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我在美國“助敎”琵琶

田蕓澤

   吳蠻琵琶與文化漫遊Intro 國際音樂人吳蠻,介紹推廣中國音樂的代言人。與您一同分享生命和藝術的美妙!

最近我有個生平首次的經歷:當助敎,並不是給我們熟知的數理化這樣的文化課當助敎,而是一門藝術課,在匹兹堡市圖書館音樂敎室給琵琶老師當助敎。
匹兹堡卡內基圖書館
   説這個故事之前先説説匹兹堡的圖書館。小時候聽説鋼鐵大王卡耐基,只知道他有名有錢。來到匹兹堡,處處聽説卡耐基的名字,卡耐基梅隆大學,卡耐基博物館,卡耐基圖書館,一個富可敵國的企業家,爲城市捐出了大筆財産,用于文化建設,在精神上滋潤後人。
   卡耐基圖書館在賓州很多城市和匹兹堡很多區域都有分支,它的主館坐落在在匹兹堡大學和卡耐基梅隆大學旁邊,在我每天來來回回生活的必經之路上。之前每次經過,都像欣賞一件藝術品。這座建于19世紀的圖書館是復古的建築風格,門口有一片草地和樹林,穿過緑地,走過幾級大理石台階,是由羅馬柱撑起的大門,圖書館共有三層,分不同的區域,一進門,有自習區,靑少年活動區,幼兒活動區,電腦使用區,等等,我最喜歡頂層,有一個寬敞的區域供人自習,頭頂是碩大的羅馬式穹頂,伴着各式雕刻,很恢弘。


   可能因爲它是卡耐基圖書館的主館,因此不只面積更大,而且舉辦的活動也多,我曾經上過的瑜伽和繪畫入門課都很有意思,還有幫找工作的人改簡歷,電腦入門,各種語言的敎學課,等等。音樂公益講座和敎學也是活動的一部分,這里會不定期邀請音樂人來表演,另外,這個圖書館有一個區域專門用于音樂敎學,提供幾種樂器設備,其中最讓我開眼界的是音樂書籍的藏書室,很多架子上收藏了各國各風格曲子的樂譜,我不認識樂譜,很多作曲家也不認識,但是有的時候喜歡去這個區域翻看樂譜,這些樂譜估計都上了年歲,很多紙張都已經脆弱發黃,手捧它們,就像和古人在對話。
   楊瑾就曾經是圖書館的受邀演出者之一(她每年都在這里與不同的音樂家朋友們一起演出)。那次演出我也來當觀衆了,在這次表演中,她和愛好中國音樂的好友,一起表演,那是我第一次看專業的琵琶現場演出。
   另外一次演出我也有幸聆聽,她與一位黑人爵士鋼琴家一同演奏了的中國和西方音樂,還加入了即興的部分,大家聽得意猶未盡不願離去,加演了三首才吿結束。演奏會後,觀衆們聚在一起和楊瑾聊天,我聽到了一句很認同的話:匹兹堡眞有幸有你。當時我只想到,她的每一次演出我都不想錯過,我願意場場都做觀衆,完全沒想到,在今後,會做她的學生,甚至有做她授課助敎的機會。

 


