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辛辛那提消息 

 

靑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溫家寶總理出席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紀實
 
 

12月19日,在經歷了複雜曲折的協商後,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取得了重大積極成果,發表了《哥本哈根協議》,堅定維護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所確立的基本框架和一系列原則,進一步明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及分別應當承擔的義務和採取的行動,表達了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資金、技術和行動透明度等問題上的共識。
    從12月16日至12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近60個小時內,與有關國家領導人展開了密集的會談和協商,力推談判進程不斷向前。隨行採訪的記者耳聞目睹了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進程的跌宕起伏、協商談判的艱辛曲折,更見證了溫家寶總理以誠意、信心、決心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充分展示中國謀發展、促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上,溫家寶總理髮表了重要演講,宣示了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呼籲各方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在會場內外錯綜複雜的形勢下,溫家寶總理迎難而上,積極行動,以最大的政治意願和耐心,在與會各方中穿梭斡旋,溝通協調,尤其在會議面臨可能無果而終的關鍵時刻,親自出面與有關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最終推動了《哥本哈根協議》的達成。
    歷史將銘記,中國政府爲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最重要的是迅速凝聚共識”——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溫家寶總理以誠意、決心和信心穿梭斡旋,溝通協調,彌合分歧,擴大共識
     17日早晨6時,溫總理來到餐廳吃早餐。他一邊吃飯,一邊聽取有關情况彙報。192個國家之間的談判,情况瞬息萬變。
    8時30分,溫總理精神抖擻地步入會見廳,開始投入當日緊張而密集的會晤中。第一位客人是東道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溫總理首先肯定了丹麥爲籌辦會議作出的巨大努力,表示中國將全力支持東道主工作,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成果。溫總理的話令拉斯穆森感到些許寬慰。他提到,各方分歧巨大,至今還沒有一個可供各方磋商的基礎草案。話語間流露出對談判進程的深深憂慮。
    溫總理十分理解東道主的壓力,他把各方分歧歸結爲四個焦點問題,即基礎案文、資金、長期目標和“三可”問題,並誠懇地建議採取務實態度,在兩個工作組主席已經提出的案文基礎上,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把共識部分鎖定下來,分歧部分留作以後討論,這也許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如果能形成這樣的決議,也是會議的一個成果。
     拉斯穆森非常感謝溫總理的建設性意見,他説,如果其他領導人都能像中國總理這樣積極努力,會議就會取得成果。
     送走拉斯穆森,迎來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潘基文對會議進程停滯不前也很擔憂,認爲會議無果而終的結局是不能接受的。溫總理説,要讓近200個國家在剩下不到兩天的時間里,彌合巨大分歧是不現實的。中國和世界人民都期待會議成功,目前最重要的是迅速凝聚共識。可以考慮搞一個反映各方共識的政治性文件,重在明確政治意願,肯定會議成果,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希望。
     溫總理特別強調,決議起草和磋商必須公開透明,聽取各方意見,尤其要重視發展中國家的關切,希望聯合國發揮重要作用。潘基文若有所思地點着頭。
     至此,溫總理向東道主和聯合國闡明瞭中國政府對這次會議成果的總體考慮和操作建議。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溫總理的意見是富有遠見、切實可行的。
