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意境與心證:周長海繪畫美學譚

 
文:王海龍
 
 

     梅屋主人周長海2011年被人民美術出版社遴選爲《當代畫壇四大家》,與當代公認杰出的大師劉文西、范曾、何家英並列,堪稱實至名歸;今年周長海先生可謂數喜臨門。除了大量的作品被邀參加國家級美展和應邀去各地創作、合作和指導作畫外,他的畫作在國際上的影響亦聲譽益隆。海外著名的“世界名人網”和“世界精品網”以及國內外數十家知名網站持續強力推出了關於他的大量介紹文字和圖片。未及初夏,已經是把周長海效應烘托得如日中天,其中壓軸的大戲竟是《中國民航》雜誌在九天上將長海的作品虔誠地介紹和展現。到了這一步,眞正應了我們老百姓的一句大實話,是把周長海先生的中國花鳥大寫意作品“捧上了天”。
     周長海的畫作在中國畫界引起轟動早已不是新聞了。長海先生在中國畫界應該説是個多項全能選手。題材上他山水、花鳥、人物皆擅;技法上他大寫意、小寫意、工筆、兼工帶寫都是好手。當然,他的絶活兒是梅花,數十年來,若問他畫過多少梅花,沒人能道;他是一縷情愫傚法梅魂,梅魂遂爲千萬樹,陸游曾雲一樹梅花一放翁,而長海先生給梅魂造了像,把這高潔不屈的畫魂活生生地呈現了出來。他的梅樹,從幾十米的宏偉長卷,到咫尺盈掌的曼妙篇什,在在都透逸着清氣逼人的梅的精神。

李可染大師與周長海一

     長海先生爲梅花寫照五十餘年,從幼年時代就許身爲梅,在彭城畫界被奉爲梅聖與梅仙。他在國內外很多城市舉辦過畫展和畫作拍賣,同時在各類著名的藝術大展和國畫大展中獲奬且被收存入各種著名畫集;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天安門城樓、中央美術學院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美術館收藏。周長海在法國、泰國、阿聯酋等國家亦辦過畫展,其作品也深受國際友人的愛戴和收藏。
    有着這么驕人的成就,常人或以爲周長海一定是位清奇驕矜和特立獨行的人,身上應該有着藝術家的種種行頭和怪癖來標榜其才。但走近周長海,你才發現他是一個敦厚溫潤的學者,一個吶于言、捷于思、敏于藝、勤于行且嚴于律己的君子。
     中國是個充滿了墨香茶韻的民族,中國文化內藴里有着許多只屬於本民族傳統的文化DNA(“基因”)或曰文化胎記。這些能夠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精魂的東西里就有一種中國文人崇尙的文化符號曰“梅蘭竹菊”四君子。它們代表着中華文人的人品和文品,也代表着中國文人的精神風骨和他們的驕傲。
      梅蘭竹菊,梅是第一。有人奉梅花是中國的國花。梅花高,高在她的品格,高在她的孤傲純眞,也高在她的脫俗與謙和。梅花不怕寒冷,不怕孤獨,無懼形勢的險峻,笑迎風雪;似柔弱而實倔強,形秀勁而性溫婉。梅的精神是中國人獨有的精神。


