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克里夫蘭: 音樂這邊獨好!

 
 清新,本報讀者,六年前來到克里夫蘭,他第一天下飛機到克里夫蘭,坐在出租車里問司機,克里夫蘭什么最好,司機想了一下説,EVERYTHING IS GOOD。他今天體會到,克里夫蘭是眞的好,有好的音樂廳,有博物館,好醫院,而且風平浪靜,生活,住房指標都很適中,在英國人眼里,克里夫蘭被評爲美國最佳居住城市。清新他本人在Case搞硏究工作,業餘愛好音樂。他爲本報讀者寫了一篇好文章,和大家分享。(編者按)

克利夫蘭交響樂團
  1999年,我由芝加哥大學遷到克利夫蘭凱斯大學醫學院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就有心拜訪克利夫蘭交響樂團。久負盛名的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是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一般説,這五大交響樂團是: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和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當然,美國還有其他著名樂團。
  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創建于1918年,以賽佛倫斯音樂廳(Severance Hall,(題圖) 爲其主演出廳,坐落在克利夫蘭博物館區與凱斯大學之間。音樂廳左邊是緑草茵茵、碧波漣漣的小湖和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圖2),

右側和背後就是凱斯大學。克利夫蘭交響樂團與中國有着良好關係,1998年到北京演出,由著名指揮多納依指揮,演奏了該團保留曲目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等作品。江澤民、李嵐清、吳儀觀看了演出。
  可惜1999 - 2001年賽佛倫斯音樂廳內大事修繕,直到2003年凱斯大學來了新校長Hundert, 托他之福,一連三年在Severance Hall呤聽了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演出。新校長來後熱中社交,每年年初在Severance Hall請社會名流、大富翁和校友會校友,以及學校師生員工聽音樂。我們只交$10,就可聽音樂並招待晩點水果,大家都很高興。
      今年一月二十三日的演出是荷蘭靑年小提琴家Janine Jansen及克利夫蘭交響樂團伴奏的專場音樂會。她是荷蘭小提琴新秀,“時代”雜誌(Times) 在2004及2005年對她都有所報導,她拉的維瓦爾第的“四季套曲” 頗爲出名。不過中國人對她都不熟悉。但一進主演出大廳(圖3),

拿到演出介紹,我立刻十分高興,因爲她要拉奏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及舞曲《睡美人》。而我兜里的iPod正存放着這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是世人熟知的,而他的兩首鋼琴曲及小提琴曲,也是使他列入世界頂尖作曲家的光輝樂曲,這就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及《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四年前買了有這兩曲的CD盤,去年又放到我的iPod里,經常聽聽。於是立即掏出iPod,讓朋友先聽爲快。演出開始前,我先數了數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演出人數:32把小提琴,11把中提琴,10把大提琴,八個低音提琴,一個竪琴;十二個木管,七個銅管;七個打擊樂器。共八十八位伴奏,一位指揮,可謂陣容強大。據介紹,克利夫蘭交響樂團演出最多可超過一百多人。


