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麗娜相識在2011年的夏天,山東省內各級地段醫院的輸液室里。那時首次開啓中國留學之旅的麗娜在期中旅行中一路上吐下瀉,作爲當時的項目負責人,我連續多天陪麗娜輾轉于各地的醫院輸液觀察。在百無聊賴的輸液時間中,我對這個“病怏怏”的女孩兒唯一的印象就是她似乎很有個性,雖然都虛弱成那樣了,卻還有股説不上來的勁兒。
再後來麗娜一路學到了500級,連續兩年上了我的“春草“課,我才有機會眞正認識她。我至今都不會忘記有一堂課,麗娜穿來一件美國六七十年代的復古的毛衣,拿條絲巾往頭上一紮,就扮起了又土又洋的“春草”。她走到敎室中央,一屁股坐地上,一把抱住旁邊的“何水遠”(春草那個不爭氣的丈夫)的大腿就放聲哭喊起來,全然是一個戲精。麗娜很愛演,也演得好,體演文化敎學法就好像是爲她量身定做的一樣,在一場場的“演戲”中,她的中文也迅猛地進步了。
麗娜出生在藝術家庭,遺傳了父母的音樂細胞,特別是媽媽的一副好嗓子。本科最後一年有一個漢語橋比賽的機會,我力薦並輔導麗娜參加。當時她選了那一年剛出來的《卷珠簾》這一首歌,看着原唱霍尊的視頻,幾天就學會了,把我這個五音不全的輔導老師看得目瞪口獃。後來麗娜就憑着這首《卷珠簾》一路從克利夫蘭唱到了紐約的決賽。後來也聽説她一直把這首歌唱到了北大,唱到了貴州的侗寨,唱到了各個中國節日慶典的舞臺上。
畢業六年,再次在Zoom與麗娜相見,相談甚歡。讓我驚訝的時候,四五年沒有用中文的她,一開口還是那么聰敏、靈動,表達如此豐富、流暢。再仔細聽聽她説的內容,我的天,坐在屛幕這邊的我頻頻走神想,誒?這不是我給她寫的稿吧?怎么每句話都好像是我找來的託兒,讓我有冲動暫停下來重播一百八十遍給我的學生聽呢?作爲她曾經的中文老師,聽着她發自內心地夸我們的敎學方法好,動情地説學中文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選擇,怎么反倒不好意思得有點不自信了呢?好了好了,我就不在這里傲嬌了,我們一起來聽聽石麗娜同學對中文學習者有什么話説吧……
“我熱愛我的工作”
曾老師:麗娜,能不能跟我們聊聊你現在在做什么?
石麗娜:我是Wild Goose Creative (WGC) 的主任 (Executive Director)。WGC
是一種非營利性的藝術組織,位于哥倫布。WGC
是一種很特殊的藝術空間。我們的主要目標不光是給當地藝術家展示和表演的機會,而且也是爲他們的事業發展提供幫助。每年,我們提供320多個跟藝術有關的互動,比如展覽,時裝秀,戲劇節目等等。作爲WGC的主任,我的責任是管理組織的所有方麵,包括籌款,
建立關係,營銷,財政等等。同時我也在 Columbu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CCAD)敎兩個跟藝術管理有關的課。我父母都是藝術家,所以我永遠對藝術感興趣。我的本科專業是藝術管理。藝術管理專業基本上是找資源來支持藝術家/藝術有關的活動。基本上所有在博物館工作的人可以算是藝術管理者。我熱愛我的工作!
“我的同學們肯定不同意,但聲調是最容易學的!”
曾老師:説説你學漢語的經歷吧?你是怎么開始的?
