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到2008年,是時代劇變的30年,30年,足夠漫長
;30年,又極爲短暫,因爲它爲中國寫了一段改革的歷史,而這段歷史又是中華五千年華夏文明最輝煌的那個部分,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與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我記憶里的是後十五年,那是我踏上美國這塊土地之後。
我和許多來美國的華人一樣,帶着“兩個皮箱一個夢”來到美國,當時一到美國感受最深的就是在買任何東西時都會先用美金和人民幣折算,發現樣樣都貴,而我2009年一月在中國上海,我在購物的時候,我是拿人民幣再折算成美金,髮現上海樣樣都貴,這變化讓我心受抨擊。記得一位社會經濟學家認爲:一個社會的前行,一個國家的發展往往來自于深切的憂患意識,來自于對未來的清醒判斷與準確把握。那么人呢,應該是把握機會再加天時地利。
這次我在上海見到俄亥俄州中國中心的彭士杰先生,他一口標準的中國話以及他對中國文化的認同給我留下很深的影響。他對我説的第一句話是一切都是緣。我遞給彭士杰先生幾份伊利華報,彭士杰先生幾乎認識所有在華報上的公衆人物,彭士杰先生客氣地問我要了報紙,説是要放在他辦公室的圖書館里,我們十分愉快地交談,午餐時候到了,他請我留下吃飯,我説我已經和我的朋友在上海城皇廟有約,如果您不介意就和我們一起去,彭士杰先生爽快答應,這下他又認識了宋美瑛和馮偉剛。在餐座上,馮偉剛接到一個來電,當馮偉剛説他在陪美國伊利華報社長浦瑛吃飯時,對方説他知道華報,他曾經在克利夫蘭工作過,他的名字是來耀雲,是海歸,一旁的彭士杰先生又對我説,這就是緣。想想世界這么大,一個小小的餐桌上,無意的來電,讓彼此沒有距離,不可思議。
俄亥俄州中國中心的彭士杰先生1994年來到中國,創立並擔任美星倉儲物流(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同時擔任上海美國商會主席,該商會代表1400家在華投資的美國公司,是亞洲最大的美國商會。同時他爲中美兩國經貿做了很多實際工作。
二年前彭士杰先生和俄州政府聯合創辦了該中心,目的是作爲中美之間的橋樑,進行兩國在貿易、旅遊、運輸、敎育和投資方面的交流;
該中心成立後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企業論壇,考察和培訓等,彭士杰先生更想做的一件事是今年是湖北和美國俄州建立友好關係整三十年,他十分希望俄州州長能前往中國,因爲現在經濟不好,州長不願意拿出額外開支,我自吿奮勇提出我願意做這個穿針引線人,湖北省和俄州有三十年建交歷史,又正逢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喜日子,現在中國企業要進入美國,我們應該組織一個投資招商團。我撥通了俄州州立大學的電話,我也撥通了州政府辦公室的電話,也許能成全這件事,像彭士杰説的這就是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