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邏輯學家唐同誥十二年實現“軟件工程方法”上的革命

 

2013年11月的一天,一位在匹兹堡的讀者來電説他從上海來美國近30年了,他自己不怎么看伊利華報,但他的太太是華報的忠實讀者,他説如果華報有興趣可以報道他最近寫的一本新書,《繪製進程圖》D++語言敎程,他説他是上海人,已經73歲了,很想把他的學術硏究成果傳給大家,他就是1986年來美國匹兹堡大學求學的華人唐同誥先生,我們相約在匹兹堡百合華人超市對面的麥當勞見面。
     那天他在麥當勞餐廳門口等我,説不要進去,店里油味道太濃,他説對身體不好還是找一個乾凈地方,我們在一個美國的超市小餐廳坐下,他買了咖啡,沒有想到我們一談就是三個小時,他曾經任敎于復旦大學數學系,他在1968年在上海復旦大學開了計算機工厰,那個時候他的計算機工厰很賺錢,學校各個敎硏組都來他這里要錢,有的敎硏組要他幫忙購置沙發,他實在不懂人際關係,最後是中科院有一個到美國深造的名額,他爭取到了,1986年到了匹兹堡來學習。
     到匹兹堡大學後,他的敎授給了他一本書説:這本書就是你這學期的課本,沒有想到他10天就把這本書看完,並且對他的敎授説哪一章寫的不對,他的敎授嚇了一跳,從此他的敎授再也沒有把他當學生看。
      另外有兩件事讓我看到唐先生對事業的執着,他説他坐在計算機前可以三天三夜不吃不睡,他是一定要把他弄不懂的事直到弄懂才罷休的人。他舉例説了在他讀大學期間,他看到操場上人在練鉛球,他想這么一個小球就扔這么“近”,他説讓他也試一試,沒有想到他拿起鉛球一扔更“近”,他開始到圖書館找書,硏究技術方面的問題,他還每天花2個小時以上在操場上練球,在學校大學生運動會上他參加了比賽,當日他看到體育系的學生都是高大魁梧,而他瘦瘦讀書人的身材,體育系的學生一扔有6米有8米,輪到他,扔完了找不到球,原來鉛球被扔在了鐵絲網前面。
    一個人一生對自己喜歡的事情要執着,他希望他的財富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繪製進程圖》D++語言敎程課本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請關注唐同誥先生的創新。
:浦瑛

 

 

 
   
華人精英唐同誥與他的D++語言敎程

你能否通俗地介紹一下,你的 “軟件設計編程自動化”SDDA技術是什么?
  眞正製作電腦軟件的語言僅有三代:(1) 第一代是 “機器代碼語言”,依據記録了客戶要求的設計文件,再人工編制“機器代碼程序”;(2)第二代是“程序語言”,依據記録了客戶要求的設計文件,再人工編制“語言代碼程序”;(3)第三代是 “軟件設計語言”,它不需要人工編制程序,只要用它寫下客戶要求,這種記録了客戶要求的設計文件,就能自動轉換成電腦上直接運行的“機器代碼程序”。這種強有力軟件設計語言都使用了軟件設計編程自動化SDDA技術。
    我十二年的工作是創建了一種模式邏輯工具,用它首次突破了SDDA技術。這種SDDA技術,可以爲任何系統任何種類的軟件,製作它的第三代的“軟件設計語言”。爲了證明它“旣強有力又有普遍意義”,我從二零零一年開始,爲二個最複雜的軟件系統:(1)爲企業經營管理的Window視窗軟件,製作了軟件設計語言 SDDA_window ; (2) 爲互聯網網站軟件, 製作了軟件設計語言SDDA_web.。   這二種“軟件設計語言”工具都將在“可視化D++語言” 一書中介紹。
    當今時代的狀况是,一個工厰要成爲 汽車製造厰,不必要去學習怎么提煉橡膠,怎么加工輪胎和加工發動機。歷史悠久的專業厰已提供各種零部件,讓你選購。同樣,人們在進入第三代的 “軟件設計語言”時代之後,一般軟件人員也根本不需要學習怎樣製作數據庫和數據庫程序。你只要寫上你要的數據庫表的名稱是“圖書館目録”一詞,再寫上它的每條記録由“書目“與“作者”二項目。總共,你只不過打了三個詞語,一個大型數據庫就産生,並提供各種需要的操作讓你選用。所以,人們在進入第三代的 “軟件設計語言”時代之後,這種新技術已提供這樣的一種可能:一位普通人都可以爲他熟悉的業務,製作他自己的電腦視窗應用軟件。在以前,這是不可想想吧。
   這里要指出的是,可視化D++語言是屬於一種 “通常的,用于軟件設計的各種基本工具”的大集成,它的操作使用方式,都屬於人們使用電腦的常識。它內部的高智能的協調管理,保證它使用非常非常簡單方便,又通用可靠。附帶也指出一下:正象第二代語言能具有第一代語言的所有功能,第三代語言也能具有第二代語言的所有功能。因而,若有人問“能産生大軟件,能顯示美麗的畫面嗎? ”一類問題.,就可知這些問題都是次要的,都是不言而語的,
你原來是復旦大學數學敎師,怎么會去搞計算機軟硬件的 ?
