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我的父親我的家》前言

陸開錦

   2018年4、5月間,小弟開雄爲我們家族做了一件大事一一經過深入細緻的考究之後,寫出了《我的父親我的家》。文章2萬餘言,圍繞父親艱難困苦和不懈勞作的一生,上延先祖,下至後輩,把我們家族的歷史脈絡基本寫清楚了。連同十多年前父親去世時我和開雄寫的,紀念父親的文章就有4-5篇了,再加上一些父親的照片,我們就有了編一本小冊子的想法。
    與此同時,邦進叔與我商量,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祖屋,由於年久失修,加上近年無人居住,面臨着倒塌的風險,急需進行修繕。作爲號召,我們倆先各捐款3萬元。在我們的帶動下,族人齊心協力,短短半個多月,就籌集到了2O多萬元資金。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到春節前,整個房子煥然一新,不僅把瓦片和敗壞的木條全換了,而且把原先無力做的欄杆、樓梯等也補上了,還把內墻做了粉刷,新蓋了兩間厠所。今年正月初五,在祖屋舉行了石坑陸氏家族史上最大規模的聚會,近200個族人從四面八方趕回參加。祖屋的修繕,也是我們家族一件極具意義的大事。尤其對於像我這樣在外工作的人來説,所謂的鄉愁,除了夢中的記憶,心中唯一具像的依附,就是家鄉的這座祖屋了。因爲它實實在在的"呼喚",我們才一次次地回到家鄉,回到血迹搖籃的"家"。
    在翻修祖屋的日子里,開雄翻箱倒櫃,竟找到了多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北大、南開和英國讀書時寫給家里的信。我也在多年未動的箱子里和泛黃的日記本中,發現了一些家人寫給我的信。這些信合起來有30多封(當年寫的信肯定不止這些, 但有的已經散失找不到了)。這些家信,從一個側面記録了我們家庭當年的經濟和社會狀况,包括三個弟弟面臨的求學困境和人生迷茫,以及兄弟間相互鼓勵相互扶助的至愛親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投射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社會變遷的時代潜影。現在,信息技術的發達,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繫越來越容易了,但象寫信這種深度細膩的情感表達反而越來越少了。因此,30多年前的這30多封家信,雖然達不到《傅雷家書》那樣的社會價値,但對我們家族來説,是一筆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
    於是,就有了正式編寫本書的計劃,具體由我統籌謀劃,開雄做文字總編,開松負責收集照片。爲了儘量全面反映我們家族的歷史,以及我們家人的心路歷程和精神世界,我們將本書分爲五輯:第一輯,家族傳奇,主要收集有關家鄉和陸氏家族來龍去脈的資料;第二輯,至愛親人,主要收入紀念父親和記叙至親的文章;第三輯,錦哥履迹,主要收入我的回憶文章和其他好友寫我的文章,之所以這么做,不爲別的,只是因爲這方面留存的文字比較多而已;第四集,鴻雁傳情,主要收集各個時期的家信,這其中,我們也發動小輩們給他們的父母等親人寫信,表達自己的感恩和人生思考;第五輯,詩文選登,相當于附録,也是爲了湊足出書的字數,收集了我們兄弟寫的部分散文隨筆和詩歌,同時也收録了一些小輩們的作文、讀書筆記等。
    本書的最大特點,不是“文學創作”,而是“眞實記録”。我們如實地記録了我們家族的歷史,以及一百多年來我們的祖先、父母、兄弟姐妹若干生活印迹。無論是苦難、彷徨還是求索、奮鬥,均見證了我們對命運的態度和對生活的眞誠。這是中國最普通的一個農村家庭的歷史記録。
    我們家族的歷史,放在國家和民族的時代大潮中,實在不値一提,連一朶浪花也算不上,但卻是我們家人的全部。我們所有的經歷和一切的奮鬥,都是爲了改變命運,爲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一個人也好,一個家庭或家族也好,除了個體的努力,也離不開整體的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家族的歷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發展軌迹。沒有新中國的建立,沒有改革開放的政策,也就不會有我們家族的今天,也一定不會有這本書的寫作與出版。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2O19年是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們謹以此書,表達對偉大的祖國的感恩,並獻給這千年難得一遇的偉大時代。
    最後,我們還要感謝爲本書出版而提供幫助的蔡麗雙女士和歐陽芬女士。她們的厚誼嘉惠,我們銘記在心!
2019年2月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