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條旗下
長眠帕托馬河濱
神遊故里
仰天坐視彩雲萬里奔騰
拼搏終身
平凡中之不平凡人生圖騰
何時歸來
靜待故國河山共譜詩篇
慈母菊英女士於農歷丙申猴二零一六年的最後一天在美國華府大妹家中安詳離世,我們姐妹六人及家屬皆侍候在側送走她最後一程,首都華盛頓寒意逼人,院裡還微飄雪花,沈靜的床前親友們在佛經哀樂聲中哭泣,尤其大姐二姐在近三年日子中日夜陪伴母親,在芳妹及妹夫瑞禮家中照顧得無微不至。
母親於一九一九年三月二日生於故鄉雲南,在她將近一百年之歲月中歷經抗日內戰,遷至緬甸、臺灣,直到移居美國,她胸懷大誌永不認輸之堅忍不拔的精神是她一生之縮影,也是我們姐弟妹永遠傚法之精神支柱。
由於國內戰亂父親已先離鄉,就在一個漆黑之夜晩,母親先早離開她參加的文藝晩會演出,帶著大姐二姐及剛滿週歲的我,從家鄉的稻田中由三位待命中的馬夫帶路出發,在那叢林高山人煙稀少的滇緬邊境中徒行,三匹馬力架上的馬鞍,我們姐弟三人被挾在竹籃中,歴經千山萬水扺達在中緬邊境小鎮,和兩年未見的父親重逢。在我有記憶的童年歲月中,我們姐妹是在沒有自來水和電力供應的緬北小鎮中長大
,由於父母對敎育事業之執著,由她們一手草創之華文學校總算讓這群流離異邦的孩童仍然綁繫在華夏文化的煙火中,不忘記我們的根。大姐還常提起我在十一歲時就能勇敢的走上講臺發表演說,這些都出自母親之不斷鼓勵,也證實她的敎學生涯善於表達和面對群眾的天生特質
。
海外流落異鄉之生活在我們童年生活中記憶仍然是幸福的,我們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中,無法體會到她們在年輕歲月重新面對生活之挑戰,語言環境、文化衝擊印證了父母之堅強面對艱難生存之毅力。
隨著越戰之掀起,中南半島情勢急轉直下,父親聯繫上了早年跟隨他的隨護兵,後來跟隨國軍部隊撤到臺灣的田三哥,他非常堅持要我們遷到寶島臺灣。這項突如其來的邀請震撼了我們全家,對父母而言,已到中年又要轉移人生陣地絕對是件無比重大之抉擇,經過多次“家庭會議”,我們決定在田三哥之努力安排下順利回到臺灣。
六〇年代的臺灣,我們全家住在臺北近郊的新店,隣居左右多半說臺語,父母同樣面臨語言障礙無法溝通,經田三哥之安排我們搬到中壢,和大部分從家鄉雲南回到臺灣的鄉親住在一起,父母早年曾任公職及敎師,也曾多次想在公家及學校謀職但皆未成功,尤其父親年輕時已少年得志,不但善於書法,並且學富五車,此時又遷移新境,甚感有志難伸,心情之鬱悶可想而知,但是母親卻可放下身段,每天穿梭在百尺見方的小客廳..做起小生意,為這個新家撐起半邊天。當年我已經在大學上一年級,記得當年大一新生到桃園石門水庫郊遊,母親烹調了一鍋紅燒雞腿要我帶去和同學共享,我堅持不肯,我深切瞭解家境困苦,這鍋美食會增加許多負擔,但是母親還是把這鍋佳餚親自送來,雖然此事離今已久,我始終就可體認媽媽要為我在同學面前爭面子,不管如何艱難,她都要給子女們得到別人的尊重,不要讓別人認為我們是窮孩子。母親的這鍋紅燒雞腿給予我巨大的衝擊,回家後我們母子坐在窄小的客廳..,我對媽說:“媽,我們眞的不能窮。”我們激動的相擁而泣
。
大學一年級我在學校登記暑假工讀生,非常幸運分配到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組實習,我當時已經下定決心要全心努力抓住機會,不論是和老記者們出去採訪或在編譯室..學習翻譯外電新聞,都苦下功夫,當年記者們的錄音設備非常重
,我一定是馬上去背起來絕不讓老記者們擔心,每天除了做老記者的跟班,就在編譯室學譯稿。公司內外都非常驚訝為何來了一位勤奮的小子,就在中廣新聞組改組為新聞部時,
我立即自吿奮勇地向黎董事長自我推薦在暑期實習過後留任 ,他當時看我一眼,
說:“你大學未畢業,這和人事制度不敷,不過我覺得你這年輕人十分勤勞勇敢”,他隨手把一張英文報之新聞要我當場翻譯,半小時內我把英文新聞立即譯成中文。黎董大感吃驚,他笑著對我說,我們破例試用你半年,以編輯助理資格任用,當時這個天大的喜訊讓我喜極而泣,就如汪洋大海中找到一支獨舟。
