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値中國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NCCA)、美國華人專業團體聯合會(UCAPO)、中國旅美科技協會(CAST-USA),美國中美聯合商會(CAUCC)等社團于2014年2月8日在大華府地區蒙郡議會大樓小禮堂聯合舉辦了一場“海外華人身份證硏討會”。主辦方希望通過這種硏討會的形式,向廣大海外華人華僑宣傳爭取獲得“海外華人身份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瞭解大家對“海外華人身份證”以及“雙重國籍”的見解和建議,並計劃根據硏討會的發言內容和會外硏究資料整理出一份充實完整的、有分量的、有切實可行方案的建言報吿,遞交給兩會代表以及政府有關部門,鄭重呼籲中國政府儘快通過法律程序,以發放“海外華人身份證”的方式,恢復或保留海外華人在中國的永久居民身份。
硏討會下午兩點開始,由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執行會長韓清源主持。他首先向大家介紹了NCCA發起和推動“海外華人身份證”活動的背景和進展情况,隨後由兩位主講人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先生和美國亞洲文化學院全球人力資源項目主任、北京師範大學“985工程”特聘敎授郭玉貴博士分別做了主題演講。他們的精彩演講引起了參會者極大的興趣,也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由兩位主講人以及華專聯會長葉玉彬和理事長肖水根、旅美科協會長宋雲明、中美聯合商會會長于建國、美國華人敎科文中心主任陳話等人作爲座談嘉賓與參會者進行了互動式的座談討論(Panel
Discussion)。關乎到個人切身利益乃至子孫後代的利益,參會者踴躍發言發表見解和建議或是提出問題,整個座談討論進行的非常熱烈。原定四點鐘會議結束,延長到了四點半大家還餘興未盡,於是相約將再次舉行這樣的硏討會。一些社團負責人還現場邀請兩位主題演講人到他們近期舉辦的活動上去做演講。
薛海培先生的演講題目是《海外華人身份證與華人世界的未來》。他從一名政治和社會活動家的視角進行了闡述,並側重於維護我們海外華人的天賦權益。
薛海培指出: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兩年來所呼籲和建議的“海外華人身份證”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持有這種證件的海外華人及其後代進出中國可以享受終生免簽證;二是持證者進入中國後也享有除政治權利以外的國民待遇或準國民待遇。它旣沒有雙重國籍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問題,又有對華人華僑和中國的實際益處。那么中國政府爲什么應該考慮頒發這樣的海外華人身份證呢?有三個重大因素:
第一就是情感,血脈和人文的問題。這對我們海外華人尤其是海外華人的子孫後代至關重要。大量第一代移民是中國一定歷史時期的一個特殊現象,早晩是會過去的。我們要更多地爲在海外的子孫後代着想。“海外華人身份證”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它從中國官方,從祖籍國給予了我們後代一種身份,這是文化和血脈上的承認和認同。這是一種很強烈而又講不大清的東西。父母可以天天講你是(文化上的)中國人,你要認同中國文化呀,但是還有什么比在你孩子自己的錢包里放着一個可以隨時向朋友炫耀的華人身份證更直觀,更得意,更有效呢?
同時,它有助于加強海外華人和祖籍國這個文化載體保持一個良性互動的關係,更好地塑造海外社區和保持我們的文化獨特性和多樣性。這關係到中國文化能否在海外傳承和發展的問題。這一點對我們來説可能是最有價値的,它不是免除簽證所能代替的。
第二就是人才問題。它的着眼點是在中國國內,是對中國社會的長期發展和進步來講的。用胡錦濤先生的説法就是人才是中國長期發展的第一戰略。事實上,各國的人才政策有點像人才戰爭,美國國會今明兩年內一定會通過留學生科技人才緑卡法案,那可是活生生的搶人啊。美國有個硏究領域專門硏究爲什么有些城市比其他城市發展的更好。硏究者發現這和一個城市知識群體的多樣性和流動性有很大關係。中國現在的深圳和一百年前上海的成功,我看最重要就是有人才的大量流動。美國的超級開放文化和社會,而不僅僅是國家人才政策,才是美國能贏得人才戰爭的最終因數!
