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從看“跪羊圖”想起…-克城慈濟人文餐宴有感

 

        今天下午,應一朋友之約,去Performance Arts Center of Cuyahoga Community College 參加慈濟舉辦的名爲“Journey to Great Love” 的兩小時演出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演出有舞蹈與歌唱,還有朗誦與手語節目,有的是專業, 有的是業餘。其中,第一個節目“跪羊圖”深深地感動了我。表演者通過簡單而清晰的舞蹈與演唱表達出子女對父母的行孝與感恩。
        中國有一句古訓:“父母在, 不遠游。”也即子女應在父母身邊盡孝。古代,當有人因謀生,做官或戌邊不得不離開家時,往往用“忠孝不能兩全”來解釋自己的選擇。那時,沒有像今天發達的通迅設施,只能靠書信來傳遞消息。倘如在戰亂中,往往杳無音信達數月甚至多年,故而古人有家書抵萬金的感嘆。
        時代變化了,那種幾世同堂,父母同成年子女同在一屋檐下的傳統家庭生活方式已基本解體。尤其是我們這些來到海外的游子,遠隔家鄉千山萬水,能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爲數不多。記得剛來美國時,同生活在老家的母親通信,一個往返需要一個月時間。後來,縣城開通了國際長途電話,每次約好時間,老人趕到縣城等電話。每次,在電話里,母親都很激動,她反來復去也就是幾句平安話和我的情况簡報。她通完電話一夜無眠,又在算下次打電話的日子。那時,三美元多一分鐘的電話費對我這個靠一點TA的學生來講是非常昂貴了。
        後來,我工作了,家鄉能裝電話,我也給母親裝了電話,可以常打電話。母親來美兩次, 最後一次住了近一年。回去不久即因患癌症,進入晩期,全家回國探望,也成了永別。現在,電話費只有二三美分一分鐘了,可我已無法再給母親打電話了。
         自從自己有了孩子,才眞正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那種無條件的愛, 那樣水泄沙中密密匝匝的牽挂。也進一步理解孟郊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也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不能等的事是盡孝。去國多年,聽過很多國內的流行歌曲,其中一首”常回家看看”,我一直喜歡,只是每次聽時,心中有揮之不去的惆悵與遺憾,自己已無法按歌中所唱的去做了。
        到演出接近尾聲時, 歌手殷正洋講他剛下飛機,正在十二小時時差中, 嗓子有點啞。不過, 同那些在非洲連鞋都沒有的穿的人相比,他很感謝有這時差的經歷了。他的廖廖數語讓我回想走過的路,有很多要從內心感謝的人與事:啓蒙老師,兒時玩伴,求知導師,分享快樂與共擔困難的朋友,在心緒低落時一句理解與鼓勵的話語或一個善意的微笑……
        然而,現代竟爭社會, 似乎太強調個人的奮鬥與拼搏, 張揚個性, 而淡忘了得到過的扶持; 而快節奏生活, 每個人又都有很多壓力與責任,心氣也易浮躁。常常讓我們報怨的東西很多(老闆,同事,朋友 甚至自己的孩子與配偶),我們很難得有時間靜下心來,梳理一下兒應感激的人與事. 人生無常又短暫, 其實,在感激與報怨之間,往往是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已。
        我很感謝那位朋友的邀請,演出的主題是“人文餐宴”,兩小時的演出, 對我不算“餐宴”, 更似在夏日里的一絲拂面清風。
夏訓茂 2006年4月9日深夜草

慈濟提供圖片 攝影張廖美鈴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