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振家聲還是讀書

楊進峰

我的童年正處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候的農村沒有收音機可聽,更沒有電視可看。童年做過什么遊戲,如何和小朋友玩耍,在我的腦海里早就忘得一干二凈,唯獨今天能夠記起來的,那就是母親陪我讀書。
    母親陪我讀書的最早記憶是在我五六歲時,那時農村沒有幼兒院,也沒有學前班,孩子們都是自由玩耍,每天傍晩吃過晩飯,母親便拿出姐姐上小學時的語文課本給我讀,如:《小英雄雨來》《王二小的故事》《劉胡蘭的故事》《鷄毛信》《神筆馬良》等等。有了這么多的故事,小夥伴們每天圍着我聽我給他們講故事,於是,我便成了孩子王。也因爲有了書上的知識,從小我在孩子們中間就多了幾分自信。
    我還清除的記得那時除四舊,破除封建迷信,但母親還是把她年輕時留存下來的書偷偷給我讀。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母親曾讀過一個楹聯故事,説是一個敎書先生,一天突然看到一只老鼠叨着一枝高粱倒退着進洞,老鼠進了洞中,高粱枝條一個反彈卻退出了洞。於是,先生便在課堂上出了上聯:“鼠拉黍黍進鼠退”,讓學生對下聯。讀到這里,母親鼓勵我也對對下聯,我想了許許多多下聯,但母親都説不對。隨後,母親又給我讀書。説是有名學生回到家問她的母親,母親想了許久也想不出下聯,此時,一家人在廚房吃飯,家中的大公鷄突然跳到母親的織布機的彈簧枝上,彈簧枝一個反彈,鷄飛了下去。看到這一幕,母親突然靈機一動對兒子説,下聯有了,隨口便説出:“鷄上機機動鷄飛。”聽了這個有趣的故事,我一下子對楹聯産生了極大的興趣。
    如今,我所能記得兒時最爲快樂的時光,也就是母親陪我讀書的時光。那書中的一個個優秀的故事,讓我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滋潤和豐富着我童年的生活,同時也讓我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喜讀書的良好習慣。
    如今進入電子時代,有相當一部分家庭都是“三無兩有”,那就是無書,無雜誌,無報紙,有電視,有電腦。一些孩子從幼兒院時起,放學回家就是看電視上的動畫片,許多家長已難靜下心來陪孩子讀讀書。
    古人云:“綿世澤莫如積德,振家聲還是讀書。”意思是説,與其死守着祖輩遺留下來的地位、權勢、財産,不如多做些善事;要振興家庭的名聲,還是要靠讀書。
    孩童時期,正是孩子識字、認知和積累詞彙的大好時機,也是陪送孩子性格養成的最佳時期,此時,家長們如果能夠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讀讀書,對孩子將會受益終生。
   親子愛子,就讓我們從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陪孩子讀書開始吧。

作者楊進峰:寧夏銀川市 銀川日報社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