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華報  成長  心路歷程

七年前                   七年過去了

回顧與展望 慶祝《伊利華報》創辦七周年

     七年過去了伊利華報又成長了一歲,在喜慶華報創辦七周年的時刻,本報的新老朋友還有讀者80多人在10月9日晩7點相會在AKRON的YELLOW TAIL餐廳,歡聚一堂,共同回顧和見證《伊利華報》走過的7年風雨路,並祝福《伊利華報》再次踏上征途向成功繼續邁進。當天的晩會來由來自匹兹堡創辦 “幸福人生講座” 並將這個活動堅持了十一年的陳世瑞先生主持,還邀請了匹兹堡著名的盲人女敎師凱文女士來爲我們主唱中外歌曲,同時還有來自中國濟南的武術大師譚強和王炳文爲們表演了武林絶技,讓我們大家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晩。
      當我在準備籌備今年的報慶活動和寫年度總結時總是懷有一絲惆悵,因爲太希望看到華報每年都應該有的發展和成長,哪怕是向前走出的小小一步。但今年的實際情况恰恰是由於受到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造成華報賴以爲生廣吿量的大量減少和印刷費用等成本和其他開支的上昇這些不可控制的因素,讓我們的報紙從原來24版面減縮成了今天的16版面。但是幸運的是,比起衆多的那些已經倒下和“犧牲”了的報業同行,華報在這樣一種低靡經濟嚴冬的環境下依然還能“活着”。近期回國參加“世界華文媒體論壇”時,縱觀到會的海外代表,大家也都是剛剛從各自困境中冲殺出來的幸存者。還能生存應該是不幸中的大幸,活着,就有希望!即便經濟迫使華報的版面繼續減少,華報還是一定要繼續辦下去!嚴冬時的蟄伏代表了生命的不屈,預示着當經濟復甦的春風吹來時,華報一定會再次展示出自己的生命力邁向成功的彼岸。這里我要感謝陪伴華報走了七年的編輯部成員,BEN,元華還有一直不離不棄地支持華報的讀者和始終如一幫襯我們的廣吿客戶。今天本報値得驕傲的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許多讀者已經把華報當作可以傾吐忠言的知心朋友和請求幫助的平台,如果人能爲他人解決困難那是多么快樂的事情。
     回顧我自己,來美國一晃也有18年了。當時來美國和所有的陪讀太太一樣,餐館打工,支持丈夫讀書,在家養兒育女。我記得當時我十分敬佩一位每周和我一起在餐館打工一天在上海護士長,大家都叫她高太太,她到美國來的時候已經四十歲,但還在自學考護士執照,幾年後我去亞太蘭大看她,她已經自己建造了嶄新的老人院,她實現了她的夢想。記得她問過我,你爲什么要信佛敎,我當時回答她是:信敎是讓自己學智慧,她説這答案還不錯,不過,我信我自己。她的話給我很大啓發;因爲每一個人都在求生存,爲了謀生,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爲了生活的品質,那應該須去奉獻,去幫助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會覺得你的價値無限,你會覺得你活的精彩,你會覺得你的生命很有意義。
      回想我到美國後的十八年,雖然沒有進過正規學院的大門,可這社會大舞臺給我上了各式各樣的課程,辦這份小小報紙充實了自己和發掘自己的潜能,其實人眞的有無限的可能,只要你不怕做事,什么事也就會變得不那么難做。雖然這不像學校,學科目考試你所得分數來衡量,因爲做報紙,每一份報紙出版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人問我,你做過的那一期報是你滿意的,我總會説:是下一期,這是我的心願,也是我的信念。做報紙能讓我學到和懂得許多人生道理;學科上的滿分和你在工作還有人生的滿分,那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它們需要不同的條件、心態和能力。比如說:考試滿分,需要博聞強記、勤做考題。但工作滿分,需要團隊合作、互相幫助。而人生滿分,需要悠然自得、學會活在當下。考試能考滿分,但人生沒法打分。學習上優良能排名,但幸福不能排名。即使你有權優勢,幫助你打掃的阿姨木木無聞,你們倆誰幸福?我常聽到富翁擔憂,很少聽到阿姨失眠。就上個星期在匹兹堡一家小小中國餐廳吃飯,老闆娘對我説她的故事;剛到美國一無所有,記得她住在紐約,冰涼的公寓里,她的先生去打工,留下她和她剛出生的女嬰,她身體上痛加上孩子不停哭,她抱着她的BABY,説請不要哭了,你還有奶喝,我連吃的都沒有,但她發現她給她女兒喝的奶是不能放水在一起的時候,她才知道是她錯了。可是那時候人苦,但有希望,而現在什么都有,就是找不到自己要的快樂。
     華報走過七年,因爲有大家的扶持幫助也有不斷進取和向成功目標邁進的喜悅,雖然辛苦和經常面對困難的處境,但常常心頭會涌出幸福的甘甜。有人説一個人好的身體就是因爲她時常想好的,人的免疫系統就會分泌出好的有益健康的細胞來,現在也有醫學硏究證明癌症對大多數人講,是始來自于情緒,也就是心病。而我這七年,走過風風雨雨,遇到許到事情,認識了多少名師和交結無數益友。每個人沒有規定起步的時間,看的是你終點的收成。雖然目前華報還是處在求生存階段,但小小的華報能將華人團結一起,能宣傳中國文化,能讓大家看到華人自己的力量,而且又能提供窗口幫助他人,實在是在做一件快樂和値得做的事情。
    最近有這樣一件事:在不久本報大篇幅報道《大明宮》新聞後,我就收到一位不知名學生的來信:
    “浦瑛您好,我是一名留美的學生。之前在網上看到關於劉XX參加大明宮的首映式的報道,想問您瞭解一點事情。
    本人因她的兒子李根向我借錢不還的事情已經沒錢繼續上學,休學在家,多次打給他都沒有回應,甚至已經停機。推延説會還錢但後來音訊全無。能否請您給我一個她的聯繫方式,如有不便,請多諒解,實在找不到任何辦法可以聯繫上他們。請幫忙。”
     收到這樣的信件雖然讓人感到有些唐突和哭笑不得,但細想起來,一名陌生人能向我們寫信求助,不恰恰證明瞭讀者們對我們報紙的信任和華報的影響力和範圍已經很大程度的超出了我們自己畫出的框框?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名詩,揭示了世間萬物的生死和發展規律,誠然,“沉舟”“病樹”是常有的事。沉船事件發生後,千帆仍然浩浩蕩蕩;這里的樹木枯敗了,那邊的樹林還十分茂盛,不論碰到什么樣的困難或挫折,永遠保持一顆生機勃勃的樂觀向上的心態是最重要的。讓我們的心中永遠留住這春天的美景,念念向善、念念向生!華報也一定會再展鴻圖!
    面對已有七年的《伊利華報》我堅信,有各個華人社區讀者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和廣吿商家的鼎力相助,有華報團隊的共同努力,《伊利華報》一定可以走出目前的困境,迎來新的春天。到明年的今天,我一定要請更多的朋友參加《伊利華報》八周年的慶典!
 

