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剛過,正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之際。我卻無心感受這一切,只覺得這顆心似乎比冬天還要冰冷。因爲4月8日下午兩點半左右我親愛的父親永遠地離我而去了。
這段時間里我沉浸在失去父親的巨大悲痛之中。現在我才眞正理解了親人離別的痛苦和思念的刻骨。
爲了排遣心中的悲哀,我打開電腦,這時突然想起好像聽國內的朋友曾經説起,他們在網上好像看到了我父親的照片。我半信半疑的進入百度查找。當我將父親的名字輸入後,眼前赫然跳出"老紅軍戰士蔡元福"和一組照片(那是父親生前爲機關和學校作報吿時的留影)。這太讓我感到意外了。我簡直是又驚又喜,瞪大眼睛仔細看,的確是父親那親切和熟悉的身影。再望往下看有父親簡單的生平介紹,還有父親曾經參加某次戰役的簡述。看着網上這些我之前從未見過的照片,淚水再次模糊了我的雙眼。一時間突然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似乎感到父親從未走遠,他好像就在我身邊,就在每一個親人的心里。
我的父親是一個久經沙場身經百戰的老戰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從小失去父母,是姑姑一手把他帶大。不到二十歲父親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賀龍元帥的部隊)紅二方面軍。當年入黨,經歷了震驚中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經受住了爬雪山,過草地那樣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的考驗。由於當時的父親年輕力壯,身體特棒,所以在長征途中一直擔任重機槍手。父親就是用這挺機槍多次打退了圍追堵截的敵人。進入草地後,由於氣候環境異常惡劣,紅軍少吃沒穿,缺醫少藥,許多戰士都病倒了。父親當時也病得不輕。鑒與當時的情况,上級下令,放棄重型武器,輕裝前進。父親只能忍痛將機槍埋在草地里。每當父親給我們講起這段經歷時,他總是不無遺憾的説:"那可是一挺不錯的槍啊"。不捨之情溢于言表。
父親的戰鬥故事我從小聽的不少。從小學到高中父親經常被邀請到我的學校作報吿。每當我看着台上神采飛颺説着話的父親和台下津津有味聽着的老師和同學們,我心中就會陞騰起一種對父親無限的崇敬之情。我眞想大聲對父親説,爸爸您是女兒的驕傲,女兒永遠以你爲榮。
由於父親戰功顯赫,新中國成立後,父親被保送到東北某航校學習。畢業後成爲了一名光榮的飛行員。父親從一個沒有上過一天學的放牛娃到新中國的飛行員,這其中的艱辛是無法想象的。然而由於父親在戰場上多次負傷(父親是二等殘障,有顆子彈一直在父親身上未取出)。組織上考慮到父親的身體狀况,不再適合繼續飛行。父親只能服從組織安排,忍痛離開戰機,轉入空軍後勤工作。在這個崗位上,父親一直兢兢業業爲黨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直到文化大革命,父親被送往五七干校勞動,後又被遣送回湖南老家。那些年父親和母親承受了肉體到精神的雙重折磨,包括我們子女在內都吃了不少苦。儘管父親在當時受到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被迫害,遭歧視,父親總是能坦然面對,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文革結束後,父親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母親的支持下,從新回到了工作崗位。我們全家都爲他高興。父親一如旣往地勤奮工作,平易近人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哪怕是那些曾經傷害過他的人。他都會主動的和別人打招呼。那時我們兄妹都不能理解他。但是現在我們懂了,父親用他的精神,他爲人處世的態度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叫胸襟,什么叫氣度。父親永遠都用平和的心態看待一切,豁達大度,作事低調。父親的這種品格,這種姿態讓兒女們受益匪淺,肅然起敬。
父親從小對我們兄妹幾個要求非常嚴格,總是敎育我們要艱苦樸素。他常説:
"工作和學習要向上比,生活要向下比"。在我的記憶里,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穿上新衣服,平時都是接哥哥姐姐的。吃飯時,父親也要求我們不準剩飯,碗里不能留一顆飯粒。如發現誰沒吃乾凈,父親就會用筷子敲我們的頭。記憶中我好像常有此"待遇"。哪怕我是父親最小的女兒,父親也一視同仁。父親的言傳身敎使我們從小就懂得了浪費可耻的道理。
親愛的父親請您放心,您的後代個個都家庭幸福,事業有成。我們會替您照顧好母親,讓她像您一樣幸福長壽。
愛是永恆的星辰,愛是無盡的思念。一支筆幾頁紙怎能記下幾十年來女兒對父親的敬仰和無盡的愛意。您不平凡的一生雖未給我們留下什么巨額財産,但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我們一輩子也享用不完。安息吧,親愛的父親,您的音容笑貌將永遠寫在我生命和記憶的深處,永遠刻在我歲月的光盤里。祝您在天國里幸福。
女兒蔡蘇萍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