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匹兹堡/哥倫布消息    

 

鄭和與美洲之謎-逸史尋迹
李兆良先生查證鄭和曾否登上美洲大陸

 

 
  李兆良先生簡傳
      李兆良先生1969年來美國留學,74年畢業于普度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之後他到耶魯搞硏究,隨後又去了德州大學當副敎授。他于89年到93年在香港擔任生物科技硏究院副院長。
      李兆良先生自小酷愛中國文化,但大學時卻選讀生物學,而科學的訓練方法對他起到了啟發和推動的作用,使他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硏究項目中得益非淺。他93年再回到美國,開始從事他喜愛的事業,爲中西方傳統藝術,商業文化搭建橋樑。鄭和與美洲之謎也是他十多年來探索的一個主要課題。
      李兆良認為,中國文化能積累成今日的豐富多彩,是因為歷朝歷代很多異族文化入主中原後,而李兆良先生本人就是一位“多樣化”,他從事的是科學,可他愛好廣泛,他琴(二胡)書(書法)繪畫(美國動畫片)樣樣在行,李兆良先生已經朝着他喜愛的事業和他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走着。
      李兆良博士現住在美國俄州哥倫布市,如希望對他有有更多的瞭解,請上他的網頁http://www.asiawind.com
 
     

 
在美國東海岸幾百哩內陸,一個人口稀少的小鎮,出土了一塊毫不顯眼的,直徑7厘米的黃銅圓牌,設計非常簡單,中間一個小方框凸鑄着“大明宣德委錫”六個字。
      古文“錫”與“賜”通, 這是否鄭和第七次遠航時候受明宣宗委賜給外國元首的“金牌”,宣喩宣宗皇帝登基改元的物件?是否証明鄭和艦隊到過美洲?美國俄亥俄州的李兆良博士提供一些新的背景資料讓大家參考,判斷。
      按照明史,歷代皇帝登基改元,均派使節向外國通吿。明宣宗年號宣德(1426-1435),此即他於1430年任命鄭和出洋的主要原因。宣宗的金牌信符, 只有代表明朝皇帝的最高使節, 如鄭和或他的副領和外國元首級領受人才有資格持有。宣宗以後,中國閉關400多年。直到1850年後才開始有比較多的中國人來美,早期華人移民都是在西部尋金或建鐵路的勞工,金牌出土當地的鐵路是黑奴和囚犯建的。華工與來往中美間的傳敎士也不太可能帶這樣的物品來美國,因爲它沒有什么經濟價値或藝術價値。直到今天,該小鎮只有四個華人,當然沒有中國文物店。金牌的歷史重要性對沒有看過鄭和艦隊的外國人來説是完全陌生的。這樣的“金牌”當時應該不只一個。但在中國也很少,因爲通常下一任的皇帝都把它收回,熔鑄新銅器,錢幣和兵器。而鄭和出使經過的國家幾乎都被外國佔領掠奪過,文化受到極大摧殘,這種平凡的銅牌,留下來的機會也不大。
      這塊“金牌”(其實是黃銅做的) 埋在四英寸的土里,經過近六百年,並沒有明顯銹蝕的徵象。只是表面牢牢地結上一層泥土。金牌實際是黃銅造的, 含有鋅,錫,抗腐蝕性比較強。宣德年間,中國第一次比較大量生產黃銅,鑄造了有名的宣德爐。宣德銅錢也出現了黃銅。化學分析結果顯示這面金牌的銅,鋅,錫分布不平均,明顯是黃銅初期技術未完善之故。假若今天要偽造同樣的黃銅器,還不一定會仿得如此粗糙。
      這面金牌出土地點原來是扎勒基(Cherokee)土人的主要部落,也是他們與歐洲第一批移民激烈戰鬥的戰場。兩百多個扎勒基土人被屠殺。幾十里內,所有村莊被毀。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後,政府無法付軍餉,就把扎勒基人的土地分給士兵。再引起了兩者的沖突,扎勒基人再一次遭到屠殺, 此地遂為歐洲移民佔領。1838年,所有密西西比河東部的印第安人被強迫遷徙遠離原居留地千里以外的奧卡荷馬州,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Trail of Tears”(淚之軌跡)。以上推斷,金牌的原主如果不是歐洲人,就是扎勒基人,他們在戰爭慌亂中丟失金牌,從此金牌下落不明,直到最近出土,由李兆良博士認出它的歷史重要性。但為何金牌在內陸扎勒基人的原居留地出土?是否他們從靠海岸的土著處得到?這又引出另一段故事。
