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我的微信公號

九木

  申請微信公號,已是夏天的事了。
  當時在上海,正爲兒子的租房而犯愁。兒子室友的媽,也正巧在,她大刀闊斧地在上海郊外買了個80平的商住房,每天急三火四地去裝修,早出晩歸。一室中的兩代人,三人都在爲在上海的生存而奔波,唯有我,上上網,做做飯,看看微信。
  每當他們離開,我便成了多餘的人。看着同室的兩個男孩子經常到下半夜加班歸來,聽着室友的媽關於購房的種種不順心,碰到的種種黑,心中十分惶惑、悽然。
  在一個寧靜的、節奏緩慢甚至經濟落後的小城度完餘生,這個願望被兩個打拼的靑年和一個風風火火的孩子媽所打亂。我能做些什么?體制內的一生,讓我和許多同類一樣,清貧,不爭,平平淡淡,即使遭遇了太大的不幸,也都能舐傷自愈。這種一眼看到頭的日子,于我是定制,但于年輕的生命卻是對未來的消磨和對理想的摧殘。
  我曾因上海太離譜的房價,把正在上海上班的兒子拉回到小城,是不願意讓他一生揹負太重的房子。後來兒子的又一次離去,讓我看到80後90後決絶的背影。這種決絶,是對一種社會形態和人生常態的背離。背離才有新意,背離才符合年靑的意義。
  我默認了兒子在旅途的現狀,也接受了自己探親的開始。
  那位媽媽在房子裝修好之後,離開了上海。夜晩十一時許,聽着她的拉輪箱在樓下輾過不平的路石,那聲音震驚了我。一個不再年輕的媽媽,在遠離大上海的一個北方小城,策劃着如何讓孩子融入這個時代。她的決絶寫在那風吹日曬過度操勞的臉上。
  我沒有爲孩子這么努力過。
  回到小城,我的生活不再平靜。與那位媽媽相比,愧疚且不安。尤其是,當孩子們的一個月的收入,還買不了一平方米居所的時候,你還會堅持在大上海立足嗎?但國際化大都市的開放、現代,不唯人情關係,不任人唯親,技能就是崗位,又吸引各地的靑年奔赴而來。社會輿情都在批評80後的啃老,但對孩子們來説,這又是多么無奈。如果有老可啃,尙且是幸運。我想那些被啃的中國父母,寧願以骨爲柴溫暖孩子們窮困的日子。這是因爲,天道並不酬勤,知識、拼搏、努力,都無法改變他們的人生。
  我開始在網上搜索兼職編輯,找個工作,幫孩子還房貸。
  沒有房子,沒有媳婦。願意把自己的靑春流年押在和另一個人共同承擔的房貸上,這樣的女孩不知在哪里。
  一個夜晩,兒子下班回來,發現我網上的行踪,堅決反對。兒子説,媽媽你辛苦了一輩子,不能再兼職了,等你退休之後,就到我這里住着,我去上班,你就在家看看書,上上網,高興了就寫寫文章。我説現在寫文章也難發表了,現在都網上寫作,網上發表。媽這樣的老派文章,人家也不要看了。
  兒子説,我給你申請一個公號,自己寫自己發,沒有時效,沒有任務,自娛自樂!
  於是,我的公號林木森森,就誕生在上海的一個夏夜。好,暫且放置下房子和媳婦,聊聊別的吧。
  公號開通,開篇就是我申請公號的經過,一天下來,閲讀量在不斷增加,不想當晩整理素材,竟然把開篇1600多閲讀量的素材刪除了,許多微友發來詢問:怎么回事?你違規了?我只好重新發送。
  一周下來,功能慢慢熟悉了。閑時寫寫小文,配個圖片,多年前初當編輯的感覺又回來了。兒子給媽開闢了一個即能打新又可懷舊的角落。小號雖不起眼,卻聯通了千里之外的朋友和同學,還結交了一批新人,甚至還有八零後,九零後呢。呵,網絡世界眞的讓我欣慰,更讓我欣慰的,是兒子在時代的奔跑中,還拽着老媽。
  你如果想認識我的公號,就加林木森森吧。

作者九木:原名林敏中國作協會員淮北日報社高級編輯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