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春晩舞臺上,趙麗蓉和鞏漢林演的小品《媽媽的今天》,其中兩人跳的探戈幽默風趣,逗樂了所有的觀衆,里面關於探戈的台詞特別有意思:
探戈就是趟呀么趟着走
三步一竄么兩呀兩回頭
五步一下腰
六步一招手
然後你再趟呀么趟着走
這就叫探戈
從那時起我就對拉丁舞産生了一種好奇。有一陣子特別想去學習拉丁舞,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只能放棄了。後來拉丁舞成了我心中的一個夢想一個牽挂。
有時早上趁着閒暇時光,來到碧波盪漾的西湖邊散步,會看到三五成群的大叔、大嬸在練習恰恰,口里一邊念着"恰恰ONE",一邊扭腰送胯,神態很是端莊,步子也算規範,卻總感覺有趣。但是只要取悅自己,又何必顧慮別人的目光呢,當作運動也不錯。就是這個恰恰ONE我一直不理解,也許是一種口令吧。
心里一直惦記着拉丁舞。隨着拉丁音樂響起,心里感覺有一種強烈的冲動,想扭動起來,釋放一下自己……轉頭一看邊上好多遊人,只能作罷!
十六世紀非洲黑人舞蹈與拉美舞蹈相碰撞,後又融入歐洲文化的元素,於是形成了拉丁舞。它是一種能量的交流和釋放,通過身體律動將生命的意義完美地表達出來,這正是拉丁舞的核心所在。它囊括了體育、時尙、舞蹈、戲劇、幽默及精緻美好的服飾。與迪斯科相比,它多了份高雅的氣質;而比起慢四、華爾兹,它又更多了點活力。當都市生活的高壓令你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不妨聽聽拉丁音樂,跟着節奏扭動身體,那感覺眞美
。
?拉丁音樂是煽情的音樂,比如倫巴,它不像恰恰、桑巴那樣熱情奔放、激情四射,它非常感人,非常具有張力,因而極易觸動人的心靈。
在南美狂歡節遊行的街道,或是入夜後的酒吧里,無不瀰漫着這種用最原始的方式表達出來的熱情。當舞者踩着強烈的節奏,搖擺、旋身、抖肩、展臂、扭腰、送胯時,看上去就如同一條美人魚在大海里游動,把拉丁舞渲染得風情萬種,你會瞬間被那種激情所征服。
拉丁舞有一種野性的美,性感、奔放,魅力十足?
?當整個精神與肉體都在律動的時候,這就是最好的運動,也是一種內心完美的釋放。所以現代都市男女老少都在學習拉丁舞。
拉丁舞對於南美人來講,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
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自然會聯想起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一種包容、大氣和開放的文化。它海納百川、兼容並蓄,與拉丁文化有着某種相似之處。
對於海派西餐我是情有獨衷的。學生時代媽媽帶着我也偶爾會去品嚐一番,那時候對於我已經是貴族般的享受了。但由於年齡尙小,更多關注的是美食的味道。離開上海,在外漂泊近三十年了,心里一直想念着上海的西餐,想念着上海的這個西餐廳。如今這個西餐廳與時俱進,也開起了連鎖店。
日前我陪着年邁的母親再一次光臨了這家西餐廳。店堂里裝修得還是那么的高貴典雅,上部呈半圓型的格子玻璃窗和古典花紋的馬賽克地面,及歐式風格的桌椅、吊燈,很有老上海三十年代的味道。跑堂的穿梭往來,煞是忙碌。時間已過正午。我們坐了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有個穿着中式服裝的女服務員,看上去四十多歲年紀,有點像保潔阿姨,拿了張菜單匆匆走了過來,交到我手上,我仔細一看,上面都是套餐,我説:"我是否可以點餐"?,她説:"點套餐上菜快,點餐速度慢,服務員快要下班了,要點餐的話要儘快"!於是她又拿來一本菜單,內容倒是挺多的,可是有幾樣我喜歡吃的菜卻沒瞭,如腌列煎蛋,羅宋麵包等。菜倒是上得很快,接二連三菜就上齊了,味道大多也挺鮮美,可心里卻怎么有種莫名的失落感。現在文化變快餐文化了,難道西餐也變成速食西餐了嗎?