     Jansen (圖4, 由web下載) 的演出以英國作曲家沃爾頓的樂曲開始,演奏細膩流暢。高潮當然是隨後的兩首柴科夫斯基的樂曲。當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的第一樂句拉響時,它特有的小提琴韻味,加上俄國民謡的地方樂曲色彩,讓我仿彿走進了柴科夫斯基的俄羅斯家園。Jansen的演奏確實不錯,她年靑,充滿朝氣,身材姣好, 演奏時雙手及全身隨音樂搖擺扭動, 旣好看又動聽, 正適合演奏這首時而歡快富有活力,時而哀愁略帶傷感的曲目。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伴奏也是不負盛名,小提琴的悠揚抒情與交響樂團的蕩氣回腸交相輝映,把這首世界名曲的優美旋律表現的十分到位。柴科夫斯基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不愧爲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而其他三首是:貝多芬的D大調、門德爾松的e小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Jansen在拉奏其華彩樂段時,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停止了伴奏,就見她一人的小提琴在飛快地拉奏,那激越高昂充滿激情的優美旋律,在她手指下流淌,它歌唱靑春,歌唱生命,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只可惜在拉到最高音處,她拉紕了一個音符,也可能是太激動所至。我相信我的耳朶和聽力,不會聽錯。記得以前看CCTV轉播在香港的中秋晩會,我聽到劉詩昆彈紕了一個音,隨後看録像,的確如此。不過,Jansen整晩演奏除此之外,都是完美的。那規模宏大的第一樂章,體現了俄羅斯歌曲寬廣動人的氣息;第二樂章如抒情曲,旋律略帶傷感,眞摯動人;第三樂章活潑輕快又激動人心,具有俄國民間舞曲特色,明朗而富有詩意,旣有抒情又有激情,十分感人。第三樂章這一段音樂是我最愛聽的!
一邊聽演出,一邊想到中國導演陳凱歌於2003年的電影《和你在一起》。電影描 寫一位小提琴神童劉小春時,在最關鍵之處用上了柴科夫斯基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此時的音樂大大加強了小提琴少年的感恩心情,而電影畫面則爲音樂作了最好注解。電影《和你在一起》是近年國內少有的大量以古典音樂為主要配樂的電影。當劉小春面臨國外大賽的關鍵抉擇時,他發現小提琴導師余敎授的欺騙與自私,而父親(劉佩琦扮演)竟然不是生父,父親爲不妨礙兒子發展決定回鄉時,他放棄比賽奔到北京車站,在大廳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雖然有點好萊塢色彩,難以想象在如此嘈雜的大廳居然可以拉小提琴,但樂曲響起,大多數觀衆仍然被音樂感動,也不能不被感動。那第三樂章激越高昂的音符,自然而然地引發你的感恩、報恩思緒。那眞正的父子親情,在中國古語是以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來形容的。而這段音樂被用得恰到好處,恰當其時,比語言更好的表達了感恩心靈和激動心潮。以音樂的應用而言,導演陳凱歌、音樂主創趙麟、小提琴演奏李傳韻無疑都是成功的。當時22歲的大陸新崛起的小提琴神童李傳韻擔任電影全片的小提琴獨奏,其演出無瑕可擊。

 


    不過,像這樣$10的音樂會,我們可能再也聽不到了。校長Hundert已于兩周前宣佈辭職,原因在于他把大把的錢用到人文科學及社交,自然科學硏究經費虧損了四千萬,上百名敎授吿他,鬧得無法收場。從音樂會的角度,我挺惋惜他。他只是沒趕上好年頭,美國經濟不行。否則,大富翁聽了音樂,一高興拿出大把票子,局面也未可知。


郞朗在賽佛倫斯音樂廳(Severance Hall)
郞朗上周(三月二十七日)在賽佛倫斯音樂廳有一場鋼琴獨奏,票價由$20到$95不等。我原以爲他是在 Reinberger Chamber Hall (室內樂演奏廳,

 )

演出,此廳也在賽佛倫斯音樂廳,但在主演出廳樓下,規模小些,但裝飾頗好。但後來知道,郞朗是在主演出廳演出。一進大廳,一樓至三樓加上包廂2000多人的大廳幾乎是席無虛座,三分之二爲美國人,三分之一爲華人。 郞朗今年二十三歲,已是世界級的鋼琴演奏家,他是第一位與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及多個世界超級樂團簽約的中國鋼琴家。去年十月布什邀請他在白宮作鋼琴獨奏表演,他還在德國爲德國總統和胡錦濤作鋼琴獨奏,今年夏天世界足球賽已邀他在開幕式演奏鋼琴。