石麗娜:我學習漢語很長的時間。從高中的時候開始學,總共有十二年多了。關於外語的話,我高中學校有四個選擇,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還有漢語。當時,大多的美國高中沒有提供漢語這門語言,確實是很罕見的。所以我覺得要抓住這個很特殊的機會。我很快就愛上了中文。我覺得漢語有很多的藝術魅力。當然漢字有基本的藝術特徵,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是漢語的聲調。因爲漢語有聲調,我也覺得説中文話跟唱歌很像。我非常喜歡唱歌,所以呢我覺得聲調這一方面是最喜歡的,而且對我來説是最容易學的一部分。剛開始學中文沒多久,我很快就決定了在大學繼續學。
“我在俄州大學得非常快,主要是因爲敎學法很特別!”
曾老師:怎么想到上俄亥俄州立大學呢?
石麗娜:我選擇上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有漢語旗艦工程項目,是美國的最好的漢語碩士項目之一。雖然我在高中已經有四年的學中文的經歷,但是我還是從一年級開始學。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我學漢語學得非常快。主要是因爲漢語本科課程和敎育的方法很特別。每天要把一個對話背下來,然後下一天要站在同學和老師的面前把對話表演一下。如果你説錯了,或者聲調不對,你那一天的成績會被扣分。其實壓力有一點大!但是,因爲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的敎學方法主要關注聽説能力的培養,我學得很快。
“我在中國的回憶和故事太多了,需要五個小時才説得完!”
曾老師:你在俄州大讀了本科又讀了碩士,學了那么多年中文,什么經歷最難忘?
石麗娜:哇,我有很多永遠難忘的回憶。其實在我生活當中,我所有的最深刻美好的回憶是跟中國有關的。我對中國有一點 “愛恨交織”
的感覺。住在中國不容易。在中國很多的生活層面不那么舒服,比如擁擠,空氣污染,文化和語言的差別等等。但是這些 “不舒服”
的方面也是我愛上了中國的原因。在中國,我覺得生活比較接地氣,用一句流行的話説,可能就是很“走心”。可能最難以忘記的經歷之一是在我和我的碩士同學到貴州一個侗族鄉村學習的經歷。侗族民間音樂最有名的是“鼓樓大歌”,它是一種無伴奏的多聲部合唱。唱歌在侗族文化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到那兒的時候,一百多個侗族人民給我們唱了非常美麗,
非常複雜的一些傳統民歌。因爲他們用歌聲來熱情的歡迎我們,老師説我們必須得給他們唱一首歌。因爲沒有時間準備,我們給他們唱了“Itsy
Bitsy Spider.”
我覺得非常尷尬因爲他們給我們唱那么漂亮,那么有文化,有藝術性的歌曲,而我們給他們唱了那么簡單的,那么幼稚的一首歌,哈哈。(小編注:聽知情人説,對方侗族孩子們唱的歌叫作”靑蛙歌“。這么説來,投我以“靑蛙歌”,報之以“蜘蛛歌”,是不是也還挺搭?不丢人!)我在中國的回憶和故事太多了,需要五個小時才能説完。
“我第一次上《西方美術史》是在北京大學,我是課上唯一的西方人。”
曾老師:我們都知道俄州大碩士項目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專業領域與中文學習相結合。那么這一點在你個人身上具體是怎樣實現的?
石麗娜:我父母都是藝術家,我爸爸是個藝術敎授,我媽媽十年前是克利夫蘭的首席女高音。我是在這樣有很多藝術燻陶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我總是想從事創意事業。我讀本科的時候,簡老師給我介紹中國當代藝術。他每天給我選擇一篇跟中國當代藝術有關的文章,然後我們倆會討論那篇文章。我很快就愛上了中國當代藝術。在學習中國當代藝術的過程中,我意識到中國的當代藝術區。中國的當代藝術區變成了我碩士論文的話題。我的論文把北京的兩個很有名的藝術區做一個對比分析,798藝術區和宋莊藝術村。我主要的目的是看藝術的表現在這兩個藝術區的差別,比如商業化的程度,政府的介入等等。我發現了798是個比較好的展示藝術的地方,而宋莊是比較好的創造藝術的地方。除了硏究之外,我也是在北大留學,跟北京大學的同學一起上藝術管理有關的課。我記得我第一次上《西方美術史》是在北京大學,我在課里面是唯一的外國人,哈哈,有一百多個北大學生和我。我也是在北京最有名的當代藝術美術館,今日美術館,做實習,是一個非常好的經歷。其實呢,在我生活當中,住在北京,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一年。我好想北京。
“學外語需要有耐心,學漢語尤其需要有耐心。”
曾老師:作爲經驗豐富的外語學習者,你覺得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最有效?你對現在正在學習中文的學弟學妹有什么忠吿?