   因爲日本,美國解決了用計算機去“光順”船體數據,有了正確的船體模型數據,從而能用計算機去控制船體製造。一九六七年,上海的造船硏究所和計算機硏究所,邀請了復旦大學數學系三位老師和二位學生加入他們“船體計算機數學光順” 硏究小組。二年下來,有一個特大難題解決不了。江南造船厰顧師傅組織領導了一次“攻克難題”大會戰。二個半月後,我在原有同事工作的基礎上,“模仿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方法,使用加‘權’與精選‘權’的非傳統方法,攻克了電腦船型光順的會戰難關”(引自“可視化 D++ 語言 第1冊”一書的後言)。這使我看到了計算機的威力。我先打了一份報吿,沒成功,後又補充打了一份報吿,要求在復旦大學內建立“計算機製造厰”。感謝數學系領導的工宣隊張連長的支持,一九六九年,“復旦計算機製造厰”成立了。次年一九七零年,復旦大學“計算機結構”專業正式成立並招工農兵學生。當時,我是計算機製造厰厰長兼任計算機敎硏組組長,前後做了約十年。就這樣,我走上計算機的道路。嗨,中國的計算機製造厰成立比台灣宏碁和美國的 DELL早,但是做的都比他們差。我不同意做得差的原因是“工人吃大鍋飯”。簡單地説,中國大部分人,無論在國營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在美國打工者,毋庸置疑大都是智慧與勤奮的。
你十年搞計算機硬體之後,怎么會轉去搞計算機理論科學?
    文化革命剛結束不久,新幹部與恢復工作的老幹部一大堆,每一位都得安排一個職位。一大批職位,又引出一大批職權。於是,大事小事都要經過層層不同職權的又不瞭解生産的人員批準。我也無可奈何,最後説“計算機工厰我上繳,你們去管理吧。” 。一九八零年,我加入了 朱洪老師爲領導的新建立的“計算機理論”敎硏組。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計算機軟件,以及基于電子元件工業基礎的計算機硬件,與世界先進水準相差一大截。但是,不涉及工業基礎設施的計算機理論科學,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還是有可能的。一九八一年,我暗暗下決心,在算機理論科學上,三年達國內先進水平,五年達國際先進水平。我把我的職責干好之外,不丢掉我的決心。即使領導安排我去做‘班主任’行政工作,但我 晩上也可爲計算機系,數學系的學生開專題“討論班“。幾年後,我的願望達到了。復旦校刋登載了:唐同誥五年左右爲學生開了五門新課,以及參加了某個討論班的“ 六人中有三位直升博士生,二位考取碩士硏究生“(要説明一下的是,這些學生自己原先都很杰出)。另外,在我的時態邏輯文章在“中國科學”外文版上發表,又受到美國“數學評論” 評論員 (有關語言理論與邏輯)邀請。這樣的經歷,把我推入了計算機理論科學的陣地。
   (我回憶了這些,不是我有什么特殊智慧。事實上,中國聰明的人很多,只要選準方向,沉下心來干上一二十,都能作出不錯的成績。)
怎么會來美國搞計算機理論硏究?
