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武海泛舟 劍膽琴心

李敏儒先生、孫剛先生和浦瑛
 
 

近日在朋友李敏儒先生的迎見下認識孫剛先生,他是一位從小熱愛武術並願將自己學到的武藝奉獻給世界,他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武術比賽能出現在奧運項目里,並且將武術的的精神與人們的道德想結合,武德將是未來人們衡量自己精神理念的一個標準。 浦瑛 孫剛,男,漢族,1973年生,山東濟寧人,博士,副敎授,中國武術散打、套路、健身氣功國家一級裁判員、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爲山東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系副敎授,碩士硏究生導師。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山東省健身氣功協會委員。
  孫剛出生於孔孟之鄉——中國山東省濟寧市的微山縣南陽古鎮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南陽古鎮是一個坐落于魯西南的水上小島,位于“南四湖”(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北側的南陽湖中,京杭大運河穿湖而過。魯西南尙武的民風同樣在這個相對封閉的北方水鄉體現得淋灕盡致,那時的“拳場子”(習武場所)成爲人們農閑時的主要聚會場所。受這種習武風尙的耳濡目染,孫剛的幼小心靈就已深深埋下了中國武術的種子,在7歲左右時就開始在左鄰右捨的“拳場子”練習一些武術基本功和民間傳統武術。父親孫永才也酷愛武術,但因家境原因而疲于生計,卻鼓勵孩子習武不輟。孫剛有姊妹7個,5個姐姐1個兄長,家兄孫貴新也是自幼習武,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武術行家里手,現也走上了武術專業道路,擔任武術敎師30余載,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這樣的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使孫剛自幼與武術結下了不解情緣,雖是家中老末,卻未嬌生慣養,而是通過習武,鑄造了吃苦耐勞、勤奮進取的人格品質。

  初中時,孫剛跟隨家兄到了山東勝利油田十一中學上學,哥哥組建了學校武術隊,孫剛也是隊員之一,開始進行系統的武術專項訓練,接觸了一些國家標準化武術套路,並經常進行武術表演,代表學校參加武術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1992年考入濟寧師範專科學校(現濟寧學院)體育系學習,專選武術,師從武術名家劉鵬敎授系統學習不同拳種、器械。1994年參加工作,在離家100多公里的農村中學擔任體育敎師,期間組建學校武術隊,主創微山英才武校,親任武術總敎練,堅持武術敎育和武術傳播。1998年考入山東敎育學院(現齊魯師範學院)體育系,期間擔任留學生的武術敎學工作,獲學士學位。2000年考入山東師範大學攻讀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學位,跟隨導師李成銀敎授習武修文,期間多次參加全國武術硏討會、全國子午門、少林民間武術爭霸賽的裁判工作,並獲2002年第六屆上海國際武術節武術學術硏討會一等奬(作大會主題發言)。2003年留校任敎至今,一直擔任山東師範大學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系武術專業學生的武術專業技術課《套路》、《散打》、《保健氣功》,專業理論課《武術理論基礎》、《武術專項理論》、《武術學概論》等主幹課程的工作。2006年考入北京體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武術敎育家、中國武術九段朱瑞琪敎授,進行武術散打、武術理論與實踐硏究,2009年畢業後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回山東師範大學工作。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山東師大敎育學院博士後科硏流動站工作,師從著名敎育家戚萬學敎授進行學校武術敎育硏究。2014年獲“山東師範大學優秀靑年骨幹敎師國際合作培養(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項目,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爲期三年的全脫産國際合作(訪問)硏究。主要硏究方向爲武術文化、武術敎育、比較體育硏究。
  上課、訓練之餘,孫剛博士積極投身到武術科硏活動之中,展開對中國武術的深層次思考。主編中國高等敎育出版社出版的敎材1部(《散打》:“高等敎育百門精品課程敎材建設計劃”立項項目),副主編3部(其中《武術》敎材爲普通高等敎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敎材),參編敎材5部。先後在中國體育學科最高層次刋物《體育科學》發表論文2篇(第一作者),在《中國體育科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體育文化導刋》、《上海體育學院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山東體育學院學報》、《電影文學》、《當代敎育科學》等CSSCI來源期刋及中文核心期刋發表論文多篇(獨立或第一作者),在《中華武術》、《搏擊》等武術專業期刋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承擔多項課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經費15萬)、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第二位,經費15萬)、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1項(經費15萬)、山東省博士後創新項目專項資金資助1項(經費2萬)、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課題2項、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硏究計劃項目1項(經費1萬),承擔省部級課題3項(包括山東省社科課題1項、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課題1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課題1項),承擔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課題2項、參與實用新型專利2項。先後獲山東省優秀碩士論文、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奬三等奬3項、山東省硏究生敎育省級敎學成果奬三等奬2項、山東省高等敎育省級敎學成果奬三等奬1項,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硏成果奬二等奬2項、三等奬1項,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二等奬2項及山東師範大學第二屆靑年敎學能手稱號。
  積極參與武術實踐活動。參與中國敎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開展的《關於學校武術敎育改革與發展的硏究》、《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敎程》、《<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敎程>的學校敎學指導方案硏究》、《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等課題的相關硏究。曾受聘爲中國敎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組編的《全國中小學生系列武術健身操》編委、創編組成員、敎師參考用書撰寫人員及《全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敎程》相關書籍的創編組成員、視頻録制武術指導及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主辦、河南大學承辦的“首期全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敎程敎練員培訓班”(2009 開封)、“2012年哈爾濱 ? 全國武術段位制指導員、考評員培訓班”(2012 哈爾濱)、第九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海外人員段位制培訓班”(2012 鄭州)長拳項目的主講敎師及多家武術館、校、靑少年宮武術敎練。多次受聘爲全國、省市武術、健身氣功比賽的裁判長、裁判工作。指導多名學生在全國、省市武術、健身氣功比賽中獲奬,爲高等學校輸送較多武術專業人才。
  多年的武術修煉,使孫剛與武術結下了濃厚的武術情結。從武術愛好者走向武術從業者,從民間傳統武術走向國家標準化武術,從農村中學走向大學講壇,一路的耕耘,一路的收穫。孫剛感嘅,從7歲開始習練武術,30多年的習武歷程,不僅給他帶來了強健的體魄,而且磨練了心志,陶冶了情操,錘煉了精神。首先要感謝一路走來給他莫大關愛和無私幫助的老師們,感謝妻子殷優娜女士的默默付出。習武的過程,同時又是自我修養、自性修煉的過程。孫剛認爲,通過習武,不僅可以體悟藴涵在武術技術、技法中深奧的中國傳統文化哲理,而且通過武德,妙悟武術精神中的陰陽和合、內聖外王的中國文化人生哲理。因而,中國武術不僅僅是一門攻防兼備的技擊術、一門強內壯外的健身術、一門身心合一的養生術,一門形神合一的肢體藝術,更重要的是一門性命雙修的人性修煉術,是一本修煉人的心性、提陞人的道德境界、弘揚眞善美的敎育寶典,是一種藴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符號載體。習練者,只有通過自身長期的實踐體驗,才能領悟其中的無窮奧妙。
  春華秋實鑄靑春,揚帆起航正當時。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匯發展,中國武術走向世界已成爲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武術也正以其特有的肢體語言詮釋着中華民族的文化風韻和精神特質,也必將爲世界文明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願我們攜手同乘風,共破浪,再續中華武術美麗華章。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