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文化“干事”冰凌: 借G20讓全世界的“筆”都來描繪杭州

冰凌現任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會長、美國諾貝爾文學奬中國作家提名委員會主席、紐約商務傳媒集團董事長、杭州冰凌文化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福州大學客座敎授

編者按
杭商,一個敢爲人先、勇于創新的群體,足迹遍布海內外。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杭商早已突破了地域概念,成爲一種文化概念。
他們具有赤誠的家國情懷、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廣泛的人脈網絡以及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在經濟舞臺上,他們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的優勢無可替代。
海外杭商,是萬千杭商中的一員。曾經,他們致力于“走出去”,異國他鄉,艱苦奮鬥,創造財富;如今,他們潜心“歸來”,只因看到這片曾經生養的土地,正在不斷崛起、發展、前進……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這是他們的心聲。
他們相信,G20在杭召開,將帶來更多中國機遇、浙江機遇、杭州機遇。
本報聯合杭州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推出系列報道,迎接G20·連線海外杭商,瞭解他們眼中的“中國機遇”。


雜誌,書,文化交融。杭州,中國,美國。
冰凌大筆揮就一個圓,而他就是圓心,由圓心射出的線將這些詞語緊密相連,輻射了冰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構成了冰凌用心營造的中外文化交流生態圈。

1996年,冰凌陪同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耶魯大學,在耶魯女生桌前留影


冰凌,本名姜衛民,記者出身,旅美作家。
   他,因爲策劃組織一系列推動中國作家和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活動而爲人矚目;他,致力于在全球舞臺上爲杭州“提名”,着手在杭州建一個“國際作家之家”,讓“美麗杭州”通過外國作家手中的筆爲更多人所熟悉;他,正不斷通過舉辦高端的國際文學交流活動,提陞杭州的國際聲譽。
   筆耕不輟,拖着行李箱奔波于中美兩地,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文化交流事業中去,是他畢生的夢想。
    “中國是我的祖國,美國是我的居住國,目前我來往于中美兩國之間,爲中美文學、中外文化交流做事。雖然我是文化産業的商人,但我給自己定位是一個‘干事’,爲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美文化交流干點實事。二十餘年來,我們爲中美文學、文化交流干了幾百件實事。”冰凌如是説道,“我會繼續當好‘干事’,爲發揮中外文化交流的正能量干點實事。”
    G20峰會在杭舉行前夕,冰凌又將啓程赴美,這一次,他的行李箱里多了一份來自杭州僑界的G20杭州精美禮品。冰凌説:“我將把它們帶到美國去,贈送美國的朋友們,讓更多的國際友人瞭解杭州,瞭解G20。”


40餘年筆耕不綴
  1956年生於上海,1965年,9歲的冰凌隨家遷往福州。
16歲那年, 他在鄰居家的一本高中語文課本上讀到了魯迅、孫犁、張天翼、契訶夫等作家的幾篇小説,“心窩像同時打開幾個天窗,陽光如利劍般直刺進來。”從此他立下心願,走文學之路。
  “冰凌”是他的筆名,取自“冰凌花”,同時也寓意向著名作家冰心致敬。
   自那時起,冰凌開始寫小説,在學校時寫,上山下鄉時寫,回城當工人時寫。
    1984年,28歲的冰凌成爲一名記者,其後整整十年的記者生涯里,他堅持寫小説,創作了大量有特點、能表現他創作個性的幽默小説。
   直到今天,冰凌還在寫,寫小説成了他生命中極爲重要的事。

