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其他城市

   
 

“每人每月發1000美元”,楊安澤讓餡餅從天而降?

劉棟 俄州亞太聯盟

 

當一位總統競選人提出,每個月給每個成年人無條件發1000美元,你覺得這是天方夜譚還是切實可行的施政綱領?
美國2020年大選參選人楊安澤試圖向人們證明,這樣的想法並非是“痴人説夢”。
“今晩,我要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9月13日,在人數縮減至10人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第三場全國辯論開場陳詞中,民調排名第六的楊安澤發出了他的“大招”——“我要給10個美國家庭每月發1000美元,如果你正在看這場辯論,你認爲你可以比任何政治家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請去(我的競選網站)Yang2020.com(提交申請)。”
話音剛落,位于辯論舞臺最遠端的明尼蘇達州參議員艾米·克洛布徹(Amy Klobuchar)就 “咯咯咯”地笑個不停。下一位發言的南本德市市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更是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接話。
“我承認,這是個‘原創’的想法。” 他的話引來場上場下一片哄笑。
楊安澤宣佈將向10個試點家庭“發錢”的最新消息在72小時內就收到了令人驚訝的反饋,據他自己宣稱,僅在短短一個周末,已有超過50萬人報名,並吸引了100萬的新捐款,而且這些數字中超過90%都來自此前並不瞭解他的人。
不過,一些傳統主流媒體對他卻“冷眼以待”。《紐約時報》的專家團隊在辯論後對所有競選人的評分中給了楊安澤最低的3.4分(10分滿分),並稱當他需要讓更多選民認眞對待他時,他的“發錢計劃”看上去太像一個嘩衆取寵的噱頭。
對於楊安澤的旗艦競選綱領“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即無條件向所有美國成年公民每月發放1000美元的競選政策,大多數專家和民衆似乎仍持懷疑的態度,甚至有人稱這是“對資本主義的侮辱”。面對這些批評聲,楊安澤則堅持認爲,自動化將導致大規模失業,政府必須行動起來,以發放全民基本收入的方式,來緩和這樣一場“革命”必然會帶來的陣痛。
UBI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政策?楊安澤到底是一個 “痴人説夢”的政治外行,還是一個嚴肅認眞,想要爲美國社會提供“方案”的問題解決者?或者更簡單的提問是:“發錢”,眞的可以解決美國的問題嗎?
中産的危機
居住在美國東北部新罕布什爾州戈夫斯敦鎮的法西一家並不是一個貧窮的家庭,他們的儲藏室里有一棵高達六米的聖誕樹,客廳里擺放着一台漂亮的電視機。這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渴望每天晩上都有豐富的食物可以擺上餐桌,他們説,1000美元對他們而言意味着很多。
查克·法西(Chuck Fassi)是家里的男主人,曾在當地一家企業擔任技師的工作長達30多年。2017年8月,他意外地失業了。
在巨大的失望和壓力之下,查克一度有自殺的傾向,家人將他送到醫院,他被診斷患有焦慮症、抑鬱症和雙相情感障礙,不得不在那里住了一段時間。
“我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我無法照顧我的家人。”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查克説道。“我對自己的生活再也無法控制,我覺得生活不再有意義。”
當他從醫院回家時,原本應該慶祝女兒考進大學的一家人卻因要支付高昂的學費而陷入了焦慮。
母親朱迪·法西(Jodie Fassi)在懷上女兒嘉奈爾(Janelle Fassi)時,辭去了每小時10美元的清潔工作。如今,隨着丈夫的失業,女兒上大學,爲了支付家庭的生活開支。她不得不重拾舊業並開始加班。
每晩10點,朱迪會在一家聖誕樹店整理貨架直到次日早上7點。然後從上午8點到下午2點給別人打掃房屋。之後,疲憊不堪的她回到家,匆匆睡上幾個小時,和丈夫共進晩餐,再去睡一會,然後回到聖誕樹店繼續加班。
2018年夏天,女兒嘉奈爾在聽到楊安澤競選政策的新聞後,她爲父母提交了接受UBI試點的申請。彼時,楊安澤正在尋找一些“試點”家庭,自掏腰包向他們每月發放1000美金,以實踐其競選的主要政策。
