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良朋歡聚彙友軒

 

今日我有幸參與了“匯友軒”(Friend Social Club)第一次活動,十分感謝他們給我認識新朋友和會見老朋友的機會。在那里大家聽我辦伊利華報的經歷,共同分享我辦報的心路歷程和感受。而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大家一起陪伴讓我走過的這八年,辦報人喜歡説:報紙眞正的老闆是讀者,創刋一份報紙並不難,難的是它的精神,這精神能影響你的讀者。
       從“匯友軒”的朋友的首次活動就選我來講述辦伊利華報的經歷這件事,可以證明廣大華人朋友們對華報的認可。我將把它看做是各地讀者對我和對華報的鞭策和激勵,以最大的熱情和信心將華報辦好,以回報朋友們對我們的信任。在此我也眞誠希望各地和各個華裔社區的華人社團組織能夠眞正地將華人的力量聚集起來,協調各個組織之間的力量,做到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和各有側重,團結協作共同進取,通過廣交朋友積累經驗,使得各地的各華人組織不斷壯大,使華裔社區的影響力不斷提高,將更多的華人朋友共同帶入美國的主流社會。 文 浦瑛

 
 

負責人寄語
 

Dear Friends

We had a great first meeting on April 4 at Meng Yan's house. Thank you Meng Yan for opening her beautiful house to host this monthly "Friend's Social Club" meeting. We had a total of 23 people show up.
It was a nice night to spend with all us friends together and Mrs. Ying Pu. It was a very mind-opening and enlightening speech to us from Mrs. Pu about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life. I'm sure everyone enjoyed the speech, so we thank Ying Pu once again for her encouragement and strong support.
Our next meeting will be on Sunday May 2nd at Fanny Ho’s house. Dr. David Wang will join us, and to share his knowledge of improving our quality of life and total wellness from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 will send another email to remind you all later. Please put it down on your calendar and come to have fun with us. Please bring your friends too.
Attached please find our group pictures of our April meeting.

Regards,
Amy

 

 
   

余明談“匯友軒”