      扎勒基人的鄰居,靠海岸的卡托巴族(Catawba)是北美最擅製造精美陶器者,每家都有陶人。其中某些陶器式樣,極似三足宣德爐。卡托巴族與扎勒基族旣是敵對,也有貿易關系。歐洲各國,特別是英國,對中國的瓷器極極為愛好。千方百計要獲得技術。1712年耶穌會傳敎士把景德鎮的造瓷技術用書信吿知歐洲,但歐洲仍不會從礦土提煉瓷土。直到1768年,英國才從卡羅萊納進口白瓷泥,成立了第一家瓷器廠。即使如此,18世紀的英國瓷器,仍然無法與中國瓷器競爭。而同時的卡托巴土著,已經會造很好的陶器,與美洲西部的印第安人的陶器,大大不同。當地的歐洲移民也會生產類似明朝式樣的陶瓷。為何其他方面還是新石器時代的美洲土著和資源短缺的歐洲新移民能超越工業革命時代的大陸歐洲人呢?
中國陶瓷工藝已經有近一萬年歷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有趣的是瓷器的原料,扎勒基語的英文音譯為unaker,與中國南方方言“堊泥" 發音相類。“堊土" 一詞中國山海經里已有,沿用至明朝,堊泥是南方方言,更貼切代表瓷土加水操作的實際。清朝以後,堊土改稱為瓷土,高嶺土等。據景德鎮的瓷器工藝資深人士,鄭和當年不只帶了瓷器作禮品,也同時帶了“堊泥" 做成的“白墩子" (泥磚) 作演示瓷器的原料。Unaker另一可能是 “漚泥". 原礦土需調水,“漚"一段時間,方可應用,此均景德鎮陶瓷經驗人士所談,尙需証實。鄭和當年出海,帶領各類型的技工船員近三萬人, 包括木匠,鐵匠,裁縫,馬夫等等。除絲綢,茶葉外,陶瓷為三大禮品之一. 有陶瓷工隨行,是很可能的。有陶瓷工,就會帶陶瓷泥磚. 比較中,美,歐三地陶瓷的發展史,是否能得到一點啟示呢?
      扎勒基人古時候有兩面族旗,白底上有紅色北斗星的為文旗,顏色相反的是武旗。
      除了北斗星以外,扎勒基人沒有其他天文星座的記錄。要認得星座,需要長期觀察和文字記錄。扎勒基人的文字是後來歐洲人幫忙創造的。而另一方面,中國自春秋時代就有觀星的記錄。周朝就以北斗作為帝星。自宋,金,元,明,至清以來,皇帝的儀仗中,北斗星旗是必有的,而且是居中的。而明朝皇帝特別信奉道敎,北斗是道敎的主要符徵。鄭和航海的牽星板是以北斗星做緯度測定的。文武旗的設立也是在海上通訊的主要工具。即使今日,中國各地用北斗,七星命名的器物,地名,隨處可見。反觀其他世界各國,包括美國歷代旗子,在十九世紀以前,沒有一面是用北斗的。扎勒基人也有兩位酋長,一掌文,一掌武。明朝與扎勒基人的制度為何如此相似,是値得推敲的。
      根據明史,鄭和于1433年在印度逝世,不過也沒有物証。南京鄭和墓里面埋葬的是否本人,還是有爭議的。
      六百年了。假若鄭和的艦隊眞正來過美洲,他們接觸到的應該是美洲土著。由於美洲土著沒有文字記載,而鄭和當年的記錄又被燒毀,散落不全。要尋找確實的証據, 非常困難,許多線索,均需要靠推理。以上各點,金牌是一個特殊個別的例子。陶瓷是一個普遍的例子。鑄銅與造瓷,都是明代中國有特殊飛躍的兩項技術,很具代表性。此外,語言習慣的痕跡都有値得進一步探討的意義。這段懸案,就像一塊很大的拼圖,需要眾人大膽假設,小心求証。完全相信史書記載,恐怕還是不能得到全貌罷。以上的推想,離開立論還早,需要更進一步的硏究,希望有識之士,能放開胸懷,也別把結論下得太早。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