        郞朗的演出單上列出了從奧地利的莫扎特、波蘭的肖邦、德國的舒曼、俄國拉赫瑪尼諾夫,到匈牙利的李斯特,看來郞朗有心將各國各民族、不同風格的鋼琴曲奉獻給克利夫蘭的聽衆,也作爲在美國首場演出的才藝展示。演出是以輕柔舒緩的樂曲開始,郞朗的確顯示了他行雲流水、嫻熟流暢的彈奏技巧,成熟老練、瀟灑自如的舞颱風格。從望遠鏡里看到他胸有成竹的面部表情,十指時徐時緩的彈奏,外套黑西裝,里着中式立領白襯衫,有六個大盤花扣,顯得大於他的年齡。中間休息後,舒曼的《童年情景》的十三首樂曲把大廳帶入歡快的氣氛之中,特別是第七首《夢幻曲》是全世界婦孺皆知的名曲,主題簡潔動人,旋律婉轉流連,跌宕起伏,抒情而富幻想的色彩,讓人熟記于胸。大廳里有不少中國父母帶着五六歲,十來歲的孩子,想必都是讓學鋼琴的小孩來拜見他們的郞朗大哥哥,學習這位天才楷模。而這首《夢幻曲》也必定是他們必練的鋼琴課!《童年情景》的全部十三首樂曲標題分別是:
"異國和異國的人民"、"奇異的故事"、"捉迷藏"、"孩子的請求"、"無比的幸福"、"重大事件"、"夢幻曲"、"爐邊"、
"竹馬遊戲"、"過分認眞"、"驚嚇"、"孩子入睡"、"詩人的話"。



      演奏的高潮,當然是壓軸的李斯特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其實我在web上看他的演出單時,已猜到這曲子必定是他演出的高潮,因爲李斯特的這首匈牙利狂想曲彈奏技法難度高,思想情感上傾注了他對匈牙利民族的深厚感情。樂曲一開始音調沉重,仿彿是首匈牙利民族處于奧地利帝國的統治之下的悲歌。隨後樂曲升調緩緩開朗,主題經過反複變奏,情緒愈來越歡快,表現出李斯特對祖國的強烈感情。郞朗的演奏激情奔放,望遠鏡中看到他表情豐富,雙手交錯,十指翻飛,有時左手由低音區跨過右手高音區, 到更高音區彈奏。在華彩樂段時, 鋼琴的各個音區似乎都被彈奏,音樂效果得到最爲充分的發揮。最後,急速的民族舞蹈樂曲將演出推向了最高潮。曲子的高難度,也讓彈奏高手盡情發揮,使演奏技巧得以充分表現。郞朗選曲選得好,選得對。有篇報導説郞朗回憶他第一次聽到鋼琴的情景:那是在電視上,卡通系列片《貓與老鼠》中的貓湯姆演奏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可見《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確是郞朗的最愛,他也彈的最好?。
     暴風雨般的掌聲喝彩中,全場起立,鼓掌再鼓掌,郞朗輕聲説了幾句,加演了中國樂曲帶有廣東色彩的《平湖秋月》。又再加演了新疆風格的樂曲,聽衆還不罷休,郞朗什么也不説,開始彈奏。第一樂句出來,我就知道,那是《野蜂飛舞》,是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名曲,一般是鋼琴高手爲炫耀自己的高超技巧而彈奏的。想象一下大群野蜂振翅疾飛的情景,郞朗那極速的彈奏雖然只有兩三分鐘,似乎讓人要停止呼吸。郞朗以這歡快詼諧的曲目,結束了這場演出,留給觀衆以美好的回憶。(賽佛倫斯音樂廳的內裝修以古希臘式繪畫爲主,如下二圖)



 


