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其他城市

   
 

火鷄翻600年歷史懸案

李兆良

 

火鷄,是美洲的原特産。火鷄這名字,吐露了明代大航海到達美洲。
明代中國人知道的火鷄有兩種,一是分布于東南亞至澳洲之間的鶴駝(厄蟇),一是美國人感恩節時吃的美洲特産火鷄(turkey)。


鶴駝,厄蟇,食火鷄,火鷄
    鶴駝,厄蟇,食火鷄,火鷄,學名Cassuarius,普通名Cassowary,這一連串名字,是同一種鳥。鄭和副手馬歡著的《瀛涯勝覽》載:“又出一等火雞,大如仙鶴,圓身簇頸,比鶴頸更長。頭上有軟紅冠,似紅帽之狀。又有二片生於頸中。嘴尖。渾身毛如羊毛稀長,靑色。腳長鐵黑,爪甚利害,亦能破人腹,腸出即死。好吃炭,遂名火雞。” ?它在炭火里啄食燒熟的食物,被誤以爲吃碳火,所以名爲食火鷄。這里描述的火鷄是鶴駝,又稱“食火鷄”,簡稱“火鷄”,《坤輿萬國全圖》上,馬來西亞附近標注的大鳥厄蟇,就是這種火鷄。


乾隆的額摩
    據台北故宮博物館藏,楊大章畫額摩鳥軸。網頁載:“根據御製詩及「御製額摩鳥記」得知,乾隆認為此鳥最早由荷蘭人“于其國一千五百九十七年,當明萬歷二十五年丁酉,紅毛國人始得自嘎拉巴海島,攜來西洋,雲即彼國亦罕覯也,後六年,紅毛國人復于嘎拉巴得二鳥,皆不能蓄。…” ?乾隆於三十九年(西元一七七四年)由番舶得之,並於同年要求畫家補繪入『鳥譜』中。楊大章繪畫的額摩,不像鶴駝,沒有冠和頷下的贅肉,更像澳洲鴕鳥Dromaius novaehollandiae。乾隆欽定的畫,沒有人敢説不對。有可能因此與澳洲鴕鳥混淆,把澳洲鴕鳥稱爲額摩Emu。乾隆已經不知道明代人有“厄蟇”這鳥名。
美洲火鷄,學名Meleagris gallopavo,原來只産美洲。美國國內最多的是東部火鷄,黑羽毛,紅冠,頷下有贅肉,看起來與厄蟇(鶴駝)很像,可以飛,但飛不高。分布于密西西比河以東整個美國,南自墨西哥,佛羅里達,北到佛蒙特,西至加州,俄勒岡州均有。
   根據不同國家對美洲火鷄的稱謂,可以推導出明代人與美洲的關係。
中南美洲原住民如何稱呼火鷄?
   火鷄原産地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西班牙人沒有入佔時,是阿兹特克(Aztec)的國家,首都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即今墨西哥市。當地的納瓦特爾土語(Nahuatl)叫美洲火鷄爲huaxolotl (華受洛提)。今日墨西哥人稱火鷄爲guajolote,念成“瓜後洛提”。其他中南美洲國家火鷄有別的名字,古巴叫火鷄作guanajo,委內瑞拉叫pavo,中美洲有些地方用chompipe,哥倫比亞叫pisco 等。
歐洲人如何稱呼火鷄?
    俄國稱indjuk,波蘭稱indyk。荷蘭稱kalkoen,芬蘭稱kalkkuna,瑞典稱kalkon,挪威稱kalkun,丹麥稱kalkun,前面的kal是加爾各答的簡寫,kun是鷄。所以都稱火鷄爲印度鷄或加爾各答鷄,因爲加爾各答是印度對歐貿易港,也是當時歐洲人對美洲的誤稱。總的來説,歐洲人稱火鷄爲印度鷄,加爾各答鷄是因爲誤會美洲新大陸是印度,把美洲原住民稱爲印第安人。只有德語truthahn,意大利語tacchino比較特別。
    英文Turkey這詞,只在英國用。其他歐洲國家,對這鳥的稱謂,只與“印度”(對美洲的誤稱)有關,與土耳其無關。那Turkey是怎么來的呢?
中東、非洲人如何稱呼火鷄?
    首先,Turkey與土耳其無關,土耳其人叫火鷄作hindi (印度鷄)。 阿拉伯語的稱之爲deek Habash(埃薩俄比亞鳥,deek=鳥,Habash=Ethiopia)或diiqhindi,埃及語deek Roumi(羅馬鷄),意第緒語(Yiddish)indik,也是一樣,hindi , ind代表印度,dik,deek, diiq同音異寫,是鳥的意思。好像大家都很禮讓,都不願意把自己國家的名字與火鷄扯上關係。因爲歐洲人當時以爲美洲是印度,中東與非洲國家都隨歐洲人稱呼這鳥爲印度鷄。
北美原住民如何稱呼火鷄?
