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本地習慣叫陽曆年,慶祝元旦,就叫過陽曆年。在我的記憶中,就是班里,校里,辦一期板報,裝飾得紅紅緑緑,挺喜慶的,再寫一些祝福的話而已。有時,還要開茶花會,全班,或者全校的師生歡聚一堂,熱鬧熱鬧。但這些,一般過後不久則忘,沒留下太多的印象。
一生中,給我印象最深,對我敎育最大,讓我永記腦海的一次過陽曆年,卻不是因爲色彩繽紛、妙趣橫生的板報,也不是因爲歡歌笑語、激情洋溢的茶話會,而是因爲一位在冰地上站着微笑的赤腳男孩兒。
那是一九六零年,正是生活困難時期。説這話,五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不知道,或者雖聽説過,但沒有,也不可能有親身體會,像我們這些四五十年代過來的人,都會刻骨銘心。那時候生活物資極爲短缺,國家爲了職工幹部和城鎮居民的生活有保障,對吃穿用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資,實行了計劃管理,憑票證定量供應。所謂定量供應,絶不是按需供夠,而是根據東西的多少,按人分等級平均供應。那時對職工幹部和城鎮居民主要生活物資的供應標準是:成人每月糧食22至25市斤,食油2至4兩,肉2至5兩,這個標準也難以保證。
困難時期,憑票證要把供應的東西買到手也比較困難。常見到這幾種現象: 一是大擺“長蛇陣”排隊購買。
二是搶購旋風。遇到商業單位清倉,人們便會蜂擁而上,你擠他擁,男呼女叫,只見人頭攢動,人浪滾滾如旋風掃地。哪怕擠掉帽子,也顧不了那么多。
農村就更難,經常有餓死人的現象,我們對門的記叔家,他和大奶奶餓死,前後只差十天。俗話説:“狼惡虎惡沒餓惡”,吃飯成了最大的問題。“七級工八級工,不如社員半溝葱”,城里人嫉妒地説,“百貨公司的好東西,都叫社員拉來半地排車胡蘿蔔給換走了”。在那種情况下,許多企業,許多建設項目下馬,許多學校解散,老師們都餓跑了,自動辭職回家種地,先解決吃的問題,因爲別説沒錢,有錢也沒處買去。
那年,我正在樓南上師範。元旦那天早飯後,我在學校南大門外,看班里的幾位大同學,搬着梯子,上來下去地在門的上方懸挂“歡慶元旦”的橫幅標語。那時候好像比現在冷得多,校門前小街上,有附近居民挑水路過,灑在地上,隨即便凍成了冰,形成冰面,走路就要謹防滑倒。我穿了厚厚的棉鞋,還凍得直跥腳。
一位挑水的少年路過,站下看校門懸挂的橫幅。他立即吸引我的注意,也吸引了其他同學的注意:他大約十二三歲,穿一件破棉襖,從敞開的懷里,可以看到他沒穿襯衣。褲管兒太短,露出半截小腿,他的腳,竟是光着的,大冷天沒穿棉鞋,夾鞋也沒有,就那么赤腳站在結冰的地面上,還若無其事地微笑着與我們説話。
有同學問他:“你不冷嗎?”
他笑笑説:“不冷!習慣了。您習慣了,也不冷。”
在那極爲困難的年代,那孩子沒鞋穿,我們並不奇怪,讓我們感到震驚的是他的忍耐力,是他那種泰然處之的態度!
娘在世時,經常對我説:“人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得罪”一點兒也不假!人的承受能力也太大了!毫不夸張地説:這個孩子的戰勝嚴寒的剛毅精神,就代表了中國人民的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我們才勝利地度過了那個困難時期,才一步步發展到今天。也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了我戰勝困難的毅力。以後我每當遇到幾乎難以忍受的病痛或者艱難險阻時,每逢元旦,過陽曆年時,就會想到那個冰地上微笑着的赤腳男孩兒!
作者
李民增,一九九四年開始業餘詩歌創作。詩作多次在國內報刋發表。2009年出版詩集《春雨瀟瀟》。2013年出版詩文集《柳園漫話》。中國鄉土詩人協會會員。聊城詩人協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