     中國古人愛梅畫梅早已有傳統。史書有案可稽者載自南北朝時就有人畫梅,迄至北宋,畫梅已蔚成風氣。釋仲仁創墨梅畫法,有“墨梅鼻祖”之稱。其後楊補之又光大其葉。元代的王冕將畫梅花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王冕不僅革新了技巧,而且也將其人品和抱負投射到了梅花身上,讓梅花成了文人精神和氣節的象徵。當然,除了畫梅花,寫梅花的詩歌從先秦《詩經》時代就不勝枚舉;詩畫同源,這些也都生動地滋養和提陞了畫家們理解梅花、借梅寫意的美學自覺。
元人以後,中國繪畫中梅花作爲題材和體裁都躍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明代的陳老蓮、陳憲章、劉世儒、唐寅及有清惲壽平、石濤、金冬心、李方膺、汪士愼、趙之謙和近人吳昌碩、齊白石等人在這些方面都各有造詣和創新。
     由於歷史上有了這么多大師的集體貢獻和創造,畫梅的門坎顯然比國畫中其他門類題材的難度要高。當然,大師齊集的領域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能夠領略其精髓、能夠融會貫通集思廣益,眞正的智者和勇者就能夠借鑒先賢的成就而變法,站在大師的肩頭創新。
   千年法規、積習如山,臨摹和掌握古人的技法心得已屬畏途,談創新何其難哉!但周長海就是這樣的智者和勇者。



     我觀周長海梅圖上常有一方圖章:萬幅梅花萬首詩。問他此生一共畫過有多少幅梅花,他眞的自己永遠説不清楚。古彭國畫界有一個傳説,周長海畫梅無計其數,始于童年、成于文革,光大於新時代。此話乍聽起來有些奇怪,待到細詢始知其妙竅。周長海幼時寒微,拜地方書畫名流爲師刻苦習畫,在當地裱畫部“松竹齋”觀摩晩清及民國書畫名人作品。彭城爲文化古城,古董齊集、鳳毛麟角盡有,此地是李可染、蕭龍士、劉開渠等的家鄉;再往上追溯,有文化名人張伯英的書法,魯迅的學生時有恆也在此敎書,再往後,又有潘天壽、李苦禪先生的高足劉夢筆等人,這些都極大地滋養了童年時的周長海。
    初爲藝術學徒,童年時的周長海手頭拮據,買不起畫帖和畫紙,只能刻苦讀畫、博聞強記,用心默寫下讀過畫上的筆墨濃淡、一勾一痕;這種童年的苦讀和訓練讓他練就了視覺記憶和默寫的苦功,每當看到精品就凝神與之對話,直至精品的意象及精魂如刀刻斧鑿般地永鎸於心,隨後默寫之當然一揮而就。這樣早年凄苦的記憶和超凡的童子功讓他受益終生。直到如今,周長海仍然能夠只看一眼就記住一幅杰作的謀篇佈局和總體及細部的美來。
     後來,如同當年的齊白石,得到了殘片剩卷的幾本《芥子園畫譜》就成了他的恩物。周長海臨摹畫帖和畫譜成了日課,把古人的搆圖和技法爛記於心,小小年紀的他就成了記憶各類畫稿的百科全書。他頭腦里貯存了成千上萬的畫稿,作畫時隨手拈來,涉筆成趣,隨意點染皆成文章。周長海的奇技終獲賞賚,五、六0年代中國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國家政府重視跟友好國家交往,文化名城古彭成立了玉雕厰製造仿古玉器和國畫作爲國禮並出口銷往友好國家,四野徵求遺賢,周長海十年磨一劍終被賞識並請入了其殿堂。
    除了練畫,周長海尤爲注重淬煉文品和人品。畫技雖難,但通過學習可以提高,人品的高貴卻非出自天性不可。周長海出身素寒在當時屬於最時髦的無産階級,而且周長海文武雙全除了畫藝更是一位武術家。他的拳術尤精,其螳螂拳被稱爲彭城第一。有了這一身文武絶活兒,周長海在那個時代並沒有橫行四海卻是用他獨特的身份保護了很多文化老人,其中最爲讓人難忘的是保護劉墨耘和劉夢筆先生等人。
     劉夢筆和劉墨耘皆一代杰出書畫家。劉夢筆是潘天壽、林風眠、李苦禪的高足和李可染的摯友;而劉墨耘則是一位世外高人,琴、棋、詩、書、畫、醫俱佳而且桀驁清奇。他們都是世家出身且自幼求學四海社會關係複雜。在文革中,有這種經歷當然就要遭受磨難了。周長海卻不避嫌、不怕揹黑鍋,主動接濟兩位老人。特別是劉墨耘在其家鄉被扣逃亡地主帽子而亡命古彭,其時人人自危親友無人敢於收留,周長海卻主動將老人延至其家奉爲上賓,在當時物質極度匱乏的情形下將息老人。墨耘老人感其誠摯忠懇遂將其浪迹天涯終生所學文武絶活兒悉授周長海。當地派出所獲悉墨耘老人藏匿周宅遣人追捕,未想七旬老人一根繩鞭閃身飛檐走壁而遁,而公安人員對根正苗紅絶對無産階級的周長海徒呼奈何。
周長海照顧劉夢筆老人亦是無微不至。夢筆老出身望族,畢業于杭州藝專,受敎于潘天壽、林風眠、李苦禪諸大師,一生收集歐美藝術品及中國歷代名家畫帖畫作無數。文革時這些東西皆爲“四舊”或惹禍之根。劉夢筆自己懼禍銷毀無數,但其珍愛者卻不忍下手散存煤堆、屋脊天蓬及衆親友處。周長海同樣甘冒風險救助夢筆先生,無微不至,在那苦寒的歲月里對生命晩年的老藝術家獻上一瓣心香。記得周長海曾經借閲劉夢筆晩清刻本的《群芳譜》,飽讀其中詩話及畫論花譜,周長海一號“芳圃”,不知道是否是爲了紀念那段艱苦的歲月。