我立即把這項喜訊報吿遠在中壢的父母親,他們眞不敢相信當年未滿二十歲的我能進入廣播公司工作,以後的日子我被分派在晩班工作,每晩下班已在午夜一點之後,也無法回到木柵政大宿舍,數年間都借宿在二姐夫家,由於晩上入睡已近清晨,大早之課程也經常遲到或曠課,多虧同班女同學之拔刀相助借抄筆記勉強通過各科考試,對我而言經濟問題之改善,讓我更加體會到週遭環境之大變化,由於新聞工作上之機會,我也能成為臺北上流政經社會之常客,常常到立法院去參加許多國民外交活動,對於這份天賜我也之工作更是加倍努力,遠住中壢的父母常常在傍晩帶著我最愛的家鄉辣椒來公司探望我。
我總是堅持把她們送到臺北車站,在月臺上目睹她們步行在擁擠的月臺上,不斷回頭找尋我的身影,此情此景已成蹤影,母親的廚藝深烙在我心坎,其中父母最感欣慰的是她們逐漸從失落不安之新環境得到新希望,弟妹們也逐漸在各方面表現優異,李家的孩子被同鄉隣居另眼相看,時至今日,我們全家能夠遷至臺灣首先感恩田三哥之安排,更感謝政府對僑民之優惠及照顧。
大學畢業後我繼續在中廣公司工作了近二年,最後還是決定出國留學,有天我走進董事長辦公室向他辭行,他拍了我的肩膀微笑地說:“小夥子,你是應該到美國去學習,以你吃苦耐勞之精神會成功的。”董事長之溢美鼓勵我向這位提攜後進的恩人鞠躬致謝吿辭後走出仁愛路三段的紅磚道上,我拭去淚水,這塊曾經是我築夢的土地,有太多我要感恩的人。
七十年代初期,我首先踏上征途來到美國舊金山,又是人生另一重大轉折,父母親每週之家書成為我精神最大支柱,不論環境如何艱難,我都是定期回報平安,多年後,
我在美國重操舊業回到媒體之路,先後和姐弟妺們在全美創建美南新聞媒體集團發行遍及全美十大城市包括報業、電視、黃頁、網站、新媒體,母親在父親過世之後遷居美國,
先後在達拉斯、休斯敦、華盛頓、芝加哥等地居住在姐弟妹家中。二十年前,我和好友謝坤增兄到達拉斯為新成立之美南銀行覓新行址,母親還親自下廚為我們準備了一桌雲南家鄉佳餚,至今難忘,她也是達拉斯日報之最忠實讀者,尤其是有關我們弟妹們之新聞圖片都剪下收藏,十年前,年逾八旬的她幸運地通過公民考試成為美國公民,有次我陪她到休斯敦華裔老人公寓拜訪,走在公寓的長廊上,我牽著媽手,迎面來了一位長輩,她問母親“這是妳兒子?”她說“是啊。”那位老人翹起大姆指,當時媽媽對著我露出非常滿足的微笑,事隔多年,這幕親情傳遞代表了多少歲月累積的辛酸和甜美。
三年前母親福體漸弱,走動不易,大妹把她送到華盛頓小妹家療養,大姐更是全天侯侍候在旁,二姐、姐夫、小妹
、妹夫、弟弟們都經常探訪,並常在座輪椅上遊遍東部各大城市,也嗜盡中西美食,每當弟妹們付賬單時,她總會問多少錢,也是她早年曾經面臨生活之拮據養成的節省美德之表現
。
大妹夫婦近年在華府近郊Potomac
市購置四英畝大之莊園,該地位處華盛頓首都郊區,是眾多參眾議員及部會首長官邸在地,母親經常到訪,在若大的綠地樹.下含飴弄孫。
今天波多碼河畔之細雨,讓我我想起二十五年前我和著弟走在華府中國城送報之日子,當天大雪紛飛聚雪甚深,我們在無比艱辛的環境中不斷奮力前進,這股力量來自母親給予的精神感動及支持,我們不能窮,童年時之窘境造就我們不向命運低頭之毅力,今天我們在美國這個偉大的土地上有幸在媒體及金融事業上創造一番事業,成為多元族裔對國家做出貢獻,涵蓋全美十大城市之讀者,觀眾和我們溝通交流,這份神聖的媒體事業,姐妹弟兄及家人之共同努力,讓我們在海外發光,也為海外傳媒事業留下歷史的一頁。
2015
年十一月七日,美南新聞傳媒集團在美國德州休斯敦太空體育舘舉辦了紀念二戰結束七十週年大會,超過二萬五千名各族裔及各國政要退役老兵參加,會後得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國會眾議院頒發獎狀,非常遺憾母親已不良於行無法參加盛會。接獲獎狀後
我把它裱框後帶到華府大妹家..,送到母親床前,和她分享這份極高之榮譽,她凝視並不斷撫摸這份鑲金邊的獎狀,此時我又再次俯在她身上哭了。
這個至高榮譽是因為母親間接賜予的,如果不是她當年英勇的決定,相信我們家人之命運一定會被改寫。
今夜 是母親走後的頭七,她走過無數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包括好友國會議員格林,馬利蘭州州長
美國參議員都頒發褒揚令,並將一面曾在國會飄揚過的美國國旗覆蓋棺上。
母親請妳好走,我們永遠銘記妳的音容,因為妳是那麼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