    聽郞朗演奏,自然想到另一位中國靑年鋼琴家李雲迪。在網絡上看到一篇美國音樂人寫的文章,挺有意思,標題爲《朗朗與李雲迪:中國鋼琴家的陰與陽》。文中説:“他們是當今世界最受關注的兩位靑年鋼琴家,都是中國人,都是21歲(注:2004年)。乍一看,朗朗與李雲迪就像一對出生時即被拆散的雙胞胎”。全文貶“郞”褒“李” ,十分明顯,李雲迪低調而郞朗張揚。以郞朗每年一百多場演出而言,似乎有點象。我家中有李雲迪演奏李斯特的DVD和CD,DVD的末尾有李雲迪的談訪,李雲迪確實謙和而低調。不過,以郞朗這場演出而論,我看不出郞朗有多張揚。在美國,不張揚能勝過張狂的美國人嗎?願郞朗張揚,而不張狂。願李郞二位,一路走好,在中國,在西方再創輝煌。順便説一句,世界頂級的小提琴演奏家以色列的伊扎克?帕爾曼,五月將在賽佛倫斯音樂廳演奏,其票價是$30-$150。在美國這個金元帝國,票價也多少相當于藝術價値。郞朗似還有長路要走!
賽佛倫斯音樂廳今年已建成七十五年了,應該感謝賽佛倫斯家族在克利夫蘭捐贈音樂廳所做的善事!

《大地之歌》回蕩在夏日的“繁花音樂中心” (Blossom Music Center)
  盛夏夜晩,繁星點點。“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唯有音樂能助您消夏!
  克利夫蘭交響樂團不僅在賽佛倫斯音樂廳演出,他們夏天還走出音樂廳,到克利夫蘭城南25哩的Blossom Music Center (“繁花音樂中心”) 演出。此地在一個國家公園邊上,地勢開闊,可容上萬人,一夏天要在此安排幾十場演出。雖有帶棚頂的演出廳和觀衆坐席,絶大多數觀衆是在緑草覆蓋的斜坡上席地而坐。(下二圖均由web下載)
 