在申請郵件中,嘉奈爾描述了她的家人爲維持所謂“中産階級”生活而忍受的一切。“我們把車賣掉了,甚至考慮把房子也賣掉,我覺得我變得越來越不快樂,我不能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有一個正常的大學生活。”嘉奈爾説道。“我也想讓父親重新振作起來,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會打電話給我,説他感到內疚,因爲媽媽整天都在工作。”
那一年的聖誕節,法西一家收到了楊安澤送來的“聖誕禮物”——他們一家被選爲首個UBI試點家庭。家人決定用這筆錢支付女兒的學費。之後,父親查克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逐漸從失業情緒中走出來。雖然一家人的財務狀况仍然緊張,不過好歹他們保住了自己的房子。
法西一家表示,UBI所帶來的額外收入對於像他們這樣的普通家庭來説意義是巨大的。
“我的團隊認爲法西一家有着一個非常典型的與許多美國人相關的故事,很多努力工作的家庭和他們都有着一樣的掙扎。”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楊安澤如此解釋選擇法西一家作爲首個試點家庭的原因。
而楊安澤眞正的計劃,遠不止幫助法西一家,或是試點計劃擴大後的10個家庭而已——他的最終目標是向美國3.2億人口中近80%的成年人無條件地每人每月發放1000美金。
對於這個“異想天開”的政策——外界有着巨大的懷疑。在他的競選網站上,他解釋道,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爲他擔心隨着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十年,三分之一的美國工人可能會失去工作,而每個月給每個成年人的1000美元可以減輕人們受到的衝擊並幫助他們開展新的職業,最終改善所有美國人的身心健康而非走向惡化的方向。
一些保守派和自由主義人士對此嗤之以鼻。前者認爲這一想法“成本太高”並且會阻礙人們的工作動機,後者則認爲支付這一開銷勢必要加稅,這會對窮人帶來更大的負擔。不過《大西洋》雜誌近日的一篇報道則指出了更關鍵的問題:楊安澤的擔憂,到底有沒有道理?
川普當選的敎訓
“笨蛋,問題是經濟!”
1992年,克林頓與老布什競選美國總統時説的這句標誌性口號,令人印象深刻,最終克林頓將共和黨統治了12年的白宮“搶”到了手。
2016年,對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出人意料的當選,民主黨內部一些人至今仍認爲,他只不過是巧妙地利用了民粹主義、種族主義、俄羅斯黑客和人們對希拉里的厭惡而結合産生出了一場“完美風暴”。
楊安澤則給出了一個更簡單的解釋。
“我是一個喜歡數字的傢伙,”他在接受採訪時多次這么説道,“數字講述了一個非常清晰明確的故事,川普之所以成爲我們的總統,是因爲在過去15年間,主要由於自動化技術(而非全球化),我們在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威斯康星州、密蘇里州、密歇根州這些搖擺州失去了400萬個製造業崗位。而這些州全部投票支持了川普。”
在2019年出版的講述其競選理念的《對普通人的戰爭》一書中,楊安澤對美國社會發出警吿:“種族和身份的衝突”將因着“自動化驅動的經濟”而增長。”他舉了一個例子——2017年在夏洛茨維爾爆發的種族衝突,背後部分原因是經濟的問題。那名駕車撞死一名年輕女子的肇事者正是來自俄亥俄州經濟不景氣的地區。
“如果你去查看選民的數據,就會發現一個地區中製造機器人的集中度越高,該地區對川普的投票就越多。”楊安澤認爲,川普只是自動化帶來的第一場“災難”。在未來幾年中,自動駕駛的汽車將取代卡車司機,類似的技術將取代“零售業、呼叫中心、快餐、保險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美國最普遍的工作領域中的普通工作者。他預測,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美國社會將面臨騷亂——如果不是革命的話。
一些經濟學家也同意,自動化比全球化更値得警惕。
2016年,時任總統奧巴馬在芝加哥發表他的吿別演講時曾警吿説:“下一波經濟危機不會來自海外。它將來自無情的自動化步伐,它將使許多中産階級正在從事的工作失去意義。”
在他離職前,由白宮召集的一群頂尖經濟學家完成的一份針對人工智能發展的特別報吿中預測,由於自主技術的不斷進步,83%的每小時工資低於20美元的工作將在不久的將來被自動化替代,而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將消除美國220至310萬個駕駛工作崗位。