     在我的時態邏輯文章在“中國科學“上發表之後,我已有足夠的理論基礎可以去國外進修。一九八六年,我曾經想去牛津大學學習和工作。有一次, 應中科院軟件所的的兩位資深硏究員(最早的院士)唐稚松和周巢塵的邀請,給他們的硏究生介紹我在軟件時態邏輯方面的硏究成果。會後,因爲周巢塵老師常被邀請去牛津大學工作,我就請他引薦我去牛津大學計算機系工作,而他建議我去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不去牛津大學計算機系。他對我説:“那兒的人是’大X’級水平,而你已是‘元X’級水平.。你應該去CMU”。我接受了他的建議。回上海後,我帶着我的論文,請上海交大的孫永強老敎授寫一封信,介紹我去CMU卡內基·梅隆大學 Ed Clarke 敎授(後爲圖靈奬獲得者)那里學習。孫老師先看了我的論文,然後在一張紙上寫了一句話,中文意思是“此人對你必有用”,簽了名後交給我。一九八六年底,我飛到匹兹堡機場,見到了Clarke 敎授。他駕車把我帶到他的辦公室。我把孫永強敎授的信轉交他。他問我“你能幹什么?”,到了美國,我就不必要過分謙虛,我回答説“我能做你叫我干的任何事情”。過後想想,我的回答不精確,應該補充説,任何事情是指他的科硏上的任何事情。如有一次,他建議我去XXX大學做敎師,我就沒干。因爲,當時我的英語水平,只能看懂別人寫得,基本上聽不懂學生説什么。
在美國你得到的最大的受獲是什么 ?
     我到美國是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底,Clarke 敎授交給我美國頂級計算機雜誌爲他刋登一本專輯 (共有八章),説這本專輯是我到這里進修的主要學習材料, 並説過了聖誕節後一月十日再談。到了一月十日,我去了Clarke 敎授辦公室,他問我“你看過這本專輯的文章嗎?” 我説“看了,而且看完了”。他説“你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嗎?”。我説:“沒不清楚的問題。整篇文章的結論正確。不過,第八章的證明改寫一下更好”,他問我“哪兒?”。接着,我們就討論起來。以後,他不斷的送其他人的稿件給我,要我幫他初審一下,提個意見。這是我的工作,這些論文大都與我的硏究領域無直接關係,有些是徧向代數領域,不太熟悉。爲了正確審閲這些論文,有的結論查不到資料,我需自己動手證明,我需要花大量時間。事實上,我在 CMU 參加了三個有興趣的硏究課題:軟件驗證,硬件驗證,以及人工智能的知識表達。這些需要邏輯知識,但都沒有超出我以前已經掌握的知識。 對我而言,比審稿簡單,化的時間不多。
    要説我眞正從CMU幾位美國敎授那兒學到的,是學術“思想方法”,也就是“在計算機科學領域里,對每一個概念,主意,想法,思想,方法,都要考慮用一個“可計算的算法和程序”去描述和實現”。這方面,當時感覺CMU比斯坦福大學大學更強調一些 。因此,當我以後拿到論文,我就思考把它的內容要用可計算的程序寫一下。這種做法的結果,有時會令人意外的,這兒僅僅舉一個例子。硏究人工智能的人,幾乎沒有人 沒讀過 某位極爲著名的人工智能專家的“機器學習”有關“表達式學習”的論文 。此論文不長並有軟件,看過論文後沒人提出有錯誤。偶然機會,我參加的一個硏究小組要用此論文的軟件。我拿來論文,依照論文提出的方法,用自編的程序去描叙一下,發覺論文的數學中有關“極限”概念錯誤,導致論文提出的算法錯誤。如果不用自編的程序去實現一下論文的內容,論文的錯誤很難識別(錯誤已在某會議上報道。但必須指出此論文的主體思想還是很了不起的)。還有一次,我爲校外的一位敎授的論文審稿。他論文中提出一種複雜的理論,並在文末尾説:他已經根據他的理論,製作了 一個(軟件)系統。在審稿時,我用可計算的算法和程序,模仿他的理論。發現他的理論根本“不可計算”,然後回答 Clarke 敎授説:此論文作者根本不可能製作了 一個(軟件)系統。一月以後,Clarke 敎授吿訴我,他向論文作者要一個製作了 的系統,作者回復説,他的(軟件)系統才開始編。此時,敎授才要我寫出,爲什麼作者的理論不可能製作了 一個(軟件)系統。
在計算機軟件理論的硏究中,你是否建立了與別人完全不同的新方法?
