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戴希專輯戴希隨筆:

實驗微小説

   讀高中時,我喜歡做化學和生物實驗。打那時,就養成了動手實驗的習慣,根植了深深的實驗情結。
    我的處女作《羅索淡寫》,便是像做實驗一樣寫成的。當時,我那個女同事之所以啰嗦得讓人恨不得逃之夭夭,無非是要讓人知道她慷慨、善良、人好,從而夸讚她。至於眞相,不得而知。想想,這事也蠻有趣,便嘗試着寫了篇微小説,斗膽寄給《靑年文學家》雜誌,未料居然發了,而且獲了奬!於是,我擺出實驗的姿態,開始侍弄微小説。
    旣然是實驗,首先就要膽大果敢。這么多年,我寫微小説從未畏難過。從題材上看,歷史的、社會的、人生的、情感的都有涉獵。歷史的如《死亡之約》,社會的如《其實很簡單》,人生的如《每個人都幸福》,情感的如《祝你生日快樂》,等等。從人物來講,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甚至小偷,都試着刻畫。從寫法而論,詩歌、散文、雜文、小品等文體的藝術技巧能借鑒的都儘量借鑒。説來好笑,《詩刋》、《散文百家》、《散文詩》、《雜文選刋》等文學名刋上發表或轉載的我的文章,有的其實也是微小説。
   旣然是實驗,也需時時小心謹愼。亦即實驗前要充分準備,實驗中努力不出差錯,實驗後認眞總結經驗敎訓。爲了把微小説寫得如雜文一般深刻犀利,我刻苦地練過雜文;爲了把微小説寫得比散文更有親和力,我潜心創作散文,出版了《釋放心情》和《只想聽到你的聲音》兩本集子;爲了把詩歌的彈性、內斂、突兀、詭異移植進微小説,我每天讀詩,捕捉到靈感的火花時則創作詩。當然,旣然是寫微小説,其必備的要素還得具備,寫出的東西還得像它,這就要處處留意。一篇微小説寫成了,要大膽地投稿,看它能否發表、發表的快慢和發表後的反響。旁觀者清。只有站在讀者的角度,反復審視自己的微小説,好好總結成敗得失,才能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旣然是實驗,還得始終從容淡定。一篇微小説發表了、轉載了、獲奬了甚至讓你成名了,都切忌飄飄然,只能當自己幸運。我經常提醒自己,咱泱泱中國人才濟濟,自己雖然有點成果,那也只是萬里長徵走出了第一步,有什么驕傲的資本呢?古人云,勝敗乃兵家常事。我也有過很掃興的敗筆,創作也有不順手的時候,遇此情形,則總是搖搖頭便罷,決不會消沉沮喪。左撇子打拳——右(又)來嘛!
    旣然是實驗,大師的導引便如夜航中的燈塔。名師出高徒。因此,切不可夜郞自大、閉關自守。像我這等愚笨之人,之所以也能獲得小小説金麻雀奬,得到微小説業界至高的榮譽,除了自己的勤學苦練,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于楊曉敏等文學巨匠的悉心敎導。正是他們及時指點迷津,才讓我在微小説實驗中少走了彎路,少犯了錯誤。