近日,一部由奧巴馬投資,講述在全球化和技術變革環境下美國傳統汽車製造業工人艱辛掙扎的紀録片《美國工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片中有一個値得留意的細節:公司的高管在向董事長彙報時表示,由於嫌工人“太慢”,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用更有效率的機器人取而代之。
紀録片的結尾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畫面:成百上千摩肩接踵的中國和美國工人正走出工厰,底下的字幕寫道:到2030年,自動化將令全球三億七千五百萬人需要尋找全新種類的工作。
“自動化的問題是很眞實的。我身邊有很多朋友的經歷都和這部紀録片里的人差不多。所有國家都面臨這個問題,並非是企業主個人的錯,而是系統性追逐利潤的結果。工業化4.0使得製造業本身不再有多少利潤增長的空間。。。整個社會將多餘出很多勞動力和閒暇時間。隨之帶來最大的挑戰就是原來的中産階級變成了低收入階級。”美國中西部華商會執行會長陳遼瑞吿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儘管許多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代替,但UBI理論支持者相信,人類還有很大的創意潜能有待發掘,而這些東西,自動化技術是取代不了的。因此UBI的作用,除了爲最貧窮的美國人提供經濟底線能夠繼續生活下去外,還可以使得人們有餘錢去讀書進修、創業,從而在自動化經濟社會中開闢另一條新的工作方式,造就更多的發展可能,從而促進更高層次的社會進步。
然而,也有人認爲楊安澤所預測的大規模失業並不會發生。波士頓智庫FCLT Global硏究溝通總監霍洛維兹(Evan Horowitz)近日就在NBC News上撰文指出,這樣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
霍洛維兹提出了兩個論點,首先,如果楊安澤的説法正確,現在美國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上班族失業,而且會越來越多,但目前美國的失業率處于50年來最低點;其次,若自動化或機器人正取代人類,統計數據應顯示勞動生産力節節升高,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他總結道:“別相信這些負面的預言,美國需要的是更多機器人勞動力,最好還能搭配其他增進工作效率的方法,以提高勞工工資,讓經濟更有生産力。”
另一些人則認爲,雖然楊安澤看到了一個眞實的挑戰,卻給出了錯誤的解決方案。“人類的自動化從發明蒸汽機就開始了。這些科技發明提高了生産效率,使人類有更多的休閑時間。人類每發明一項創新,就不可避免地消除傳統行業的一些工作機會,而同時創造出新興行業的更高效的就業崗位。人工智能也會起到同樣的作用。”美國亞裔敎育聯盟(AACE)主席趙宇空對澎湃新聞説道。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對UBI的討論和支持最強的聲音,恰恰來自于自動化技術的發源地——硅谷。
特斯拉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曾多次公開表示,當未來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人類工作的時候,就有需要在社會推行UBI。臉書總裁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017年于母校哈佛大學演講時,也對UBI表示了支持。他認爲,UBI能夠激發更多創業家的創意潜能。“現今是一個時機,讓我們這個時代爲社會契約重新定義。我們應該發掘像UBI這樣的想法,使每個人有能力嘗試新的東西。”
對UBI的質疑
全民普遍基本收入並非是一個新的想法,自16世紀在歐洲被提出以來,全球一些國家和城市早已嘗試過各種形式的基本收入政策試點。這些嘗試的結果好壞參半,一些硏究表明,雖然增加的收入無助于顯著降低系統性失業,但它確實有其他好處。
例如,芬蘭曾在2016年到2018年開展了爲期兩年的收入試驗,每月爲2000名失業居民提供560歐元(638美元)。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收入改善了參與者的健康和壓力水平,但失業率基本保持不變。
