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中國書畫大師向石的藝術人生

李欣璐、冰凌

向石,姓向,名石,號先發,中國書畫大師。1949年生於湖北京山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向石在九歲的時候受到了村里老書畫家的影響,對書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開始自學書畫。自小生長在大山懷抱里的他對於大自然有着難言的親近,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是他最好的玩伴也是他最好的模特,大山里的草木花鳥在向石的筆下鋪陳渲染,興趣的種子就此萌芽,一發不可收拾。
  提起向石大師,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院硏究院理事”,“盛世中國百名書畫界領軍人物”,“中國書畫界十大名家”等等榮譽稱號。在沒見到向石大師之前,我和衆人一樣對向石大師的印象只是種種榮譽的代名詞,仰之彌高,但也始終多了一份距離感。
  以前常聽人説書畫作品透露的是書畫家的個性和風骨,這句話的含義在我見到向石大師之後方纔領悟,腦海中只余八個字“字如其人,畫如其人”。正如書畫作品所傳遞的那樣,向石大師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就是質樸儒雅,平和謙遜,眞正有着文人墨客的清雅,房間里的陳設也十分簡樸,空氣中充盈着的筆墨香氣讓人的內心不由自主的平靜下來,再捧起一杯熱茶,輕抿一口,就仿若置身于山水畫卷中。之前對於向石大師刻板生硬的印象在此時立刻生動起來,就像穿雲撥霧後看到了大山的眞容,雖然依舊令人仰目,但卻多了一份眞實感和親切感。在書香墨香茶香氤氳中,向石大師用幽默醇厚的語調向我們講述了自己和書畫的不解之緣。
1999年,向石大師帶着自己歷時兩年方纔完成的烙畫作品《清明上河圖》(長13米,高0.8米)代表湖北省來參加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這幅巨作甫一亮相就受到了國內外人士的熱切關注,被中央電視台,雲南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昆明電視台,滇池晨報等多家媒體進行專題報道。
烙畫是一門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的藝術,講究的是“意在筆先、落筆成形”,這其中不光要用到國畫的種種手法,還要有色彩上的層次變換,對作畫人的技藝有極高的要求,因此這幅烙畫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價値不言而喩。這幅作品耗時兩年方纔完成,向石大師也一時間聲名鵲起,受到了海內外的衆多關注,而在這榮譽的背後,向石大師艱難的的探索之路遠不止兩年,而是整整二十多個春秋變換。
向石九歲開始自學書畫,在15歲那年偶然間發現了烙畫藝術。當時,他在家做飯時忘了把火叉從竈膛里取出來,當他再去添柴的時候,發現火叉已經燒得通紅,他連忙將火叉拿出來放在一旁劈好的木柴上,火叉剛放上去就開始冒煙,再拿起來一看,木柴上留下了一個漂亮的火叉印,接着,向石又用同樣的方法在木板上畫出了一個小南瓜,向石一下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他覺得烙出來的畫顔色美極了,而且落筆的輕重變化使得每一筆的顔色都不盡相同,跟傳統的書畫作品大相逕庭,他仿彿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對書畫的熱愛驅使他在沒有任何老師指點的情况下,開始自行摸索硏究烙畫藝術,但現實是殘酷的,儘管向石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但直到他二十六歲也仍舊只能畫出一些簡單的東西。爲了將烙畫硏究透徹,也爲了學習更深層次的書畫技藝,幾經思索之後,他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拜師深造之路,輾轉了湖北,湖南,廣東,安徽,四川,雲南等幾十個省市,每到一處都要請專家指敎,看書畫展,然後自己再細細揣摩,經常爲了一個作品廢寢忘食。在經過了二十多年不斷的學習探索後,向石的烙畫藝術已頗具造詣,他這才開始着手做《清明上河圖》烙畫,又經過兩年的時間,這幅令人嘆爲觀止的烙畫巨作方纔展現在衆人面前。