    計算機軟件理論科學中,早期提出了兩大難題:一是算法複雜性的NP問題,另一個是.程序正確性的驗證問題。在程序正確性的驗證的領域里,爲驗證軟件程序中的大大小小循環語句,人們想起完全類似的“數學歸納法”。硏究人員都自然而然地使用數學工具,去硏究程序正確性的驗證問題。此問題太困難了。因此,爲驗證程序正確性而提出每一種能讓人理解而接受的,邏輯或公理化理論的創始人,一般都能獲得圖靈奬。但是,軟件程序太複雜,而在執行過程中産生的狀態也多的無法估量,用嚴謹的數學邏輯方法僅能驗證簡單的小段的程序語句。而且,用數學表達式去驗證簡單的程序語句,這些複雜的數學表達式更讓程序人員難於理解。
我在不同的硏究組干了多年的程序正確性硏究之後,我認爲數學方法的潜力到此爲止,就這么一點能力,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而,人們需要化較長的時間,去探索尋找其它的工程的方法試試,當然不會立竿見影,前幾年不會有結果。但一般的硏究組的課題,往往以年塡寫硏究計劃,年年要求出一些成績,按年總結彙報。我要探索新的特殊有效方法,只有成功了才能讓人相信。我只能化晩上以及假日,用了了六年才完成。首先在匹兹堡大學張系國敎授建議的一個學術會議上介紹。宣吿成功。在給CMU 計算機系 Nana Scott 敎授和他的一位助手演示我的工程化的程序驗證之前,Nana Scott 敎授對我説:“用數學方法是不能解決程序驗證問題”。表明我們有同樣的看法。我的工程化驗證程序的路是走對了。
那么,什么是我創建的能被程序人員使用的 “工程化方法”呢?
     在我辭職離開澳大利亞“軟件驗證硏究中心”的最後一天,我在硏究中心作了唯一的一次演講,並表演了我的軟件驗證工程化系統。一般 程序執行要用編輯器(compiler),我的方法就是讓普通的數字編輯器,增強爲擁有“程序歸納法”機能的符號化編輯器,再在程序設計語言里加進六條左右,簡易的“前置條件”與“後置條件” 等程序語句。整個系統以“計算樹”的搜索方式運行: 遇到邏輯公式就套用“定理證明器”;遇到循環語句就套用“程序歸納法”。到此你就能理解,這個方法是最自然最簡潔的實用方法,是唯一的最佳的途徑。除了把最核心最奇特的“程序歸納法”一套圖紙,寄給北京來華東師大軟件學院稿硏究的朋友外,我又去考慮碰到的新問題。
你搞了這么多的計算機理論硏究,怎么會去搞與理論硏究毫無關係的軟件工程革新呢?
     編制一款電腦軟件,基本狀况是:時間長,錯誤種類多,可靠性低,結果帶來價格貴。 大家都知道“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軟件産品,是大中小應用軟件公司的主要收入。看看 SAP,Oracle, IBM 等等應用軟件公司每年的億萬收入,就知道了。我完成了實用的程序驗證“工程化方法”之後。再搞原有的程序正確性的硏究已無意義。我考慮把我的軟件理論知識與方法,用于軟件編程方法的改革上。另外,有兩件事的發生,更加強了我這方面的決心。一個是,我曾經在 美國第一個數據公司 參加一個信用卡軟件的項目,聽説單單設計費付了一千四百萬美金。而且,在我被借調到不同子公司編程時,各個項目的服務器的服務軟件,相差不大,可以自動裝配;另一個是,我想試用澳洲墨爾本的一款 PROLOG 編輯器軟件,他們吿訴我,不但他們的編輯軟件我要付款,而且以後我自己編的程序,用他們編輯器加工後産生的軟件産品,也要付錢給他們。正如,我用買來的車床加工的螺絲,我把螺絲賣出後,還要付錢給車床工厰。這好像不太合理。沒辦法,自己做一個PROLOG 編輯器軟件。PROLOG 編輯器的程序也不小,而且我也沒多餘時間。動了一個腦筋,四個月創建了一個模式邏輯,用它可自動製作一個簡單能用的PROLOG 編輯器。我就不要買澳洲的PROLOG 編輯器軟件了。第一次能自動製作一個完整的軟件,我自己也驚奇于興奮。
   下面我引用某網頁公佈的一段關於我的PROLOG 新編輯器的技術討論:“大約在一九九六年前後,我 曾給CMU的埃德蒙·克拉克敎授演示這種自動製作PROLOG編譯器軟件的技術。要搆造一款PROLOG編譯器軟件,除了一般的編譯,還要用到幾種特殊算法。埃德蒙曾問了三個問題,(1)“你的編譯器是否使用了沃倫機器?”,我回答説:“不用”,(2)“你的編譯器使用的垃圾回收算法是什么?”,我回答説:“不需要'“(3)”在編譯器里,什么是你的數學合併算法呢?“,我回答説:”合併算法也不需要。我只是用一個簡單的一個數據到另一個數據的‘指向', 來代替複雜的合併算法”。突然,埃德蒙站了起來,説:“是的,你是對的”。就是平時這些新技術堆積,我才有基礎去考慮軟件工程的革新問題。
你的軟件工程的革新方法是怎樣的,能讓我知道一個大概意思嗎?
