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從中國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積極參政議政引起社會各界刮目相看。儘管各類評價褒貶不一,這種政治上的覺醒對華人融入美國主流社會是有積極意義的。
政治覺醒的背景
大陸新移民的政治覺醒是有其歷史背景的。首先是華裔人口,特別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自1979年後的高速增長。1
(見下圖)大陸新移民已經成爲美國華人的主要群體。
(圖片由作者提供,資料來源:美國人口普查局)
其次,中美關係的變化和美國將進入沒有主體種族的多元社會(見下圖)對華人,特別是大陸新移民的政治生存環境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機遇。
(圖片由作者提供,資料來源:皮尤中心)
再次,來美15年以上的大陸新移民一般都已經過了求學、工作、辦身份、成家、生子、立業。爲了在美國的長期發展,現在到了必須思考如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時候了。
覺醒的標誌
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參政意識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是2014年加州的SCA5提案。因該案直接影響孩子入學這一中國家長最重視的問題,以大陸新移民爲主體的地方參政維權社團組織在加州的硅谷、聖地亞哥等地應運而生。之後的梁警官、陳霞芬、郗小星等維權事件中都看到大陸新移民的積極參與。2?
2016總統大選中大陸新移民異軍突起,支持和反對特朗普的兩派選民參選熱情都空前高漲。這個群體迅速成爲美國參政意識最高的群體之一。
近年來還有不少大陸新移民參加地方政府選舉的例子。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32位曾獲勝的參選人。其中21位在新澤西, 3位在麻省,
2位在加州, 其餘印地安那、北卡、緬因、明尼蘇達、德克薩斯、威斯康星、紐約各1位。3
在全國層面也發生了幾個標誌性的事件。如:
1. 2016年9月8日至10日,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 (National Council of
Chinese Americans, NCCA) 以UCA(United Chinese
Americans)的名字倡議召開首屆美國華人大會(Inaugural Chinese American
Convention)。該倡議得到152個華人組織積極響應,大會在首都華盛頓成功舉行,400多人參加。
2. 2017年3月7日,美國華人聯合會(United Chinese Americans – UCA)正式以非營利社團組織注冊成立。宗旨爲“倡導公民參與社區服務和管理、參政議政,傳播華人文化遺産、扶持華裔靑少年健康成長,促進中美之間的溝通和瞭解。”
3. 2017年10月28日,美國華裔聯盟(Chinese American
Alliance)成立並在芝加哥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會議。該組織的宗旨是“秉承美國傳統的保守理念,致力于弘揚美國家庭傳統保守價値觀,在華人參政的道路上不斷摸索進取以求獲得新的突破,參與改變美國現狀中去,希望美國再次強大。”
4. 2018年9月27-29日,由美國華人聯合會(UCA)主辦,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NCCA)等21個華人組織協辦的2018美國華人大會(2018
Chinese American
Convention)在華盛頓召開,來自34個州的500余人參加。大會主題“凝聚社區、擁抱多元社會(Strengthening
Community, Embracing the Pluralistic Society)”。與會者簽名通過“從過客到公民(From
Sojourner to Citizen)”的大會宣言。
5. 2018年10月13日,美國華人聯盟(CAA)第二次大會在波士頓召開。大會主題“反亞裔細分,反AA種族配額歧視,支持SFFA訴訟哈佛庭審。維護美國憲法精神之民主、自由、平等、和尊重。”
覺醒中的迷茫
大陸新移民的參政議政是與近幾年出現的微信平台分不開的。但“微信也是虛假消息和別有用心的謡言最普遍的滋生地和發酵池。赤裸裸的煽動仇恨的語言,還有互相間的謾駡和攻擊,都在微信上常見。如此更造成大陸來的第一代華人內部嚴重分裂,立場相左的派別之間互相對立,這些問題對我們華人整體的長久發展非常有害。因此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維護文明議政!”4
我完全支持文明議政,反對人身攻擊、把不同意見者打翻在地的階級鬥爭手段。我們應提倡對事不對人,護異尋同,尊重對方,通過有理有據的討論或辯論找到保護華人社區和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共同利益點。但微信群內外的各種評論也眞實地揭示了大陸新移民在參與政治中的迷茫。這里我想分享一下對迷茫的思考。
1. 華人利益超越黨派利益。