冰凌與著名作家莫言、著名華裔作家王渝(左)交流


赴美推介中國文學
   有文學評論家曾評價冰凌的幽默小説是“當代文壇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小説創作上小有建樹後,于1994年的一個偶然機會,冰凌來到美國。
   “我38歲去美國,是去講學,講幽默小説語言,講學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職業,只是一種臨時的身份。你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所以,我就去餐館打工。”冰凌回憶道,“我是個能吃苦的人,當時在美國打工那點苦在我眼里不算什么。不打工的時候,我就寫小説,寫專訪,去演講。”
    冰凌坦言,來美國是爲了看看外面的世界,這一心理過程曾在他的小説《中風》里詳細刻畫。到美國後,冰凌發現當時海外對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知之甚少。
   “我強烈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向世界推介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冰凌説,“1996年11月7日我40歲生日,我關在家里思考了一天,決定成立一個作家團體來干點事。我當即聯繫一批中國大陸去美國的作家,注冊成立了‘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我擔任會長。我們開展了一系列中美文學交流活動。被時任中國駐紐約總領事譽爲‘中美文學交流新一頁’。”
   辦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最大的問題是錢的問題,冰凌至今都感激沈世光、凌文璧夫婦、林緝光趙明心夫婦和作聯同仁們的大力資助,他自己更是竭盡全力來維持作聯正常的運作。
   隨着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的事業發展,冰凌在美國成立紐約商務傳媒集團,從事文化産業盈利,提供資金給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開展中美文學、中外文化交流。
機緣巧合執迷杭州
   2001年,冰凌受聘擔任《東方》雜誌和強磊出版社的總編輯。《東方》雜誌是一本在美國出版的華文雜誌,雜誌的國內編輯部設在杭州。
   自此,冰凌開始了經常往返美國和杭州的生活,也與這座美麗的城市結緣。
   “2000年時,我受邀來杭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和浙江作家協會的活動,當時杭州的人文環境和山水風情深深地刻在我腦海里。”冰凌深有感觸地説,“中國的現代文學浙江以及杭州作家佔據了半壁江山。”這也是他決定受聘來杭的主要原因。

嘉賓爲美國“中國作家之家”剪綵

中國作家代表團在美國“中國作家之家”後陽臺上聚會


   在冰凌看來,“杭州是中國和江南文化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化符號,西湖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更是一個不能替代的文化符號。”冰凌至今仍記得杭州媒體報道中的一句話,“西湖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共同賦予杭州的寶貴財富,是中華人文審美追求的一個‘樣板’,是中國畫的一個‘模特’。”
   “對於西湖和杭州,我們不僅要保護,更要推介,使杭州西湖成爲世界文化的一個高端品牌。”對於西湖,這位將杭州視爲第二故鄉的文化人,有着自己的見解。
    2002年以來,冰凌邀請浙江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開展中美文學交流之旅,向美國各界介紹浙江及杭州的文學發展成就。
  2008年,冰凌成立杭州冰凌文化策劃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他及公司利用已有的海外資源來操辦國際化的高端推介活動,將國內作家、藝術家和城市企業等向全世界推介,挖掘、扶持、確立和發展高端的國際文化品牌。

右起:浙江省文聯鄭曉林處長、浙江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浙江省廣電集團總編輯程蔚東、盛子潮夫人朱錦綉、冰凌、盛子潮公子盛廈。


文化“干事”巧力傳播
   自詡文化“干事”的冰凌,無論在杭州還是美國,總是馬不停蹄地接待客人。在杭期間,只要天氣尙可,他就會早起至西湖邊散步,連帶着,有些外國客人也被他帶到了西湖邊。
前不久,他有一次陪客人散步西湖,綜合自己感受,他特地撰文《關於西湖散步若干問題的調硏報吿與最佳抉擇》並發佈于微信朋友圈。他寫道:“西湖散步,曲院風荷最佳:路平,林蔭小道,湖邊小路,曲逕通幽;樹多,空氣濕潤,鳥語花香;景秀,舉步駐足,處處是景……”
   冰凌覺得,“眼球經濟”盛行之時,“提名”杭州,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可以吸引眼球的載體,文字、書及雜誌,恰是上佳的載體。
    今年,G20峰會將在杭舉行。爲了迎接G20,冰凌早早地于3月份回到杭州,聯繫著名楹聯詩人天步子先生爲杭州譜寫長達2016字的楹聯,値得一提的是,這副楹聯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字重複,淋灕盡致地展現了杭州“精緻和諧、大氣開放、亦古亦今、人間天堂”城市品質。
   楹聯已付印成冊,不久也會隨着冰凌前往美國,成爲宣傳杭州的又一特色載體。
  1998年,冰凌和沈世光、凌文璧夫婦在美國建立了一個“中國作家之家”,依託這個“中國作家之家”,在美國推介中國文學。每年都會有幾十位中國作家來到這個美國的“家”,在這里開展中美文學交流活動,讓中國作家有機會在國際社會上頻頻“亮相”。
   冰凌認爲,“西溪濕地邀請文化名人入駐,這證明杭州在這方面的意識是很強的。我們爲什么不可以在杭州成立‘國際作家之家’,邀請國際著名作家、學者、文化名人來到杭州的‘家’小住,開展各項文學交流活動,和杭州人一起感受、體會杭州,通過他們‘筆’和‘嘴’來推介杭州,宣傳杭州。”他説,這也是他有意把“作家之家”模式移植到杭州的原因。 原載:2016-07-06 每日商報經濟中心 藍經天下
 

冰凌與伊利華報浦瑛社長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