經過了漫長寒冷的冬天, 俄州雖然還是春寒料峭, 乍暖還寒, 但復活節周末卻是難得的春光明媚, 氣溫高達70度。 俄州“匯友軒”俱樂部成員在這萬物復甦, 春暖花開的日子里迎來了第一個周末聚餐會。 聚會在蒙燕漂亮寬敞的家里舉行。 “匯友軒”(Friend Social Club)是以個非政治,非營利, 非官方的民間職業人士組織。 其成員有20幾歲的年靑人,也有退休後過着閑居暇意生活的商業人士, 當然更多的是朝九晩五忙碌的上班族。 “匯友軒”成員沒有男女性別限制。 我們中間有無孩兒一身輕的年靑戀人, 也有有4個兒女要忙碌的幸福夫妻, 還有孩子已經上大學進入空巢的中年伴侶。 我是一個7歲孩子的母親。  聚會這天老公在家看孩子給我一個社交放鬆的夜晩。
    四月四日當我來到蒙燕家, PARTY已經開始。 寬敞明亮的廚房案台上擺滿了匯友軒朋友們帶來的美食。 一進大門,香味撲鼻。 太豐富了, 冷盤熱炒, 中西餐合璧,還有日本的 SUSHI, 韓國的炒粉絲。 中國人PARTY當然以中餐爲主。主人是北京來的蒙燕, 她給大家準備了北京風味小吃炸素丸子。素丸子以前在北京是街邊的路邊攤的小吃, 雖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很多北京人喜歡這口。 早年,一塊錢就能買一包,這外焦里嫩的素丸子雖説是籮卜做的,可它的味道卻被那淡淡的五香粉和香菜的味道遮住了。賣丸子的常用張黃黃的“包裝紙”,甚至一張舊報紙摺起來打發事兒,裝上那新炸出鍋的素丸子,邊走邊吃---只當零食吃着玩兒特香。素丸子其實也是當年國內豬肉限量供應也金貴一般人家平日吃不起炸肉丸子就有了胡蘿蔔替代的素丸子。 現如今豬肉雖然不是稀罕物了, 反而人們更講究吃素食健康食品了。這款素丸子在PARTY上深受歡迎。
     蒙燕還露了一手北方麵食--花捲;面發的白白的很是宣騰, 花捲卷的層層叠叠非常的漂亮;俗話説舒服不如倒着, 好吃不如餃子。 餃子現在已經不是過年的稀罕飯菜, 就是在美國的中國超市里凍餃子也是琳琅滿目,各種蔬菜肉餡的成了上班族的快餐。可手工餃子我是多年沒吃了。 PARTY上,李翠珍做了豬肉手工水餃,個個薄皮大餡很實在, 味道更是鮮美;同是來自北京的我今天在家花了倆小時做了一盤子韭菜餡餅, 10分鐘內就被朋友們一掃而空。 自己帶的菜讓朋友們喜歡做的再費功夫心里也高興;韓國粉絲是何薔薇的拿手好菜, 吃起來清涼爽口,看着晶瑩剔透, 紅紅緑緑的靑菜配色很是招人喜愛;馬徵茜在哥城超市擁有多家SUSHI BAR。 我們自然有福享受到地道的SUSHI; 廣東人擅長煲湯, 花生小鷄料酒煲的功夫營養湯好喝又健康;値得一提的還有西米芋頭泥, 這道甜點帶點淡淡的椰子味道, 甜兒不膩, 清香可口。 吃完了正餐, 吃這口是再舒服不過的了。
分享完美食, 大家坐在蒙燕裝飾得華麗舒適的客廳里聊天社交。 “匯友軒”第一次聚會還有一個重要節目就是邀請《伊利華報》社長浦瑛女士主講她辦報的心路歷程以及她平日採訪中所遇人和事對她生活的啓迪和幫助。
     《伊利華報》是俄州主要的華人報紙之一, 已經擁有8年的報齡, 發行了154期。 不僅有報紙,還有電子版, 在網上就可及時閲覽。 《伊利華報》是以俄州ERIE RIVER命名, 雖然浦瑛居住城市是克里夫蘭, 但她在報紙創辦之初的設想是希望《伊利華報》是一個覆蓋整個俄州華人社區的媒體。 浦瑛吿訴我們, 現在《 伊利華報》僅在哥倫布市發行2000多份。總部在克里夫蘭, 此報還發行至辛辛那提,匹兹堡和其他城市。
     在美國經營免費華人報紙有多難是可想而知的。 跟浦瑛面對面聊天座談我們瞭解到浦英是白天跑題材, 拉廣吿, 採訪, 晩上寫稿子, 排版, 編輯,報紙出來了還要開車幾小時送報, 拳打腳踢一把抓,眞正的多面手。 浦瑛一年開車的里程要5-6萬邁。 平均每年要換輛車。
    浦瑛1991年來到美國。 90年代初中國出國留學生來美國幾乎都是手提倆個大旅行箱子,兜里沒多少美元。 免不了要爲生存打餐館工。 浦瑛最開始是做餐館的BUS GIRL, 後來又試過做WAITRESS。 因爲剛來英文不好菜名聽不懂, 客人要點菜只能吿訴她餐號。 遇到有特殊需求的客人浦瑛就無法接餐只得叫來老闆幫忙接菜單。聽到浦瑛説到這里,我感同身受, 我是90年來美國的, 當時手里只有500美金。 也是放下行李就進餐館了。 跟浦瑛一樣, 客人要啤酒我在中國從來沒聽過Budweiser,讓客人重複幾遍我還是不知道客人要什么。只好求救老闆。
    浦瑛邊打工邊補習英文, 除了打餐館,還嘗試過其他許多,當她在做世界日報記者的時候,克里夫蘭熱情的人們希望有一份報紙,克里夫蘭以前有過中文報紙,因爲是經濟的原因都沒有發展下去,浦瑛在向銀行貸款倆萬美金開始決定嘗試辦報, 從一開始一個月只有1000美金廣吿收入,到現在有八千美元的廣吿收入, 這中間8年的風風雨雨,苦和甜是一言難盡。 雖然辦報很辛苦, 但浦瑛很投入她的工作,同時她也很爲目前報紙的發展感到自豪和驕傲。浦瑛不是俄洲第一個辦華人報紙的,但可以説她是辦的最成功的一人。辦報紙的樂趣之一是浦瑛能接觸到中外社會各階層人士, 浦瑛個性開朗熱情,快人快語,樂觀向上的性格讓她交到很多値得信賴的知心朋友,這是浦瑛説的朋友是她擁有的財富。
    浦英曾有幸親眼觀看美國總統奧巴馬三次講演。當浦瑛談到華人在美國政界的涉足和社會地位,浦瑛沒有迴避種族歧視這個問題,她就大家關心的種族歧視問題結合自己的經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美國我們華人是少數民族, 説美國沒有種族歧視是不可能的。 她認爲種族歧視要分倆方面來看。 來自外界的種族歧視我們無法控制和掌握, 但我們作爲移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到自信自強, 不自卑。另外今天中國日益強大也普遍的提高了我們海外華人在美國的地位。
     事業成功,家庭幸福是我們海外華人背景離鄉奮鬥拼搏的動力。 在美國的華人工作勤奮有餘但往往是爲了拼打事業而忽略家庭和孩子的成長。 浦瑛談到自己開車陪孩子打零工送報紙。雖然陪孩子送報經濟上很不划算, 汽油錢,搭進去的時間不如浦瑛自己去拉個廣吿回來賺的多。但她還是支持孩子去送報。 孩子送報掙的錢是小孩子自己付出勞動得來的。 廣吿錢雖然多于小孩子送報紙的錢可那是媽媽掙的錢。小孩子只有通過自己一分錢一分錢的掙才能更好的體會到家長掙錢養家的不易, 使孩子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這些品質的培養不是金錢能買來的。
      時間在浦瑛精彩幽默的講演中過的很快。 不知不覺就過了2個小時。 浦瑛用她自己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對生活睿智的理解講述了一個個眞實的故事。 在座的朋友們深感共鳴,座談結束大家禁不住把熱烈的鼓掌送給浦瑛。感謝浦瑛眞誠的打開心扉分享她生活和事業的點點滴滴。大家爲她對媒體事業的執着, 不畏困難, 和樂觀的生活態度所感動! 感動之餘, 感謝她的報紙給俄州華人帶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對華人社區活動的報道。 讓俄州華人感受到自己在社區里不孤獨寂寞。 浦瑛女士兢兢業業的工作帶給俄州華人一份快樂和輕鬆。祝願《伊利華報》越辦越好!         作者余明

