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記憶中的端午節

李民增
 

  隔壁鄰居有一位蘭姑,與我姐姐同歲,她兩個愛在一起玩,形影不離,不是你到我家,就是我到你家,閨中密友。
  端午節前一天,她們在我家里間屋里咕咕噥噥地説話,縫香荷包。我看見了,就對在東間做飯的娘説:“俺姐姐‘禍敗’線哩!”
  娘就大聲説:“玉娥,別瞎做了!您就會縫啦?吃了飯我給您縫。您先拔媳婦草去吧!多拔點兒。”姐姐小名叫玉娥。
  娘知道她們是在縫香荷包,過端午節,女孩子都喜歡戴。媳婦草是一種很像韭菜的小草,根部有小球,有香味。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縫個小荷包,裝一些小球,戴在褂子大襟上,走到哪里香到哪里。用碎布縫一些類似小辣椒、小桃、小梨的東西,紅紅緑緑,挂在荷包下邊,裝飾,挺好看。
  我的任務是劈葦葉,拿回家來,讓娘包粽子。村後有一個方圓幾百米的水坑,周圍長滿參天大樹。楊樹、柳樹都有。靠住戶的西半部有水,四季不斷,岸邊較淺,經常有婦女洗衣服;東半部是濕地,密密地長滿了蘆葦。夏天,我和小夥伴們常到那里鳧水,逮蛤蟆,粘知了,是男孩子們的樂園。
  葦葉很多,隨便劈。上邊的不要,下邊的不要,專挑中間葉面寬的劈。拿回家,交給娘,洗凈泡泡,用泡好的大米包粽子,每個里邊包上幾個棗,有時候還要加點糖。
  過端午節,最期盼的還是吃包子。因爲那時候生活困難,一年到頭,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白麵,吃上肉,平時都是粗糧淡飯,特別是春季,靑黃不接時,常常靠野菜度日。端午節,新麥下來,正好解解饞。到集上買幾個笋瓜一切,摻上鮮粉皮,有時還買些肉,白白的,暄暄的大包子好吃極了!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
  再就是聽父親講有關端午節的故事。父親愛看書,知道的故事多。關於端午節,除了屈原愛國投江,得到老百姓愛戴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關於黃巢的傳説。
  父親説,過端午節,各地風俗不同。河南是在門上揷菖蒲、艾草。唐朝黃巢領兵造反的時候,到處殺人,血流成河。老百姓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忙出門逃難。
  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他騎馬巡邏時,看見一個婦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個小男孩,另一只手卻抱着大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跳下馬,指着小孩問她:“你怎么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説:“我抱的是大伯家的孩子,手里牽的是我的兒子。實在不行了,我寧可丢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爲大伯家留下一個根。”
  黃巢很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説:“大嫂,你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揷在大門上,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一聽,就回城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端午節,黃巢的軍隊攻進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挂着菖蒲、艾草。因爲有言在先,黃巢只得領兵走了。從那以後,每到端午節,那里家家都在門上揷菖蒲、艾草,據説到現在還是這樣。

作者 李民增:退休中學校長,作品在國內外報刋發表,獲奬,被選入多種版本。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