     11時,溫家寶總理前往巴西總統盧拉下榻的飯店。此前,盧拉曾提議“基礎四國”領導人舉行早餐會,但因印度和南非領導人方面存在技術困難而取消。溫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後,主動提出與盧拉總統舉行雙邊會晤。兩位老朋友握手擁抱,親切交談,一致認爲中巴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存在廣泛共識,要堅定地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維護共同利益,同時與有關各方加強溝通協調,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時至中午,溫總理匆匆返回雷迪森飯店,他要集體會見小島國代表馬爾代夫總統納希德和格林納達總理托馬斯、非洲國家代表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欠發達國家代表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和77國集團代表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歷史上同非洲國家、小島國和欠發達國家有相同或相似的遭遇,雙方感情相通、道義相合。溫家寶總理與他們圍坐一圈,傾心交談。
資金問題是這些國家最關心的問題。某大國代表曾説不會把錢給中國。針對這種説法,溫總理表示,中國一直呼籲發達國家切實履行資金承諾,但絶不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爭一分錢的資金,而且將一如旣往地在南南合作和雙邊框架內向欠發達國家提供援助,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物質和能力支持。
    溫總理對一些小島國脆弱的生存環境深表同情,理解他們在全球溫控方面的特殊訴求,詳細介紹了中國的減排努力和對哥本哈根談判的考慮。溫總理表示,爲體現誠意,中國願意在2050年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問題上照顧小島國的關切。中國在會議進程中將切實維護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權益。
     隨後,溫總理熱情地邀請他們共進午餐。賓主們圍坐在飯桌上,邊吃邊談。這是溫總理在哥本哈根時間最長的一次會見,超過了兩個小時。客人們認爲,溫總理的講話入情入理,中國爲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巨大努力,發達國家的指責是不公平的。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應對氣候變化不能以犧牲發展爲代價。發展中國家應該加強溝通和團結。
    英國、德國、日本都是發達國家,在發展節能環保、緑色經濟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術,希望在推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上發揮領導作用,但對發展中國家的國情缺乏瞭解,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切實際,有欠公允和平衡。
    17日下午,溫總理先後會見了英國首相布朗、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就有關問題做了耐心細緻的工作。
    溫總理説,哥本哈根會議已到關鍵時刻,各方不能再繼續相互指責,更不能討價還價,這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從大局出發,迅速凝聚共識,擱置爭議,共同爲會議取得成果作出努力。
    溫總理強調,中國自主宣佈的減緩行動目標不附加任何條件,也不同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挂鈎,也不容談判。我們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實現目標,甚至會做得更好,這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國願意就增加自主減緩行動的透明度開展磋商與合作,也願意將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作爲努力的方向,這一切體現了中國極大的誠意。
     溫總理強調,發展中國家的主要任務是消除貧困和發展經濟,但也不能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爲代價;發達國家應給予理解和支持,並在資金和技術問題上履行承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要密切溝通協作,爭取會議取得最好結果。
     雖然在一些問題上雙方意見有分歧,但始終進行着坦誠、深入的對話,因爲這是增進瞭解、擴大共識的唯一正確方法。
      每一場會見都超過了預定時間。溫總理在送走布朗後,對久候了的默克爾表示歉意:“實在對不起,總理女士,讓你久等了。”默克爾風趣地笑着説,剛纔布朗從你這里離開時“撞”上我,也説了同樣的話。會議室里發出了一陣輕鬆的笑聲。
     結束了一系列會晤後,溫總理立即指示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舉行記者會,詳細介紹溫總理會見各方領導人的情况,講明在哪些問題上中國是必須堅持的,哪些是願意靈活處理的。200多名中外記者與會,迅速將中方最新立場和與各方接觸情况向世界作了充分報道。中國以實際行動做到了公開和透明。