    畫梅不同于畫其他花卉,古人最講究梅花的品格與文人的品格。氣節高則人品高,人品高則出手不凡。古代寫梅講究寫出梅魂,自身是梅方能寫出梅之精神。周長海自號“梅屋主人”,以梅爲師、以梅爲神、爲頂禮、爲性命,爲生存之鵠的。
    先有意境方能有心證。他先是遍習古人畫梅之法,胸中存梅樹千株,梅花億朶,梅詩萬首,梅魂一縷;隨後摔破揉碎飏飛簸瀝,重新熔鑄爲心中之梅。有了這些當然不夠,周長海把古今畫家的梅花和自己胸中的梅花排列組合成畫中應有、世上卻無的梅花。到了這個階段仍然不夠,周長海開始浪迹天涯尋梅寫生,把宮梅、野梅和心中之梅再進行重新的幻化;四海之濱、九陽之隙,搜盡奇樹,凡普天下有梅之處,便有周長海踪迹。寫生摹影,五十載辛苦非尋常;風晴雨露、霜晨月夕,聞鷄起舞、鷄鳴不已,周長海寫盡天下梅圖也耗盡生命的精力許身于梅,勞苦終生而未嘗有稍悔。蒼天無負苦心人,周長海的努力得到了非凡的成果。自幼的聰穎天賦再加上非人的後天努力,訪盡名山大川、描摹盡天下梅花,踏遍靑山人未老,卻迎來了其藝術綻放和生命力勃發的春天。
    周長海是梅花奇人,除了博採衆家之長、遍訪寫盡天下梅樹以外,他能夠跟梅花對話,聽得懂梅花的一顰一笑一聲一息。在畫梅時他從不喬張作勢沐浴燻香,而是屛息靜氣跟古今先賢對話,跟天下梅魂交流,跟大自然霄壤間的梅樹吐納互動,把梅的消息遣到筆端,替梅花抒寫自己的精神。周長海下筆有如神助,從不滯澀,不管多大畫卷常是一氣呵成,使人驚贊、使人稱奇。
     周長海寫梅清奇高格,其梅干如虬如龍如鶴膝麟角如鐵鞭斗柄如扶搖羊角如怪如風,其梅花或疏或繁千叢萬簇風神綽約似珠胎漫天碎玉霰空。周長海早年畫墨梅千萬幅干濕濃淡墨分五彩熟知梅花技巧,以黑白墨色作素描識透陰陽向背、風晴雨露和表述技巧,使得周長海其後應用色彩爲梅花造像時隨心所欲。周長海畫紅梅、白梅、黃梅、墨梅皆爲一時之選,更絶的是他寫緑梅的幽姿;寫懸崖之梅、臨水之梅、巉岩之梅和自己胸中塊壘凌霄之梅,梅成了周長海,長海就成了梅樹本身;隔空望去,他凌風傲雪,矗立在當年楚霸王項羽不可一世仗劍執戈叱咤風雲指揮千軍萬馬的戲馬台前他的畫室旁。
    周長海畫梅的一絶還在于他的梅不止是承襲前人的孤傲高潔和瘦勁,他的梅花更是生機勃勃充滿俠氣和逼人的力量。一反古人畫梅常常刻意追求險傲和超脫,周長海的梅花是入世的、熱烈的,其紛披爛漫、藏技法于無形,百煉成鋼化爲繞指柔,嫵媚而俠肝義膽;大象無形,把技巧化爲了無痕迹,處處有機心而在在呈自然,筆筆有來歷而無處見痕迹;拳拳之心,如鹽溶水,藝境投射,水乳交融。凡讀周長海畫作者皆承認其梅花作品文化含量極高,把梅花的詩情畫意提陞到了至境。