第三就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從中國作爲全球領導者的角度看,發放海外華人身份證有利于中國的全球外交和戰略需要。中國改革開放一開始,沒有人相信你的政策時,是誰到中國投資的?
70%以上的資金是海外華僑的!還有華僑帶來的管理和文化觀念!關鍵時刻,中國政府在海外,在世界各地,要靠誰?答案是不言而喩的。當然這個問題比較敏感,也不直接是我們的問題,所以最好是國內講。但是這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總之,無論是從維護海外華人的權益,維持海外華人與祖籍國的情感關係,促進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承發展,還是從中國的國家發展人才戰略以及全球外交戰略意義講,給海外華人以及後代發放海外華人身份證都是天經地義,雙贏互利的百年大計!
郭玉貴敎授的演講題目是《中國海外華人身份溯源及其解決的途徑與建議》。作爲一名從事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有關的科技、敎育和人才發展戰略硏究的資深學者,他從新的時空背景審視中國的海外華僑和華人政策,向與會者介紹了中國海外華僑與華人的歷史形成、國籍概念與中國歷屆政府對海外僑胞的政策,然後闡述了對中國現行單一國籍制度的審視與呼籲,並用Diaspora理論框架解釋和分析中國的海外僑民群體,列舉英國海外移民和非洲海外移民兩個案例來澄清和界定Diaspora的內涵與外延,並且通過對海外華人和海外印度人Diaspora特徵比較,找出中國與印度兩國海外僑民特徵與政府政策的相似性,並指出海外華人較海外印度人對母國的凝聚力和貢獻更爲久遠和全面。最後通過介紹印度對海外僑民政策的改革過程、內容及其效果,指出了印度海外僑胞政策的改革對中國的啓示與借鑒。
郭玉貴敎授指出:近年來國家領導人在許多場合充分肯定海外僑胞在居住國“維護和促進祖國統一、弘揚中華文化、拓展公共外交、擴大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等方面,發揮着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期間,中國大陸共有約450萬人移民海外。經過世代繁衍和新生代移民的加入,中國海外華僑華人的總數已達5000多萬人,居全世界各國海外僑民數量之首。由於學習、生活、工作和發展的需要,他們中大部分已加入居住國的國籍。然而,這一群體所擁有和掌握的技術、資金、財富、市場及人力資源,無論對居住國,還是其母國中國,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隨着近年來空前的海歸潮,海外歸國華人華僑對國家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中很多人扮演了:新思想的傳播者、新文化的引領者、新變革的領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新技術的掌握者、和新産業的開拓者。他們將在構建中國創新型國家、在從人力大國過渡到人才強國的過程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中國在海外華僑和華人的政策上還有許多亟待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具體説,就是探討實行海外華人身份證或雙重國籍的可能性。
郭玉貴敎授説:自清朝到現在,歷屆中國政府共有過四部國籍法。前三部國籍法都是秉承“以血統主義爲主,輔以屬地主義”的綜合原則,而第四部國籍法,也是新中國唯一的一部國籍法,卻實行了單一國籍政策:即不承認海外僑胞曾經擁有的中國國籍,只承認海外僑胞加入的外國國籍。對此,郭玉貴敎授指出:近十多年來,國內外許多團體和組織均呼籲重新審視實行近60年的單一國籍制度,順應新形勢,調整和完善過去的國籍管理制度,建立現代科學的國家移民體系不僅必要,而且迫切。其理由:
第一、
世界兩大陣營的冷戰背景已成歷史,中國的實力、地位和國際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東南亞國家根本不用擔心中國輸出革命的問題。
第二、
印尼是中國宣佈不再承認雙重國籍的地方,然而,那里恰恰正是全球持續排華之首惡。東南亞其它國家也多次爆發大規模排華潮,殘酷迫害華僑華人。顯然,海外同胞失去祖國保護,導致它國排華反華更加肆無忌憚。
第三、
爲適應全球化經濟的變化,全世界已有約90個國家或地區實行雙重國籍政策或允許不同程度的雙重國籍。
第四、
中國在21世紀的崛起和持續發展,離不開數千萬海外僑胞的資源和力量。尤其是在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國際人才競爭的國際背景下,海外僑胞的作用將更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由此,必須儘可能清除海外僑胞在國內外流動、探親、投資、工作、生活、學習、就業、創業等各方面實際需要的障礙,使其享有國內同胞類似的“國民待遇”,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恢復海外僑胞的中國國籍。
第五、