從餐館裹的"Bus GIRL"到今天報紙發行人

 (本文刋登在2003年1月20日伊利華報)
 

     我曾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過.是一顆平常心安頓了我的心靈。我為我自己高興,在我四十歲,找到了我要走的路 在克里夫蘭創瓣一份屬於我們華人的報紙。這是一件喜事,但創業的路是艱難的,是我選擇去走,因爲她會讓我活的有方向。我發現成功者沒有秘抉,唯有信心、勇氣加不放棄。
  時間如流水,一晃在美國已有十多個年頭,還記得當時帶著幻想踏入這片土地,曾經為新土地的繁榮而興奮一時,但很快就被現實提醒。三十歲的我放棄了自己喜愛的演藝事業來美國“洋揷隊”,三十歲的我在一個不同語言和文化的新土地上,開始寫下了人生的新一頁。
  踏入美國的第三天,我便開始在中國餐館打工,我的第一份工是“BUS GIRL”,由於我的勤快,受到老闆賞識,才做了三天的“BUS GIRL”就被派到老闆新開的店去包外賣,那一連串的菜單讓我看了直發慌,這實在是和我在國內背“節目台詞”感覺大不相同;好在老闆娘對我十分照應,我在最短的時間學會接聽顧客的訂購電話。而先生則忙于學校和接送我打工,我一周打七天,四個餐館,有時甚至忘了下午該去那一個餐館打工。之前在上海想像的美國離我實在太遠了。我也曾猶豫過,是不是該回國,再回我自己熟悉的舞臺?傳統、文化再加上飲食方面的不適應,讓我堅持留在美國的那份勇氣’是對我先生那一份的愛,我甚至謝絕了朋友們在上海給我創業的好機會,一心期待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在這個我們視之為第二故鄉的美國,我們眞心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發展。往後的一年,我們欣喜迎接女兒的誕生,隔年又有了一個兒子,二個孩子陸續降臨,迫使先生還沒有等到拿博士學位就走入社會,一肩挑起一家四口的經濟重擔。
在我們黃金年華的這十年裏,我常常問自己,來美國値得嗎?在家帶孩子、操持家務,長輩們的話常常在耳邊響起:經濟上如果不能獨立,人格上也不能獨立。於是我在帶孩子的同時,尋求可以做一些二頭都能照顧的工作.在一九九七年,我開始代理推銷美國第一家直銷化妝品Mary Kay’藉此我也開始接觸了社會’認識了許多朋友,同時也發現無數來美華人除工作以外,很少有娛樂地方.於是我有了積極參與社區團體服務的念頭。
    由於自己學的是大眾文化管理,而且在上海文化單位服務多年,又有這方面的組織經驗,于一九九八年,我第一次接下了 “婦女節晩會” 的策劃工作,爲克城華人帶來了一縷濃濃的鄉情.隨後我也在當地一份報紙,開始撰寫克城華人在美國的成功實例。從此克城華人社團漸漸地知道了我這個人,於是接連在本地主持春節晩會、台灣地震義演等,並參與克城慈濟活動和協助耆英會舉辦活動等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要算是挑起2001年俄州工商、學術聯誼晩會的籌備與策劃重任了。六個月的奔忙,從節目的安排,舞臺設計到晩會的主持,我全心全力地付出。値得安慰的是’本屆晩會被協會評為十六年來最成功的一次晩會,得到了許多鼓勵和掌聲。我開玩笑地對自己說:我完成了我的“碩士論文”。
    2000年我受聘為“世界日報” 駐克城記者,藉由數萬字的新聞和人物報導,介紹克城達二十多個華人團體。此時使我更加體會到克城華人需要一份自己的報紙。克城當地曾經發行過兩份深受華人喜愛的報紙,卻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延續。這令我深切體認到’報紙要辦得成功,確實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
  我自認是一個很有福氣的人,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有許多朋友的援助,我還有二位美國母親,她們把我們當成一家人,經常得到她們溫暖的照顧。在她們的家牆上,還掛著一幅精緻組合成的我們全家人的照片。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她們總是在我們身邊。另外我還有一位九十高齡的忘年交,他常常用他的話勉勵我:GIVING &FORGIVIN0,讓我能時時記得反省自己。此時’在大家的支持下,我的十年美國路之後,叉將開啟嶄新的一頁!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