     在眞正確定軟件工程的改革方向之前,先要瞭解已有的軟件工程方法到底存在哪些根本性的問題。原來的軟件工程方法,説它是 “工程“方法,好像還差很遠,我們知道,以現代工程化方法建造一幢大樓,大樓是什麼樣子,完全決定于設計文件,而不依賴于誰去做。一種先進的軟件製作技術也應該是這樣。同樣一份軟件設計文件,由不同的軟件公司産生的軟件應該完全一樣。這種機械化工程化製作過程,才眞正實現了軟件工程化 ( Software Engineering )的原旨,但已有的軟件工程還不能做到此點。我決心探索,用建造一幢大樓的類似方式,根據設計圖紙,自動製作模塊,自動安裝模塊,來機械化建造軟件。想來,百年後軟件製作方法應該是如此。在一九九七年前後,我向我所在的美國第一個數據公司的子公司提交了我的這個建議。後來由於子公司撤銷,建議無回應。我化了幾年時間,分析了語言理論,實際編程,以及新業務的可行性之後,于二零零一年正式開始硏製 SDDA (S軟件,D設計,D編程,A自動化)技術和“可視化 D++語言”的設計與製作。于二零零四年,可行性方案測試成功。于二零零六年開始廣泛對外表演我的可視化D++語言工具。
     作爲從軟件理論科學過來的人,總會想到,怎樣改變現有軟件工程産生軟件的“慢,差,貴”的現象。而這種現狀也主要是人工編制程序過程以及程序的複雜性引起的。其實,各大軟件公司都想過,直接從記録客戶要求的設計文件(或稱 “業務模型”),不用編制程序 而直接生成編輯好的高速軟件代碼,該多好啊。擁有衆多軟件尖端人才的德國的大公司SAP, 美國的大公司Oracle & Peop[leSoft, 以及大公司IBM (曾經收購了Rational Rose) 都做過這方面的巨大努力。即使不談專用軟件,就是通常的企業經營管理軟件和網頁平台CGI ,都 實在太複雜了。要生成完整個軟件更是困難。這種困難現象,正如Software Development雜誌 [ 2006年4月卷。14日,第4期 ] 指出的:“實施模型到代碼和模型到模型轉換的任務,還需要做一些工作”。閲讀了該篇文章之後,我發Mail給該文作者,吿訴他,我已成功“實施模型到代碼轉換”。他回信説,希望我公開我的軟件代碼。當然,作爲公司的財産,我只能以産品的方式,公開技術。
你的“可視化D++語言”書出版後,你有什么打算?
    電腦軟件製作人員是不斷的學習新語言,以適應工作的需要。正如前面提到的,眞正製作電腦軟件的語言僅有三代 (1) 第一代是機器代碼語言;(2)第二代是編程語言,如C,JAVA, PROLOG等;(3)第三代是軟件設計語言,如使用 SDDA技術的 可視化D++語言。每代語言都有實質差別,一句話“一代比一代使用更方便有效”。
    寫完這本套 書“可視化D++語言”後,我打算給年輕學生上課,並提供的免費軟件。希望有利于年輕人創業。此書也將會很快有英文版出版。
這個先進的可視化D++語言發行後,對現有軟件行業有什么影響與衝擊?
     電腦軟件製作人員是不斷地學習新語言,這是他們的習慣。所以,對程序員個人來説,他們能學到更強有力更方便的語言,使他們能化較少的時間製作更多的軟件。最終,有關的軟件人員會喜愛它的。但對大中型的應用軟件公司是挑戰。如果停遲不進 (當然很少可能),大中型的應用軟件公司的利潤,好多年後會分流給小公司群。
    但是,我們也可預見到,在軟件歷史上臨時用于過渡的代用技術,將會逐漸萎縮。例如當網頁CGI軟件會自動生成,那么ASP平台的歷史作用就完成了; 又例如,SAP公司 和 Oracle PeopleSoft 公司 採用的低速的“業務模型的解釋“技術,將會逐漸被簡便又高速軟件替代;又例如, 若主要功能是畫流程圖,又僅僅産生構架式的程序。那么使用複雜而又昂貴的 IBM UML技術,使用會收到限制。總之,要存活,就要改革,
     還再補充一下,“可視化D++語言”軟件, 對不同的電腦操作系統有不同的版本,先發行的版本 SDDA_window 和 SDDA_web 都是爲 MS Window 操作系統的電腦用的。爲其它 計算機操作系統用的版本,將會比大雜燴的Window 操作系統用的版本更簡單一些。大家一起干吧。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