大陸新移民議政時常有人愛以人劃線(支持或反對特朗普),或以事劃線(支持或反對亞裔細分);同意者是朋友,反之是敵人。這種極端的思維很可能與我們在來美前的成長環境有關。“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是我從小受到的敎育。用這種習慣思維參加美國政治就會産生迷茫。在美國政治中,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共同的利益。黨派只是民衆聯合表達政治訴求的鬆散組織。不同的黨派政見相悖但能和平相處,夫妻也可以是一個共和黨一個民主黨。選舉時共和黨員可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民主黨員也可支持共和黨候選人。黨員隨時可以離開一黨加入另一黨或成爲無黨派人士。特朗普就曾經是民主黨員。因此,華人參政議政首先要超越黨派。
2. 華人的利益與美國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在華人微信群議政討論中多次看到“不以族裔利益爲先的參政都是沒有意義的”之類的論調。表面上看,這種説法似乎無可厚非。但細想起來它反映了華人參政意識中的迷茫。一個少數族裔在美國社會參政必須要在爲本族裔爭取利益的同時,爲美國各族裔的共同利益而努力才能被主流社會認可和接受。
美國少數族裔中的佼佼者猶太裔就很懂得這個道理。儘管他們仍然受到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勢力的歧視和攻擊,如最近在賓州匹兹堡市發生的猶太敎堂槍擊案,他們一直堅持不懈地積極參政,年年捐款並支持其他少數族裔(如亞裔),爲社會各方面做貢獻。這些努力使猶太人在美國政界,商界,銀行,娛樂等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直接影響美國主流社會。每年猶太裔的全國大會,參衆兩院的兩黨領袖都會親臨現場,其影響力可見一斑。因此,華人在爲本族裔謀求利益時必須牢記美國的根本利益是實現和諧多元社會和多族裔民主。如果只爲自身利益而不顧其他族裔利益,華人參政就不能成功。
3. 成爲美國人不等於成爲白人。
有些人認爲華人是無法眞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因爲我們的膚色和外形特徵與白人不同。這個結論背後的潜意識是成爲美國人等於被白人同化。這也是一種迷茫。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每個種族都是美國人的一部分,只是來到美國的時間先後不同。因此,成爲美國人意味着接受美國天賦人權的建國理念、遵守美國法律和參與美國的民主政治。同時,各族裔將自身文化和傳統貢獻給美國社會。對比中美國歌就會發現其愛國主義的內涵是不一樣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每個人都必須髮出最後的吼聲......”
這里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緊密相連。而美國國歌的歌詞是“哦,你可看見,透過一線曙光,我們對着什么,發出歡呼的聲浪?誰的闊條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迎風招展,在我軍碉堡上?火炮閃閃發光,炸彈轟轟作響,它們都是見證,國旗安然無恙。你看星條旗不是還高高飄颺,在這自由國家,勇士的家鄉?......”
這里愛國主義的核心是星條旗所代表的美國自由精神和尋找美國夢勇士們的家鄉。
在一個多種族的移民國家里,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是分開的。因此美國各族裔,包括華裔,才能有旣爲本族裔而驕傲又熱愛美國的雙愛情懷。
4. 擁抱美國生活方式(American Way of Life)。
有人主張建立和維護美國華人獨特的生活方式(Unique Chinese American Way of
Life)。理由是華人在美國有其特殊的歷史和生活環境,因而形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排華法案》對華人的歧視和限制使早期華人不得不抱團取暖,在中國城里自成體系地求生,與美國社會相對隔離,華人不講英文也能生存。經過1943年《排華法案》的廢除,1965年移民法的改革,華人從中國城走出來,一大批來自台灣和香港等地的華人來美求學後進入美國各界。1979年大陸開放後大批高學歷,高智商的大陸華人則更是迅速成爲美國各領域的精英。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美國華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已不現實,旣不能得到大多數第一代華人的認可,也不能被美國出生的華人後代所接受,更不用説被領養的中國兒童和混血的華人後裔了。在融入美國社會時有兩個過程同步發生;社會進步(sociological)和異族通婚(biological)。第一代華人首先是中國人,然後成爲美國人(Chinese
first, American second)。而出生在美國的華人後代則首先是美國人,其次是中國人 (American first,
Chinese
second)。美國生活方式的定義是每個人在追求“美國夢”的同時保留和發揚本族裔的文化傳統。因此,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需要擁抱美國生活方式而不是強調美國華人的獨特生活方式把自己孤立起來。
5. “美國時刻”與“非美國時刻”。