以小見大出精彩
顧建新

  戴希的小小説集《面具》最近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入該社“百年百部微型小説經典”叢書。
  戴希長期在機關工作,因此寫官場的生活多。這是當前小小説的熱門題材。雷同化、平庸化是這類小説的通病。戴希努力在人們熟知的領域創出一條新路,運用個性化的創造,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曾入選“中國2001年度最佳小説”的《扶貧》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作品。清水小學的畢業生高低,爲了回報母校,捐贈了20盒粉筆,價値不足100元。而十分“貧窮”的學校,爲了招待他辦野味宴,買名煙、名酒、 名茶,竟花了867元。作家不去直接描寫腐敗,而是巧妙地繞了一個“彎”:用學生極小的回報來對比襯托一些人的腐敗。這是正面直寫所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危房》寫水冷村小學的校舍岌岌可危,石村長打了一個報吿,縣委書記做了重要批示,於是,副書記、副縣長、敎育局長都做了批示。最後,這個報吿又回到了村里,成了無法實現的一紙空文。這篇小説運用了兩組對比:第一,縣報發表的領導“高度重視”的假報道與毫無所動的眞情况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危房的極其危險與各級領導只忙于批示而不做實事形成尖鋭的對比。在不動聲色的叙述中,深藏着極度憤慨的情感波濤,使小説具有打動人心的張力。
  《笑》寫得更爲微妙。平日談笑風生的墨局長,突然在去了一趟華山後,變得遇到任何人都不再笑了! 這篇小説的事件很蹊蹺,令人琢磨的韻味也在此!“笑”與“不笑”,是生活中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在一般人手中,無法寫成一篇小小説。墨局長何以因一件小事而徹底改變他的作爲、他的形象?由“笑”到“不笑”他走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三位副局長怎么能因爲局長的“不笑”而十分驚恐呢?這個局平時的工作狀况又能引起人們的多少想象?局長在衆人面前不説出“不笑”的秘密,而領導一來他誠惶誠恐,立刻將眞相和盤托出。是因爲他在華山上摔了一跤,掉了一顆門牙,怕讓人看見他難看的樣子而不笑的。 一篇1000多字的小説,看似平淡,而實際奇崛;看似恬靜而暗藏兇險;看似簡單而內涵複雜,正是它的巧妙之處。
  戴希刻畫人物手法多樣。在寫人上,決不相似。可謂一人一形,一步一景。《貪官訪談録》寫“貪官”,與同題小説不一樣:首先是選材,不是寫他貪污受賄的全過程;也不寫他案發後的心酸與後悔,而是只選取獄中採訪的一個極小場面,“以點顯面”讓我們聯想到他平時的所作所爲,從而更看清這個貪官的眞面目,他的人格與內心。他身陷囹圄,卻不低頭認罪;對記者揭露他的種種罪行,他都振振有詞地一一反駁。他採取的是以攻爲守、指鹿爲馬的策略,以推脫自己的纍纍罪行。其狡詐、可鄙、可笑,刻畫得入木三分。結尾,貪官竟在採訪結束時,想請記者吃飯、泡小姐!這眞是神來之筆!使人物刻畫及情節都達到了高潮!
  《換屆歌》用唱歌的形式,揭示了不同人的心態,暴露了互相傾軋的內幕。正寫、側寫,直接、隱含,使不同人物各具情態。《炫耀》吸取了《齊人有一妻一妾》的營養,刻畫了一個畫餅充飢式的自我欺騙與滿足的底層幹部七七的可憐又可鄙的形象。小説成功之處是用了三三的他視角,把七七的醜態揭露得更徹底!《比關係》旣揭露了“裙帶關係”的醜惡,也寫出了兩個官場騙子的可笑又可憎的嘴臉。小説用的是對話與神態描摹的刻畫方法,寫人注重傳神。 我們可以看到作家從常見的凡人小事入筆,展開充分的想象,運用對比等多種手法,刻意製造“陌生化”,塑造出形態各異的人物形象。區區小事,作家不僅寫了,還寫出了趣味。小説如何化平庸爲神奇,如何在常見的小事中寫出精彩,戴希在這方面做出了可貴的努力。(原載2012年7月13日《文藝報》)
 