    17日晩8時,溫家寶總理出席了丹麥女王瑪格麗特舉行的晩宴,這標誌着領導人集體活動日程拉開帷幕。
     但是,在這個宴會上,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外國領導人無意中向溫總理提起,某國將在宴會後召開小範圍領導人會議,商議新的案文。這位領導人手中的與會國家名單上,赫然寫着中國。這引起了溫總理的警覺,旣然中國也在其列,爲何沒有接到通知。他從一些相關國家領導人那里得到進一步證實,確有這個會議,但召集方一直未通知中國,十分蹊蹺。
     會議開幕以來,曾發生過個別或少數國家抛出案文,引發各方強烈不滿的事件,因爲這有悖于公開、透明的原則。溫總理感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即離席趕回飯店,召開會議硏究對策。
     奉溫總理指示,何亞非副部長立即趕到“會場”,對召集方這種別有用心的做法提出強烈不滿,表示一定要公開透明,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強加於人,否則很有可能導致會議無果而終。
      與此同時,各種傳聞和謡言紛至沓來:一些發達國家暗中串通,準備加大力度向中國施壓;新興發展中大國竭力阻撓,很可能導致哥本哈根會議失敗;發達國家因不滿中國不接受“三可”,拒絶向小島國提供更多資金;髮展中國家陣營正在分裂;某某大國打算獨自提出案文等等。種種迹象表明,情况越來越不容樂觀。
    當天夜里,風刮得更緊。各方都在做着最後的準備。
     “最重要的是迅速凝聚共識”——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溫家寶總理以誠意、決心和信心穿梭斡旋,溝通協調,彌合分歧,擴大共識
    17日早晨6時,溫總理來到餐廳吃早餐。他一邊吃飯,一邊聽取有關情况彙報。192個國家之間的談判,情况瞬息萬變。
     8時30分,溫總理精神抖擻地步入會見廳,開始投入當日緊張而密集的會晤中。第一位客人是東道國丹麥首相拉斯穆森。溫總理首先肯定了丹麥爲籌辦會議作出的巨大努力,表示中國將全力支持東道主工作,推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成果。溫總理的話令拉斯穆森感到些許寬慰。他提到,各方分歧巨大,至今還沒有一個可供各方磋商的基礎草案。話語間流露出對談判進程的深深憂慮。
      溫總理十分理解東道主的壓力,他把各方分歧歸結爲四個焦點問題,即基礎案文、資金、長期目標和“三可”問題,並誠懇地建議採取務實態度,在兩個工作組主席已經提出的案文基礎上,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把共識部分鎖定下來,分歧部分留作以後討論,這也許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如果能形成這樣的決議,也是會議的一個成果。
      拉斯穆森非常感謝溫總理的建設性意見,他説,如果其他領導人都能像中國總理這樣積極努力,會議就會取得成果。
     送走拉斯穆森,迎來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潘基文對會議進程停滯不前也很擔憂,認爲會議無果而終的結局是不能接受的。溫總理説,要讓近200個國家在剩下不到兩天的時間里,彌合巨大分歧是不現實的。中國和世界人民都期待會議成功,目前最重要的是迅速凝聚共識。可以考慮搞一個反映各方共識的政治性文件,重在明確政治意願,肯定會議成果,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希望。
     溫總理特別強調,決議起草和磋商必須公開透明,聽取各方意見,尤其要重視發展中國家的關切,希望聯合國發揮重要作用。潘基文若有所思地點着頭。
     至此,溫總理向東道主和聯合國闡明瞭中國政府對這次會議成果的總體考慮和操作建議。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溫總理的意見是富有遠見、切實可行的。
      11時,溫家寶總理前往巴西總統盧拉下榻的飯店。此前,盧拉曾提議“基礎四國”領導人舉行早餐會,但因印度和南非領導人方面存在技術困難而取消。溫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後,主動提出與盧拉總統舉行雙邊會晤。兩位老朋友握手擁抱,親切交談,一致認爲中巴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存在廣泛共識,要堅定地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維護共同利益,同時與有關各方加強溝通協調,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
      時至中午,溫總理匆匆返回雷迪森飯店,他要集體會見小島國代表馬爾代夫總統納希德和格林納達總理托馬斯、非洲國家代表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欠發達國家代表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和77國集團代表蘇丹總統助理納菲阿。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歷史上同非洲國家、小島國和欠發達國家有相同或相似的遭遇,雙方感情相通、道義相合。溫家寶總理與他們圍坐一圈,傾心交談。
