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美國處于經濟危機時期,所以當奧巴馬上任後首次訪問中國時,引發了許多新聞媒體對中國的報導。美國的時代周刋更列出了美國需要向中國學習的五個方面。我看了這五條,感覺這也應該是中國向美國學習的地方。也就是説,中美在這些方面都有點走向了極端,正確的途徑應當是這兩國之間的中央地帶。現在我把這五條編譯在這里,供大家參考。
第一條,辦事效率
因爲中國和美國的政治體制不同,所以中國政府做事比美國政府做事更有效率。美國商業界人士認爲,美國應當象中國那樣:選定目標、建立計劃、勇往直前。
美國人感到,當他們的建設計劃還在國會認證過程中,中國的同樣建設計劃可能已經執行完畢。從這一點看,中國政府做事確實比美國政府更有效率。
但是,凡是有利就有弊。中國各級政府做重大決策時固然有效率,但各方面的利害關係可能沒有得到全面的分析和平衡。項目建成以後,如果再發現效益不好,污染嚴重,投資得不償失時,就會造成額外損失。
第二條,重視敎育
中國父母對敎育的重視,確實値得美國學習。同年齡的中國小孩和美國小孩相比,中國小孩做功課時間長,參加周末補習班的比例高,數學技巧掌握全面。
與中國相比,美國的敎師工會把持着美國的公立學校,老師的提陞仍然處于認資排輩狀態。在美國八年級的數學老師中,數學專業畢業的數學老師不到一半。許多數學老師自己以前數學就沒學好。
總體來看,美國的尖子大學生,好過中國的尖子大學生。但普遍來講,中國普通大學生的數理基礎高過美國的普通大學生。
我個人認爲,中國的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太重,失去了發展業餘愛好的機會,也過早地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學習的潜力被過早地耗費在沒有實用價値的做題技巧上,上大學以後,已經沒有太多興趣去瞭解知識的整體框架結構。
打個比方,武術練得再好,也打不過洋槍洋炮。掌握做題技巧僅是學習的一方面,掌握高等工具和學習技巧才是學習的另一方面,並且更重要。中國需要産業工程師,但更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領軍人物。
第三條,照顧老人
美國要象中國那樣,老人住在家里,由子女照顧。子女照顧老人,老人也可以幫助照顧孫子輩的孩子,旣解決了年輕一代的後顧之憂,家庭傳統也容易得到延伸。更重要的是,子女照顧老人,可以減輕社會負擔。
有統計表明,美國老人院每人每年的花費大約在八萬五千美元。許多美國老人退休後到處游山玩水,等到生活不能自理時再去住老人院,靠政府補助生活,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可是,中國現在實行的是獨生子女政策。等這一代年輕人成家以後,有四位老人需要照顧。那時四位老人怎么同時住在子女家里,我捏一把汗。
第四條,省錢
因爲中國及亞洲的傳統文化,中國家庭都有存錢的習慣,以備急需。同時,因爲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家庭如果沒有積蓄,一旦遇上天災人禍,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二戰以後,美國社會一家獨大,嬰兒潮一代追求及時行樂,所以最近幾年美國家庭存款率很低,2005年更一度達到0%的存款率,即全美國都成了“月光族”。現在發生經濟危機了,美國家庭的存款率才開始回陞,達到6%左右,但跟中國家庭的20%存款率相比,還差很遠。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當老百姓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時,他們就會增加消費,從而有利于社會的良性發展。過度依賴出口的社會結構,不是一個穩定的結構。
第五條,使命感
美國的年輕一代要學習中國年輕人的使命感。
過去的幾十年,許多中國家庭生活貧困。爲了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許多中國的年輕人懷着一種使命感。讀書,不僅僅是個人的興趣,也是爲了改變全家的命運。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家里第一個大學生,肩負着全家的期望和囑託。
相比之下,許多美國年輕人胸無大志,無所用心,不知道以後要干什么。從小學混到高中畢業,再從大學混個文憑,沒有扎紮實實地學點硬功夫。現在面臨中國和印度産業工人的競爭,反過來攻擊政府的貿易制度。
我認爲,美國年輕人要多學點中國人的數理功夫;中國的年輕人則應該多追求點個人興趣,而不僅局限于未來的收入和工作穩定。
綜合來看,中美文化各有千秋,期望中美兩國確實能夠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那樣,對世界和未來都有重大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