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慈  姑

胥加山

   慈姑,多年生挺水植物。《本草綱目》説,慈姑一株多産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燕尾,其葉之象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慈姑”又寫“茨菰”或“茨菇”,但從字面上,茨菰,茨菇,仿彿純粹的植物學名,而“慈姑”,多少帶上了感情色彩,容易讓人聯想起慈眉目慈村姑那種淡淡的幽怨,尤其是慈姑煮熟後那一味淡淡的苦澀的味道,更似一種親近土地的滋味。
   慈姑的時令種植幾乎和荸薺的大致相似,唯一不同的便是育秧所選的種,荸薺育秧是整顆荸薺,而慈姑育秧則是慈姑果的那一節尾。記得老家有一則笑話,説是一家新媳婦剛過門,正逢農村揷慈姑尾育苗,新媳婦或許沒接觸過慈姑這種菜蔬,但又不好意思問他人,都在忙乎些什么?但初次進婆家又不能落下好吃懶做的駡名,於是便學着他人學揷起慈姑尾。然而新媳婦看着這簡單的活兒,原以爲不用學便會,便自做聰明,自顧自忙開了。誰知,一周後,家家揷的慈姑尾冒出了嫩嫩的靑芽尖,唯獨新媳婦的那一塊秧池地,依然靑黃不露。大伙也覺得奇怪,近前一看,才發現天大的笑話,新媳婦揷慈姑尾,尾尖都揷進了泥土里了!後有好事者編出鄉村葷溜子:新媳婦,花樣新,慈姑尾,倒着揷,苗不出,急煞人……
   慈姑在鄉村算是極其平常的菜蔬,因其味略苦,又有許多孩子討厭吃之。不過鄉村孩子對慈姑葉和花卻由衷地喜愛。碧緑的燕尾式慈姑葉是不能採摘玩耍的,因爲其葉的長勢直接關乎慈姑的大小。即使偶爾有調皮的孩子,上學路上無聊透頂,拿腳對着半人高的慈姑葉練掃狼腿,只要被農人發現,定會一路臭駡,一路追打。待到一場濃霜降過,慈姑葉完成了營養供給的使命,農人再無問津已枯黃一片的慈姑葉,這時孩子樂此不疲採摘一些回來,去掉兩頭,用繩攔腰一紮,挨根慈姑葉撕成細條,蓬鬆成球做毽子,鄉村孩子高超的踢毽子水平,大多數是通過慈姑葉毽子練就的。慈姑葉素白的花兒是女孩的最愛,七月流火。正是慈姑花盛開的季節,雖説慈姑花盛開得不如桃梨花熱烈茂盛,但萬叢碧緑中藏有星星點點的潔白花兒,尤加素雅美麗,於是女孩們爲了滿足一下自己的愛美之心,爭搶着跟父母到慈姑田里除草,因爲愛美,她們忘卻了螞蟥吸腿的恐懼;因爲愛美,她們忽略了太陽的炙烤……約一兩個閨蜜,慢呑呑地跟在父母身後除草,當發現慈姑花笑漾在一株慈姑葉中,她們笑得更燦,背着父母,偷偷採摘下,揷在發梢,臭美着問閨蜜,好看嗎?慈姑花和我的衣服搭配嗎?……碧緑叢中女孩陣陣吃吃的笑聲,驚起不遠處慈姑田中一兩只覓食的白鷺騰空而起,向更遠的慈姑田上空滑翔,白鷺滑翔的剪影,映着開闊碧緑的慈姑田,看獃了女孩的眼,止不住感嘆着——多么靈動的畫面呀!
   雖説慈姑味略苦,有些孩子討厭吃之,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孩子也有吃慈姑的新花樣,五六顆慈姑不用洗,無需除須,扔進飯後仍有火星的火塘里,半個時辰,一顆顆外皮有點糊焦的慈姑,剝去焦皮,露其冒着熱氣潔白的果肉,咬一口,顧不上燙嘴,粉嘟嘟,香噴噴,簡直解饞透心。一般完整大個的慈姑,家人是要上市賣的,往往家中吃的,都是些個小或破皮的慈姑,大冷天,吃不到大個完整的慈姑,對於孩子本來就提不起精神,再叫他(她)瓷片刮小慈姑皮須,自然怨聲不斷,叫苦連天。大人也自知孩子怨聲中的反抗,只嘆生活的無奈,於是急中生智,讓孩子把一籃小慈姑倒在腳盆里,注滿水,浸泡十幾分鐘,用木掏扒戳洗,這樣省事不少,孩子露出了笑臉,嚷嚷着讓大人把洗凈的小慈姑煮熟灑上鹽當零食吃,看着口中無味的孩子,成人順水推舟點頭同意。這種小慈姑零食,曾陪伴我們童年時許多個冬天……
   汪曾祺先生曾在《美食人生》一書中寫過“慈姑片鹹菜湯”的片段,要我説,慈姑燒菜,最好的還算是和五花肉紅燒,慈姑或滾到切或整顆,與切成塊的五花肉,就着葱薑菜籽油爆炒三五分鐘,倒點紅醬油綴色,灑上白糖或冰糖和食鹽,爾後注水煮開,調至溫火慢炖,直至收湯變稠,起鍋,灑點細碎香菜或蒜葉沫綴色,一盤慈姑燒五花肉大功吿成,此時的慈姑比肉好吃,慈姑吸足肉的油脂,吃在嘴里,香、油、酥、粉、甜,靈動十足,回味無窮。
   誠然,物質匱乏的年代,要吃一頓慈姑燒五花肉,那是過年才有點奢華。而農村正常吃的是慈姑片燒大把子鹹菜,此時的慈姑片,咸中夾酸,酸盡含苦,像極了那時的歲月。待到生活條件有所改變,慈姑小圓子茶,成了人們百吃不厭的早餐。七八顆慈姑洗凈,就着案板一拍,慈姑碎,白汁濺,就着豆油翻炒一兩分鐘,注水燒開的同時,用新碾的糯米粉搓起一個個蛋黃大的小圓子一字排開,當鍋中慈姑湯如乳時,小圓子下鍋;有時尊貴客人至,再打三五只鷄蛋放入慈姑湯中,那慈姑荷包蛋小圓子早茶味道更絶;若是恰逢正月里,家中過年的果子也參與其中,白的慈姑、乳汁、荷包蛋、小圓子被金黃的果子點綴着,慈姑酥軟,荷包蛋嫩膩,小圓子糯粘,果子外軟內脆;喝一口湯汁,甜香綿口,眞乃是鮮花在舌尖上怒放……
   慈姑從育秧到結果,成爲人們的盤中餐,就其一生,清清苦苦,像極了農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個日子,不寵不華,不喧不鬧……

作者胥加山: 江蘇鹽城市,筆名胥雅月、胥子伍 《讀者》雜誌首批百位簽約作家之一。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