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也叫熬夜,除夕夜守歲。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習俗。
清楚記得小時候守歲的情景:屋外雪花靜靜飄落,白白的大地與各家各戶大門上紅紅的春聯輝映,特別鮮艷美麗。瑞雪兆豐年,天地間瀰漫着祥和氣氛。那時候好像比現在雪多,一冬天不斷,也大。整個冬天冰雪蓋地,屋檐下常見冰凌垂下。
堂屋正中八仙桌上擺着供品,蠟燭高照,紅光閃爍。那時農村沒用上電,沒電燈。燭光朦朧,更覺溫馨,有一種特別的韻味。東間靠墻是土炕,連着南窗下的鍋竈。一家人圍坐在竈台旁邊,中間是一個點着火的樹疙瘩。父親事先找來,準備好的。樹疙瘩干透了,燒起來只紅沒火苗,也沒煙。特點是燒得慢。足可燒一夜。我們就圍着它守夜。
那時候沒電視,也沒收音機,更沒手機。只能説閒話,聊天。聽父母拉呱,講故事。“年”的故事,最早我就是那時候聽父母你一句我一句講的。説很早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年三十晩上就到村子里吃人。天不黑就家家關門,不敢睡覺,坐等天明。等年初一早晨,怪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互相道喜,慶幸沒被怪獸吃掉。
時間長了,人們發現那怪獸怕紅、怕光、怕響聲,就在門上貼紅紙,挂紅燈、敲鑼打鼓,放鞭炮。怪獸就不敢來了。時間一長,便成了習俗。怪獸沒有了,還是延續以前的做法。
後來看書,才知道,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守歲的習俗,旣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大詩人蘇軾寫的“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堪稱《守歲》名句。
守到後半夜,只剩下我和大姐,相互鼓勵,堅持整夜不睡。年齡都小,風華正茂,精力充沛。仿彿要完成一樁盛舉。其實,時間並不太長,因爲半夜過後不長時間,便有鞭炮聲響起,先是零星響,很快響成一片。隨即隱約聽到人聲,拜年的隊伍出動。
每逢此時,父母也趕緊起床,放炮,下水餃。搶年!然後把大門敞開。稍微一慢,便有人敲門:“大爺!拜年哩——!”新的一年開始。
作者李民增:山東省聊城市人。作品經常在國內外報刋發表,獲奬,選入多種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