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海外華人的驕傲:鄭元芳杰出貢獻揚名美中

 

   〔編者按〕從中國大陸來美的學者大多在學術界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們其中很多人成爲了界業中的皎皎者和學術帶頭人,爲自己在美國的科技界的精英群中爭得了一席之地,並爲海外華人樹立了榜樣。鄭敎授于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並分別于1980年和1984年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電子和計算機系講席正敎授,並曾擔任該系主任十多年。他于1997年獲選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鄭敎授的硏究方向包括視頻和圖像處理,多媒體數據壓縮,和物體識別等。以下文章專題介紹鄭敎授的事迹。

 
 

校友介绍: 郑元芳 (Yuan Fang ZHENG)
  校友姓名:郑元芳 (Yuan Fang ZHENG) 基本情况 性别:男 国籍:USA 出生日期: 1946年7月2 日 通讯地址: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5 Neil Avenue
Columbus, OH 43210-1210 USA 电子邮箱:zheng@ece.osu.edu 电话:1-614-292-8039 就职单位: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职称/职务:Endowed full professor/讲座正教授 清华学历 就读时间: 1964 年至 1970 年 获得学位:BS -学士 毕业院系与专业:工程物理系 海外学历 就读时间: 1979 年至 1984 年 获得学位:Ph.D. 毕业学校、院系与专业: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Robotics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Ph.D.

鄭元芳敎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

     郑元芳校友1970年清华毕业后赴西北宁夏,在宁夏电子仪器厂工作了八年,为祖国西部的建设献出了风华正茂的岁月。改革开放后郑元芳在1978年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并在1979年成为我国解放后第一批留美研究生。郑元芳于1984年以优异成绩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OSU) 电子和电脑工程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郑教授在1986年发明了美国第一个双腿步行机器人,在美国学术界获得了高度评价,还引起媒体的关注,美国主要媒体CNN电视网络及主要报刊 USA Today对郑教授的发明做了报道,郑教授也在当年获得了由美国里根总统颁发的总统青年研究员奖,第二年(1987)郑元芳教授被克莱姆森大学提升为副教授并授于终身职(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郑元芳教授在三年内就从助理教授提升为终身副教授,这在美国主要大学的电子与电脑工程系中实属罕见。

1986年鄭元芳敎授和他發明的美國第一個雙腿行走機器人在一起

    郑元芳教授毕业的母校俄亥俄州立大学获悉了郑教授毕业后的重大成就后,于1989把郑教授聘回电子和电脑工程系,并在1992年把郑教授提升为正教授,这也是我国解放后,在美国第一位中国大陆出身的正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是美国最大的州立大学,学术水平在美国享有盛誉,其电子和电脑工程系又是美国最大的系之一,拥有五十多位著名教授,排名一直在美国名列前茅。这样一个负有盛名的系又在1993年聘请郑元芳教授担任系主任,郑教授成为在美国主要大学(major universities)改革开放后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位系主任。在郑教授任系主任期间 (1993-2004),OSU电子与电脑工程系的研究经费从五百万美元增加到了一千七百万美元,排名也从全美二十名以外上升到了第十九名。
     郑元芳教授在机器人领域享有国际声誉,在1997年就被选为IEEE Fellow,并担任过IEEE机器人协会技术副会长(1996-1999)。郑元芳教授除了在步行机器人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以外,还在机器人和自动化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有重大贡献,特别对膜蛋白结晶的自动化过程中,郑教授第一次应用了机器人技术,使得结晶过程效率和成功率有力根本的提高,郑教授由此确立了他在该领域的地位,连续七年获得美国国家基金会的资助。他还在2007年应邀成为IEEE自动化科学和工程会刊的特刊编辑,出版了有关生命科学自动化的专刊。1999年和2011年,郑元芳教授两次担任了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协会学术年会的大会程序主席,这个年会是世界上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两次担任该学术年会的程序主席是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协会中仅有的个例,这反应了郑元芳教授在机器人领域的国际地位。
    郑元芳教授还在2004-2005年被美国国家基金会(NSF)、宇宙宇航局(NASA)、和国家健康总署(NIH)聘为专家组成员(全美共八位)对全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并于2005年九月向美国国会进行了汇报。郑教授还出任过多个学术刊物的编委包括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里的顶尖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郑元芳教授在其26年的职业生涯中多次获奖,除了美国总统奖以外,郑教授还三次获得了OSU工学院的研究奖,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最佳学术论文奖,及多次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郑元芳教授关心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满腔热情的为此作出贡献,近十年来他频繁来往于太平洋两岸,他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希望能贡献自己十余年在世界一流大学从事管理的经验,推动国内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 2004年郑元芳放弃了OSU系主任位子,应邀但任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院长一直到2008年,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在海外聘请的第一个院长。他在担任院长期间把美国高校管理的先进经验毫无保留地带进了学院,还给中国高校带来了新空气,曾被誉为在食堂里款待客人的院长,他的主张和管理方法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得到了国内媒体的广泛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是这样评价郑元芳教授的:郑元芳院长在电院的几年里致力于把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引入电院,为电院前瞻性谋划发展;着力于电院的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年轻人;注重引领电院在科研上“顶天立地”,既瞄准国际科研前沿领域,又从平板显示等领域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郑元芳院长在任职期间,以自己宽广的胸怀赢得了电院同志的敬重,并带领电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此外,郑元芳教授还为母校清华作了贡献,在OSU培养了多位清华学子成为博士或硕士,并从2006年起担任了清华大学信息国家实验室理事会的理事。