在我的印象中,海派西餐應該十分重視禮儀的。氣質優雅的服務員在內門迎賓,一走到門口就把門打開迎接。waiter穿着燕尾服打着領節,講話溫文爾雅,左手放在背後,右手托着盤子彬彬有禮。店堂里放着柔情的薩克斯音樂,烘托出一種浪漫的氣息。所以這里旣很適合名門閨秀和靑年才俊談情説愛,也適合時尙人士和商界領袖在此聚會。Waitress穿着旗袍,溫柔甜美,很有淑女氣質。給你耐心地點好餐後,然後菜一道道有序地上來。還有白萄葡、紅葡萄酒或汽泡酒點輟,桌子上點着一個蠟燭,溫馨浪漫。餐後來一杯香濃的牛奶咖啡,整個空間里都散發着醇香的咖啡味道,整個人都已經陶醉其中了!
我從小在石庫門里長大,我們家就住在市中心,靠近人民廣場、南京路、淮海路,俗稱"上只角"。四代同堂,其樂融融。雖然房子不是很大,但是我覺得很溫馨。一幢房子里住着三戶人家。我家住一樓。二樓前樓住着一家三口,記得那家男主人是大學敎師,那時每月工資60、70元,條件已經羨煞很多人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長了一個成龍的大鼻子。他的兒子年方二八,白白凈凈,就是有點娘,講閒話額辰光還要翹起個蘭花節(指)頭。後樓亭子間住着老馬,一位五十多歲的王老五,平時頭髮梳得油光鋥亮,一絲不亂,衣裳穿得老光鮮的,西裝筆挺,一雙皮鞋永遠纖塵不染,大家都友善地叫他老客勒。他在弄堂口開了個煙紙店,靠賣點雜貨日用品過日子。他平時不善言辭,沉默寡言,但是爲人眞誠,肚皮里老有貨色的。
每天清晨還未睜開朦朧的雙眼,耳朶里就傳來了叫賣聲:桂花赤豆湯,老虎腳爪吃伐……栀子花、白蘭花……修洋傘,壞額套鞋修伐……棕綳修哇,啊有哇額(壞的)棕綳藤綳修伐……
一條弄堂里有二十多幢房子各分一邊,以寧波人居多。前後左右鄰居都十分熟悉,關係也很融洽。大家親切地稱我奶奶"朱家姆媽"。
奶奶雖是家庭主婦,生有九個孩子,孫子孫女都由她一手帶大,家里就靠祖父一人做工賺錢,我父親及他的幾個兄弟姐妹貼補一些家用,來養活一大家子人。雖然不富裕,但是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奶奶家敎甚嚴,可是對鄰里卻又十分的寬厚。經常會聽到"朱家姆媽,今朝儂去買菜額辰光幫我帶點菜哦";奶奶的廚藝高超,燒了一手地道的寧波菜,鄰居都紛紛稱讚説:"朱家姆媽,儂燒的菜老香額,讓人蒙(聞)了流涎吐水(口水)";有好吃的她總會分給鄰居家,他們會説"朱家姆媽,謝謝儂哦,儂對阿拉眞好!"。奶奶過八十大壽時,整條弄堂的好朋友、好姐妹都來給她祝壽送禮。記得隔壁一個老姐妹的兒子,送了一籃子土鷄蛋,跪在地上給老人家祝賀説:"朱家姆媽,我代表我老母親來幫儂祝壽了,祝儂長命百歲,請受我一拜"!於是深深地磕了一個頭。眞是遠親不如近鄰啊!這就是石庫門里的鄰里情!
石庫門是上海的一個特有的文化標誌。它的建築融入了歐式風格,磚墻沉穩厚重,門上歐式雕花透出濃濃的藝術氣息。可是隨着近年來房地産開發,大多數石庫門都已經被拆除了,弄堂也只是留在了記憶里。取而代之的是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鄰里之間大多數都不相往來。有時連對門的都不認識。
其實石庫門的消失,是一種文化的流失!隨着時光推移,可能連上海話都快流失了!