 
 
 

會員談感受

作爲一個《伊利華報》的熱心讀者,我知道浦瑛社長兼住主編爲辦好這份華報,持之以恆地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八個春秋。4月4日這天,我有了一個近距離和她交流的機會,聽她探討“事業與家庭”的方方面面,感到很高興。我爲她快人快語、活躍的思維、和不知彼疲倦的工作態度所感染,聽浦瑛講她本人以及她採訪、接觸到的人物,如何平衡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故事,在場的朋友和我一樣産生了很多共鳴。我們都同意她的觀點:把困難和挑戰看成是對事業不斷追求的動力;把責難和挫折當做經驗敎訓眞心面對;把朋友和工作團隊看成是事業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把家庭和兒女視爲心目中最珍貴的財寶。我爲能參加“匯友軒” 這第一次有意義的聚會而感到欣慰,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再聽浦瑛講事業和家庭的續篇。
   蒙燕

    很榮幸能參加匯友軒的第一次聚會. 在豐盛的晩餐後, 和一群朋友一起聆聽伊利華報主編浦瑛談事業與家庭. 我非常欣賞浦瑛對媒體事業的熱忱和對生活的領悟. 浦瑛也勉勵大家快快樂樂的作每一件事, 高高興興的過每一天, 放下煩惱, 珍惜當下, 成爲幸福達人.
  Chichi Huang

     雖然座談會的題目為家庭與事業的平衡,蒲瑛在座談會所分享的人生經歷與智慧遠遠超過家庭與事業的範疇,聽眾可以從中體認到如何維持人生各方面的平衡所需的智慧,例如:如何在人生目標與環境現實中維持平衡?什麼時候該放下,什麼時候該執著往前?如何看待生活中難免遇到的麻煩人物?又如何懂得珍惜周遭那些能及時伸出援手的友人?蒲瑛從她將近一個十年(decate)的努力與每曰所接觸不同人物的生活體驗當中向聽眾詮釋了何為"眼界決 定他人生的境界"如何藉著看人事物角度的轉變來改變我們對人事物的心態,進而提昇我們的心境以面對環境中的各樣挑戰。她的講演為"滙友軒"的交流活動帶入一次令人難忘的高潮,也提高了會友們對未來的座談活動的期待。
   張聖智與李式敏

     4月4日,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匯友軒"舉行了第一次正式的活動。我們有請到伊利華報的社長兼主編浦瑛女士與我們交流她在事業和生活上的心得與體驗。作爲伊利華報的創始人,儘管風波種種,挫折不斷,她從不放棄,執着的追求自己的事業,如今這份享譽俄州的華文報紙不僅發行量的蒸蒸日上,並且已經成功的發行了154期。在生活上,身爲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敎育子女,把她們培養成有思想有主見的人。不僅如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浦瑛那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豁達睿智的心理狀態。這種成熟與開朗讓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能發現更深刻含義與更獨到見解。整個活動中,所有匯友軒的成員都在歡聲笑語中得到了關於事業家庭和人生的啓迪。 5月2日,匯友軒將會舉行第二次活動。下一次,我們將請在哥倫布久負盛名的王德輝醫生來給大家講解關於健康養生及中醫調理的相關內容。
   商博童

    我很高興認浦英女士。跟她在一起,有一種喜悅洋洋的感覺。她常常笑容滿面,看到她,人也會開心很多。四月四號,她特別從克利夫蘭開車來哥倫布市參加我們會友軒第一次的聚會, 並與我們分享事業與家庭。她因為一分理想,一分堅持; 身兼數職,又是主篇,又是記者,又是媽媽,又是妻子,風塵僕僕,來來回回,為的是大家有一份好的報紙看,作為知的橋樑。我從心裡敬佩她,感謝她。
    李佩芬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