戴希小小説 叙事的智慧
劉海濤

  戴希的小小説創作時間雖不長,但作品數量多,質量也高。他的作品立意積極健康,旨在挖掘生活中體現正能量和主旋律的眞善美。《其實很簡單》和《每個人都很幸福》就是典型代表。一個平時在單位膽小謹愼的小伙子,突然一反常態,與歹徒做拼死的搏斗。記者事後想探究英雄的心理時,小伙子眞實地説道:“不能讓自己才6歲的小毛孩看不起。”這種“英雄動機”的表白雖然出乎人們的意料,但卻豐滿地寫出了眞人、眞性格,也將我們多年來抬高了的英雄放回大地上。在《每個人都幸福》里,蘇淺智慧地開導、幫助一群有缺陷的殘疾兒童,敎他們如何看待和理解自己的幸福。小説“每個人只有一點不幸,卻有許多意想不到而又彌足珍貴的幸福”的立意,道出了普通人解碼幸福的秘訣。
  小小説深刻的哲理立意不是靠幾句哲理語言就能創立,而是需要通過具體的細節來做詩化的概括和象徵描寫。《裝修》同樣生動、精彩地探尋了普通人的“陽光心態”。木匠、漆匠、瓦匠3人,每人都有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艱辛的家庭生活。戴希生動、細緻地再現了他們快樂工作的場面和神情,3人的“陽光心態”也給了故事主人公強烈的心靈衝擊和人生啓迪。《最好最珍貴的東西》將“陽光心態”做了隱而不發的闡釋。阿斐妒嫉同窗密友范小雅的婚姻,痛恨牧野背叛了自己,在范小雅和牧野的婚禮上,阿斐給他們的新婚禮物竟是“一雙臟兮兮、臭哄哄的破膠鞋”,而范小雅回贈她的禮物卻是“精美絶倫、吉祥慈善的玉佛”,兩人都稱是把“最好最珍貴的東西”送給對方。美與醜的人性內涵在這個故事中被具體地表現了出來。
  如果説《裝修》《最好最珍貴的東西》寫了當代人的“陽光心態”,那么《死亡之約》則寫了唐太宗在盛世時的“陽光心態”。他相信那390個死囚在人性深處仍有着敢赴“死亡之約”的誠意,這個“陽光心態”導致他換回了390個死囚的忠心。戴希用這個小小説深刻闡釋了大國和盛世時應有的心態、胸懷。
  除此之外,戴希的作品大都故事性強、可讀性強,其情節模型和煉鑄情節的技法非常値得我們解剖。戴希能夠抓住人物的偶然行爲和違反生活常態的個別行爲,在此基礎上做突出渲染的“小小説之果”。順着“小小説之果”來追尋“小小説之因”時,我們發現:這個“小小説之因”已經預先讓讀者全都知曉,而故事中的人物並不知曉,這樣,“讀者全知道”與“人物不知道”的戲劇性對比便産生了特定的閲讀情趣。如《金戒包在餃子里》,妻子掉了金戒並以爲金戒被包進了餃子里,最後,男主角丈夫吿訴她:金戒沒有包進餃子里而是被我藏起來了。這個故事的情趣來自:男主角知道結果,而讀者和女主角都不知道這個“果”。當這個“果”被揭示時,男主角的個性和故事的獨特情趣才得以展現。這種“人物知道,讀者不知道”的叙述模型常常是懸念式小小説採用的叙述策略。
  戴希有時也會在故事的最後,通過特定的人物心理展現“小小説之因”。《男人的心》的“小小説之果”是:丈夫楊邪以前陪妻子逛商場像做作業一樣被動、潦草,而現在卻像尋寶似的主動、熱心。戴希在叙述時抓住了一個生活中的偶然因素,即當楊邪陪妻子進商場時,突然發現一個小偷準備搶蘇笑嫣的包,於是,楊邪一改過去的“被動”變成了“主動”。這篇小小説的情趣便是來自于“讀者知道”而小説“人物不知道”。
  還有第三種方式:“讀者和小小説人物都不知道這個因,而到故事結尾時,讀者和小小説人物共同恍然大悟”。在《臉面》中,工商局局長商震被強盜曲有源在大街上搶了錢。商震報案説曲有源搶了他2萬,而曲有源説沒有。公安局最終判了曲有源3年有期徒刑。故事進展到一半,違反常理的事情出現了:商震每年都拿上好的煙酒去看望坐牢的曲有源。其中的原因讀者不知道,而商震自己心里清楚:當初他被搶的錢其實只有1000元。直到最後,戴希才通過商震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人物知道,讀者不知道”的更深層的秘密:商震看望曲有源的禮是別人送的,他沒花一分錢,只是借花獻佛;曲有源被他感動後,永不翻案,商震因此安全了。商震以德報怨的善行散佈出去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這3條,才是商震眞正的、更深層次的行爲動機。所以,《臉面》的講述模型爲:“人物知道,讀者不知道→人物知道,讀者知道一部分→人物知道,讀者最後才全知道。”
  戴希的小小説故事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爲其懸念的揭示過程是“層層剝笋”的。他讓你瞭解部分眞相後會吃一驚,而讓你瞭解全部眞相後更會大吃一驚。這就是戴希小小説故事叙述的智慧和技巧。(原載?2013年8月16日《文藝報》)
 

