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消息    

 

幸福快樂在哪里?

 

   早在二年前,由張正嫻女士介紹我認識了匹咨堡的陳世瑞王麗華夫婦,後來在一次幫助匹兹堡詩人黃翔先生搬家時,我有緣份和他們從相識到相知,彼此互相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得知陳世瑞王麗華夫婦在當地已經連續十年定期舉辦“幸福人生座談”活動,本報就曾在今年8月第92期對他們的“幸福人生座談”十周年慶祝活動進行過整版的專題報道,他們對“幸福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引起廣大讀者的很大反響。11月3日,張正嫻女士和我一起去匹兹堡送報紙,中午陳世瑞夫婦做了地道的台灣佳肴款待了我們,午餐上我們有機會再一次談到怎樣才叫人生幸福快樂。
    大家都同意人第一幸福是身體健康。其他各取所需,各取所愛;舉最簡單的例子:有的人講究吃,當他(她)吃到美味佳肴時,是幸福,有的人講究穿,當穿上漂亮的衣服時最快樂。
    而陳世瑞夫婦的幸福快樂在哪里?陳世瑞夫人王麗華説:我們學智慧,我很高興我能同我的先生同步學習同步成長,我們學會了以平常心做事做人,我們活得輕鬆簡單。我們和所有來美國求學的人一樣,當時我們來的時候忙上大學,考試,忙找工作,忙尋求好品質的生活。等到物質上的追求得到了,回頭一看時發現心卻空了。我們到底要什么?十多年前,我們開始信仰宗敎,一信宗敎就開始有了不同。走了十幾年,當走進宗敎只求智慧的時候,發現自己得益不少,心胸開闊了。當走了十幾年後,又走出宗敎時,我們又開始硏究儒家和道家等學問,這時發現自己心胸更加開闊了。在求智慧的時候,感到只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助人心,活在當下,這就是幸福快樂!
    另外,王麗華女士還有一個心願,這就是她希望等她的先生退休後,他們能一起到中國去講幸福人生。在陳世瑞先生還沒有到中國去之前,本報讀者可以常常讀到他專爲本報撰寫的關於人生幸福快樂的專題文章,聽他給我們詮釋人生幸福的意義並講解其中的道理。陳世瑞先生説了一句話:其實中國文化可以歸納成爲兩個字,這就是“道理”。(編者)
 
 

道理

 
   
陳世瑞
 

     “道理”是我們經常會用到的一個詞,但是深想一下,中國文化的基礎與內涵也就是這“道理”兩字,有趣的是,這兩個字可以合起來當一個詞來解釋,也可以拆開來當兩個字或者是兩個系統來看。春秋戰國時代,各種思想百家齊放,經過消化統一,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學與以老子爲代表的道學成爲後世思想的兩大主流,老子在他五千餘字的著述中,提出了以“道”爲本的宇宙論、政治論、人生論與宗敎論,他認爲宇宙的本源本是虛無的,但在虛無之中,卻隱含了一個無形無狀、偉大無比的力量,在這力量的自然引導下,宇宙萬物因而形成,而宇宙的運行也依從這力量的規律而變化,這力量就是道,道是客觀公正的,對萬物沒有偏愛的,它提供萬物成長的資源,卻無所求,因而引伸出人的行爲也應傚法,大道與自然,與宇宙達到和諧才能千秋萬世,永享太平。老子這個偉大的思想有其堅固的哲學基礎,但執行上的最大弱點就是方法論,如何達到這自然無爲的境界,如果不是上智之人,可能很難把握,因爲任何學習的方法,從“道”的角度來看,都是刻意有爲的。
     而同一時代的孔子,則正巧相反,直接提出了以社會和諧爲目的的務實方法論,他敎弟子如何做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生活,他提出以仁爲本的人生原則,與以禮爲本的社會原則,人的普世價値就在這“仁”上,仁也就是最圓融的人與人的關係,因爲他強調的是實用方法,所以並沒有很深的哲學理論。
    也許是受到老子“道”的影響,孔子以後的儒家學者,包括子思、孟子等等,都盡了相當的心力希望將孔子的方法論提陞爲哲學論,尤其是中國人最崇尙的天人合一哲學論,經過一千多年不斷的改進,到了宋代的朱熹,集其大成,將儒學成就爲“理”學,也就是説儒家的方法合與人理,也合於天理。長期以來,儒家理學思想主導了中國文化的變遷,道學與儒家理學互相挑戰,互相融合,又衝突又統一,而中華民族自然也建立成“道中有理”“理中有道”,都有“道理”的民族意識。
“道” “理”的許多看法是對立的,舉例來説,今天我們社會經常表揚好人好事、孝子等,從理上講,做好事,行孝是人類行爲的目標,表揚好人孝子可以鼓勵其他人也朝着同樣的方向提陞,但從“道”的角度來看,這是捨本逐末,正好像社會已亂,好人與孝子才變得特殊,同時,這些表揚方式會鼓勵人做表面功夫,所以老子説“六親不和,有孝慈”,他提出的根本解決之道在“絶僞棄詐,民復孝慈”,領導如果能以身作則,不虛僞,不弄小聰明,不要嘴皮子,百姓自然就變得平和。
    讀者您看了這“道”“理”的兩個説法,您會贊同哪一個呢,很多讀者都會想,老子説得好,但表揚也不是壞事。這“道”“理”就融合成爲“道理”了。
   當然,“道”與“理”也不是絶對的對立,否則就無法融合統一了,舉個例説,在禮運大同篇中,一開始就説“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這“天下爲公”的思想從“道”和“理”兩方面都能接受,從道看,這天下爲公就是宇宙的平等無私,從理的角度來看,天下爲公表示我們生活的社會不是屬於個人的,所以我們要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等等人類行爲。道的宇宙無私就轉化成了人類無私的理了。這就更有“道理”了。
    從中國的文化發展來看,這道理的平衡互補起了相當的作用,就拿印度佛學引進到中國文化思想的過程來看,道學運用了佛學的“空”來充實道的“無”。儒學運用了佛家的“慈悲”充實了儒家的“仁愛”。所以我們就不難瞭解佛敎爲什么能在中國發展,而發展主流爲“菩薩道”與“解脫道”“悲智雙運”的大乘思想脈絡了。
    其實在當今現實社會中,適當地運用道理也是有相當助益的。在美國經常在大選中起關鍵作用的兩大問題---墮胎與同性戀,我們也可以來看看它們的道理,您如果贊成人有墮胎與同性戀權利的,那您的思想可能偏向于“道”,而反對的可能偏向于“理”,此刻重要的不是“道”對還是“理”對,而是怎樣找出一個和諧的“道理”,要找到這個道理,首先就要體悟大道,學習正理,多花點心思去瞭解我們先聖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資産-道理,然後將道理付諸于行爲,今天在台灣的許多政客,一到選舉就大打口水戰,他們實在該體悟一下孔子所説“巧言令色,鮮矣仁”的“理”,同時,在大陸提倡和諧社會時,與其大褂標語,不如領導以身作則,拿下開會、剪綵時西裝上戴的那朶大花,以更平實的方式去接近大衆,更能體現老子的大道吧。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