從美國的國父之一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到後來的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對此表示過支持;1970年代共和黨總統尼克松執政時期,議會曾兩度差一點通過相關法案。而長期由共和黨控制的阿拉斯加州更是早已實踐“UBI”30多年——從1982年以來該州每年都會向每位公民發放1000-2000美元,這一收入來源是從該州的主要産業——石油業的利潤而來。楊安澤強調,21世紀的“石油”就是科技。
然而這些並不能打消人們的質疑。對於UBI最主要的批評有三個:誰來付錢?會否造成通貨膨脹和對工作積極性的影響。
根據楊安澤自己的計算,如果要向全美所有成年人支付UBI,大概每年需要3.8萬億美元,而2018年美國全年的財政預算不過才4.7萬億。
如何支付這筆天文數字,楊安澤的計劃是通過四個方面來籌集:首先是目前美國已有的福利體系支出——每個人需要在當前福利體系和UBI中選擇一個,兩者不能兼得;其次是通過在歐洲國家普遍實施的增値稅(VAT),向那些在科技發展中獲利最多的大企業徵稅(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亞馬遜——楊安澤經常強調這家去年盈利超百億美元卻繳納了0元聯邦所得稅的科技巨頭企業是導致美國30%商場關閉的罪魁禍首);另外,還包括UBI帶來的消費和經濟增長,以及對碳排放的稅收收入。
對於是否會導致通貨膨脹的憂慮,楊安澤回應稱,奧巴馬政府此前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發行的4萬億美元的銀行救助計劃並沒有導致通脹,而UBI計劃主要使用經濟中已經存在的資金。儘管增値稅可能會導致商品價格的微幅上昇,但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將使價格受到控制,而隨着時間推移,技術終將降低大多數商品的價格。
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道德和倫理方面的考慮也是一大問題。多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的美國人表示,UBI是否會導致“養懶人”和“亂花錢”,是他們對這一政策持懷疑態度的一個主要原因。
前《紐約時報》記者兼作家,長期關注美國勞動問題的專家Steve Greenhouse坦言,UBI的最大問題還不在于成本,而是在于它會顛覆美國人對工作根深蒂固的共識,並打擊工作的尊嚴。
對於這樣的擔憂,楊安澤表示,他並不認爲他的計劃會産生這樣的負面影響。他的網站引用了2016年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對UBI試點項目進行的一項硏究,該硏究發現“沒有系統證據證明發現金計劃會阻礙人們工作。”
“1000美元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説並不足夠生活,但是卻可以幫助其緩解經濟壓力,並激勵他們去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他説。
話雖如此,事實是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城市嘗試過楊安澤所描述的如此大規模的計劃。
儘管飽受爭議,並且幾乎沒有人認爲楊安澤有機會問鼎白宮,但是讓他與其他總統競選人區別開來的,或許正是這種敢於用一種大膽,冒險,有風險的方法來解決21世紀問題的勇氣。他也是第一位將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對就業的影響放到全國大選這個舞臺上的總統競選人——這些問題可能成爲未來十年越來越多美國人生活的核心,無論下一任美國總統是否仍是川普。
楊安澤的努力讓人想起20世紀60年代的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他發起了昂貴、高風險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他説:“ 我們選擇去月球……不是因爲它們很容易,而是因爲它們很難;因爲這個目標將有助于組織和衡量我們最好的能力和技能,因爲這個挑戰是我們願意接受的挑戰、我們不願意推遲的挑戰,因爲我們打算贏。”
從這個角度來説,他的努力値得人們尊敬。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