     資金問題是這些國家最關心的問題。某大國代表曾説不會把錢給中國。針對這種説法,溫總理表示,中國一直呼籲發達國家切實履行資金承諾,但絶不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爭一分錢的資金,而且將一如旣往地在南南合作和雙邊框架內向欠發達國家提供援助,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物質和能力支持。
      溫總理對一些小島國脆弱的生存環境深表同情,理解他們在全球溫控方面的特殊訴求,詳細介紹了中國的減排努力和對哥本哈根談判的考慮。溫總理表示,爲體現誠意,中國願意在2050年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問題上照顧小島國的關切。中國在會議進程中將切實維護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權益。
    隨後,溫總理熱情地邀請他們共進午餐。賓主們圍坐在飯桌上,邊吃邊談。這是溫總理在哥本哈根時間最長的一次會見,超過了兩個小時。客人們認爲,溫總理的講話入情入理,中國爲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巨大努力,發達國家的指責是不公平的。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應對氣候變化不能以犧牲發展爲代價。發展中國家應該加強溝通和團結。
    英國、德國、日本都是發達國家,在發展節能環保、緑色經濟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術,希望在推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上發揮領導作用,但對發展中國家的國情缺乏瞭解,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切實際,有欠公允和平衡。
    17日下午,溫總理先後會見了英國首相布朗、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就有關問題做了耐心細緻的工作。
      溫總理説,哥本哈根會議已到關鍵時刻,各方不能再繼續相互指責,更不能討價還價,這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從大局出發,迅速凝聚共識,擱置爭議,共同爲會議取得成果作出努力。
     溫總理強調,中國自主宣佈的減緩行動目標不附加任何條件,也不同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挂鈎,也不容談判。我們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實現目標,甚至會做得更好,這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國願意就增加自主減緩行動的透明度開展磋商與合作,也願意將全球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作爲努力的方向,這一切體現了中國極大的誠意。
     溫總理強調,發展中國家的主要任務是消除貧困和發展經濟,但也不能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爲代價;發達國家應給予理解和支持,並在資金和技術問題上履行承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要密切溝通協作,爭取會議取得最好結果。
     雖然在一些問題上雙方意見有分歧,但始終進行着坦誠、深入的對話,因爲這是增進瞭解、擴大共識的唯一正確方法。
      每一場會見都超過了預定時間。溫總理在送走布朗後,對久候了的默克爾表示歉意:“實在對不起,總理女士,讓你久等了。”默克爾風趣地笑着説,剛纔布朗從你這里離開時“撞”上我,也説了同樣的話。會議室里發出了一陣輕鬆的笑聲。
     結束了一系列會晤後,溫總理立即指示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舉行記者會,詳細介紹溫總理會見各方領導人的情况,講明在哪些問題上中國是必須堅持的,哪些是願意靈活處理的。200多名中外記者與會,迅速將中方最新立場和與各方接觸情况向世界作了充分報道。中國以實際行動做到了公開和透明。
     17日晩8時,溫家寶總理出席了丹麥女王瑪格麗特舉行的晩宴,這標誌着領導人集體活動日程拉開帷幕。
    但是,在這個宴會上,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外國領導人無意中向溫總理提起,某國將在宴會後召開小範圍領導人會議,商議新的案文。這位領導人手中的與會國家名單上,赫然寫着中國。這引起了溫總理的警覺,旣然中國也在其列,爲何沒有接到通知。他從一些相關國家領導人那里得到進一步證實,確有這個會議,但召集方一直未通知中國,十分蹊蹺。
    會議開幕以來,曾發生過個別或少數國家抛出案文,引發各方強烈不滿的事件,因爲這有悖于公開、透明的原則。溫總理感到此事非同小可,立即離席趕回飯店,召開會議硏究對策。
     奉溫總理指示,何亞非副部長立即趕到“會場”,對召集方這種別有用心的做法提出強烈不滿,表示一定要公開透明,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強加於人,否則很有可能導致會議無果而終。