冷眼旁觀看世界
汪 蘇

  戴希的新集子冠名《死亡之約》,耐人尋味。如果要問讀完這本小小説集最大的感受,個人感覺是在各種五味雜陳的情感上的一種不寒而慄的“冷”。這冷在于眼光,不介入個人思想和價値判斷,冷眼旁觀,如冷鏡返照。這冷在于語調,平鋪直叙,看似冷言冷語,不夾雜旁白修飾,如冷月無聲。這冷更在于態度,剝離了主觀感情,專注故事文本的呈現,游離于思想和觀念之外,如空如虛,如冷風過境。


  冷眼旁觀的視角在很多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都有比較集中的表現,作家在作品中往往不直接表達個人的情感、思想和態度,只是用一種獨特的眼光、視角,從社會生活中捕獲一些情境抑或是矛盾對立,給讀者一個全新的思路。在很多情境下,這種獨特的視角也是作家要傳遞給讀者的思想。因此,眼光和視角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話語觀點向讀者説話,作家以靜默表達對社會假惡醜的不屑或決裂,當憤恨和悲慟達到無聲的境界之時,震蕩在讀者心中的情感也往往能夠蕩起強烈的餘波。
  戴希的小小説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冷視角,但又有些許的不同,因爲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是帶着思想和情感去捕獲一些人物和事件的,這種冷的視角背後有更明顯的價値觀,或是批判、或是嘲弄、或是悲憫。戴希則不同,他的作品中的冷視角更多表現爲一種不加渲染的瞥見,一種不假思索的快門,他的作品呈現的是一個擱淺的靜止的與己無關的世界。這種視角帶給讀者的信息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文章在解讀上的多樣性和多重性,另一方面是批判上的更加深刻和延長。解讀的多樣性和多重性表現在讀者一般猜不透作家的眞正用意,而單從文本方面我們可以有不同版本和理解,可以説,作家在十字路口用略帶麻木的眼光瞥見了一些麻木的人和事,而讀者跟隨這種眼光來到了十字路口,則可以根據作家提供的視角從不同的方向尋找不同的答案。這使得作品在藝術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點在作品《玫瑰與仙人掌》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篇文章寥寥幾十字完成了作家眼光的驚鴻一瞥,作品中仙人掌以醜爲美,大肆喧囂,向玫瑰進行了種種控訴。而玫瑰卻只是嫣然一笑,文章至此,戛然而止。這給讀者太多想象的空間,並能解讀出不同的版本。這種不夾雜明確思想的冷眼旁觀也在批判上讓小小説這種簡短的文學樣式表現出較強的批判力度。戴希在小小説中用眼光表達出的”冷視角“,讓這一批判現實主義利器發揮了別樣的作用。
  如果説冷視角構建了戴希小小説思想體系的話,那么冷的語調則塡充了戴希小小説的藝術輪廓。戴希作品中的語言表現出樸素、平實、中立和簡短的特點,由來着色清淡,冷語相加,給人以震撼。戴希的冷語之冷,不在于他的冷嘲,而是讀者讀到深處,覺得應該批判和嘲弄之時,戴希卻依然如我,事不關己,冷漠地講述着故事,更有甚者,作家還在理應批判和嘲弄之處反其道而行之,站在事情的醜惡面做一種惡人先吿狀類型的反駁,令人着實如寒流侵襲,其冷無比。作品《今兒個高興》可謂一波三折,作家自始至終都隱藏在話語背後,沒有表達明確的思想意圖。在理應批判時,他更加入戲地選擇了叙述和讚美,給人以不寒而慄的冷,眞是“本應直中曲,他卻曲中直”的巧妙。這種冷的語言在戴希的作品中俯拾皆是,《惱人的空氣》中,作家描述了一個長期呼吸被污染的空氣、在國外純凈的空氣中反而難以適應的中國遊客。作家只字未提國內空氣污染的狀况,也始終沒有一句批判性的文字,而是一直在描寫該中國遊客在國外的遭遇。最後,醫生得知該遊客是中國人,立即使用汽車尾氣爲其搶救並將其挽救。在這樣的冷幽默中,作家一貫堅持的“認眞化了的語言”發揮了特效,讓讀者深刻感受到國內空氣污染的嚴重,和國民對環境污染的麻木心態,令人沉思,令人心寒。
  當文學淪爲純粹的消費品,小小説實在像一根救命稻草,表達一種立場,臨摹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尷尬。戴希不愧爲駕馭小小説的高手,他的很多作品,剝離了作家個人作爲叙事主體在文本中的思想和情感,用一種“冷的態度”去處理作品的主題,讓文章更簡短、通俗,也更爲深刻直接,更易被消費時代的讀者所接受。戴希作品的“冷態度”並不是沒有態度,事實上,他的多部作品之間互相印證,表達了明確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態度。而我們這里所説無態度是戴希作品在態度明朗化的基礎上實現的不表態,和在某些峰迴路轉的情况下的態度多樣化,把原本簡單的故事深刻化,把原本單純的故事衍生演進,從而引導讀者進入思考,給人一種關於心門的叩問,一種關於心癢無處撓的懸念。戴希的作品都是入世的,而意念卻又都是出世的。人們所能看到的,是他在批判、嘲弄、諷刺、冷漠後面所隱藏的文化拷問。(原載2014年4月28日《文藝報》,《死亡之約》,戴希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戴希文學創作
簡介

