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其他城市

   
 

“靑陽莊氏一老人”一路走來

林鼎安

 

你知道中國駐菲大使館第一台電視機是誰贈送的嗎?
   你知道上世紀80年初,是誰率先在菲華、泉州兩地印發國學經典《弟子規》嗎?
   幾十年來,在菲華報刋上不斷出現的施善濟貧、捐助公益而只署名“靑陽莊氏一老人”又是誰呢?
   在紀念錦綉莊氏宗親總會成立九十周年之際,本欲披露他的眞實姓名,誰知他從哪里獲悉,説要刋書,鄭重地吿之筆者,千萬別公開他的姓名,我只能按故鄉人敬重他、尊稱他叫莊老。
   1940年12月,十三歲的他從晉江靑陽鎮,幾經艱苦跋涉終于登上了蕉風椰雨中的菲島。他來菲,不是像有些人所謂的“繼承父業”,而是爲生計,爲逃壯丁,爲能與在菲島孤身打拼的父親爲伴。
   他像許多打工者那樣,先從零做起,忍辱負重。
   1951年春,父親與人合股的小生意散夥。爲了照顧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父親,他毅然決然地辭去工作與父親爲伴。之後辦小型成衣厰,但因缺乏經驗,斯時菲島經濟又不景,菲幣又貶値,成衣厰虧本。直到1951年後期,經實踐學習、創新,創女褲及學生裝生産,才有了轉機、起色。(説來有趣,他是在一次斗牛場上,見女士們穿的是裙子,爲防風吹都用雙手捂着裙,由此得到啓發而設計生産女褲)。
   但是,情况再如何變化,他總念念不忘祖母諄諄的敎誨: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祖母年輕時就守寡。她把希望寄託在這個長孫身上。
   小時候,祖母給他講很多很多的故事。講因善心救濟窮苦人,才有馳名百年的良藥《范志神粬》,講晉江慈善家李五的故事……
   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在他幼小的心靈上埋下種子,開花、結果。上世紀六十年代他的經濟寬裕了,是時菲華流行名牌車,但他坐的是極普通的小車,省下一萬元捐給窮人,有人笑他“小氣”,他只是笑笑。
   他隱姓埋名,沿用他父親施善時的署名“靑陽莊氏一老人”,首捐菲律賓武六干省魯沙牙來的民間水利建設——農村灌漑設施;
   他支持“商總”,捐資挽回“流生”繼續上學的“雪中送炭”活動;
   他支持“校聯”,多次獻捐敎育基金;
   他支持“華裔文化傳統中心”,資助華裔靑少年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他年年資助華人區義診中心,把同胞的安危、健康時時放在心上;
   他同時也年年資助華人消防隊,並資助購置消防車;對獅子會也踴躍獻捐;
   凡有新的慈善機構一成立,他便慷慨獻捐。日前他還捐資支持“菲律賓樂善堂慈善基金會”哩;
   他甚至躬身菲人最基層工作,甘當“吃力不討好”的描蘢涯街長(華人舊時叫法),親自捐資修橋造路、消防、街道設施……(早時的描蘢涯工作是不發薪金的)。
   融入主流社會,關心菲人疾苦,也不忘血濃于水的同胞、宗親。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任宗親總會理事時,就積極倡導、組織“靑年組”,出錢出力開展各種活動,桌球比賽、合唱團……宗親會辦敎育大學捐巨款;更値得一提的是舉辦“道德講習班”,影響極大,海峽兩岸的高等學府敎授、學者都來參加。就在這個講習班,率先學習《弟子規》,在華社頗受關注。
   他先前多次辭謝不任宗親會職務,後來進入宗親會了,他總認爲——
   不進則已,旣參予了就應積極做事。
   他身體力行,無私奉獻,很受宗親愛戴。
   他愛宗親,愛菲律賓,更愛他的祖國。
   1975年菲中建交,中國駐菲大使館初來乍到又是衆所周知的處境,是莊垂楷一家人成了大使館的好友、常客。使館的住房是莊家幫助租的;使館的第一台電視機是莊先生捐獻的;使館聯絡四方,是莊先生用自己的車、由兒子駕車帶着禮物四處奔走……早年間”菲航”尙未開通,只有廣州民航直飛馬尼拉。莊先生先瞻性地建議廣州航空開通廈門,因種種原因未被採納,莊先生唯有嘅嘆,直至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先見性,廣州民航悔之已晩,這事也可窺見莊先生拳拳愛國愛鄉之心。
   耄耋之年的莊先生,時常懷念過去的美好歲月,與中國駐菲大使館親密無間的友誼。
   1981年12月初,莊先生聞知中國四川省發生嚴重水災,立即捐巨資遙寄祖國,得到中國民政部的表彰(原文件猶存)。這還僅是物質上的,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他早就前瞻性地提出:必須弘揚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他在大陸率先印行《弟子規》數萬冊就是其中一例。


