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艾文:我所知道的孟慶利院長

 
  如果用知識豐富的成語,“才高八斗、博古通今、滿腹經綸、博學多才、學富五車”來形容孟慶利院長的話,他是不太可能贊同的,但是在和他最近的一次面對面的文化交流中,聆聽了他關於中華傳統文化那一番精彩講話後,我不得不從心底佩服起來。

 


   最近,我在上海王獅美術館(上海嘉瑞酒店)應邀出席由大風堂藝術硏究院等單位主辦的“百年黨旗映初心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上海書畫展”期間,聽孟慶利院長談及關於中華文化方面的見解以及他對中華文化和東西方文化的認知讓我大開眼界。“文化層面上的領導就是不一樣的。”我不禁感嘅。
   不僅如此,孟慶利院長,對書法和繪畫方面極有硏究,他筆墨下的的書法更是別具一格,與他深厚的文化底藴有關,堪稱一絶,國內書法界名聲顯赫,但他卻總是説一般般。
   聽孟慶利院長談吐,再看他書法作品,那是一種文化與藝術的享受。但是,在我面前侃侃而談,喜歡就事論事談文化且時常引經據典的人到底何許人也?


   孟慶利,出生於河北省交河縣(泊頭市)。1965年參加工作;1970年入伍;1972年入黨;1990年轉業。曾任38集團軍作訓處長、國家人事部人事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辦公廳辦公室主任兼機關黨委辦公室主任。
   孟慶利是我國亞聖(孟子)第七十三代宗孫,師從著名工筆畫大師兪致貞、劉力上,成爲張大千大風堂再傳弟子。擅長書法、篆刻,多次在國內大賽中獲奬。
   他曾爲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八十一壽誕書“壽”字書法,被薩翁作爲國禮收藏。他的書法篆刻作品受到了收藏家和名人的認可與追捧。作品被遵義市博雅苑陳列館、北京首都圖書館、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等單位收藏。
   2009年孟慶利院長應北京大學政府管理交流中心邀請,爲22個阿拉伯國家36位官員、18個非洲國家32位官員、非洲18個國家36位名校校長、亞洲20個國家28位官員講授傳統文化,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和深遠影響,被聘爲北京大學客座敎授。
   2012年9月書法作品被聯合國友好協會主席布朗先生和聯合國原秘書長潘基文先生收藏。
   2013年6月北京市市委組織部、市農委舉辦鄉鎮、街道領導(440位正縣級幹部)培訓班,孟慶利院長宣講“孔孟文化精髓理念——中華十二道”,收到高度好評。

 


   2014年3月,在全國政協第十二次會議上同全國政協常委楊俊文博士提交“將《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定位爲中國國訓”的提案,全國政協提案組轉發中宣部和敎育部;新華網、人民網等中央媒體做了報道。
   2015年孟慶利院長率團隊創作完成時代歌曲《清風頌》,被中宣部“學習強國”平台收録。
   孟慶利院長對中華傳統文化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硏究孔孟之道二十餘年,先後出版了《孔孟文化精髓理念“中華十二道”》並用他獨有的漢隸體書寫了《弟子規》。2019年撰寫“從周、孔、孟三聖思想,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値”論文(23831字)。
   2020年撰寫“周、孔、道的聖人之道與四個自信治國理念是一脈相承的”論文(10415字)。
   2020年率團隊創作完成抗大疫主題歌《這就是中國》。
   孟慶利,中國資深書法家,國務院新聞辦機關黨委辦公室及行政辦公室原主任;華夏民族姓氏文化硏究院院長;原中共中央直屬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中華文明復興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世界孔孟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大風堂藝術硏究院院長;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先秦史學會周公文化硏究會副會長;北京孔孟小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客座敎授;曲阜孔子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
   在他看來,中華傳統文化核心就是有着千百年歷史的儒家之道,這是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血脈,有了它,我們才得以強健體魄、文明精神。也正是緣于這種血脈關係,中國人歷來重視“德”之修養,從孔子提出的“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耻、忠孝節義”,到毛澤東強調的“禮義廉耻,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之不國”以及對張思德“平凡”“純粹”“高尙”“有益於人民”的評價,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體現。
   不僅如此,孟老對當今的社會現象也有其細緻入微的觀察。他認爲,當前一些社會亂象的成因正是緣于傳統文化和信任感的缺失。在多元文化彙集的時代,我們的年輕人尤其是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亟需要做的幾件事就是:繼承傳統文化,認同主流文化,去西方化和吸收現代文化。


   至此,我己明白,我遇見了一位在文化與藝術領域里的硏究專家,他對中華文化孜孜不倦的硏究和奉獻精神,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而又難忘的印象。

世界文化導演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