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1989年11月周永衛與來部隊探親的父母在靑島流亭合影) 我的故鄉是江蘇省淮安市,至今已有六百年歷史,素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天下糧倉等美譽。明清時,以清江浦爲軸心的淮安,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東南四都”之稱。我家居住在清江浦區鹽河鎮甘露村,東臨京杭大運河,南依蘇北灌漑總渠,距開國總理周恩來故居僅10公里,孩童時期常聽大人講周總理的故事,從那時起周恩來就是我心中永遠崇拜的偶像,他不僅是世界偉人、全黨楷模,更是我們周氏家族的典範。
我的父親周權,慈祥的國字臉上長着一雙大眼,濃密的眉毛,高高的鼻子,笑起來的時候總是那么的和藹,帥氣十足。父親平時對我們管得特別嚴,但有時感覺特別親切。
我上三年級時,有一篇作文我無法下手,只好向父親請敎,平時早出晩歸的父親,很耐心地敎我運用對比和擬人的寫作方法,使我思路大開,並總説“文無定法”肯定我的進步。從此,我就愛好上了寫作,我的作文被初中老師點名表揚,高中時負責班級黑板報,軍校時負責學員隊報道組宣傳工作,現在寫文章的一點功底,也都是那時候打下來的基礎。
他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形象,始終保持衣着樸素、乾凈、整齊。他説:“一個人的形象代表一個人的品質”。父親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還敎育我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自覺做到清正廉潔,光明磊落,一身正氣。
我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見父親騎着大隊配的自行車,很高興地叫着“爸爸”,但父親就像不認識我似的,依然騎着自行車忙他的事,我至今對這件事記憶猶新,父親用自己的言行敎育引導着我們。
父親寬宏大度、平易近人、性格開朗、待人眞誠,他喜愛喝酒,經常把剛做完農活路過家門口的村民請到家中喝酒吃飯,他説請他們喝點酒,不僅能與村民面對面溝通瞭解家庭情况,還能解乏提神、活血健身;凡是認識他的人,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他們都説父親是好人。
父親是新中國成立前6年出生的,這一代人目睹和經歷了新中國幾乎所有的政治事件和經濟災難,五十年代的大躍進運動,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隨後的文化大革命,他們也體驗了改革開放的甘甜與辛酸。
他們這一個群體是見證中國建立和發展歷程的一代人,這一代人爲新中國作出了種種努力和探索。他從連莊生産隊會計干起,先後擔任過黃姚村民兵營長、會計、主任、副書記、書記等村兩委會各個職務,曾榮獲鄉、區、市、省級各類榮譽稱號數十個,原黃姚村年年被上級評爲先進村,我以我父親爲榮。
1996年2月22日周永衛與父親在上海魯迅公園合影留念
父親就像是一本很厚的書,長大後才慢慢讀懂他。1996年我從寧波的部隊請假赴上海,陪伴積勞成疾患重病住院的父親,做手術身上被取下三根肋骨,全身麻醉後的父親始終沒有叫過一聲痛,我親身體會到了父親的堅強和偉大。年僅54歲就離開了他奮鬥一生的農村事業,鄉黨委爲我父親召開了追悼會,全鄉、各村幹部和自發參加追悼會的村民共1000多人送別了父親;在整理遺物時,沒有發現一點現金、存摺等貴重物品,卻只有一抽屜各類榮譽證書。隨後聽長輩説起村里的複雜情况,我在上海陪伴的兩個多月期間,父親對村里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只字未提,更佩服父親應對複雜局面的水平。雖然離開我們整整20年了,但我回老家探親時村民們依然記得他心系村務、關愛村民的點點點滴滴。
母親魏素芳是一位樸實善良、勤勞能幹的普通農家婦女,也是父老鄉親們公認的善於吃虧、樂于行好、令人尊敬的好心人。母親對周家最大的貢獻,就是生了三個兒子。父親是獨子,因此意義重大。父親請下放到我們村的老師給我們兄弟三起了具有時代特徵的名字:永紅、永衛、永兵。組合一起,就是那個年代的革命小將:紅衛兵。
母親20歲與父親結婚後,就在生産隊里辛勤地參加集體勞動,爲了不影響父親的工作,瘦弱的母親做男社員一樣重的農活,獨自一個人掙工分養家餬口。僅讀過兩年書的母親,卻常常敎育我們一定要記住“善良做人
勤勞爲本”的“人生法寶”。所以她是一位最讓我們萬分敬佩的偉大母親!無論是地上的耕耙播種、鋤鐮收割等體力活,還是家里的揚場簸箕、蒸煎烹炒等家務活,母親都樣樣精通,且做得乾凈利落,游刃有餘。
母親心地善良。記得小時候生活比較困難時期,家中的口糧本來就不多,經常用胡蘿蔔和靑菜加一點點米煮成蘿蔔飯或靑菜飯,過年也難得吃上一次白米飯,但母親還是從家中拿出一點糧食,接濟給兄弟姐妹多的鄰居,至今幾位哥哥仍不忘對我母親的感激之情;每逢殺年豬過年時,母親總是給親戚鄰居送上三、五斤自家養的黑豬肉;母親沒有女兒,但她把兒媳婦當親生女兒看待,始終稱呼三位兒媳爲大閨娘、二閨娘和三閨娘;臨終前對我説,這輩子沒有做一件對不起別人的事,也不輕易給人家添麻煩。
母親用勤勞與善良的做人美德深深地影響敎育了我們晩輩,使我們眞正懂得了“勤奮努力、善良有益”的眞正含義,且不折不扣地把“勤勞與善良”的“秘訣”落實在實際行動中,並換來了豐厚甜美的勤勞果實,我和弟弟在部隊曾榮立三等功、評爲先進軍人等榮譽稱號,以及我在《人民日報》等國家級權威媒體獨立發表作品就是最有力的“勤奮”見證。母親不僅給與我們生命,給與我們養育之恩,更給與我們生活的智慧,給與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終身受益不盡。
父親母親雖然走了,但我們的心始終和父母在一起!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始終在我們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