  除了烙畫藝術巧奪天工之外,向石大師還學習臨摹了很多書畫名家的作品,深造了書法,國畫,油畫,之後更是拜在婁師白、陳大樸這兩位現代書畫界的中流砥柱門下學習,吸取了兩位老師畫作的精髓,將其和自己獨有的元素糅雜在一起,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的“向氏風格”,受到了各界社會人士的好評。
  儘管向石大師現在已經是我國現代赫赫有名的書畫大家,但在提到婁師白、陳大樸這兩位授業恩師的時候,向石大師依舊表現的恭謹謙遜,兩位老師的敎導讓向石大師在書畫創作和書畫精神上都有了新的認知。有一次,向石送給了婁師白老先生一副山水畫作,他老人家看到後不禁感嘆:“現在還有這樣用功的人啊!”,説到這兒,這位大師級的書畫家赧然一笑,眼睛里溢滿了對於恩師的敬仰尊崇,向石對於書畫創作的堅毅刻苦得到了兩位老師的充分肯定,這對於向石來説有着重大的意義,這種肯定不僅是對向石作品的讚揚,更是對他幾十年未改初心的書畫精神的肯定。

 


  對於好的書畫作品,向石大師也有着他獨特的判斷標準,他一直認爲,好的書畫作品就是要經過歷史的檢驗,讓它成爲歷史的承載,這也是向石大師對自己的書畫作品的標準。接踵而至的名利和地位絲毫沒有影響到向石大師對於這份標準的執着,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初心,一心只想着如何做出好的書畫作品。終于,經過多年的學習探索,向石大師又自創了古法畫作,賦予了筆下的書畫作品獨特的風格與神韻。我們一行人也有幸欣賞了向石大師的墨寶,他的作品結體嚴謹,筆墨厚實,端莊清麗,雖然看似平淡,但細細看來,其筆鋒濃淡間自有意境變換,山水轉合處無不藴含着向石本人的風骨,而在這些刻畫入微、惟妙惟肖的畫作背後,是向石大師多日伏案的勤勉,一幅山水畫通常要用三四天的時間,爲了抓住閃現的靈感,忘記吃飯也是常有的事情,可見,這些精妙絶倫的作品不光需要書畫家高超的技藝,更需要對書畫幾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和熱忱;也正是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書畫家的初心,從九歲開始的自學書畫,一直到現在的功成名就,這顆初心從未動搖。


  向石大師現爲“中國書畫硏究院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華清風書畫協會常務理事”“全國名人書畫工作委員會委員”,是無數書畫愛好者臨摹學習的對象。在2009年,其作品古法國畫山水《高士歸隱圖》以及書法作品《沁園春.雪》被中央黨校收藏。
在2011年6月,向石入選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報道》組爲紀念中國共産黨建黨90周年特刋的《正氣中國》一書;11月,向石在第七屆金鼎奬全國書畫大賽中獲書法,美術兩項金奬,並被授予“全國書法美術百杰”榮譽稱號;同年11月,全國名人書畫工作委員會又授予向石“盛世中國百名書畫界領軍人物”稱號。
  2012,2013,2014年向石大師連續獻禮兩會特展,並在2012年入選“中國書畫界十大名家”。會後有百家權威網絡媒體報道特展。


  在我們旁人看來,向石大師已經取得了頗高的成就,但他自己卻並不在意,更不滿足于此,因爲向石大師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大的夢想,他始終認爲書畫家是應該有着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所以這些年向石大師取得的諸多成就不但沒有讓他有絲毫的鬆懈,反倒像警鐘一般時刻提醒着向石大師要堅持書畫精神,而所謂的書畫精神也是向石大師的夢想:“書畫藝術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承,是中國人的智慧和驕傲,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産在現實生活中的的展現,作爲子孫後輩一定要延續下去。作爲自身而言,更是不能懈怠,持之以恆的堅持書畫藝術,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向石大師一直用這句話警醒自己,激勵自己做出好的作品,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這也是向石大師這么多年堅守本心,潜心鑽硏的原動力。
  向石大師的一番話然我們深受觸動,這樣一位享譽海內外的書畫大家,對於名利地位卻毫不在意,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着書畫精神和文人的風骨,這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顯得難能可貴,而當代美術的發展也正是需要向石大師這樣有思想有深度的書畫家,用畢生的心血堅持走自己的書畫藝術之路,不爲名利,只爲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弘揚。他們對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保留和傳承、創新和探索都將賦予書畫一種全新的藝術享受。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