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我的使命-承傳老祖宗的文化精神

越洋採訪中國著名國學大師李土生先生

文:浦瑛


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是説我們人和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文章説,我們普通人只用了2%的大自然能量,也許藝術家和有能力的人也只有用了8%,那就是説屬於我們的90%以上的能量我們沒有去使用,也許您看後會説,我連2%都不知道從哪里來,就不提更多了,今天我要與您分享的就是這能量從哪里來的:這能量是從您的心來,如果誠心到了一定境界,如果您把您自己忘記,天也會幫忙您。
   本報上期刋登了故事人物張茂昌,其中有一個小段提到了茂昌爸爸來我辦公室,他無意中爲我介紹了一位他認識崇拜的人李土生先生,這是茂昌爸爸維福説的話:中國現在有一位神奇人物尤其在我們靑島十分走紅的李土生先生。李先生鼓勵贊助他弘揚中國武術,他也希望有一天李土生能再一次到美國來傳授他的書法氣功和魔術(80年代李土生來過哈佛講課)。李土生早在80年代做過一個實驗,他解剖一只靑蛙,將靑蛙的心臟放在一邊,李土生先生用他發功的手讓不動的靑蛙心臟再次跳動,當時都説李土生是一個瘋子,去年中國科學院經過20多年的硏究考證,證實了李土生先生做的實驗是眞實,李土生先生拿到檢驗報吿,眼淚直流,多年的冤屈壓在心頭終于有了平反。我説這個世界無奇不有,我説華報可以邀請李土生先生來參加今年十月十周年報慶。
       也許張維福講話是無意或者有意,但我絶對隨意,我拿起電話給在北京的李土生先生挂了電話,電話那頭説他正忙,要我三四個小時再給他打電話,當時我説再過三四小時是我4AM,我説我要休息,要不您晩上九點我給您打,他十分爽快答應了,我開始在網站上搜索了他的一些資料, 這樣我就有準備在電話里採訪這位被張維福説的神秘人.另外讓我很想採訪李土生的還有一位活着當下的90老人,他就是楊曉東的父親楊伯伯,他對我説:在北京楊伯伯見過一面李土生先生,李先生送楊伯伯一本書,書中第一句話就説一個國家 “沒有科技一打就敗,一個民族沒有文化不打自敗。” 而在張茂昌眼里李土生先生是一位絶對智慧人.幾乎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李土生不知道的。我從心里就想採訪這位被張維福説的神秘人。


   李土生1953年出生於浙江東陽。1974年應徵入伍,198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陸軍指揮學院,1991年轉業。現任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客座硏究員、中國書畫家硏究會副會長、中華老人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養生文化首席專家)、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敎授,中國茶文化的顧問,酒文化協會顧問,李先生在電話那頭開始對我講他在中國各地企業與民間擔任100多個協會的顧問,我開玩笑地説,李先生一年只有365天,您頭上挂了100多個協會顧問,怎么來得及顧啊,他十分謙虛地説:我雖然不喝酒,但酒協會讓我當顧問,原因是我懂得酒和知道如何選擇酒。李土生先生眞是博學多才,茂昌對我介紹説他心里的李老師什麼都懂的,只要和李先生在一起,你就像一塊海綿一樣吸收新的知識和學問,李先生是一位精通易學、武術、氣功、魔術、漢字、書法、繪畫、養生、宗敎諸藝均能登堂入室,造詣頗深。


     李土生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爲己任,先後多次應 邀到國內外知名大學演講,受到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電話里李先生反復説了我是一個有使命的人,我弘揚傳統文化是爲我的祖宗,同時我是一個中國人,我要爲中國人爭光,他還對我説了他自己的經歷:我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武壇高手,我也對此深深着迷,武術,成了我幼年起第一次接觸到的中國傳統文化。除練武外,李土生先生還自學了氣功,邊學邊領悟,漸漸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親身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巨大的精神價値。他強調説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
  當我問及他網站説他對儒釋道有硏究時,李先生打開了話甲子:中國傳統文化三基石是孔子的儒家學説、老子莊子的道家學説,印度佛敎的釋學學説,這三大學説奠定了中國厚重的文化傳統。而儒、釋、道三者又有不同的側重點,儒家講的是社會人,入世的觀念,講究的是治世;道家講的是自然人,出世的觀念,講究的是治身;佛敎講究治心。儒家講的是“灑脫”,道家講的是“超脫”,佛家講的是“解脫”。但是這三基石都是以《周易》爲原點的,李先生談到:“他們怎么硏究出來憂患意識的啊,其實都是符合《周易》的理念的。”我又一次對李先生開玩笑地説:世界上是沒有絶對的眞實,事萬物都是暫時的擁有,唯有變化才是絶對的眞實。他沒有馬上回答我説的話,我眞誠邀請李土生先生來克里夫蘭與伊利華報同慶祝,他一口答應。到時候華報讀者朋友您們能見到這位大師的風採。這通電話我倆在愉快聲中説bye bye.

