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跟着你的心走,路一定會寬

 
訪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敎育學院院長王建成博士
文:浦瑛

    在俄州克里夫蘭市和哥倫布市之間坐落着一所歷史悠久的私立學校Ashland University。今年一月這所大學和中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簽約建立了姊妹合作學校的關係,當日我見到了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敎育學院院長王建成博士。王院長的是一名從美國回國的“海歸”,他的坦誠及魄力更讓我産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要採訪他,要向伊利華報的讀者介紹他。
    九十年代王建成在北京師範大學敎學,和所有人一樣他也很想到美國來深造,他在加州拿了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十分順利的找到一份工作。從此,家,工作,工作,家,單一的生活讓他開始思考他的前途。他開始回想他在北師大的講臺,強烈想回國爲祖國干一番事業的慾望讓他馬上決定辭掉工作,他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快十年了,但在2001年他義無反顧地踏上回國創業的路,他成了一名海歸。
      他説他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人,當時和他一起搞敎育的有七名朋友,他是他們當中唯一留學回家的海歸。那時的珠海文化氣息還不像現在這樣濃,但有魄力和戰略眼光的珠海市政府送了7千畝地給王建成和他七名搞敎育的朋友,希望他們在敎育事業上有所建樹,可他們七人並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他們有的僅僅是辦學搞敎育的經驗。爲瞭解決資金的問難,他們十分智慧的將7千畝地拿出了2千畝地到銀行去借錢。我和他開玩笑的説,你們眞厲害這是空米袋背米,您們沒有任何風險;不過我馬上補充説:“您們有人格風險”他高興的繼續説:我們是有壓力的,政府這么信任我們,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提高珠海的文化層次,這任務可不輕。
作爲一個老師,王建成留美學習的是企業管理,雖然辦學校的過程是創建一個文化企業,但文化企業也要有經濟基礎和經營學校的經驗,蓋個學校不容易,但要招生就更不簡單了,因爲人人的願望都是想去好學校。王建成原先他當老師的北京師範大學是敎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師資敎育、敎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爲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 1923年更名爲北京師範大學,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
     由北京師範大學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按照獨立學院的機制和模式運作、進行本科層次敎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就這樣成立。2002年開業,第一年學生4500人,現在學生源遍及全國二十四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録取的新生全部來自各省普通本科二批。現有在校生18000余人。十四所學院(學部),開設40余個專業以及若干國際合作課程。學校以“資源國有、市場運作、全新模式”的建校方針,發展成爲“國際化、開放式、綜合性、有特色、應用型的一流大學分校”。
     珠海分校坐落在美麗的廣東海濱城市珠海,學校佔地面積5000余畝,總規劃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53.3萬平方米,投資已逾15億元,建成的敎學與生活設施以及校園環境堪稱國內一流。未來珠海分校城將爲整個珠海市的文化文明程度提陞一個台階。另外珠海分校還十分注重汲取和利用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優質敎育資源,引進知名大學的專業、課程和敎材,實施多種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目前已與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及港澳地區的多所高等學校建立了合作關係,爲莘莘學子在此學習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王建成先生一口氣的介紹了他的學校和他的事業,從他的語氣里有能聽出他強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談話的最後他點了最關鍵的一個主題;你在美國辛苦一輩子打工,養家餬口,文化上的差異,語言上的障礙,你什么時候能讓自己感到揚眉吐氣?我們這代人什么時候能進美國的主流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的中國已經這么強大,不如趁早回到自己熟悉的土地上開創自己的事業。我看着他説:可不是每一個海歸都能和您一樣有這樣的機會和機遇。
     不過王建成先生的話讓我沉思;想當年我們到美國來眞正的目的是什么?每個人來的緣由不同,但主要目的就是讓生活過的好一點。我常常會聽到華人説要進入主流社會,其實我們在中國也不是每個人屬於主流社會的人。我還聽説;第一代人來美國辛苦創業,讓第二代過好一點,可是我們忽視第二代人在美國,也許他們不要像父母一樣創業辛苦,可在他們心里的中西方文化障礙不得小看。
      最近我在採訪過程中一位有智慧的人給我講了這樣一件眞實的事情:智慧者提醒我:第一代來美國移民的人很苦,苦覺得多少是辛苦,辛苦養家,而第二代(不一定是説出生在這里,到美國來不到十歲的孩子)因爲他們接受中西文化,如果沒有引導好就會造成悲劇:這位華人在六十年代,當時他六歲跟隨父母從台灣到美國,父母親從小對兒子敎育很嚴,兒子要購買一條名牌牛仔褲媽媽認爲沒有必要,自己購買了布親自給兒子做了一條褲子,而媽媽捨得給兒子花一萬美金買一台高檔小提琴,因爲他母親認爲褲子不重要,而小提琴是敎育投資。好在兒子也十分爭氣,考了名牌大學,進了工作崗位,因爲出色的工作,老闆開始提拔他,當老闆要他管理十個人的時候,他沒有這個能力,又沒有勇氣説自己無能,心理的壓力最後導致了精神錯亂,五十歲不到的他就與事業徹底絶緣而一直獃在家里了。
     與高級小提琴的價格相比即便是最高級的褲子也可以購買一大箱,兒子要名牌褲子,他希望他能和他的同學站在一起融入群體,這和必要沒有關係,關係在于自身內在的自信,所以説中西文化一旦沒有鏈接好,就會掉進溝里。事實上人在那里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要什么?在去年一位從美國海歸的浙江大學塗序新博士留下6頁遺書後墜樓自殺。是什么讓一個靑年才俊選擇瞭如此決然的離開?是自身的希望値和現實距離太大,不知道把自己放在那個位置。塗序新博士是個典型列子:
       塗序新博士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母親是醫生。從少年時代到靑年時代,他一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高中畢業1995年保送進入清華大學水利系,2001以全奬學金就讀于美國西北大學土木工程系,6年後拿到博士學位,留校從事博士後硏究工作兩年。2009年6月受聘于浙大,9月17日自殺身亡,終年僅僅32歲。
         塗序新遺書部分內容:“我認爲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吿。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爲是而忽視。塗博士回國才三個月,並沒有獲得預期的硏究項目而跳樓自殺太不値得,但這反映塗序新博士內心的不平衡。同樣王建成他在美國快十年,也是內心不平衡,難道他沒有碰到困難嗎?只是他沒有走消極的路,他知道來美國是想改變命運,雖然在相同的境遇下,每一個人的命運都不同,唯一改變心態,改變思維,這樣你的命運也會隨之改變。 塗序新博士之死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人千萬不要和自己過不去走進死衚衕。因爲人到這世界就是來旅行,如果遇到困難,就是你要換站,想想有多少條路你還可以通過,其實很簡單,你的自信,是你通往前面路的基石。
               雖然今天的中國是海歸們創業的最佳選擇,但海歸們必須要首先學會在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環境中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儘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使得與祖國久違了海外赤子們攀上中國這列飛速前進的列車,與祖國同步向前發展,並在次基礎上開拓自己的事業。當今的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經可以讓每一位華人深感自豪;中國是外匯存底世界第一;中國是石油消耗世界第一;中國是貿易金額世界第一,而中國城市的地圖,每三個月就要改版一次,才能趕上建設的腳步。我們都一樣,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頭上是天,腳下是地,窮人富人都曬一個太陽,跟着你的心走,路一定會寬。在此我代表伊利華報和華報的讀者祝王建成先生的事業不斷發展,爲提陞祖國的敎育事業與海外的大學搭建更多的橋樑。

     
   
Ashland University
Ashland University
Ashland University
Ashland University
Ashland University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