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其他城市

   
 

校慶70周年系列論壇|新時代敎育的使命

 
原創 建校七十周年的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6月26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慶70周年系列論壇第二場在附中演播廳舉行,聚焦“新時代敎育的使命”,徐雷、徐學敏、雷星暉、何亦武、張巍、蔣鳳瑛、崔吉佳、陳堅、徐琛等不同屆別的校友齊聚一堂,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交流、互動與分享。
   校友們來自海內外的不同高校,他們立足敎育和敎育改革的現狀,通過主旨演講和圓桌論壇的形式,從強基固本、融合探索、變革創新、靑年成長等多元角度對新時代敎育的理念、實踐與發展進行了深入的闡釋,近4000人一起觀看線上直播和參與互動討論。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吳堅、黨委書記郭娟、黨委副書記李峻以及部分師生代表在現場參加論壇。論壇由1993屆校友崔吉佳主持。

     黨委書記郭娟在致辭中表達了對校友們歡迎和感謝,她介紹了復旦附中師生在疫情大考中敎育敎學的轉變、角色身份的重構。她強調,附中70年的發展和建設得益於師生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廣大校友的大力支持,貫穿于學校發展歷程的,是每一位附中人共同書寫的精神文化,從家國天下的情懷、到胸懷世界的視野,從勇于擔當的品質、到追求卓越的精神,從孜孜以求的嚴謹、到開放包容的博雅。附中珍視校友對於母校的每一份眞摯情感,感謝每一位校友對於母校的關注和支持,期冀所有附中人一起同行,與所有敎育者一起同行,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同行!
    校長吳堅宣佈了第二批校友導師名單並爲到場的校友導師頒發了聘書。校友導師們將爲成長過程當中有需求的在校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幫助學生在生涯規劃中呈現出遠大的意義。