    古人認爲畫家格調高其畫品方能高。周長海除了習畫讀書,個人修養也極爲高尙,他終生習武並把武術氣韻貫通到梅花圖上,他認爲到了萬物臻至化境則相生相輔,在高境界的對話中文武是相通的。屈原流放,以劍爲侶;李白辭廟,仗劍去國;而長海心意以先賢爲宗。作詩寫畫,傳遞文人精神的一脈香火是他的終極心願。
    當然,不止是畫梅,周長海在國畫上是十項全能,他筆下樹石泉流、樓亭谿壑、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都獨擅其場。周長海是著名畫家李可染先生的得意門生,也曾在中央美院張立辰敎授的畫室深造。他的作品受到畫界宿耄和權威人士的交口稱讚。非獨他的梅花,周長海的芭蕉淋灕着南國的雨聲,他的殘荷敲打着瀟湘的夜月,他的絲瓜柿子烘托着豐碩的秋天,他的茶花和紫藤搖曳着撩人的燻風。他的畫作像是一台賦有魔力的成像機,你看上一眼它就印在了你心的一個角落,讓你難忘,讓你在下意識中不時憶起。
    不止是畫品高潔,最爲難得的是周長海人品高貴。他爲各類公益事業捐款捐畫,而自身做人更是嚴于律己一派和氣,其名聲萬里卻絶無驕矜之氣,待人以誠,特別是對普通人和小人物。其畫作雖然潤格甚昂,但卻常常爲眞心熱愛其畫作的平民百姓或草根知音無償作畫。這一點直追古代先賢,跟筆者敬佩的徐悲鴻先生極爲相似。
     宋人曾達臣有《獨醒雜誌》載前輩風流畫梅先祖釋仲仁及楊補之軼事:“紹興初(1131),花光寺僧(釋仲仁)來居清江慧力寺,士人揚補之、譚逢原與之往來,遂得其傳。補之所作,後益超出,格韻尤高。然觴次醉余,雖娼優墻壁肯爲之,他有求者往往作難……”。率性天眞、寄情知己,糞土權臣及銅臭燻心者,古今畫梅人持此一以貫之,周長海與釋仲仁、楊補之衣鉢一脈相承,觀此豈僅一性情中人語可喟贊也!
   史載另一畫梅薪傳者元代高人王冕晩年隱于山陰九里山。何其巧哉,古彭徐州亦有九里山一座,比之王冕寄居者,更其有名,是“九里山下襬戰場”的九里。那么,這南北九里就衿連着兩個許身爲梅的畫梅人,王冕與周長海,隔着七百餘年的歲月,在進行着關於梅的這場持久的對話。兩代賢人,一身正氣,悉賦予梅及春的消息。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