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都在唱這首歌(指“義勇軍進行曲”),彰顯着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精神,我能演唱是一種殊榮。”
--美國著名演員,歌唱家羅伯遜
“你們偉大的國家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也是當今和未來的偉大國家之一。我盼望着有一天能夠來到你們的國土向你們表示我的敬意,但願這一天快點到來,這是我所向往的一個快樂的日子。”
--美國著名演員,歌唱家羅伯遜
羅伯遜把“義勇軍進行曲”唱響美國
1940年夏日的一個夜晩,六到七千名觀衆雲集在紐約市立大學著名的體育場,沉醉在著名歌唱家羅伯遜的歌聲里。那雄渾寬厚的男低音,他那俄語,德語,意第緒語(Yiddish)和西班牙語演唱字正腔圓,羅伯遜的歌喉征服了聽衆。台上台下交融爲一,令人心神激蕩。預定曲目唱完了,在要求返場的熱烈的掌聲中,羅伯遜帶着笑容站在舞臺中間,激動的觀衆高呼着心愛的歌曲名字,他加唱了一首“老人河”,還有幾支最有名的歌曲。最後也就是這場演出最令人激動的一刻,羅伯遜向歡聲雷動的觀衆宣佈:“今晩我要唱一首中國歌曲,獻給戰鬥中的中國人民。這首歌叫《起來》。”
隨後,空中回蕩起他雄壯的歌聲: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着發出最後的吼聲。。。
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爲了這場演出,羅伯遜苦練中文發音。演唱時他偶爾要看一下手中紙條上的拼音。那激揚奮進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詞,震撼着全場幾千人的心靈。歌聲一落,觀衆要求他再唱一遍。
從那一天開始,這首歌就在支持中國人民抗戰的人士中不脛而走。“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歌聲陸續通過電台,通過1941年羅伯遜灌制的唱片和1944年電影《龍種》唱響美國。二戰後羅伯遜在歐洲演出時也演唱過這首歌曲。羅伯遜的這張唱片也在印度、法國、捷克等國家發行。隨着這歌聲,萬水千山之外,四萬萬中國軍民艱苦卓絶
,浴血奮戰的形象觸動着無數人的心靈。
羅伯遜演唱“義勇軍進行曲”(影像)
羅伯遜(1898
-1976)出身于黑人牧師家庭,上大學的時候就是一個出色的美式足球運動員。1923年羅伯遜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隨後演戲和拍電影。1927年演唱“老人河“一曲成名。“老人河“是美國音樂劇《遊覽船》中一首反映美國黑人悲慘生活的歌曲。
羅伯遜演唱“老人河“
1860那年,羅伯遜的父親才15歲。他冒着生命危險逃離北卡奴隸主的家,沿着當時奴隸逃跑的“地下通道”到了給與黑人自由的費城。懷有強烈正義感的羅伯遜對所有受壓迫的民族都充滿了同情。早在1937年,作爲著名歌唱家他就公開譴責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他多次爲抗戰中的中國人舉行大型義演,羅斯福總統夫人,駐美大使胡適都贊助了羅伯遜的募捐演唱會。
羅伯遜是怎么知道這首歌的呢
原來1940年,一個來自上海名叫劉良模的留學生把《義勇軍進行曲》推薦給了羅伯遜。劉良模在紐約唐人街組織了一個“華僑靑年歌唱隊”,敎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
1941年春天,爲了進一步爲抗日戰火中的中國人民募捐,羅伯遜同意不計報酬與劉良模録制一套唱片。録制唱片過程中,羅伯遜一絲不苟,反復練習漢語歌詞發音,語調。他根據詞語的意思,準確地表達語氣,直到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完全滿意爲止。
唱片中的合唱團由紐約華人洗衣工人、印刷工人和飯店服務員組成的歌咏隊擔任,劉良模任指揮。這套唱片共3張,除了《義勇軍進行曲》還有《游擊隊之歌》