 
 

中華傳統文化的衛道士國學大師李土生“當代許愼”李土生



潜心硏究傳統文化

    37平方米的房子,一張床,一張寫字檯,簞食瓢飲,是他對物質生活最高的要求。
看書,思考,寫字,用30餘年潜心硏究和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他最充實最滿意的生活方式。
    如此無欲無求的一個人,卻在內心強大使命感的支撑下,用長達10年光景,寫出了讓世人爲之驚嘆的巨作《土生説字》。800萬字的篇幅,7000個漢字的拆解和闡釋,在前人許愼《説文解字》的硏究成果上,以新思維、新角度論述了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其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2009年10月16日,李土生的著作《土生説字》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會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評價和贊賞。
    衆多的光環之下,李土生依然樸素低調,他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將自己的漢字硏究成果普及應用到中小學敎育敎學中去。他希望孩子們能夠從小通過對漢字文化的學習,瞭解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熱愛、認同並且從中有所獲益。李土生説:“我是一個中國人,讓世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責任。”
結緣“漢文化”
1953年12月,李土生在浙江東陽出生。
    東陽這片土地給予了李土生成長的養分和力量,隨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日漸深入,他開始拓寬自己硏究的領域,從武術、氣功、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硏究到中醫學,書畫,魔術(漢朝出現),他在這些領域中都學有建樹,獲得不少成績。
    李土生説:“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像爬山,爬得越高看到的風景就越美,只有當你眞正進入到傳統文化的體內,才能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書本上學來的和別人吿訴你的只是知識,而自己悟到的便是智慧,這種智慧會直接影響到你今後的人生態度、生活方式。”
    1991年,38歲的李土生從部隊轉業,開始到國內外各地演講,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這時,他發現傳承記載傳統文化靠的都是文字,每一個文字就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文字就包含着一部文化史。文字就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只有將漢字硏究到位,才能夠從根本上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內涵。於是,李土生下定決心,靜下心來硏究漢字文化。
    硏究過程的艱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沒有科硏經費的支持,也沒有學術體制的保護,再加上不會使用電腦,李土生的工作進度非常緩慢。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自己聘用了幾個助手協助整理和録入資料,買了幾台電腦,幾張辦公桌,幾個書櫃。
    李土生一般每天睡覺都在後半夜,凌晨五六點就趕到公司開始查閲資料,撰寫書稿,九點鐘開始拆字,給助手們講字,下午六點下班後還要將當天助手們整理的資料拿回家修改,日復一日。
    “有許多人都説我爲什么要過如此枯燥的生活,但是我心中就是有一種信念要認眞完成這項工作,每天回到家一心就想着趕緊寫東西,家里工作室的窗簾都一直沒有拉開過。”十年來,李土生讀了大量的著作,力圖在充分吸收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他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多種角度、多種思維方式破譯漢字構形之源流奧秘,並努力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據。而且,他獨闢蹊徑地採取“解繁釋簡”的硏究思路,不僅破譯了每個繁體字的造字理據,而且對簡化字的構形也給予了恰切的解釋。
    李土生常跟助手説:“傳統文化如仰山鑄銅,煮海爲鹽,終無止境,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十年一日,李土生居心如止水,爲學如流水。下手處自強不息,成就處至誠無妄,而終有所成。他以素樸的語言爲每一個漢字寫“傳記”,他的説字援引經典,融匯文史哲知識,旣有文化的厚度,又有學術的高度。
十年一劍
    2009年10月16日,李土生十年一劍的漢字硏究終成碩果。這部旨在反映7000個漢字的衍變及文化內涵的漢字硏究巨作《土生説字》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召開了新書出版座談會。


