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旅澳華人畫家:圓珠筆畫中人物和各地名勝(4)

 

勝滕飛圓珠筆畫原創奉獻《騰飛澳大利亞華人通訊社》

中國偉人
   中國友人定制的一幅中國偉人、領袖毛澤東,已完成。
   這幅畫不必詳細介紹,因爲毛主席不僅是家喩戶曉,而是全世界各國都知曉,直至今還具有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墨市城雕 (3)孫中山
   我畫的“墨市城雕“前兩幅是“庫克船長”與“聖女貞德”。都是西人。
   這次畫一幅墨爾本唯一的一尊華人雕塑:就是建在墨爾本唐人街,澳華歷史博物館外大牌樓下的空地之上的孫中山銅像。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中華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
   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
   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並成爲西醫醫師。鴉片戰爭後,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抛棄“醫人生涯”,進行“醫國事業”。孫中山早期受鄭觀應的改良思想影響,後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晩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爲“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後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
   孫中山還曾是“洪門“的“大哥”。北伐時,有大批洪門兄弟參徵。廣州的黃花崗72烈士中,有68位是洪門人!
   爲此,畫"墨市城雕“,必須要有這尊“國父孫中山“銅像雕塑。
   我在畫好孫中山銅像後,特地在背景加了一枝蒼勁的松樹,以像徵孫中山的精神如松柏長靑,永垂不朽!

 


蘇州城雕(3)沈壽
   歷史悠久的姑蘇,不但男性名人輩出,而且才女也不少。這次選一位特具蘇州文化藝術的才女:沈壽。清末吳江人,以擅綉著名,綉有《窅娘圖》一幅,現藏南京博物院。
   沈壽(1874-1921),初名雲芝,字雪君,號雪宧。綉齋名爲“天香閣”,故別號天香閣主人。她生長于江蘇吳縣(今蘇州),從小學綉,16歲時已頗有綉名。
   1903年清末著名學者兪樾在她的綉品上題下“針神”二字。1904年沈壽綉了佛像等八幅作品,進獻清廷爲慈禧太后祝壽,慈禧極爲滿意,賜“壽”字,遂易名爲“沈壽”。
   同年,沈壽受清朝政府委派遠赴日本考察,交流和硏究日本的刺綉與繪畫藝術。回國後被任命爲清宮綉工科總敎習,自創“仿眞綉”,在中國近代刺綉史上開拓了一代新風。
   1911年,沈壽綉成《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作爲國禮贈送意大利,轟動該國朝野。意大利皇帝和皇后曾親函清政府,頌揚中國蘇州刺綉藝術精湛,並贈沈壽金錶一塊。同時將這一幅作品送意大利都朗博覽會展出,榮獲“世界至大榮譽最高級卓越奬”。
   1914年,沈壽任江蘇南通女紅傳習所所長。她治校嚴謹,敎學有方,常率學生寫生,觀察實物,講述仿眞綉色的理論。即使在病中,也讓學生圍榻聽講賦色用線的道理。
   1915年,沈壽綉的《耶穌像》,參加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展出,得一等大奬。
   沈壽定居南通。其作品多次在國際上獲奬。曾先後在蘇州、北京、天津、南通設立刺綉學校傳授技藝,並將自己的綉藝口授張謇,由張謇執筆出版了較完整的一部刺綉理論著作《雪宧綉譜》。
   1914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女紅傳習所,沈壽應聘擔任了所長兼敎習。
   1921年6月18日,沈壽病歿于南通,終年48歲,葬于南通狼山。
   沈壽的追悼會也是由張謇安排和主持的。靈堂上懸挂張謇親撰的輓聯和《雪宧哀辭》。輓聯題的是:
眞美術專家,稱壽于己,壽不稱于名,才士數奇,如是,如是;
亦學詩女弟,視余如父,余得視猶子,夫人爲慟,喪予,喪予。
沈壽被譽爲“中華第一綉女”。

 


上海城雕(2) 市長陳毅
   上海城雕先畫了一幅著名文人魯迅先生。接着畫一位身經百戰的上海市解放後第一任市長陳毅。
   他是久經考驗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陳毅,1901年8月26日(清光緒二十七年七月十三)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1916年就讀于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現成都工業學院)。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回到四川家鄉,通過與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靑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並經顔昌頤、肖振聲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7年陳毅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共産黨委員會書記。同年參加南昌起義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率部參加湘南起義。
    中國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産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國共産黨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國共産黨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産黨中央軍委新4軍分會副書記、新4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新4軍代軍長、新4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産黨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共産黨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歷任:華東軍區司令員、上海市市長、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在上海市任職期間,曾着手解決了通貨膨脹問題,並下令對上海文藝界作出保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 中國政協副主席。1966年1月陳毅任中國共産黨中央軍委副主席。並任中國共産黨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九屆中央委員。
文革期間,陳毅、譚震林等人與四人幫鬥爭,被對方劃爲“二月逆流”。1969   年10月,陳毅被以“戰備”爲名,疏散到石家莊。中國共産黨九屆二中全會上捲入了所謂“二陳(陳毅、陳伯達)合流”。
   爲了紀念上海市第一任市長陳毅,上海人民在這里鑄起了陳老總的銅像,讓他放眼觀看到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現在每天早晨,許多上海市民都會在廣場上進行晨煉,到處有寬衣大袖,拿劍舞拳的鍛煉者,廣場上場面十分壯觀。同時在每個雙周六的晩上,這里都會舉行廣場音樂會,吸引着許多的市民前去觀看,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
   我在畫面中作了一些調整,將浦東著名的三大高樓與東方明珠電視塔放在陳毅雕像的身後底下,以襯托出陳毅的高大形象。(題外話:浦東三大高樓中最早建造的是金茂大廈,從1994年開建,當時我在上海參與了中日合資建材公司,被聘爲辦公室主任丶行政·人事部長兼工厰厰長。由於金茂大廈爲日本人投資建造,因此所用的建築安全網,就是用我被聘的這家“中日合資協和建築器材公司”的産品。當時是我壓運一批安全網送到金茂大廈開工工地的。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