,《到敵人後方去》,《軍民團結》,《大路歌》,《鳳陽花鼓》共6首。隨後羅伯遜還把歌詞作者田漢和歌曲作者聶耳的那份稿費託人帶給在中國的田漢和聶耳。
在這張名爲《起來》的唱片的封面上,羅伯遜寫道“我知道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都在唱這首歌,代表着這個民族不可戰勝的精神,我能夠演唱是一種殊榮。”
宋慶齡爲這個唱片寫的序言説:“保羅
羅伯遜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的聲音,他灌制的這套唱片使美國人能夠聽到中國的愛國歌聲。”“中國從這次興起的大衆歌唱運動中找到了抵抗敵人的力量源泉……願我們的老民謡和融合東西方音樂形式的新歌曲成爲另一種連接自由人民的紐帶。”
劉良模在序中吿訴我們:“爲這套唱片擔任合唱的合唱團由在美華人靑年組成。這些年輕華人在美國的洗衣房、印刷車間、餐館等地工作。他們的聲音完全未經訓練,卻是眞正的人民合唱團—中國人民的聲音”。
當時旅居紐約的林語堂序言里寫道:“今天在中國各處——不論前線還是後方,在士兵和游擊隊、難民和孤兒之中,在學校,在偏遠鄉村——中國正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張唱片也陳列在 位于北京豐台區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里。
除了美國歌手、運動員、演員名聲之外,羅伯遜還因爲政治立場和在美國民權運動中的活動而出名。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年代,羅伯遜上了黑名單,護照被吊銷。
1958年羅伯遜在“至中國人民的一封信”里説:“你們偉大的國家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也是當今和未來偉大的國家之一。我希望能夠親臨你們國土向你們致敬.”
羅伯遜于1976年1月23日逝世,享年78歲
。四年後的1980年5月他的兒子小羅伯遜代替父親實現訪問中國的願望。宋慶齡在北京故居親切接見了小羅伯遜夫婦。宋慶齡説,中國人民對你的全家懷有友好的感情,許多人都收藏着你父親演唱的歌曲唱片,我自己也珍藏不少。
好萊塢電影《龍種》再次唱響“義勇軍進行曲"
1940年夏天在紐約六千到七千人的露天音樂會上羅伯遜首次演唱《義勇軍進行曲》。1941年羅伯遜灌制演唱這首歌的唱片。此外,受美國民間援華抗日組織委派,劉良模經常去美國各地演講介紹中國人民抗日鬥爭。這些演講會上劉良模也有播放這張唱片。那么到了1944年,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奏響《義勇軍進行曲》的呢
原來,1942年賽珍珠出版的小説《龍種》被評爲“紐約時報最佳歷史小説“。然後1944年7月美高梅電影公司(MGM)根據這本小説推出了同名故事片。著名影星凱瑟琳赫本出演女主角“小玉”。麥克馬洪憑藉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影片獲奧斯卡金像奬最佳攝影(黑白片)。該片預算爲3百零7萬美元,票房收入爲4百62萬7千美元。
故事地點是南京附近一個寧靜的村莊。抗日戰爭時日本軍隊入侵後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村民們茫然不知所措,但是愛讀書,性格直爽倔強的新娘小玉站起來反抗日本侵略。
影片的開始就響起《義勇軍進行曲》的主旋律。當小玉夫婦和村民們一起出發轉移到後方的時候,影片再次奏響《義勇軍進行曲》…
電影《龍種》開頭片段:
電影《龍種》從不同的角度打破了當時美國社會對古老中國和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中國大衆在貧困中頑強抵抗日本侵略的現實贏得了美國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
後來,美國官方拍攝的二戰宣傳片里也採用了《義勇軍進行曲》主旋律。
劉良模把抗日歌聲帶到美國
前面提到過,是一個叫劉良模的留學生把《義勇軍進行曲》推薦給羅伯遜並且把歌詞翻譯成英文,還把歌詞一個發音,一個詞地敎給了羅伯遜。