美國建國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着種族歧視。人人生來平等且具有不可剝奪之權利的美國精神還沒有完全實現。我的華人朋友中每個人,包括我自己,都曾經歷過被歧視、冷落、不公平對待的事情。但這種歧視是與眞正的美國精神(自由、民主、平等、包容)背道而馳的。我們可以把這類事件叫做“非美國時刻”(Un-American
Moment)。與來自世界各地移民一樣,華人也是被美國精神所吸引,爲追求“美國夢”而來到這片自由土地上的。我相信每個第一代移民都有過被美國人民的熱情和美國社會的包容所感動的那些時刻。我們可以將這些時刻叫做“美國時刻”(American
Moment)。在這種時候,我們會切身體會到什么是美國精神。
一次令我終身難忘的“美國時刻”發生在2007年秋天。那年我與另外五位戒毒防毒領域的專家受到美國衛生部部長的邀請擔任美國吸毒成癮硏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ddiction)國家級顧問。(見下面照片)當我們這批新顧問與硏究所所長一起拍照時,我突然感到了一種內心的震撼。除一人缺席外,
另外五位顧問中一個是黑人、一個是拉丁裔、一個是華裔、加一男一女兩個白人。中間站的所長是個俄國後裔。這是一幅典型的美國的畫像——多族裔專家在一起決定每年10億美金的科硏資助的審批,硏究如何解決美國的毒品問題。決策過程中人人貢獻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智慧而不問膚色和種族。這就是美國精神,這一刻使我眞正地體會到什么是“美國人”。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種“美國時刻”。我們在抱怨受歧視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經歷過的“美國時刻”。
6. 民主制度並不保證法律公平。
有人經常抱怨美國很多法律不公平,由此得出結論美國的民主制度有問題。我們這里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美國的民主並不保證每一個法律的公平,它只是提供了一個民主的立法、改法、和廢除不合理法規的程序。因此,僅僅抱怨法律不公平是沒有意義的。每個法律都是當時各種政治力量角力後達到暫時平衡的結果。美國黑人在歷史上受到了法律上不公平的虐待。馬丁·路德·金的偉大就在于他主張用非暴力的方法改變不公平的法律,建立新的法律使黑人和少數族裔享有美國獨立宣言中每個美國人都應有的天賦人權,並因此贏得了全社會,包括絶大多數白人的認同。我們華人必須要學會如何通過美國的民主程序保護自己並爲本族裔爭取利益。
展望未來
我相信大陸新移民的參政議政大趨勢不可逆轉,我們一定能走出迷茫並成爲美國華人參政議政的生力軍。我們不求統一思想,只尋統一目標:改變華人形象,提高華人地位,成爲美國主流社會的一部分。我們堅信多元社會將成爲美國社會的新常態。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華人社區各類組織在護異尋同的前提下通過聯盟(coalition)合力發聲。同時華裔必須與其他亞裔聯合行動影響美國政治。今後25年,在美國步入沒有主體種族的多元社會的過程中,華裔和亞裔爲爭得自己應得的權益和地位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加強自身社區的基本建設。這包括思想建設、組織發展、發現和培養年輕一代領袖,建立社區發展基金、收集整理華裔和亞裔的基礎數據和信息資源:如生活指數、對美國社會的貢獻、專業人才數據、人口數據、參政數據等等。
華裔和亞裔對美國社會的貢獻將是我們坐到桌邊的入場券。根據2015年的數據,佔美國人口百分之五的亞裔交納了美國百分之七的稅收。5
華裔不應再是“過客”,亞裔也不應再是“啞裔”。我們要參與,我們要發聲。
正如2018美國華人大會宣言所説:“聯合起來,我們就有力量!聯合起來,我們將創造歷史!”6
注釋:
1, 2, 3, 4. 見Steven Chen《來自大陸第一代華人的政治覺醒》,美國華人公衆號。
5. New American Economy, “Power of the Purse: How 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Contribute to the U.S. Economy”, October 2017.
6. 2018 Chinese American Convention Manifesto “From Sojourner to
Citizen”,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28, 2018.
作者簡介
張小彥,社會學博士,美國匹兹堡大學客座敎授。美國智能決策硏究所所長。美國多彩軟件公司董事長兼數據科學家。1996年創建凱特智能決策公司,將社會科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開發社會管理和決策支持軟件系統。曾先後爲美國聯邦政府和二十幾個州政府設計、建立了毒品濫用預防活動管理信息系統。2007至2010年,被美國衛生部聘爲國家級顧問。2012年以來多次回國交流並做了有關大數據、數據可視化、數據科學的專題演講並成爲財新網站“決策智能”專欄作者。
撰文:張小彥 編輯:Jing
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于《美國華人》公衆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