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跨越代溝的心靈對話

   Original 2017-04-28 暉園,薛峰 北美新視界 北美新視界 Intro United Chinese Americans (美國華人聯合會) 旗下新媒體平台,以北美華人的視角看世界,向世界講述北美華人的故事

芝城四月天,春意盎然。4月22日,“中國父母,美國孩子”的親子敎育論壇讓人們感悟別樣的溫暖。
   在衆人的期盼中,經過三個多月緊鑼密鼓的籌備,親子敎育論壇在芝加哥北郊的凱悅酒店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UCA(美國華人聯合會)伊州分會主辦,李佳信慈善基金會和美中亞裔健康聯盟協辦。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劉軍副總領事、柳靑領事,伊州議會華裔衆議員馬靜儀,UCA(美國華人聯合會)主席薛海培, 伊州分會理事丘超輝,王宏海,李韌(棟樑媽媽)等嘉賓出席。論壇由UCA伊州分會主席陳健女士主持。
   本次硏討會邀請到的四位重量級主講嘉賓,包括:麻省綜合醫院的精神科執業醫生、哈佛醫學院助理敎授、哈佛醫學院精神病醫學敎育副主任Justin A.Chen;哈佛大學人類學與心理學碩士、K12敎育咨詢公司高級經理伍育賢博士(Sharon Wu);李佳信慈善基金創辦人、移民家庭子女敎育專家李秋波博士(Paul Li);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疾病專科講師、麻省綜合醫院兒童與靑少年心理醫生Juliana Chen。
   論壇全程使用英文,通過網絡平台進行現場直播,數百人在線觀看,還有兩名志願者爲6名來賓做了全天同聲翻譯。面對華人家庭十分關注的移民親子敎育問題,心理學專家和敎育專家們通過演講、小組討論、問題解答等方式與觀衆互動,吸引了250名與會者踴躍參與。家長和孩子們在這里相約,他們在這里傾聽、對話、思考,他們的心在這里交融擁抱。
尋找盧克
   Juliana Chen作爲大會演講嘉賓,來到會場。作爲一名兒童和靑少年精神科醫生,她帶來了團隊精心製作的影片《Looking for Luke》(尋找盧克), 與大家共同探討亞裔靑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Luke Tang,一個聰明上進,熱情陽光,前途一片光明的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卻選擇了讓生命永遠地停留在花樣年華。他的逝去像晴天霹靂震驚了父母家人、親朋好友和所有認識他的人。他曾是那個從小熱愛數學的天才,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高中畢業典禮上演講的學生代表,國家總統奬獲得者,所有家長希望自家孩子成爲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無論如何無法相信如此優秀的兒子卻會選擇輕生,因爲之前連一點兒迹象都沒察覺。追思會上,家人謹愼用“被慢性病折磨而死”的字眼。曾經令父母無比驕傲的兒子卻成了旁人敎育孩子切莫傚法的對象。痛定思痛,他們從兒子的社交帳戶、遺物和日記中尋找蛛絲馬迹,慢慢拼出一條他們曾經忽略的心理軌迹:兒子其實被憂鬱症折磨已久。
   美中亞裔健康聯盟主任劉紅博士在致辭中説到,亞裔美國人因爲文化的原因把心理問題視爲難以啓齒的隱疾,從發病到求醫平均經過10年時間,錯過求醫問藥的最佳時機。
   跨文化精神科醫生Justin Chen也提到,亞裔美國人比白人等其他族裔更常有自殺念頭並嘗試自殺。15-24歲的亞裔女性自殺率高居全國第二,僅次于美國土著居民。
如何定義“成功”?
   成功的代價如此慘痛。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亞裔常常狹隘地定義成功,把成績和工作成就與幸福劃等號。流傳很廣的一則笑話,亞裔父母眼中的成績單是這樣解讀的:
A=Average 平均分
B=Below average 低於平均分
C=Can’t have dinner 沒晩飯吃
D=Don’t come home 別回家
F=Find another home 另找別家
從中,我們可見“成績”在亞裔父母眼中的地位有多高,給孩子的壓力有多大!爲此所付出的代價多么慘痛:
MIT(麻省理工學院)亞裔比例爲16%,可在過去15年中自殺的學生中亞裔卻高達46%。康奈爾大學1999-2006年間,21例校園自殺中,亞裔佔了13例。——數字觸目驚心!原來在我們周圍還有這么多“盧克們”!
敎育專家和著名的升學顧問Sharon Wu分享了美國名校尋找什么樣的學生:
1. 具有天賦並取得成就;
2. 第一代大學生,全面發展;
3. 在社區有影響力;
4. 願意跨出舒適區的人。
擁有這些特質的人,一定不是一台高速旋轉的讀書機器,而是具有自驅力的探索者。
有報道稱,亞裔更容易因爲家庭,社區的壓力而把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學業優異的背後,常常隱藏着嚴重的心理問題,且常被家人忽略。
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敎授、跨文化學生心理健康非盈利組織MGH中心創辦人Justin Chen所提供的心理健康標準“SWEET”,對大家非常有幫助:
S: Sleep 充足的睡眠
W: Waking feeling energized 醒後精力充沛
E: Eat healthy 吃得健康
E: Exercise 鍛煉
T: Task engagement 任務完成能力
如果缺乏上述中的任意一條,就應引起足夠重視;而“SWEET”法則不正是爲我們勾畫了一個眞正意義“成功”模型嗎?
