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奔四的路上的一名老兵,雖然現在身在內地服役,但夢里依稀想念在新疆軍營的兵之初,回味那濃鬱飄香的饢餅,因爲那次拉練那塊色澤金黃、沾滿芝蔴的饢餅就鎸刻在我的心里。
饢,也叫饢餅,是維吾爾族群衆生活中的主食之一,其外形類似于漢族的燒餅,雖然取材都是麵粉,但在其做工、外形、味道上都與燒餅不甚相同。新兵下連後的拉練,部隊開赴到了伊犁的花果山地區,出發前,連隊給每人發放了兩根火腿、一瓶水和一大一小兩個饢,大饢直徑約60公分,中間薄,邊緣厚;小的直徑約30公分,則中間厚實點,邊上薄,接過這份摩托化行軍路途的午餐。我嘟囔了一句“這么難聞的味道怎么吃,肯定沒啥營養,還不如多發幾個麵包呢!”
“全連都一樣,就你屁事情多?”
我雖然心里不樂意,但還是悻悻地把手里的午餐隨手掖進了軍緑挎包里,沒再去管它。到達宿營點後,經過搭帳篷、設置野外營區等環節的幾個小時折騰,等到肚子咕咕叫提醒我快到開飯時才發現,上車下車、蹦上跳下挎包扣松了,把饢給顛簸丢了。班長髮現我的窘境後,“饢有營養,你丢了,也就沒營養了!”順手把他的饢塞給我一個,挨着我席地而坐,吿訴我饢是邊疆群衆的主食,居家少不了。本來腸胃不好的我硬還是跟班長説“我吃不下”班長説:“忘記指導員敎育課上跟我們講的在西藏能吃飯就可以立功的故事了。如果連吃饢這點事都吃不下,你還能適應部隊的生活嗎,練兵從練胃開始!”
在班長反復勸導無果後,於是班長捏着我的鼻子屛住呼吸,讓我硬着頭皮張嘴吃饢,後來慢慢地才吃下去,慢慢咀嚼後,饢嚼碎後才慢慢地越嚼越香、越筋道。反復幾次後,班長的辦法宣吿成功,我能自己吃饢了。但從班長敎我吃饢的過程,讓我感受到了上甘嶺上那個蘋果的意味,胸腔里瞬間陞騰起一股熱熱的暖流,讓我感受到了從戰場才能體悟的戰友情、兄弟誼,原來作家筆下的戰友情深就在我身邊。
拉練返營後,班長帶我外出專門去了伊寧市斯大林街賣饢的那段,目睹了饢們聲勢浩大的饢餅街,花色品種之多,着實令人嘆服。大的粗獷如鍋蓋,小的精緻似杯蓋,最大的饢作了墊底,按個頭大小依次套上呈塔形擺放,讓我大開眼界。這邊戴白帽子的維吾爾族人,正把擀好的粘滿了芝蔴粒兒的饢胚,貼在土制烤爐內壁上。烤爐口小肚大,正像內地的吊爐燒餅似的,烤爐旁的案桌上,冒着熱氣與香氣的饢色澤金黃、形體圓潤,讓不少來來往往的行人賞心悅目。從此以後,每次外出,戰友們都會帶回幾個灌注了雪域邊關、大漠風沙和民族特色的饢餅,像是要把思親戀家的情結吃掉消化,戰友們也都愛上了饢。
接下來的部隊維護執勤、野外駐訓中,饢都成了不可或缺的食物,揮汗如雨的訓練後,盛上一碗蘿蔔炖羊肉,手撕幾塊樸素平實、其貌不揚的饢泡在碗里,細嚼慢嚥、邊嚼邊咽,個別滋味可與海鮮相媲美!饢不經油煎炸,而是烘烤出面的香味濃烈而純粹,其外表像西北的漢子那樣粗獷豪放,具備着許地山筆下花生的優秀品質,讓人久久回味,壯實人的身體,滋養人的心靈。98年入伍到新疆工作十多年,新疆的那座軍營已成爲心中一個輕易不去觸碰的心理結痂處,部隊伙食一天比一天好,饢逐漸地淡出了餐桌,回望軍旅,吃饢經歷早已被時光釀成了回憶的塵封的美酒,反而讓我更加想念那熟悉的味道。
從新疆回來近10年,偶爾邂逅伊斯蘭美食的烤饢,欣然購買後咋也品不出新疆新兵吃饢的味兒,是南橘北枳的原因,還是食材製作過程的程序的緣故;是生活環境改變了我的舌尖味蕾,還是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淹沒了往昔的幸福滿足,亦或是內心深處依然還眷戀兵之初的苦樂情結?眼下又要八一建軍節了,與遠在新疆的戰友話聊,戰友調侃問“需要點什么,發幾個新疆的古麗(姑娘)么?”我回絶説,物流這么方便迅捷,瓜果特産在商超里隨處可見,唯獨難以嘗到正宗的新疆饢,給兄弟快遞幾個饢來吧!
作者簡介:柳鳳春山東省聊城市武警支隊政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