     與此同時,各種傳聞和謡言紛至沓來:一些發達國家暗中串通,準備加大力度向中國施壓;新興發展中大國竭力阻撓,很可能導致哥本哈根會議失敗;發達國家因不滿中國不接受“三可”,拒絶向小島國提供更多資金;髮展中國家陣營正在分裂;某某大國打算獨自提出案文等等。種種迹象表明,情况越來越不容樂觀。
當天夜里,風刮得更緊。各方都在做着最後的準備。
    “向世界傳遞信心和希望”——全世界都在注視着哥本哈根,中國堅定地發出推動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的聲音和承諾
     18日8時30分,溫總理在出席領導人會議前,與剛剛抵達的印度總理辛格舉行會晤。
     中印是發展中大國,又是鄰國。雙方能否在關鍵時刻密切合作,不但關係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影響到會議的進程。
    溫總理與辛格是老朋友了,這是年內他們第二次見面。兩國總理都深刻認識到,只有團結合作,才會有眞正和諧、發展、繁榮的亞洲世紀。這需要政治家的高瞻遠矚、膽識和魄力。
    溫總理主動介紹了一天來會議進展的情况,並談了對會議形勢的看法,徵求辛格的意見。辛格被溫總理的誠摯言行所感動,他表示完全贊同溫總理所談,認爲印中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有着廣泛共識和共同利益,對兩國在推動會議談判進程上的合作表示滿意。兩國總理確定,無論出現什么情况,中印都要密切保持溝通和協作,堅定地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位于哥本哈根市南部的貝拉中心,是北歐最大的會展中心。這里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主會場。
     上午9時45分,溫總理提前抵達會場,舉世矚目的領導人會議定于10時開幕。然而,時辰已到,東道主和聯合國秘書長卻踪影全無,主席臺上空空如也。人們紛紛猜測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但始終沒有任何人出來説明。
     一些外國領導人紛紛前來同溫總理打招呼,溫總理與他們友好地寒暄。時間一分一分地流逝,消磨着人們的熱情和期待。
     見此情形,溫總理當機立斷,提議“基礎四國”領導人再次碰頭。這時,工作人員已經來不及安排會議室了,四國領導人就在會場外的大廳里,圍坐在一張茶几旁交換看法,決心在最後一刻努力爭取會議有個成果。
    時針指向11時30分,會議主席拉斯穆森終于宣佈會議開始。拉斯穆森請溫總理第一個發言。在掌聲中,溫總理健步走上講臺,表情從容、淡定、堅毅。他發表了題爲《凝聚共識 加強合作 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歷史進程》的演講,通篇只有2000多字,但是內容豐富、立意高遠、充滿感情。
     “此時此刻,全世界幾十億人都在注視着哥本哈根。我們在此表達的意願和做出的承諾,應當有利于推動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站在這個講壇上,我深感責任重大。”溫總理的開場白道出了世界人民的心聲,表達了中國政府高度負責的態度。溫總理接着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貢獻,提出了推進氣候談判的“四項主張”。最後,溫總理提高了嗓音,向世界承諾:“中國政府確定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採取的自主行動,是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挂鈎。我們言必信、行必果,無論本次會議達成什么成果,都將堅定不移地爲實現、甚至超過這個目標而努力。”
     溫總理提出的上述主張反映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訴求,合情合理,旣立足當前,又面向未來,同時兼顧各方,在會議面臨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指明瞭方向,有力地維護和推進了談判進程,贏得廣泛贊同。
    溫總理的演講贏得了會場內長時間的掌聲。一些國家領導人主動起身,與溫總理握手錶示祝賀。
    “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在會議面臨可能無果而終的關鍵時刻,中國政府以卓有成效的努力推動了《哥本哈根協議》的達成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領導人的會晤自然成爲各界關注的焦點。
    溫總理與奧巴馬的會晤安排在奧巴馬的發言結束後,在會場後面一個用帷幕和鋼架搭成的簡易會議室里舉行。
     兩國領導人就應對氣候變化會議成果、長期目標、“三可”等焦點問題坦誠、深入、務實地交換意見,雙方都表達了各自的觀點,但同時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雙方贊同大會要儘快達成一項政治協議,並保持合作。隨後,兩國領導人指示各自談判代表進一步進行磋商,並約定當天晩些時候再次見面。
    在與奧巴馬會晤後,溫總理立即指示中方談判代表將中美會晤情况向“基礎四國”和77國集團通報,推動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一道,加快談判進程。