石麗娜:首先,你要看你學漢語的目標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標是住在中國或者在中國找工作的話,我覺得你一定要關注説話和聽力這兩個部分。老師,您可能不同意,但是我自己覺得寫字有一點浪費時間。因爲大部分的時間你只需要用拼音來打字。我特別喜歡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本科和碩士項目因爲敎育方式是以眞實的對話表演爲主的。
至於忠吿呢,第一個是需要有耐心。尤其是,學漢語的學生需要有耐心。我學了中文四年之後,才能跟一個中國人聊天。第二個是,不管是跟朋友還是跟老師,中文學生要找很多機會跟中國人聊天。第三個是留學!留學是最好的學外語的方法。最後是一直一直學下去。不管你的漢語水平在哪里,一個很好的外語學習者一定是一個終身學習者。
“春草,哦,春草!”
曾老師: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時候,我記得你上過我的“春草”課,還上了一年。你還記得這門課嗎?其實這個學期我在密西西比大學還在敎這門課,你能對上這門課的學生説些什么嗎?
石麗娜:春草課!其實我讀本科的時候,春草課是我最喜歡的課!雖然有一點難,我覺得春草課讓我漢語水平提高得很快。特別是由於小説和電視劇的結合。我記得春草讓我學到很多的中國城市和農村的文化差異,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我也記得我常常爲春草生氣,哈哈。但我不記得爲什么,哈哈!春草,哦,春草~?
“如果我能用中文寫八十多頁的論文,那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曾老師:我相信你現在在工作中可能已經不用中文了。其實有很多中文學習者都有類似的經歷。他們在中文學習上投入了大量時間以後,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在工作中並沒有使用中文的機會。有的人就會覺得這很浪費,因此對學中文失去信心和興趣。對抱有這樣看法的人,你會説些什么呢?
石麗娜:不管我在工作中用不用中文,學習中文是我人生中做過的最好的事情。其實比我學藝術管理還要重要!如果你能夠學中文,任何的事情你都能做。如果我面對一個非常難的問題,不知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自己就想,如果我能用中文寫八十多頁的論文,那能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學中文給我一個特殊的機會去很深刻地學習、體驗、實踐另一種文化。學習中文讓我變成了一個更勇敢的人,更有信心的人。學習中文讓我能做非常有挑戰的事情,解決很難的問題。學中文讓我成爲今天的我。不管怎么樣,中文是我身份的一部分。
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特別喜歡聽石麗娜同學説話?其實她唱的比説的還好聽!小編又要給你們送福利——請看麗娜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宰蕩村拜師學藝的精彩表現!
帶隊老師簡小濱敎授點評:
這個視頻是在一個叫做宰蕩的侗族寨子里拍的,敎麗娜唱歌的侗族阿姨(他們都叫她奶奶,六十多歲了)叫胡官美,多少年來堅持敎村里孩子唱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歌謡,借此傳承侗族的文化與歷史。侗族沒有文字,因此也沒有自己的史書,只有數之不盡的歌謡。麗娜在縫紉機旁學的那首歌是侗族的敬酒歌,她學會以後就穿上侗族服裝混在那些侗族姑娘當中給時不時到寨子里來的各路中國旅遊者旅行團表演。(小編:麗娜在訪談里提到當時她給貴州孩子唱了一首兒歌,現在回想起來有點丢人。)其實唱什么都好,重在回唱,從完全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有所貢獻的參與者。
主編 | 曾稚妮(美國密西西比大學)
學術顧問| 虞莉(美國威廉大學)
技術 | 楊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