     蔣鳳瑛校友作爲導師代表發言,她感謝學校一直以來對於校友工作的高度重視,校友在各自崗位上取得成績和作出貢獻,是對母校敎育質量的最好反饋和評價。母校給校友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一個與年輕後輩敎學相長的交流平台。她代表所有校友導師承諾,將盡己所能關心附中新生代的成長,關心母校的發展。
   如何實現中學和大學人才培養的一貫性,共同面向未來30年人才培養,圍繞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嘉賓們展開了討論。
    1980屆校友、復旦大學副校長徐雷作題爲《化爲危機?高等敎育的變與不變》的主旨演講。他介紹了疫情中全球高等敎育的“抗疫答卷”,及全國高校在敎育部指導下的“停課不停敎”、“停課不停學”的出色表現。他強調高等敎育的立足點是培養30年以後能夠站在世界文明高點的人才、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重要貢獻的人,需要堅守立德樹人的敎育初心,在敎育方法和敎育實踐上的變革需要深刻理解信息技術與敎學的深度融合,需要將傳統講授過程轉變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同時,他以在復旦附中的“大學微課”爲例,強調了高等敎育與基礎敎育需要進一步加強啣接貫通,打通人才培養長鏈條的各個環節。
    1996屆校友、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助理敎授張巍的主旨演講《因曾失去,彌覺珍貴——遠敎近育之路》對遠程敎育歷史和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分析對比手把手敎育和遠程敎育的區別,探究了網絡敎學中情感交流、敎書育人的區別,強調遠程敎育具有時間靈活、降低敎育成本、範圍大、選擇多等優點。在遠程敎育的幫助下,我們今天眞的有機會做到讓敎育無遠弗屆。但人的培育始終離不開手把手精心扶持,難以跨越空間來實現,故而“遠敎”和“近育”相結合將是敎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
   1981屆校友、香港大學校長高級顧問及首席創新官何亦武爲大家帶來了《創新是現代敎育的必行之道》的主旨演講,他眞誠的呼籲靑年學子應當爲了知識積累和熱愛去學習,廣博地吸收,立足專長和興趣深入學習探究,還要辯證地看待“適者生存”和“強者生存”,增強瞭解世界、適應世界的能力。
   附中校長吳堅作了題爲《敎學相長,成就未來》的主旨演講,他以復旦附中“面向未來”的學生培養策略爲例,強調現代敎育更多的關注認識及培養符合未來需求的基本技能與核心素養,學校應提高認知複雜性與多重維度,不是簡單呈現知識,而是體現知識呈現的方法,更關注知識、情感和社會價値觀的融合。敎育應豐富而多樣化,它所呈現的豐富性不是由簡單的一個指標或者單一的一個分數來衡量。敎育的主體是師生,學校應提陞敎師專業技能的深度和廣度,進而轉化爲學生的寬度和厚度。復旦附中一直致力于營造自由富有寬度的氛圍、嚴謹富有深度的規劃、深刻富有內涵的過程體驗,培養面向未來、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在圓桌論壇環節,徐雷、徐學敏、雷星暉、吳堅和郭娟作爲嘉賓,結合自身經歷和人生感觸進行了分享和討論。
   當今的敎育體系應當如何適應時代發展,用什么樣的方式使現在的年輕人更好地接受知識、傳承文化,有心有力,爲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呢?
   高等敎育旣要有寬度,又要有深度,同濟大學一方面強調打好基礎,從而有能力面對更大的世界,一方面努力促進各學科之間的融合,全方位交叉。這里的基礎,一是指整個敎育階段性的啣接,也是指學科知識內容的基礎。雖然現在搜索引擎都能檢索到信息,但我認爲還是要加強知識記憶,因爲這會改變人的思維。
   對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我們敎育者應該有哪些思考和行動?
   前面主旨演講已經給了答案,補充三個方面的感受,第一是價値導向,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德性的養成應該是首要被關注的。其次是發展導向,以人爲本,構建全面、個性、可持續的發展體系,大中小幼一體化的構建應該是要堅持的方向。最後是需求導向,關注學生成長的特點,當然需要注意的,是給予適合的引導,而不是簡單的迎合。
   大學所期待的學生是怎樣的,進到大學之後,是如何培養的?
   目前我們的做法是2+X,“2”即通過通識敎育和專業敎育給學生提供深度與寬度,“X”即學生的自由選項。復旦大學通過書院的形式,使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都有深度互動,賦能于學習的個體,使其獲得受益終身的知識與能力。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敎育的目標。德即高尙的人格,智即專業能力,體是實現理想的身體素質,美是欣賞美、創造美、想象美的能力,勞則培養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在座各位是中學生中的精英,未來還會進入接受更好的高等敎育培養,不應僅僅把職業作爲個人的目標,更應該思考如何爲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貢獻力量。
   同濟的培養目標培養“社會的棟樑和專業的精英”,要讓學生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得到培養,在具體的行業當中成爲專業的精英,進而能夠成爲支撑社會的棟樑。期待同學們不斷努力成爲國家的棟樑。
附中學生
各位校友好!
   本次疫情對各個産業的影響是否會影響專業的選擇?如何影響?
   回顧300年來工業化的歷程,如果我們以汽車行業爲例,大家可以發現科學技術創新一定會推動行業領域的變化,這是一個相互影響、螺旋上昇的過程。我想這可能和疫情無關,更多的與科技的發展規律有關。可以預計,在未來幾十年,電子、通訊、材料、生命科學等方向將會是非常値得深入關注和硏究的領域。
   未來30年隨着科技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哪些能力、素質,以適應技術的發展世界的變化?
   我們需要考慮環境的發展和技術的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但同時更需要關注基礎本身,例如,紮實的數理基礎、尋找並培養興趣等。建議本科階段要重視通識敎育,硏究生階段進行專業領域的發展。
  非常認同學敏校長的觀點,在時代快速變化的背景下,更需要培養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可以從一份工作中轉移運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來完成許多類型工作的技能。另外,我也特別想強調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好的問題背後其實是代表着你的基礎、思考和判斷能力。
   在寬廣的知識基礎和豐厚的學習經驗中探尋學習方法,還需要情懷和志向,有改變世界的一點點野心,有好奇心、探求意識驅動下的理想主義。同樣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珍惜每一次的體驗和經歷,把自己的學習看作一個系統的工程。
  論壇結束後,線上線下參與活動的附中學子們,紛紛發表感言——
   通過這次講座,作爲一個學生,我更好瞭解到現代的高等敎育模式,並且基本瞭解了這個時代需要怎么樣的人才,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還有我們如何成爲這樣的人,這些思考對於我日後的學習和發展都有很大影響。
   聆聽校友們的講座與論壇,使我瞭解到比起機械的學習,我們更需要學習對某一事物的熱愛,如何和別人打交道,必須眞正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支撑自己走下去。
   作爲一個學生,我深切感受到老師們爲我們付出了許多,爲了敎育我們成才,他們不斷思考優化敎育方法。今天的講座,也讓我感受到敎育發展與時代之間的聯繫,受益匪淺。
   在此次論壇上,正式發佈了經過前期廣泛徵集、線上投票、最終確定的校慶70周年的紀念圖案和主題歌曲。


   紀念圖案整體設計以方和圓等基礎形狀構成,色彩以靑、藍、紅等明亮的色調爲主,圖案上方漢字“十七”代表了在校高中生的年齡,下方的阿拉伯數字“70”代表附中70年的建校和發展歷程,校徽內嵌其中點睛,整體表達復旦附中正値靑春、蓬勃發展的藴意。
   校慶主題曲《與你同行》,作曲劉奕媛和方路羽、作詞陳申杰,均爲高二(7)班的學生,歌曲以一名附中學生的視角,用細膩的情感吟唱了校園生活四季的點滴,抒發對於母校的眷戀和熱愛,表達對於每一位附中人的祝福與期冀。
   從心連廣宇,永誌家國夢。願每一位敎育者堅守初心,勇擔使命,迎接挑戰,守正創新,共同書寫新時代的榮光!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