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黃河改道與地圖斷代:中國地圖學西傳辯證

Original 2017-04-27 李兆良 測繪科學

 

這是我在測繪科學雜誌2017年4月號的論文摘要與引言,詳細見原文。此文以黃河改道的歷史否定利瑪竇與李之藻測繪坤輿萬國全圖。地圖遠較他們的時代爲早,應爲鄭和時代測繪完成地理,今年尙有三篇文章,全部推翻坤輿萬國全圖是西方帶來的地圖。明代中國人才是世界大航海,地理測繪的先驅。
                            李兆良

    黃河經常改道,給中國帶來肥沃的耕地,也帶來災難。歷代黃河河道變遷反映在地圖上,可以斷定地圖的成圖年代。先秦至宋代,黃河基本在華北平原用不同河道進入渤海。1194年開始,黃河奪淮,分兩支,北入渤海,南注黃海。1580年治河後,黃河只有南支匯淮河入黃海,到1855年再恢復單支入渤海。黃河4次大改道的歷史可以印證地圖成圖年代。《坤輿萬國全圖》的黃河分兩支,爲1194—1580年狀態,不是利瑪竇與李之藻時代的黃河,他們應該目擊而未更正,證明兩者均沒有參加《坤輿萬國全圖》的測繪,地圖存在遠較二人時代爲早。衛匡國的《中國新地圖集》,黃河只有南支入黃海,是1580年以後的材料,比1541年的《廣輿圖》資料更新。地圖製作有勘探、測繪、拼合、製版、印刷、翻譯等步驟。嚴格來説,地圖最重要的創作者是勘探測繪者,其他的任務是後勤,翻譯重繪更是省事。《中國新地圖集》主要製作人不是衛匡國,實爲中國歷代省、縣、鄉分工測繪,明代統其成,已用經緯線,球形投影繪製。《坤輿萬國全圖》則是鄭和等率領大航海的經驗總結。衛、利、李等人只參與翻譯,添加地名和序言。這兩份外國保存的中國地圖重現中國歷史,證明鄭和時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近代地圖學爲中國原創,中國地圖學西傳才是事實。 古謂:左圖右史,喩藏書豐富。圖與史是互補的參考,的確需要羅列左右。地圖可以印證歷史,歷史也能爲地圖斷代。中國以農立國,農作物需要光合作用生長,故定陰陽,劃土地,量稅收。先秦群雄爭霸,軍事行動不離地圖。因此中國很早就確立了地圖測量的基礎。全中國的地理測量是歷代人民在中央集權制度下,統一規劃的行動,編修地方誌,有1 500年以上的歷史。統籌地方誌的地圖,按比例可以繪製全國地圖。元代郭守敬《四海測驗》在全國各處選了27個點,測量準確度比擬今天。
   明代鄭和等人大航海(1405—1433),由於經驗和需要,發展了地圖學,得以環球航行。原來的很多技術都已失傳,但是信息保留在《坤輿萬國全圖》上。《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地圖學最重要的結晶。高精版可以在以下網址獲取:東北大學的圖書館有彩色版,美國國會圖書館[ ]和明尼蘇達大學[ ]有墨線本。彩色版除了一些明顯的手民之誤和日語標記,內容與墨線版同。中國明清換代,文獻大量流失,《四庫全書》收羅刪編天下書籍,亦引致資料損失。康煕年代的外國傳敎士來華測量,不過是極少數的點,其實基本上還是採用明代已有的數據。歐洲視明代中國爲學習對象,傳敎士來華,除了傳敎,還是學習,大量蒐求資料,大型地圖珍本、孤本流失海外,經歐人翻譯返回來,被誤以爲是西方著作,致有地圖學西來之説。
本文用黃河改道歷史來斷定《坤輿萬國全圖》的成圖年代和作者,探討利瑪竇與李之藻對《坤輿萬國全圖》的參與,以及同期西方地圖,衛匡國《中國新地圖集》資料來自中國測繪的證據,糾正歷史記載的錯誤。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母親,也是中華文明的災難,可以説“成也黃河,敗也黃河”。黃河上游黃土疏鬆,隨流而下,爲中國人民帶來了肥沃的黃土農田,也曾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3 000年來,黃河改道1 590次以上,平均兩年一次。大的改道有26次 。每次改道,死傷無數,災民遍野。黃河的變幻無常,迫使人民認識它,整治它,記録它的歷史。中國的地理學,測量學,地圖學,一部分是黃河逼出來的。
   夏禹,周至宋, 黃河均北流入渤海。《水經注· 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渤海”“又東北過利縣北,又東北過甲下邑,濟水從西來注之,又東北入于海”。史記開始有《河渠書》一項,以後中國正史總有河渠志,記載歷年的災害,黃河的流向,出海口。爲了治河,徵調民工,估算人力成本,必須對整個黃泛區的地理瞭如指掌。黃河與大運河交叉,黃河的淤塞,改道,嚴重妨礙了糧食北運。中國歷來北方産糧比南方少,北京的糧食依賴南方的供給,管理黃河就是保證中央政府的飯碗,是必須的。
   黃河改道的歷史很複雜,文獻很多,有正史,地方誌,專門的水利文獻等,不能一一徵引。這里只舉重要與主題有關的文獻地圖來闡明。詳見《宋史》卷91志第44河渠一,《元史》卷64 志第十六河渠一,《明史》卷83志59河渠一等。另《明代漕河之整治與管理》一書羅列甚詳。
   明代鄭和大航海,由於經驗和需要,發展了測量經緯度技術,能繪製球形投影的大型地圖,表現在《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新地圖集》兩種地圖上。這兩種地圖的原創測繪來自中國長期修編地方誌的積累,加上明代大航海的經驗需要,發展而成。在朝代更迭的亂世中,技術細節與地圖均失佚,流到外國。15—16世紀,西方直接和間接得到中國地圖的信息,開始展開歐洲的大航海活動,而中國自明代中期後300年對海洋經濟外交不重視,損失對國際的影響力。由於文化語言的隔閡,加上利益關係,世人一直認爲歐洲人是世界地理大發現的主角。今天,通過互聯網的公開信息,利用科學推理,重現歷史,證明鄭和時代的大航海才是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先驅,是近代地圖學的創始者。世界應該還原歷史,給人類文明一個公道。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