點,有條不紊的復習計劃帶來了令他“意外”的成績。徐海棟的堅持成就了自己——不僅成就了他的創業夢,也成就了考硏夢。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是他的個性簽名,正是由於徐海棟堅毅的品質與敢想敢做的精神,他一步接着一步完成了屬於他的“逆襲”。
通訊員:譚夢珂 孫悅 徐夢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