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四國亞洲行結束了,表面上像是很努力在推進什么東西,其實更像是擺樣子走過場。
在日本,他宣佈釣魚島適用于日美安保條約,接着在記者會上又補充説“並不是所有的武力衝突,都需要美軍參與”
,並重申美國在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
在韓國,他強調説,堅守韓國安全和繁榮的基礎是美國,但同時也公開支持韓中經濟合作。
在馬來西亞,聯合聲明中加入了“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解決爭端、“反對使用武力和進行威嚇”等主張,但他隨後又表示,美國對相關國家在南中國海的領土爭端不持特定立場。
在菲律賓,美菲正式簽署爲期10年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奧巴馬承諾要“堅定”地守衛菲律賓,但又再次強調,美國的目標不是反制中國、遏制中國。
每一個針對中國的硬的推進,都跟上一個軟的收回,沒有哪個方面一味強硬,強硬到底。
其實還是老一套,一場以中國爲“幕後主角”的表演,時間地點人物情節時時變,而故事主題不變,就是二十多年一直持續至今的“搖擺戰略”:在“積極接觸”和“全面圍堵”之間維持平衡。
對中國來説,的確不新鮮了,每隔幾年過來“搖擺”一番,多少有點黔之驢的味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選擇最後一天抛出一句“你來,或者不來,我就在這里”,很是淡定。
“積極接觸”和“全面圍堵”,在英語里分別是Engagement和Containment,自1989年之後,美國時而偏向前者,時而退向後者,周期性地搖擺,主要是因爲這兩方面在美國國內都有各自的政治基礎。歷屆總統根據形勢需要,此時迎合“積極接觸”派,彼時聽從“全面圍堵”派,也還左右逢源,於是被稱作Congagement,就是包含了全面圍堵內容的積極接觸。
Congagement的確不是Containment,所以,歷屆美國總統都公開表示,美國不是要遏制中國。但Congagement畢竟又是一個通過遏制和圍堵確保美國在亞太保持優勢的強硬戰略,因此總是會周期性地凸顯出敵對中國的一面。這就是爲什么從中國方面看就是一個時軟時硬的“搖擺戰略”。總體上,這一戰略與冷戰後美國維持單極優勢的全球戰略保持一致,所以,儘管在美國國內也時常受到缺乏長遠目標、過于左右搖擺、流于權宜之計等批評,但一直以來也沒有充足理由做出根本改變。
自克林頓時期以來,美國對中國的Congagement一直未離三個方向:一、加強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力量;二、強化美國與盟國和半盟國之間的關係;三、通過限制敏感技術出口減緩中國軍力的增長速度。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現在做的,無論形式上如何翻新,其實也沒出克林頓、小布什當年的套路,顛來倒去還是以上三個方向。當年的克林頓政府,面對國內的“和平紅利”期望和要求削減國防預算的巨大壓力,仍然堅持將亞太的美軍規模保持在10萬人以上;小布什時期,在2007年就讓美國部署在亞太的海軍艦船突破了50%;現在奧巴馬政府又推出以60%爲目標的軍力“再平衡”,無非是隨着中國軍力增長的水漲船高,前後都一致,沒有本質區別。
在強化同盟關係方面,也是一樣,從克林頓時期至今,美國周期性地強調美日、美韓軍事合作的重要性,深化合作措施,雖然有北朝鮮這個公開的威脅做理由,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華Congagement戰略時緊時松的需要。
有觀察家指出,唯一的不同之處在于:當年克林頓和小布什都是先對中國強硬,後來卻變成了“積極接觸”的熱心鼓吹者;而奧巴馬正好相反,前期也熱衷于“積極接觸”,到後期卻越來越強硬。
然而,無論先硬後軟還是先軟後硬,都差別不大,同一個戰略長期毫無新意地重複實施,難免效益遞減。時間長了,無論是對手中國還是盟友各國,其實都已經看到了這個戰略內在的眞實困境:之所以總是周期性地搖擺,“全面圍堵”從來沒有當眞實施,其實也是不得已。
一方面由於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美國越來越不得不與中國“積極接觸”;另一方面又由於美中實力上的此消彼長,二十多年後的美國,實際上已無力再實行對中國的“全面圍堵”。自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就將保持自身的單極優勢作爲戰略目標,這個目標的前提是:不能再出現如前蘇聯那樣的“對等競爭者”(Peer
Competitor),對於所有潜在的競爭威脅都必須提前加以遏制。但是,這多少有點一廂情願,果眞出現了強大的競爭者,而且遏制不住,美國其實也沒辦法。重回兩極對抗,美國無心,也無力。
不僅是在亞太,今天的美國在世界很多地方開出的“協防支票”都是空頭或半空頭,
“並不是所有的武力衝突,都需要美軍參與”之語,三分推脫,七分嘆息。
這就意味着,逐漸失去了“全面圍堵”實施能力的Congagement,已從主動的策略選擇,變成被動的不得已——因爲越來越難以強硬到底,所以就越來越積極地接觸,又因爲密切接觸的結果是越來越無法超脫,所以又越來越放棄圍堵的意圖。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
日本人不乏精明。表面上歡呼協防承諾的落實,張揚其“劃時代”意義,但心里清楚,美國的“準備金”不足以支持“協防支票”的隨時兌現。所以,它並沒有特別把這個承諾當回事,表現在決不肯用在TPP談判上的讓步作交換。對日本來説,它目前更需要的是美國對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支持,因爲日本對於美國越來越不得已的“搖擺戰略”也已經受夠了,不願意只作爲美國Congagement戰略的一個配角被動行事了。它有自己的國內難題和日中關係難題,不太可能一直陪着美國胡亂搖擺,它的目標是要在美中大國博弈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主動權。
但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還將繼續其老一套的“搖擺戰略”,還是會像擺棋子一樣處理與亞太盟友之間的關係,因爲越來越沒有選擇。形禁勢格之下,總統國務卿的亞洲行哪怕每半年一次,不斷補償、安撫加打氣,也還是一樣,不會有新意,只會越來越暴露出其內在的被動與無奈。
反觀中國,手中卻掌握着最關鍵的因素——時間,隨着中國國力和軍力的持續增長,形勢自然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應對美國的Congagement戰略,中國也許根本不用做什么,效益遞減律一旦開始起作用,時間就自動決定一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