劉良模1932年畢業于上海滬江大學社會系,天生喜歡音樂。抗日戰爭爆發後,劉良模用指揮民衆合唱的方式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劉良模經常在大型抗日活動上指揮演唱“義勇軍進行曲”甚至還去前線指揮士兵們演唱來鼓舞士氣。
受中國基督敎靑年會派遣,1940年夏天31歲的劉良模來到美國求學。1950年劉良模這樣描寫他第一次見到羅伯遜的經過:
著名歌手羅伯遜是美國黑人的奮鬥和鬥爭精神的代表性人物。我第一次見到他是1940年,那時我剛到美國,帶了好多抗日歌曲,希望能在美國推廣。可是我初來咋到誰都不認識所以一籌莫展。就在這個時候我想到了美國歌手羅伯遜,我在中國得時候就久聞他的大名,我從銀幕上和留聲機里聽到過他嘹亮的聲音,我想:要是羅伯遜能唱抗日歌曲就是再好不過了。然而這不過是我的夢想。
到了紐約之後,我偶然在一個朋友家里提起羅伯遜,並且説希望能認識他。這位朋友説:“我認識羅伯遜。我來給羅伯遜打個電話,看他在不在家“。打完電話後,這位朋友興奮地説:”他馬上就過來。“
不到半個小時,羅伯遜就到了。我看到他時,差點嚇了我一跳,羅伯遜有6英尺4寸到5寸高(相當于1米93,羅伯遜實際身高6英尺2英寸),姿態威嚴
。他好像是來自巨人國,而我來自小人國。羅伯遜熱情地伸過手與劉良模握手説:“你從中國來 太好了,太好了!”
從那以可開始,我們就好像是老朋友一樣了。
羅伯遜對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鬥爭非常感興趣,因爲黑人和中國人都是遭受壓迫的民族。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贏得了黑人的同情與驕傲。除了給他講述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我還吿訴了他大衆“愛國歌曲運動“
。他喜出望外讓我給他唱幾個抗日歌曲和民歌聽聽。在他的鼓勵下我打開了嗓門,唱開了。他聽得很入神,很安靜,有幾首歌他要求我重唱,包括”義勇軍進行曲“。我唱完了之後,他感謝了我就離去了。
過了幾個禮拜我的朋友邀請我著名的路易桑體育場去聽露天音樂會。我高興地答應了。那天晩上,星光之下,6千到7千觀衆聆聽羅伯遜宏偉雄壯的歌喉演唱許多國家的鬥爭歌曲。他的男低音音色渾圓厚重,他演唱外語歌曲發音準確到極點:德語,俄語,意第緒,西班牙語。他每次曲終,觀衆都爆發出一陣瘋狂的掌聲歡呼聲。我的最大感觸就是,台上演員與台下觀衆渾然交融爲一體。在美國,我還沒有見過哪一位音樂家享有這番熱愛,因爲羅伯遜是人民的歌唱家。
劉良模和羅伯遜的友誼,變成了嘹亮的抗日歌聲。關於劉良模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故事,我們還會單獨寫文講述。讓我們以羅伯遜和劉良模的歌聲作爲本文結尾,這個影視中除了劉良模的英語,還能聽到羅伯遜1941年時的漢語比1940年夏天第一次演唱還標準,此外還有紐約唐人街年輕工人組成的合唱團的聲音。唱片里最後一首歌是《到敵人後方去》。在演唱《義勇軍進行曲》之前,羅伯遜朗這樣介紹:“這首歌誕生於英勇的中國人民的鬥爭之中。歌曲用“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開頭,以“前進”結尾。“
整整六十年過去了,羅伯遜和劉良模的這段佳話依然清新悅耳,令人回味讚美。
後記
曾經有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要結束時,美國國務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日演奏的各戰勝國音樂時,以《義勇軍進行曲》作爲代表的中國音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弗蘭克·卡普拉拍攝的戰爭紀録片:《我們爲何而戰》系列(Why We Fight)中國篇章-《中國之役》(The
Battle of China)的片頭曲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