所以有一陣,政府在推廣上海話,公交車上報站除了普通話、英語,還加上了上海閒話。現在又聽説要把上海最後的16條老街保留下來,不允許任何人毀壞。眞是喜憂參半。飯店的名字也有叫"石庫門"、"弄堂里"的。這也是對逝去文化的一種懷念吧。
我的一個杭州朋友,她是位作家,散文寫得很棒,雖然講的是杭普,卻似吳儂軟話柔柔糯糯的,一開口講話,就讓我有種穿越的感覺,仿彿回到了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在跟一位知書達理的上海大小姐講閒話。
三十年代的上海被稱作十里洋場,當時出現了很多新鮮名詞,小開、老客勒,白相大世界,老靈光額,不要忒贊哦。有傳奇女作家張愛玲,有才華橫溢的詩人畫家陸小曼,有大享杜月笙、黃金榮。南京路上有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有上海灘首屈一指的酒樓七重天,有"遠東第一樓"之稱的和平飯店,有最早的夜總彙百樂門舞廳,有上海灘的最高樓國際飯店。有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外灘金融中心……
今天走在高樓林立的南京路,國際飯店已經成爲"小弟弟"了,但是邊上的那些摩天大樓,無論從建材還是建築風格,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很難入眼。而國際飯店深沉、厚重的磚墻,卻透露着一種歐洲貴族紳士的氣質。邊上緊捱着一幢較低的樓,是上海體育總局。它的前身是西僑靑年會(FOREIGNY.M.C.A)。它帶着花紋的磚墻和歐式雕花的石頭門框,精緻華麗,更像一位歐洲皇家貴婦。這二幢建築都飽含着深厚的歐洲文化底藴,才使它歷經風雨之後,依然伫立,耀眼奪目,永不過時!
夜色闌珊,燈火輝煌,從大樓里隱約傳來一代歌後金嗓子周璇動聽的歌聲: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華燈起 歌聲響
歌舞升平
……
那磁性的嗓音,獨特的唱腔,優美的旋律,加上黑膠唱片發出的滋滋聲,令人沉醉。這首經典的歌曲,歷經70年,仍然廣爲流傳,百聽不厭,是華語樂壇的經典之作。縱然時光飛逝,還是廣爲人們喜愛。那是因爲里面藴藏着海派文化的精髓!
我喜歡杭州的新新飯店,就是因爲它的每一個元素,都浸透了老上海三十年代的格調。從門口的那輛黃包車,飯店的外觀建築,內部裝修風格,領班的禮帽長衫,服務員的懷舊服飾,還有洗手間的馬賽克花紋,尤其是咖啡座那個有着古銅色大喇叭的懷舊唱機。喝着香濃的咖啡,聽着《夜上海》經典的旋律:
換一換 新天地
別有一個新環境
回味着 夜生活
如夢初醒……
心中不免有些傷感、惆悵……時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過去的時光難倒回,我只有在夢里把你追隨……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歐洲文化與中國文化幾乎同時起步,而歐洲文化保存了下來,中國文化很多都已經毀掉了;拉丁文化早于海派文化,拉丁文化保存了下來,海派文化卻在消失,傳統文化也在消失。大師們也在消失!……倘眞如此,這將是怎樣的悲哀啊!
統一江山與統一思想有必然的聯繫。統一思想與畸型的敎育制度有否關聯,這値得有志之士去探討,也必須引起權威人士的高度重視!
中國夢已經開始了,中國人該醒醒啦!讓我們振奮精神,隨着節奏舞動起來,舞出激情,舞出活力,一起來跳《歡樂恰恰恰》:
歡樂恰恰恰
用心扭扭扭
雖然外面天空風霜雨雪
我們總有辦法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喜悅
生活在五彩繽紛的激情歲月
我們用自己的雙眼發現眞善美
節奏在我們腳下一一踩響
用永不褪色的靑春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