    季羨林、黃苗子、方成等老前輩也題詞給予這套書很高的評價,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在發來的賀詞中説:“語言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最基本的要素,我們通常所説的繼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以及愛國主義敎育等等,其實,應該從熱愛和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開始。因此我對李土生和他從事的學術硏究充滿敬意!”
開始寫《土生説字》時,李土生都用近一萬字的篇幅去解釋每一個字,後來由於考慮出書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每個字的篇幅才縮減到了1000字。相比較于東漢許愼三萬字的《説文解字》,李土生對漢字的解釋更爲全面立體,將漢字放在當代社會的背景下詮釋使它具有了社會現實指導意義。
    有一次,李土生到哈佛大學演講,當時就有人拿美國報道中的“中國威脅論”來問李土生,李土生就給他們解釋了中國的“國”字,使得在座的聽衆不得不心服口服。“國”,外面的“口”,是一個國家的領域,包括領空、領海、領土大陸架。里面的“口”是指人的口,也是指每個中國人,而“戈”有三層含義,一是指勞動工具,中國每一個人都會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物質財富;二是指有識別能力,中國人能夠分辨出善惡美醜;三是指武器,當有人侵略我國領土時,人人都會拿起武器奮起反擊。李土生指出,如果“戈”字是在大“口”的外面,那説明我們國家喜好侵略,但是“國”字不是,“戈”在里面,所以説中國不會對任何一個國家構成威脅。


痴迷傳統文化
    “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漢字始終在不斷地變化,文字演化的方向由繁趨簡無可置疑。簡化字不可廢除,但不認識繁體字必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造成一定的障礙。”李土生認爲,暫時採取“用簡識繁”的中庸之道比較好,這樣的結果一方面在認讀上、書寫上、印刷上用簡體字,另一方面在有限範圍內、有限階段內認識繁體字,有利于更廣泛地閲讀和傳承古代文化。所以只有“用簡識繁”才可以眞正實現漢字使用和民族文化傳承的“雙贏”。
     李土生不希望中國人在看待自己的傳統文化時,總是將糟粕放大,“就像你在旅遊景點拍照時,應該拍那些美麗的風景,而不是拍角落的垃圾桶!”他覺得,傳統文化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淘汰的機制,隨着時間的流逝,精華的自然會留下,糟粕的自然會消失,人們應該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不應該自己認爲是糟粕否定整個文化。
    李土生在北京工作已經很多年了,但他的普通話至今還帶着點東陽口音,他説:“一旦有空的時候,我總不忘回到家鄉東陽看看。每當踏上那片土地都覺得很親切,那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都有美好的回憶”。溫情滿滿的他一説到這里,眼里總會閃動着淚花。在人民大會堂的發佈會上,李土生將與會者送他的三束鮮花分別獻給了他的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和他的母親。在他看來,尊師重道和孝道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李土生:爲漢字寫“傳記”

 

   漢字素有歷史文化的“化石”之稱,它不僅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而且體現了漢民族認識事物的特定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康煕字典》收録47000多字,《漢語大詞典》收録56000多字,《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共收字7000個,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我們老祖宗所留下的這些珍貴遺産,把一位 學者的目光緊緊地吸引了整整十個年頭。十載寒暑,他披星戴月,偏偏要給每一個漢字都塡寫一張“履歷表”,説出它們的來龍去脈,也説出它們的內涵外延。
  他叫李土生。2007年春季,他的10卷本《土生説字》系列叢書出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首發硏討會。
  “説字”引來大師贊賞
  李土生的《土生説字》叢書精心選擇了一千多個常用字和通用字,將之分爲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敎育、倫理、養生、命運、宗敎、建築等 十類。每個漢字的解説從拆字開始,然後解釋基本義項,最後依照類屬給予文化內涵的闡釋。在解釋字義時,或援引經典、或講解故事、或介紹知識、或談及文史, 並注意突現義項間源流因革。而且每個字的最後部分,都將話題聚集于該字類屬領域的文化信息上,通過文化闡釋,將漢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態、歷史積澱的現實變化 展現在讀者面前。

 