    戴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小説與微電影創作聯盟常務理事、中國微型小説學會理事、中國閃小説學會副會長、中國微篇小説作家協會副主席、常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文理學院客座敎授,《小説選刋》“微小説”欄目責任編輯。已在《詩刋》《散文百家》《雜文月刋》《小説界》《廣西文學》《新民晩報》等全國100多家報刋公開發表文學作品1000多篇(首)。多篇作品被《小説選刋》《散文選刋》《雜文選刋》《詩探索》《靑年博覽》等報刋轉載。作品入選《新中國六十年文學大系》《中外經典微型小説大系》等多種選本,出版《貼着大地行走》《想聽聽你的聲音》《死亡之約》等22部文學作品集,榮獲過冰心圖書奬、小小説金麻雀奬、世界華文微型小説大賽奬、中國當代散文奬等文學奬項。
 

戴希出版文學作品集目録(1993年8月—2017年12月)(共22本)
類別 書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1、小小説集 《玫瑰與仙人掌》 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8月第1版
2、小小説集 《愛的謊言》 作家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
3、散文集 《釋放心情》 中國文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4、小小説集 《秘密約定》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年7月第1版
5、小小説集 《想聽聽你的聲音》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6、小小説集 《恨鐵不成鋼》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1版
7、散文集 《只想聽到你的聲音》 中國和平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
8、小小説集 《想聽聽你的聲音》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年11月第2版
9、小小説集 《面具》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2年2月第1版
10、文學作品集 《一個人的生存狀態》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6月第1版
11、小小説集 《每個人都幸福》 文心出版社 2012年11月第1版
12、小小説集 《依舊是太陽》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版
13、小小説集 《你爲什么不早説》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年3月第1版
14、小小説散文集《貼着大地行走》 九州出版社 2013年5月第1版
15、小小説集 《想聽聽你的聲音》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3年6月第3版
16、小小説集 《永遠是朋友》 地震出版社 2013年6月第1版
17、小小説集 《死亡之約》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014年2月第1版
18、詩歌集 《三月深處》 香江出版社 2015年2月第1版
19、微小説集 《沒有結局的結局》 現代出版社 2016年12月第1版
20、微小説集 《其實很簡單》 河南文藝出版社 2016年12月第1版
21、微小説集 《發現》 現代出版社 2017年6月第1版
22、 詩歌集 《凝視》 現代出版社 2017年12月第1版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