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街談巷議

李民增

  “弟兄倆怎么這么好啊?”
  “人家是老師!”
  “哥哥是老師,兄弟也是老師啊?”
  “不是老師能這么好啊?”
  以上是一對老夫妻的對話。前兩天聽到的。老先生60多歲,不知其名,聽説是某局退休副局長。老太太把“弟弟”説成“兄弟”,是本地一般人的習慣。
  他們説的弟兄倆是我和弟弟。不是有意對着我們説,也不怕我們聽到。因爲我們就在他們旁邊,離他們不遠。因爲不是説我們不好。明顯是夸我們。
  這事發生在運河邊小樹林里的空地上,一個人們經常聚會鍛煉兼談心的地方。空地旁邊有一條百米石子路。走在上面,腳底會有痛感,等於按摩,有健身作用。每天都有一些來自各單位的退休老人來走一走,走累了,便坐在空地上聊天。有自帶的馬扎。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時間一長,漸漸都熟了。有個過程。不斷有人參加進來。每天一見面,便熱情地打招呼,“老張老李老王的”,也有的相互打趣,鬧着玩。很親切。像老朋友。誰家里有事,隔一天或幾天不見,便相互牽挂。再見面便特別親熱。
  我和二弟都是用電動車馱老伴去,她妯娌倆走石子路,我們不走。把車子放好後,一塊去河邊沿石欄散步,賞景,談心。交流人生經驗,健康心得。也議論國家大事,更多的是回憶人生經歷。二弟不是老師,文化水平比老師不低,他是軍事學院畢業的轉業軍人退休。年輕時,與我是一中同學,低兩級。有許多共同的人生經歷,人生觀,世界觀基本相同,共同語言很多,所以總有話説。在別人看來,就像知心朋友似的,才有了兩位老夫妻這樣的對話。
  他們的話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世俗的觀點:兄弟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隔閡。很難成朋友。生活是一團亂麻,總有難解的疙答。所以,兄弟相處更能體現人的品格與胸襟。我們不是超人,也難免誤會,但我們能相互諒解,肝膽相照,相濡以沫。這是我們的驕傲。
  另外,從他們的對話中,還可以聽出對老師的信任。這是我稍感意外,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客觀上,也有鞭策作用。我要繼續努力,更加嚴格要求自已,不愧對人們的敬重。

作者李民增:山東省聊城市人。作品經常在國內外報刋發表,獲奬,被選入多種版本。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