  98歲的國學大師文懷沙欣然爲該書的出版題詞:“紛宜修而不兮”。著名學者黃苗子看了書稿後,寫下了“倉頡造字鬼夜哭,土生説字 神人服”的題詞。漫畫家方成作爲李土生的忘年交以及他十年艱辛“説字”的見證者,撰寫了題爲《漢字硏究著述的奇葩》的文章,稱讚道:“現在的學術硏究,急 功近利、沽名釣譽的風氣很盛,平庸陳舊的硏究成果充斥着漢字文化領地。土生先生作爲一個民間學者,憑着對傳統文化的滿腔熱忱,對漢字的深刻體悟,不汲汲于 富貴名利,潜心積慮,優遊饜飫于其間,其‘自得’的治學態度實在令人感佩。”
  病房中的季羨林先生也抽出時間興緻勃勃地聽“土生説字”。季老問:“有沒有佛字?”李土生找出“佛”字,對季老説:佛,從“人”,從 “弗”;“弗”表否定,爲“不”之意。“人”“弗”相合,意爲“佛”不是世俗中人,而是智慧之人,覺悟之人,覺行圓滿之人。“佛”字左半部分以“人”字作 爲部首,突出了學佛之人首先要把做人放在首位,要做一個慈悲善良之人。“佛”的右半部分由“弓”、“丿”、“丨”組成,“弓”字彎彎曲曲,喩示從凡間到極 樂世界的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成佛需要經過衆多劫難,才能脫離生死苦海,擺脫六道輪回,最終到達涅磐的彼岸――極樂世界。修行的目的是要由迷鈍到開悟,由愚 痴到智慧,由凡人到聖人,因此“弗”中之“丿”爲邪,“丨”爲正,“丿”“丨”穿“弗”而過,表示不論是正人邪人、善人惡人,只要能棄邪歸正,棄惡從善, 摒除“貪”、“嗔”、“痴”,向往“眞”、“善”、“美”,均可成佛。
  季老聽後非常高興,他雙手合十,又微笑着握住李土生的手,然後欣然拿起筆,題寫了“漢字很値得硏究”幾個字。
  爲漢字硏究傾盡一己之力
  李土生出生於浙江東陽,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武壇高手。他本人畢業于解放軍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是一位有十八年軍齡的出色軍人。或許是自小受家鄉“勤耕苦讀”風氣燻陶,或許是“婺之望縣”、“歌山畫水”的習俗浸染,李土生對於文字的靈感和奇思妙想令人叫絶。
  出于對“小學”的濃厚興趣和對漢字硏究現狀的憂心,李土生決心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搞漢字硏究。他説:“我爲每一個漢字寫‘傳記’,旣是記述歷史,也是闡述現實;旣是與讀者進行學術探討與交流,也是在進行社會與人生問題的觀察和思考。”
  作爲民間學者,李土生得不到學術體制的保護和科硏經費的支持,硏究過程的艱難坎坷可想而知。硏究開始時,李土生不會用電腦,又有大量的資料查閲和録入工作需要助手幫忙,於是,幾台電腦,幾張辦公桌,幾個書櫃,土生文化工作室就這樣成立了。
  自工作室成立之日起,他上午給助手們講漢字,下午請他們整理録入,下班前,將助手們整理的資料打印出來,晩上回家修改。每晩他都要工作 到深夜兩三點鐘,然後,睡上兩三個小時,凌晨五六點鐘又要早早趕到工作室,準備當天的講課內容。春秋代序,寒暑易節,他不改初衷,這套“程序”一執行就是 數年。
  在學歷等於能力,文憑等於水平的因襲觀念的影響下,硏究條件苦,別人不理解,論文發表難,專著出版難,成果鑒定難,社會認可難是每一個民間硏究者都會遭遇的尷尬。冷漠、拒絶、嘲諷、不解等滋味李土生都嘗到過。但是,他把漢字硏究看作自己不容推卸的使命,咬牙堅持着。
  説字,架起“繁”與“簡”之間的橋樑
  李土生滿懷激情地談起他的“漢字生命觀”――
  與西方用純粹的抽象概念和嚴格的邏輯演繹去揭示對象世界的理性思維方式不同,中國人注重的是直觀、形象和感悟,也就是説,是一種通過感 性、直觀、形象的符號去體現對象世界抽象意義的“象思維”方式。象思維是漢字形成的重要理據。先民在創造漢字時,不論是創造什么字,都要使文字“象”那個 所表達的物體。比如,山有山形,水似水貌,鹿有鹿容,鳥有鳥象。“牛”字角前伸,“羊”字角後卷,“豕”字尾下垂,“犬”字尾上翹等。如果無形可“象”的 字,則想方設法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去指示或會意,用具體的象來表達抽象的概念。如“孱”字甲骨文爲“一死人旁有三個孩子”之形,三表示多,意爲“人死後留下 很多無依無靠的孩子”,從而表達出“軟弱”之意。“旦”字是太陽剛升起來,下面的一條橫線是地平線。
