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十二月初八,舊時稱爲“臘日”,現在人們習慣稱之爲“臘八”。在我的家鄉流傳着一句俗語“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八,自然成了“年”的信使,到了臘八,鄉村里的年味便一日濃過一日。臘八節在古代極爲人們重視,歷史上不少詩篇都留下了這個節日獨特的芬芳。
北齊時候的魏收在《臘節》一詩中寫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人們擺上酒肉,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表達出對神靈的敬頌之情。我想,最初臘八節可能是人們喜慶豐收,感恩百神的祭典。
“臘日常年暖尙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唐·杜甫《臘日》)到了唐詩,臘八節更是受到世人的重視。從《臘日》中可以看出,當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不似往年的臘日天氣陰冷。高興之餘詩人準備辭朝還家,縱酒狂飲歡度良宵,但又念及皇帝對他的恩澤,不能隨便走開。年關將近,人心思歸,那個臘日詩人思緒何其紛雜。
清代,在臘八這天,朝廷還有賜粥的習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記之,詩曰:“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爲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衆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品讀詩句,我們不難想象當年皇家施散臘八粥,食用臘八粥時人涌如潮的熱鬧場面。
非獨皇家如此,鄉間亦有臘八粥互贈的習慣。宋代詩人陸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寫道:“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雖是寒冬臘月,卻已初露春意。詩人較眞切地記録下了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着佛粥(即臘八粥)的習俗,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候的純樸民風。有些寺院,在臘八這一天會誦經念佛,並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爲“臘八粥”,也叫“佛粥”。除取一碗供佛外,余人也要各食用一碗,是爲祝福。
一碗臘八粥是一種善念,也是一種惜福與感恩。輕聲吟誦幾首關於“臘八”的古詩詞,無限滋味令人回味。
作者熊仕喜:安徽省東至縣至德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