從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考慮,採取某種方法和在某種程度上恢復海外僑胞的中國國籍,是維係海外僑胞對祖國情感的紐帶,是長久保持和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歸屬感。而從中國國家利益的高度來看,應將此問題視作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中國如恢復海外僑胞的中國國籍,即可陡增五千萬海外公民,人才資源的最大流失國將一舉轉變爲人才資源回歸的最大收益國。
第六、 聯合國有關在出生國籍、國籍權利都是與生俱來的,平等的,無法改變,不可被剝奪的。因此,國籍,不應受到居住區域和國界的限制。
在採用國際學術界目前關於國際移民的Diaspora理論的概念和具體方法對中國海外僑胞與其母國中國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之後,郭敎授指出:
國籍的改變從某種程度上似乎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身份,但沒法根除或改變一個人的情感皈依或情感的認同。國籍並不能成爲海外僑民獲得認同或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通行證,也不能成爲他們免遭孤立或迫害的保護傘。當然,它同樣也不能成爲割斷海外僑民與母國聯繫或情感認同的障礙。如果説十多年前印度在對待海外印度人的政策方面是大大落後于中國,現在,印度政府出台的政策反過來已大大超出中國,這種變化將給印度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顯現出來,從而使印度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有可能超過中國。
據印度大使館的官方統計,截止到2010年3月,印度已經對居住在世界上82個國家的印度僑民發放了4百萬“海外印度公民證”和7百萬個“海外印裔卡”。而在2011年印度政府進一步講兩卡合併。給原來持有印度國籍的海外印度裔人士和在海外生長的有印度血統人士發放“海外印度人身份證”(Overseas
Indian
Card),給予他們終身免簽證以及享有除政治權利之外的印度國民待遇,而且對在印度居留的時間沒有限制和要求。正因爲如此,印度政府的努力和做法在廣大海外僑民中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和良性互動,並在強化海外僑民對祖籍國的文化認同、情感聯繫、返鄉投資,以及拓展慈善救濟等衆多方面的發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這對中國僑務工作和相關政策的改進與完善無疑也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我們認爲:在全球化時代,中國政府只有從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戰略考慮海外僑胞政策,才有可能在制度和法律層面上予以根本改觀。在此
1)
我們建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有關賦予海外僑胞在參與國內建設和生活中的平等的機會和國民化待遇的法律或法規,改變中國“緑卡”門檻高不可攀的現象,眞正爲廣大海外僑胞回國服務和定居提供切實的方便。
2)
我們建議,借鑒印度頒發海外印度人卡的做法,並比照頒發給港澳台同胞的“台胞證”或“回鄉證”的做法,給海外僑胞發放類似功能的“海外華人身份證”。使得持證人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况下,在簽證、出入境、投資、學習、工作、居住等方面,享受到永久居民的待遇。這可在自願的基礎上,經審核認可,採取分階段、分地區、有重點的進行。例如可先針對改革開放後持中國護照出國的第一代僑胞,在地區上可從歐美髮達地區的僑胞開始,然後再針對僑胞第二、三代,再擴展至其他適當地區和國家的僑胞等等。
3)
我們建議借鑒印度的普惠制,讓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更具有普適性。構建全覆蓋、普適性和普惠性的吸引海外人才制度,是滿足爲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巨大需求,是根本的制度建設。
4)
我們建議,在適當的時機,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或法律形式,充分肯定和認可海外僑胞的歷史貢獻。這將無論是凝聚海外僑胞的向心力,還是更好地推動和落實各項僑務政策,還是振興中華民族的宏偉事業,均具有不可限量的重大意義。
總之,我們認爲任何人在他出生地的居留權應被視爲與生俱來的天賦人權。我們期盼着,在不久的將來,當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回國探親訪友、度假旅遊、工作創業和居住生活時,能夠以中國永久居民的身份自由來往。這是我們的應得的權益,需要我們海外華僑華人努力去爭取。我們呼籲廣大華人社團和個人,積極響應和支持我們的這項訴求,積極參與到我們的行動中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