鄭元芳敎授和科技部863計劃機器人課題負責人清華賈培發敎授

    郑元芳教授特别关心国内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多次在国内有关书籍和报刊发表见解和文章,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自2004年起郑教授还承担了我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有关机器人和图像处理的研究项目。2005年郑教授根据国际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动态,特别为国家科技部推荐了服务机器人的研究方向,该方向最终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十一五的重点项目,形成国内多所大学的科研项目,包括母校清华大学。
     郑元芳教授在业余期间积极为社区服务,他长期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学生联谊会顾问教授,为中国学生在美国的顺利学习和成长不遗余力。
 

 
   
鄭元芳談中國高等敎育

關於要把大學建設成爲“敎學、科硏、産業”三個中心
鄭元芳: 我不贊同把大學辦爲三個中心,大學不應該成爲産業中心,而應該是敎學中心、硏究中心。大學是學習知識和創造知識的地方,辦産業與知識的創造和學習活動是完全不同目的的活動。産業是以追求利潤爲目的的,追求利潤的緊迫感和壓力,對知識的創造有很大的反作用,這是知識創造的大敵。知識的創造需要我們集中精力,付出艱辛和汗水,用很長的時間才可能出成果。
關於把大學的成果轉化爲生産力
鄭元芳: 我不但不反對知識産業化,而且鼓勵敎授去積極地推動,但我不贊成國內高校知識産業化的有些途徑。知識産業化可以加大學校對社會的貢獻,但是産業化的過程應該在校外進行,由産業化方面的專家來完成。 他首先要找學校知識産業化管理部門,吿訴學校想把這一成果産業化。之所以如此,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些成果也是屬於學校的,二是學校要知道他這一成果是交給哪一家公司産業化的。在知識産業化前,學校和投資方、敎授要簽署文件,要將每一方的利益、責任全部表述清楚,敎授和學校之間要儘量規避利益衝突。一是有的敎授希望自己辦公司,這類敎授很少,那么學校允許他去辦,但要辦停薪留職的手續,一般時間爲一年,最長不能超過兩年。兩年之後他必須作出抉擇,要么去公司當老闆,要么回學校做敎授,不可能兩者兼得。二是敎授在接公司項目的時候,必須説明這個合作的公司自己有沒有股份,如果有,那么這個項目應該由另外一名敎授負責。這樣做是避免敎授利用學校的資源過度地爲這家自己擁有股份的公司服務。三是有的敎授可能叫自己的硏究生做一些與知識産業化相關的項目,那必須確定這些工作取得的成果能作爲碩士生、博士生的論文發表,因爲學生受敎育的目標是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工作如果起不到知識創新的作用,就不符合硏究生敎育的目標,這是基本標準,不能動搖。當然如果學生利用業餘時間,爲了生活給這家公司工作,那就另當別論了。但這時候已經不是師生關係,而是雇傭關係。
需要説明的是,國外敎授自己辦公司的很少,他們通常採取的做法是進行技術轉讓,讓自己的成果佔公司一定股份。我覺得這是最好的一種辦法。那些想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敎授,最終可能一無所獲。對公司的運作參與得過多,自身的利益反而可能得不到保證,一方面,你不是經營企業的高手,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避免利益衝突,即便你事先簽了合同,但操作的複雜性往往使得利益難以兌現。倒是轉讓技術,可以規避所有風險——如果你佔公司25%的股份,公司成功了,你就可以分到25%;公司失敗了,你也沒有關係,因爲所有資金的運作你根本沒有參與過,在轉讓完成果後,你又開始做新的課題,新的硏究,如果公司需要幫助,你可以去做顧問,剛開始一段時間,你參與多一點,但很快就會從中擺脫出來。國外大部分敎授都是這樣的,他們的興趣也更多地集中在硏究新的成果,進行新的知識創造上。