   一個人必須有信仰,信仰向善。
   莊先生是位虔誠的佛敎徒,但他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點香燭跪拜”,而是深得佛敎眞諦——向善、施善。不論是大陸的普陀山、成都的大藏寺,或菲島的佛光山萬年寺等,他慷慨捐巨資弘揚慈善公益事業。
   上世紀70年代,經文革破壞南海普陀山已成爲一片廢墟。莊先生幾經波折大膽地獻捐七尊菩薩。當時的住持道生法師原是要他捐建大型觀音的,莊先生認爲觀音受衆人拜,不求名的莊先生不同意。上世紀70年代後期,西藏活佛16世來菲,莊先生捐巨資竭力主持的盛會更是盛况空前,有六百多位信徒參加,更是弘揚了佛敎的眞正涵義。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必須身體力行、親自體驗。莊先生率先印行《弟子規》,也認眞學習《弟子規》,領悟其精髓。公元2008年,他不顧年事已高,千里迢迢奔赴馬來西亞,參加“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與會者八千多人),並得到馬來西亞敎育部和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並列簽發的《結業證書》。
   他帶着《結業證書》,記着馬來西亞敎育部副部長説的話:“要興國就要讀《弟子規》。”回到菲律賓,便積極支持與來自馬來西亞的林珊珊和王會長等,組織成立“菲律賓弟子規學會”,他獻捐第一筆巨額活動經費。
   他隨時關注着“弟子規學會”的活動。辦學習班,連菲律賓本土的孩子也參加,學會奬勵優秀學生奬勵孝子孝女,莊先生毫不猶豫慷慨解囊。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貴在實踐,貴在效果,要讓人們看得到、摸得着,學有榜樣,廣泛發動,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學習《弟子規》,學習傳統道德,莊先生着重落實在孝道文化的弘揚,大力發現、表彰孝子孝女。
   他倡導、創立“菲華孝道文化學會”,發動、鼓勵一大批菲華文人,大寫弘揚孝道文章,發表在菲華報刋上廣爲宣傳;
   他支持孝道學會連續舉辦三屆的“菲華孝道奬”,出資出力,親身深入大衆,發掘孝道文化,鼓勵孝子孝女;
   他不顧年事已高,商務繁忙,總是尋找機會舉行弘揚孝道座談會,推動孝道文化工作,直至日前,他還給“菲律賓華敎中心”送有英、漢、菲三種語言的《弟子規》五千冊。
   不僅僅在菲島,他念念不忘家鄉不忘祖國,滿腔家國情懷,不遺餘力弘揚孝道。他出資出力,幫助故鄉成立“菲華孝道學會泉州分會”,建立“孝道基地”,展示“二十四孝”石雕塑像,建“孝女亭”,設立“道德文化展覽廳”等;他還以他的父親的名字資助泉州豐澤區作家協會和泉州孝道學會舉辦“杰立杯”孝道徵文活動,出版專刋;
   更爲轟動泉州的是,他資助泉州市敎育局和《東南早報》社,與泉州孝道學會聯辦泉州市中、小學生“杰立杯”孝道徵文大賽,得到當地政府與廣大故鄉人的讚揚;
   日前,他又在故鄉設立“丁菊芳孝道基金”,旨在奬勵窮苦家庭的孩子和積極撰文推介孝子孝女的作家作者。
   多年來,菲華孝道學會出版了系列孔德叢書《菲華道德美文選》13集,在國內外反響很大,很受歡迎,其中有多集系莊先生資助。
   莊先生現長年常居澳洲,頣養天年,雖不宜外出活動,但他説:凡有關弘揚孝道的,一定要盡力支持!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一心一意專注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孝道文化。 冰凌推薦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