一個父親對兒子最深情的愛
   布朗咨詢公司合夥人、李佳信基金創始人李秋波博士(Paul Li)是一個經歷過喪子之痛的父親。18歲即將上大學的兒子在一場車禍中遭遇不幸。從悲痛中走出來,Paul捐出逾百萬美元設立李佳信慈善基金,請馬里蘭大學做硏究幫助更多亞裔兒童及靑少年,爲亞裔創造公平,健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他的現身説法,深深打動在場的每一個人。他深情緬懷與兒子相處的時光:父子一起打球,傾心交談;兒子的學業和興趣愛好;全家外出度假……具有運動員體質和天賦的兒子佳信特別愛好橄欖球,是校隊運動員,這也是他融入美國校園文化的一種方式。
   談到那場噩夢般的車禍,Paul語音哽咽,沉默片刻,緩緩道出當時車速105邁,坐後排的兒子沒有系安全帶。他諄諄吿誡在場的每一位:“無論任何情况,上車一定系好安全帶!”
從敎育孩子的經驗中,Paul總結出兒童情感需求的三要素:安全感,身份認同和自我價値。每一個要素他都用具體實例來印證。
   中國文化的謙虛內斂和美國文化的直率開放産生激烈碰撞,華裔二代在這種文化的夾縫中常常覺得無所適從,似乎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在美國這個特殊的環境下,亞裔孩子常常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惑: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別人對我的看法爲什么不一樣?我存在價値在哪里?華人父母則要幫助孩子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有愛一定要大聲説出來,表現出來。一句‘我愛你!’, 一個溫暖的懷抱,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眞好!” Paul這樣鼓勵大家。
  “別以爲孩子小不記事,他兩三歲時被我打屁股的事,到十幾歲的時候還記得呢!體罰眞的要不得。”Paul深刻反省自己在敎育孩子方面的得失。和許多中國家長一樣,他總是把孩子敎育放在首位,抓住每一點時間敎育他們,甚至在全家出門度假的時候也給孩子們佈置學習任務,度假因此變得緊張兮兮的。一次和兒子打籃球的時候,Paul喋喋不休地對兒子的球技批評指正,正玩得開心的兒子氣得把球往地上一摜:“打球一點兒都不好玩!”
   Paul現在想起來還爲自己當初的行爲懊惱不已:“其實一家人在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最重要,傾聽也是一種敎育,陪伴也是一種學習!我欠兒子一個道歉,可是卻永遠無法當面向他説……”Paul的眼中泛起淚光,觀衆席上傳出一片唏噓聲,人們頻頻拭淚。相信無數的父母和孩子從他的演講中受益,生命因此改變。
   “愛吾愛及人之愛”,Paul,您把對兒子深沉的愛轉化成對所有人的愛。大愛無疆,天堂的兒子一定爲您感到自豪!
讓我們華人變得更酷
   最近,NBA著名華裔球員Jeremy Lin在一次訪談中考問“刻板印象”,針砭美國社會對亞裔特別是亞裔男性的歧視。這種偏見由來已久,似乎亞裔只擅長數理化,只顧上名校,只懂賺錢。即便到今天,在NBA歷史上取得如此成就,Jeremy Lin參加比賽還常不得不對守門的保安亮出身份證才能進球場。主流社會對亞裔的漠視甚至歧視,仍是令人感到觸目驚心。
   到了要改變的時候了!亞裔不僅僅只有埋頭學術的學者,還有在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和衆多人才,就如芝加哥四月的春天,綻放着五彩斑斕的鮮花一樣。
   這次論壇的演講者和發言人,打破了亞裔刻板印象:他們中有來自華人社區的政壇新星、伊利諾伊州衆議員馬靜儀博士(Theresa Mah),也有初中英文敎師Elaine Zhou, 還有威斯康辛大學農業管理專業大三學生Jason Jiang,他同時還是一名業餘模特和健身敎練。他們各自分享了自己成長經歷,每個人都是一部勵志史——
   Theresa Mah,在舊金山唐人街長大,目睹父親積極投身社區建設和公共事務,從小立志要爲民服務。Theresa打破紀録,成爲伊州歷史上第一位華人衆議員。
   Elaine Zhou, 開誠佈公地分享自己患憂鬱症的經歷,她感謝母親在第一時間察覺到她的變化,及時帶她治療,使她回歸正常生活,成爲一名受人愛戴的中學英文老師。
  Jason Jiang,一個酷酷的大三男生,不僅外形俊朗飄逸,而且情商極高,場上發言鎮定自若,妙語連珠,立馬收穫極高人氣。他脫口而出的一句:“Let’s make Chinese American cool again!”(讓美國華人們變得更酷),這一金句成爲這次大會的經典名言。
   這是一場跨越代溝的心靈對話,是中國父母和美國孩子克服語言障礙、情感隔閡和文化鴻溝的一場靈魂交流。願我們營造出更完美、健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使華裔二代在美國這個大熔爐里幸福成長。
讓美國華人變得更酷!
照片由 Dr.William Wan、Grace Wu Lavitt,Jason Jiang 等提供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