此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會議最後文件進行磋商,但由於各方意見分歧,談判難以取得進展。此時,已經大大超過了會議原定的閉幕時間。
     這時,有的國家甚至準備了會議一旦失敗的聲明。少數國家領導人甚至發表了不負責任的言論,指責中國。
      在貝拉中心,可以看到許多領導人行色匆匆,面色凝重。各記者開始收拾裝備,地上隨處可見丢棄的紙張。此時,人們更加關心丹麥政府將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方式,宣佈這場聯合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峰會以失敗吿終。
     在最後關頭,溫家寶總理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召開中國代表團會議,冷靜地分析形勢,認爲此時已不可能達成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但各方都清楚大會無果而終意味着什么,誰都不願承擔導致失敗的責任。溫總理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不能輕言放棄。他立即決定,約盧拉、辛格、祖馬再次會晤,作最後的努力。此時,奧巴馬也提出約溫總理進行第二次會晤。溫總理答應,在“基礎四國”領異人會晤後,即同奧馬會晤。
     不一會,四國領導人先後來到中國代表團安排的會場。人家一致認爲,現在會議有失敗的危險。四國可先就關鍵問題形成共識,在堅持原則、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基礎上,以最大的靈活性,再同美歐去談,要盡一切努力爭取會議有所成果。溫家寶總理特別強調,要與非洲國家、77國集團、小島國保持溝通,加強合作。
      18時50分,“基礎四國”領導人正在最後梳理共同立場,會場門外一陣騷動,美國總統奧巴馬推開大門走了進來。雖然中美雙方約定會晤的時間已過,但奧巴馬此時此地出現,還是讓大家感到意外。
      奧巴馬也感到有些唐突,一只腳跨入門內一只腳還在門外,他笑着問:溫總理,我是不是來得早了一點,我是先到外面等着,還是進來加入你們一起討論?溫總理站起身來,禮貌地表示歡迎他“加入”。奧巴馬頗爲感動,他先繞會場一周,與所有的人一一握手。然後在盧拉的左邊、溫總理的對面坐下。
      由於“基礎四國”此前都分別同美方有過接觸,彼此的立場已經很清楚了。溫總理首先表示要努力爭取會議通過一個決議,以肯定成果,凝聚共識。然後,就幾個關鍵問題向奧巴馬闡述了四國的立場。奧巴馬也向四國介紹了美國的最新立場。奧巴馬表示,雙方在這幾個問題上的措辭已經很接近了。接着,五國領導人繼續進行嚴肅認眞的磋商。
     門外的記者們一直在注視着場內的情景,有的隔着玻璃在拍攝。不久場內傳出一陣掌聲,經過磋商,“基礎四國”就協議表述的幾個重要問題同美國達成一致。美方表示願意出面徵求歐盟方面的意見。
     隨後,美國和歐盟國家進行了磋商,“基礎四國”也跟有關國家進行了磋商。然後,這個草案又在部分國家中進行了小範圍磋商。
      一個小時後傳來消息,有關各方已經就一份決議案文達成一致,將馬上提交大會表決。這時,離原定大會閉幕時間過去了9個小時。
因爲接下來的是程序性工作,各國領導人紛紛飛離哥本哈根,他們已經超額完成了出席領導人會議的任務。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最後的結果,決不是由一個國家或兩個國家説了算的,這是與會各國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從這些曲折而艱難的會議進程中,可以看出中國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近幾天來,雖然一些國際媒體對哥本哈根會議的成果存在不同的解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朝着正確的方向又前進了一步,向世界傳遞了信心和希望。中國爲此表現出了最大的誠意,盡了最大的努力,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近日,溫總理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中國願意同各方一道,以哥本哈根會議爲新的起點,加強履行承諾,加強合作,儘早完成“巴厘路線圖”談判,推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爲人類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應有貢獻。
      歷史又一次證明,人類最大的挑戰是人類自己。團結才有力量,合作才有前途。哥本哈根會議使中國登上了更高、更廣闊的世界舞臺,中國有理由驕傲,中國一定會更加努力!
     靑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哥本哈根會議是一個新的起點,從這里出發,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將不斷向前。

 
   
 
伊利华报转载新华社文章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