  李土生有獨特的漢字信息觀。他認爲漢字簡化有得有失,但得不償失。首先,簡化字破壞了漢字的表意特性。比如“車”原本是象形字,簡化後 的“車”字已無象形可言。其次,由於漢字簡化採取的同音替代等方法,造成了繁簡不能一一對應,人爲地造成了用字的錯誤和字義的混淆。如發展的“發”和頭發 的“髮”已無法區分。最重要的一點是,漢字的簡化實際上就是信息的“減化”。越古老的字形往往越能夠體現造字意圖,而漢字筆畫的一簡再簡,很大程度上已掩 蓋或遮蔽了古人造字的智慧,造字的理據。比如“醫”,繁體爲“醫”或“毉”。繁體“毉”字從殹,從巫;“醫”從殹,從酉。“殹”是治病時的叩擊聲,“殹”中有“殳”,爲敲打,代指調藥用的木棒或拍打、敲擊、點穴、推拿、按摩等手法。“巫”爲巫醫,“毉”從巫,是因爲醫與巫初期是合二爲一的。“酉”本義爲酒罎子,“酉”爲酒的本質,酒爲藥引子或指熬藥或釀藥酒用的罐子,所謂“無酒不成醫”。“醫”從繁體到簡體的演變,其實就是中醫在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近現代不斷的受到西醫影響的一個折射。它的簡化意味着現代中醫逐漸弱化了傳統中醫“望、聞、問、切、針灸、按摩、推拿、砭針”等整體診療醫治的方法,有意無意地實踐了“西醫是治人的病”的局部診治理論,遠離了“中醫是治病的人”的全局診療優良傳統。所以,簡化後的“醫”更多地體現了中國現代醫學的現狀。要保證漢字能夠適應時代、社會的需要,一味地求簡或提倡“復古”——恢復使用繁體字,都是極端且不符合實際的做法。而今人僅把簡體字當成一個個枯燥艱澀的符號,對漢字的濫用、錯用、誤解、誤讀比比皆是。基于這種現狀,我採用識繁釋簡的硏究方法,在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認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認識、瞭解繁體字是閲讀古代文獻的基礎;簡體字大多是簡單的記録符號,如何讓這些符號變得豐富生動?李土生獨闢蹊徑地採用識繁釋簡的硏究思路,在繁簡認知間架起一座橋樑,達到繁簡“雙贏”的目的。 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漢字的弘揚
  從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説《最後的一課》中,人們瞭解到一個深刻的道理:欲使一個國家敗亡,必亡其語言文化;欲使一個民族振興,必先培 養孩童對母語的感情。基于這樣的認識,李土生不遺餘力地爲漢字奔走吶喊,他説,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漢字的弘揚;他要“讓漢字最大限度地覆蓋整個世界”。
  2003年,李土生前往美國,在哈佛大學科技禮堂作題爲“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演講。演講時,他總是一身唐裝,不帶講稿,甚至不 帶一張卡片或紙條,數十年潜心硏究易、儒、道、佛、中醫、書法繪畫的經歷,使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獨到的理解。言及“國”字,他説繁體“國”由“囗”、 “或”組成:“囗”爲範圍。主權、領土與人口是國家的三要素。一個國家唯有保持國土完整,才算得上主權獨立的國家。“或”中之“戈”爲保衛國土與主權的武 器;當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受到侵犯時,百姓都有持戈捍衛的權力和義務。簡化字“國”從囗,從玉。“玉”爲美石,古人將五德比賦于玉,是美好和財富的象徵。 “囗”“玉”爲“國”,寓意:國家應該是國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最美麗的家園。首先,“囗”內之“玉”是完整無缺的,作爲一個美好的國家,領土完整,國家統 一,主權獨立,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玉”爲玉璽,象徵國家的主權,只有主權獨立,不受侵犯,才算得上眞正的國家。第三,“玉”爲寶藏。國家應該資源豐 富,地大物博。第四,“玉”象徵財富。“囗”內爲“玉”,寓意民富而國強。第五,“玉”爲世上珍寶。“囗”內爲“玉”,寓意國家要保護傳統文化、繼承民族 精神。第六,“玉”晶瑩剔透、純潔美麗,寓意國家要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首先要行爲光明磊落,對外政策高度透明,不覬覦他國利益;其次要有主權,不被別國 操縱,不被利益控制。他的“國”字觀,不僅讓外國學生嘖嘖稱讚,而且使留學海外的中國學生深受啓發。
  近十年來,李土生在世界各地邊講中國傳統文化,邊傳授中華術數。他在南非與黑人硬漢過招,在英國和紳士夫人懇談,在意大利與友人辯論, 在新加坡向公衆演説,無非是爲漢字、漢文化的傳揚盡一片赤子之心。有不少外國友人都甘拜他爲師,李土生第一個要求就是讓他們學習漢字,講好漢語,熱愛中華 文化。
  僅僅幾天,北京王府井新華書店和西單圖書大廈第一批上架銷售的10卷本《土生説字》已然吿罄。這讓他多少感到欣慰。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