    二十世紀初,一位終生專門硏究美國野火鷄的鳥類學家查爾斯佐頓(Charles L. Jordan) 親自訪問美國東部和東南部的原住民Choctaws, Chickasaws, Creeks, Seminoles, Cherokees, 中南部的Alabams , Conchattas, 和西部的Zunis。切諾基族叫gvna (念geng-na),納瓦霍族叫Than-zie,阿岡昆族(Algonquin)叫Pah!quun,卡托巴叫wa`tkat -ro,惠恩多族(Wyandot)叫daigh-ton-tah,蘇族叫wagleksu。這些民族各自有對這鳥的名稱,但是對外人(歐洲人)他們普遍叫這鳥爲"furkee" 或"firkee",同樣的語音furkee可以多種拼寫,這是最爲可靠的記録。
   火鷄是美洲原産,只有英國人從原住民處得知名字。不可能英國人造一個名字吿訴原住民,t 與f的發音不易混淆,每一族都把t錯唸成f是不可能的。英文小草寫法f與t卻容易誤會,furkee就變成turkee,後來寫成turkie,turkey。談厄蟇鶴駝的一篇文章提到,十六七世紀的英文與今天不一樣,很多字拼寫沒有固定法則,而且手寫的記録容易誤讀,誤印,因此1555年英國人第一次記載的turkie,實際應該是furkee之誤,以後就以訛傳訛,變成Turkey了。
中國爲什么稱這鳥爲火鷄?
   上面寫了那么多,主要證明一點,所有國家,唯一用火鷄這稱呼這美洲鳥的是中國。
   如果火鷄的名字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按照外國的名稱音譯,火鷄名字應該是pavo, peru, kalkoen 或turkey的譯音,或者冠以進口國的名稱,例如荷蘭鷄,印度鷄,土耳其鷄,英國鷄等名稱。火鷄卻唯獨例外,用中國明代對鶴駝的稱呼。
   火鷄,普通話念huoji,與furkee不太近。但中國南方方言,火鷄念for-gai(粵、客音), fuikey(贛、閩方言),與美洲原住民的發音furkey, furkee一致。
    明史載,中國多次從東南亞進食火鷄(即鶴駝,厄蟇),所以明代中國人很熟悉“食火鷄”。明代人在美洲看到這種鳥與火鷄(鶴駝)樣子很像,以爲是同一種鳥,稱之爲“火鷄”,把這名字傳給美洲原住民。原住民認爲歐洲人與中國人都是外方人,他們隨中國人(外方人)稱之爲furkee,以示禮貌,以爲對方易懂,而不用自己的語言了,相當于中國人對英國人講“Good Morning”,英國人對中國人講“謝謝”。這就是turkey的來歷最好解釋。
    語言是文明思維發展最高的層次。兩個相隔萬里的文明體,用同樣的發音表示同一種事物,這兩種文明體沒有溝通是不可能的。“火鷄”一詞,把明代中國,美洲,澳洲,東南亞連起來了。
   火鷄這詞,大家幾乎每天都遇到,但是沒有人去想,爲什么叫火鷄。很大的發現往往來自很微小的觀察。從《坤輿萬國全圖》的厄蟇,鴯鶓,到火鷄,扳倒一段歷史經典。明代中國人到美洲,這些不會飛的鳥是重要的證據。
故事還沒有完。

李兆良于Edgefield商業部門前(2010年)

世界上唯一的火鷄博物館
   南卡羅萊納州有一個小鎮埃奇菲爾德(Edgefield)鎮,有全世界唯一的火鷄博物館,有各種火鷄的標本,繪畫,歷史故事。這小鎮把火鷄彩繪各種花樣,招徠遊客。
   單獨用火鷄的命名證明美洲與明代中國的交往還不夠紮實,其他有什么證據?這個小鎮除了有火鷄博物館,還是美國的景德鎮,傳承了中國幾千年的制陶技術,把明代中國與北美洲的文化連起來了。爲什么這樣説?請聽下回分解。

2016-02-02李兆良
參考:
李兆良.《中國發現澳洲 – 鸚哥地、厄蟆、火鷄的啓示》.泉州:海交史硏究,2012:60-84
------------
歷史不離事實,事實不離推理。違背推理的歷史,只是謊言。
李兆良(原載科學網2014.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0509.html. 2016.2.2 增補,發表微信公衆號“鄭和環球事實史是”)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