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海外的歷史足迹
中國作爲一個文明古國被西方熟知,是從中國古代鼎盛時期——唐朝開始的。所以唐人街,可以説是盛唐遺響乃至於傳統文化的最爲眞切的體現。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
通常又稱中華街、中國城、華人區或華埠。早在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記載:“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可能是關於唐人街最早的説法。過二百年後1872年。那一年志剛在《初使泰西記》中有:“金山爲各國貿易總彙之區,中國廣東人來此貿易者,不下數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又過十年,1887年,王咏霓在《歸國日記》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爲太平洋貿易總彙之區,華人來此者六七萬人,租屋設肆,洋人呼爲唐人街。
“唐人街”也是粵人華僑自創的名稱。
最初的唐人街是應商業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他們懷着對中華文明的景仰而對來自天朝上國的風物、商品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來自中國的僑民便將當地人喜愛的瓷器、絲綢等商品從祖國各地運到當地銷售。爲了經濟與生活的便利,在1850年前後,舊金山創建了最早在美國的唐人街。當年開發美國西海岸的華工初來異國,人生地疏,言語不通,因此他們便集中住在一起,團結互助,休戚與共
。起初,他們開設方便華工的小茶館、小飯鋪,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漸形成了華工生活區。後來,越來越多的當地人,也經常光顧這里,他們稱這里爲“中國鎮”,愛上了這里的中國飯菜。後來,“唐人街”成了繁華街道,街上除了飲食業外,刺綉、中國古玩等也都在當地享有盛名。
唐人街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華人在經濟上有了一定基礎,
開始辦起了華人子弟學校(敎學廣東話)因爲對自己的母語無法割捨,還有各種同鄉會 、俱樂部、影劇院等,成了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區。
每逢春節,這里均耍龍燈、舞獅子,爆竹聲中除舊歲,保留着中國傳統的種種風俗.
唐人街(中國城Chinatown)的變化
唐人街也被稱爲華埠或中國城(Chinatown)它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想念家鄉菜肴的聚會點。華人華商憑着精明的頭腦和多年來的辛勤耕耘,改善了生活,隨着華人經濟上的富裕,地位漸漸提高。福州人憑着勤勞和智慧,很多人在Chinatown及周圍開創了自己天地,事業非常成功。而新一代的技術華人移民已經是遠離唐人街,他們根據工作地點和孩子讀書學區爲主要目標。
唐人街的變化,從一個角度折射出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足迹,唐人街不再是一個封閉的、與當地社會完全隔絶的小圈子,它接受西方文明和現代文明的衝擊,華人從社會文化的邊緣移向主流.
早期華人爲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大家團結一致創立了有影響的華人團體中華會館,安良工商會,
在每年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舉辦慶祝活動,舞龍舞獅,拜神祭祖,訪親問友,保存中華風俗習慣,保持傳統觀念和傳統美德,如勤勞、善良、質樸、堅強等品質。新一代技術移民創辦的全美美華協會,美國科技協會,他們融入主流社會,參與政治舞臺和經濟建設。
唐人街象一扇窗子,華人從這是傳播着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同時期來的華人移民,他們以不同的形式,保持了民族特性,保持着華人在異國它鄉的傳統文化.而現在不能忽視在中國收養兒童的家庭,收養孩子的家庭提供給孩子兩國不同的文化,那些家庭也許就不會象傳統的海外華人家庭對孩子希望當醫生和律師,他們將會活躍在美國政治和經濟舞臺上。
華人在國外的唐人街Chinatown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成爲廣大僑胞生活與弘揚民族文化,體現東方華夏色彩的場所,
它對於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傳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有一種文化的歸屬感,生活在海外的華人更是如此。他們學會了珍惜自己的文化,願意精心地保持與保存中華優秀文化,唐人街(Chinatown)
成爲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的時候,它就有了更爲深遠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華人精神上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