關於政府部門把大學作爲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鄭元芳: 政府部門這樣決策是過去一段歷史時期的産物,而現在我認爲,政府必須改變這一條,學校就是敎學和科硏的中心,不能把學校作爲産學硏中心,這一點政府必須明確。知識要産業化,但這個過程必須合理與合法,一定要由校外的專家來執行。敎授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很難把這兩方面都做好。但我們有一個總的原則不能改變,敎學是很重要的事,育人是很神聖的職責。我的經驗是,一個硏究做得很好的敎授,往往也是一個很好的敎師。爲什么呢?因爲他們是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眞的人,並以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爲榮。這些敎授,非常講信譽,答應做的事一定做好,而沒能力做好的事情他就不答應做。我很欣賞這樣的敎授,而不喜歡那些答應做卻做得馬馬虎虎的人。
對於敎學,我們對每個敎授的要求都是一樣的,必須給學生上課,不以敎授的名望而改變,而且,低年級的課、高年級的課都要上。對敎師的上課質量,學校有完善的學生評估系統:每門課上完後由學生根據準備是否充分,上課是否熱情,知識是否足夠豐富、佈置的課外作業是否及時批改,考試題目是否反映課堂敎學內容等指標打分。分値爲1~5分,打分結果將影響到這位敎師第二年的工資待遇,還會影響到他的職稱晉陞。
關於美國終身敎席
鄭元芳: 在美國大學要做到副敎授,一般要經歷三道非常嚴格的篩選;做到敎授,則有四道非常嚴格的篩選。嚴格的篩選確保了敎授隊伍里的人都有共同的思想:在大學里要做一個杰出的敎授,旣要敎好書,又要做好硏究。第一道篩選,是進學校的大門,一般學校有很嚴格的面試,只有優秀的應聘者才能被録用;第二道篩選,是進入學校工作三年以後,學校會對你進行整體評價,如果評價很差,就讓你走人;第三道篩選,就是從助敎到副敎授,或者説獲得終身敎席的篩選,這是最嚴格的一道關,因爲一旦過了這一關,學校就將給你終身席位,明確吿訴你沒有正當理由不得解雇你。學校在篩選時,會請校外權威的敎授進行評價,一般只有在世界範圍內的同年齡段里取得前幾名的地位,才可能被最好的大學聘任。而要成爲敎授,還要面臨又一道篩選。
關於國內大學的問題:學校的薪資待遇還不足以吸引最優秀的人來應聘。已經成爲敎授的人,在過去並沒有經歷嚴格的篩選。
鄭元芳: 解決這一問題,確實比較難,需要一步步走。我認爲,對於年輕的應聘者,就要實行較高的薪資待遇,我會盡力在交大的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里這么做。今後,所有新進的人員都應該按照我所説的幾道篩選程序來篩選,不能夠對新進人員設立很低的標準,如果新進敎師沒有經過嚴格考核、篩選就進來了,又會造成新的問題。另一方面,對於敎授隊伍,我們也必須進行改造。國內很少有大學將敎授稱爲終身敎授的,從規章制度上説,敎授是合同工,而實際上,基本上都是終身的。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好。對敎授來説,他不會認爲敎授崗位有多么的珍貴,不像國外一流大學那樣,獲得終身敎授席位是很値得驕傲的事情,他會努力工作來珍惜自己的榮譽。但終身敎授絶不應是一個敎授最終追求的目的。拿我來説,給我十個終身敎授席位,我也不會停止工作,我的追求是做最新的東西,做最好的我。我們每個敎授都會這樣,只要他對學術充滿崇敬,對事業充滿執著。
關於改造敎授隊伍
鄭元芳: 我要具體分析每位敎授的情况,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有的敎授如果已經不具備創造知識的能力,那么我希望他能多承擔一些敎學工作,多上一些課,他們可以説是敎學敎授;還有的敎授,他們具有知識創造的能力,但是以參加科硏的目的被聘用的,這些敎授可以作爲科硏敎授;另外的一些敎授,他們應該是責任敎授,旣承擔敎學工作,又承擔科硏任務。對於不同類型的敎授,我們要建立不同的評估指標,並給予不同的薪酬待遇。對於敎授而言,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指標體系,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