楊瑾與她的朋友們
   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和楊瑾學琵琶,一起學的還有匹兹堡另一些對琵琶感興趣的朋友。每次去她家,在門口,都能聽到叮叮咚咚的演奏聲,知道是她在給學生們指導,學生有成人和各個年齡的小孩子,不僅有中國娃,也有可愛的混血小朋友。
    2019年1、2月份,楊瑾在圖書館開辦公益琵琶學堂,每周四晩上六點半到七點半,她會背攜琵琶而至,足有一種“仗劍走天涯”的灑脫。去年和圖書館聯繫安排敎學事宜的時候,她邀請我和一位清華大學才貌雙全的醫學博士(清華民樂團的琵琶手)一同來做助敎。我有點不好意思,畢竟我學的時日尙短,基礎不夠,又是面對外國學生,怕講不好,誤人子弟,她就鼓勵我説,成人和兒童是分開的兩期,每期四節介紹性的啓蒙課,我學的這些技能足夠了,而且敎學相長,敎課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借此把中國傳統的文化介紹給大家。
爲學員介紹琵琶的歷史和音樂特點
    上課之前我有點緊張,因爲這個課太受歡迎了,額定的是12位,結果不僅迅速額滿,候補名單上還有長長的20個名字。
    第一次課那天匹兹堡降溫下大雪,我們帶着期待和不確定,扛着7把琵琶走進圖書館二樓的音樂敎室。那天來的都是不同背景的學員,有當地白人,有ABC,有一個亞裔女性,我從她的姓氏,看不出母國是哪里的,有一個中國媽媽,她説有個8歲的女兒,她想先自己瞭解一下琵琶,再鼓勵她女兒和楊瑾學。還有一個年歲大一點的美國女性,她説自己和丈夫都是匹兹堡大學的敎授,會彈鋼琴,她彈琵琶上手很快,課中還在鄰座朋友不能熟練掌握指法的時候幫忙呢。有一個ABC(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在劇院工作,之前楊瑾在她的劇院演出過,聽説她會來授課,就來當學生了。
    有些美國人會彈吉他,所以抱着琵琶上手快一些。有的人入門慢一些,那個亞裔女性就進入得慢一些,她説這是她平生第一次接觸樂器。無論如何,當大家頭一次抱起琵琶時,無不詫異于它的分量,然後從學習如何抱琴,到學習彈挑(琵琶最基本的右手技法),再到認識音階,短短一個小時後,大家竟然都能把一首兒歌用琵琶彈下來了,這實在出乎大伙的意料,一次奇異美妙的音樂之旅。
第一次彈琵琶的感受
    在美國敎琵琶很大的障礙是沒有足夠的樂器。我們現在用的樂器是楊瑾從國內背回來,或者有朋友來美國時托他們捎過來,這些琵琶僅夠分給她的學生們使用。上課前,她需要先去學生家里借琴,然後運到圖書館,課後再逐一返還。現在我們一共有7把成人琵琶用作第一期圖書館的敎學,來上課的有12位學員,只能在課堂上練習,可惜回家就沒有機會練習了。
猜猜第一次課她演奏的是哪首樂曲
  有一位叫安妮的學員在第一次課後,興奮地發來郵件,説“琵琶課眞是太棒了!!!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將吉他的頭四根弦按照琵琶定弦,並用兩指手法練習。這眞是個好主意,我很享受琵琶課!”
第二次課開始一起復習“彈挑”
   我們剛剛結束了第二節公益課,這次課敎的是頗具中國味的《茉莉花》。來上課的外國學生們不會説中文(發現兩位ABC也基本不會)。我們準備了《茉莉花》帶漢語拼音歌詞的樂譜。在第二節課結束時,大家看着漢語拼音,硬是一同把《茉莉花》的歌詞念了下來,當時心中還是挺感動的。最後,楊瑾僅用最基本的琵琶技法“彈挑”慢慢地爲大家演奏了一遍《茉莉花》,大家屛息凝視,完全沉浸在中國音樂的美妙中,連她自己也説,“沒想到不加任何修飾的單純琵琶聲這么美,我也沉醉了。。。”
  我們第一期的目標是,在四次課結束後,大家可以獨自把《茉莉花》完整彈唱下來。
  要練上一兩年才能彈順的琵琶“輪指”
   大家在誦讀《茉莉花》時,讓我想到另外一件事情。楊瑾有一個很獨特的方法敎小朋友彈琵琶:一邊背唐詩,一邊彈琵琶。因爲她的小學生們大多是在美國出生的下一代,也就是ABC,少有機會讀中文詩詞,接觸中國的傳統文化,而這種寓文化于音樂之中的敎學方法,可以使孩子潜移默化的品味古老常靑的中華文化。此時,在典雅的卡耐基圖書館,一群老外,也同樣領略了中國藝術的美。
希望不同膚色的朋友們都能從琵琶領略中國音樂文化之美
    我對別人的經歷和故事總有太多的好奇,在學琵琶之餘,我喜歡詢問楊瑾各種她所接觸的音樂家和她求學成長的故事,畢竟,她是我認識的人中,少有的從12歲就因爲自己的天賦被認可,遠離家鄉去北京,在音樂家搖籃的最高學府一路求學的演奏家。這種成長經歷太與衆不同,旣純粹,又決然,這大概就是藝術的求索之路吧!

 

天眞爛漫的小朋友們
   我非常喜歡選用的這本成人琵琶敎學參考書,其中有一套練習曲,我覺得編的非常有水平,雖然只是音階練習,音節的組合卻非常有美感。我忍不住贊嘆這個曲子編的太好了,並且問署名的作曲鄺宇忠是誰。楊瑾説,鄺宇忠是曾經輔導過她的老師,幾十年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敎書育人,他太太是大提琴敎授,這對音樂伉儷沒有自己的孩子,他們把一生的心血都給了他們的學生。鄺老師很招學生們的喜歡,桃李滿天下,他熱愛攝影,音樂學院的攝影展總有他許多的作品,每次帶學生們去別的城市演出、比賽,就給學生們拍照,對學生視如己出。很可惜的是,他退休後很快就過世了。我聽了以後很感嘅,爲藝術家的離開難過,也爲他的作品能一代代傳播,影響後人而感動。(編者按:鄺老師也是吳蠻在附中的第一位老師。)
鄺宇忠、陳圓伉儷
   人在海外,由於各種原因,比如上學、工作、辦理身份,等等,總是流動性很大,在一個地方獃了幾年,常常不得不搬到其它城市,總有一種漂泊無定的感覺。我自己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然後,在考慮何處可安家的時候,現在我把能和楊瑾學琵琶列爲考慮因素:慶幸匹兹堡有楊瑾,我想在這里獃久一點。







  作者簡介:田蕓澤 目前在匹兹堡醫學硏究中心(UPMC)任項目經理。願與大家一起探索科學、藝術和眞理。
-編輯:吳蠻、製作:楊瑾-
2019年吳蠻音樂會季預吿
3月1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音樂會系列. 紐約
3月6-9日 美國首演 四場琵琶&大提琴雙協奏曲“逍遙游”. 紐約愛樂樂團, 趙麟曲. 紐約
3月12日巴德學院,紐約州
3月14日普林斯頓大學, 新澤西州
3月30日「第二琵琶協奏曲」趙季平曲。台灣NSO交響樂團. 台北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