      2003年,我們硏究組在一位克利夫蘭音樂學院畢業的碩士Ms. Emily Collins建議下,來到這演出中心。大家都帶着毯子和吃食,在緑草上圍坐,邊聊邊交換吃食,中國的各種食品是最受歡迎的,扠子、筷子或乾脆用手,好不熱鬧!夜幕降臨,音樂響起,今天演出的是聖?桑的《動物狂歡節》、穆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和馬勒的《大地之歌》。《動物狂歡節》是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絃樂組曲。在《動物狂歡節》中,十三種動物被作者以生動的樂曲一一描繪,仿彿在熱鬧的節日遊行行列之中。第十三曲《天鵝》是整部組曲中唯一一首優雅、溫柔的小曲,與其他各曲形成鮮明的對比。一般認爲《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樂,竪琴伴奏仿彿微波盪漾在清澄的湖水之上,描繪出天鵝高雅的神姿,及安詳的浮游時的情景。
  而《大地之歌》則使我聽之汗顔:這是我第一次聽世上唯一一首根據中國唐詩創作的交響樂!我想,這是Emily的一片心意,讓中國人在美國聽聽以中國古詩的意境譜寫的交響曲。以前我雖知道馬勒的《大地之歌》,卻從未聽過。馬勒(Gustav Mahler) 1860年生於奧匈帝國的波希米亞,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浪漫主義作曲家和指揮家。他的交響曲作品氣勢磅礴,他的指揮藝術深刻嚴謹。到1906年,馬勒已經功成名就,創作了第一至第八交響曲以及其他樂曲,指揮過無數場演出。馬勒早就被任命爲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指揮,後兼任院長,標誌着他在音樂事業上公認的成就。但1906年馬勒心臟出了毛病,不滿五歲的長女又夭折。難以承受的打擊使馬勒身心交瘁,壓抑、孤獨,精神和身體都到了崩潰的邊緣。正是這個夏天,朋友送來了《中國之笛》詩集。中國唐詩啓發了他,頓時徹悟:大地是萬物之母,是一切價値的根源,人的生生死死不過都是自然的造化,又何必執著旦夕禍福而自尋煩惱呢?詩集與他的心境十分契合。心結一解,他就搆思《大地之歌》,選出幾首唐詩,使西方交響曲與中國唐詩交相輝映,融合聲樂與器樂,配上副標題:《一個男高音與一個女低音聲部與管絃樂的交響曲》。
  《大地之歌》包括六個樂章:第一樂章《愁世的飲酒歌》,歌詞選自李白的《悲歌行》;第二樂章《寒秋孤影》,歌詞選自錢起的《效古秋夜長》;第三樂章《靑春》,歌詞選自李白(?)的不明詩篇;第四樂章《美女》,歌詞選自李白的《採蓮曲》;第五樂章《春天里的醉漢》,選自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第六樂章《永別》,歌詞選自孟浩然的《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止》和王維的《送別》。其中,第二、第三樂章所據唐詩原詩和作者長期無人知曉,成爲音樂“斯芬克司”之謎,音樂界尙有爭議。我是音樂門外漢,只想從音樂和已確認的詩句嘗試理解馬勒的初衷。
  整個《大地之歌》,要演奏一個半小時,當天沒演奏整曲。第一樂章《愁世的飲酒歌》,李白的《悲歌行》有言:“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受!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音樂似乎悲憤激越,又有些憤懣不平。高昂的男高音歌唱時,抒發出某種不平和絶望,據説馬勒本人親自加寫了名句:“生與死並皆黝深難測!”(當然,這是事後查書所知。) 第四樂章《美女》詞取自李白的《採蓮曲》,由女中音伴唱:“若耶溪邊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岸上誰家游冶郞,三三五五映垂楊。”在木管、小提琴伴奏下,女中音輕柔地歌唱,表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少女在溪邊採蓮,少男在垂柳間心意盪漾。第五樂章《春天里的醉漢》與第一樂章都屬豪放的飲酒歌。《醉漢》選自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處世若大夢,胡爲勞其生?……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音樂不大穩定,似在刻劃醉酒人的神態,借酒澆愁者如醉似省,一時輕快一時抑鬱,音樂表現得很形像。第六樂章《永別》取自孟浩然和王維的送別詩,特別是王維的《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但去末休問,白雲無盡時。” 似是吿別塵世的斷腸哀歌,音調悲切。馬勒本人在最後親自又加了歌詞:“親愛的大地,鮮花在春日里再度開放。鮮花遍野直到永遠,永遠,遠方輝映蘭光,永遠,永遠。”
歌聲漸漸消逝,“永遠”反復吟唱七次,仿彿吿別人世,與大地訣別。
  馬勒當時已寫完第一至第八交響曲,但他不願把《大地之歌》列爲“第九交響曲”,因爲這似乎是個不太吉利的數字。音樂前輩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德沃夏克都是在完成“第九”後辭世。後來馬勒確實完成了“第九” ,不久他于1911年5月 18日離開人世。同年11月《大地之歌》在慕尼赫首次演出,1998年德國交響樂團來華演出《大地之歌》,這也成爲對馬勒的永久的深切懷念。
  由於馬勒創作《大地之歌》的歌詞選自德國漢斯?貝特格《中國之笛》。而貝特格又是參考了漢斯?海爾曼的《中國詩歌》,法國人戈蒂埃的《玉書》及丹尼斯的《唐代詩歌》。因第一譯者並不精通漢語以及唐詩翻譯的難度,加上法語德語或英語翻來翻去,錯上加錯,特別是法國人戈蒂埃譯筆非常自由隨意,而且粗心大意,譯詩中有許多明顯的錯誤,有的完全失去了唐詩的原貌。譯者還加上個人情感與思想,這些詩歌應稱爲譯者的再創作再托名。考證這些唐詩的淵源,對於我們理解馬勒的音樂並沒有什么實際幫助。重要的是馬勒從原先西方的人與自然的對立,在音樂創作中多少轉變爲中國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由對死亡的恐懼和人生命短的哀嘆,到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人終有一死,或早或晩,無法抗拒。儘管人生短暫,美景轉瞬即逝,但藍天依舊,鮮花常開,大自然的新陳代謝永遠循環,永不停息。
  《大地之歌》在“繁花音樂中心”演奏,確實名符其實:克利夫蘭冬天雖長、白雪皚皚,但春天降臨,大地之歌迴響,“繁花音樂中心”依然繁花似錦,天空還會清澈蔚藍。

克利夫蘭的搖滾樂博物館 (Rock in Roll Hall & Museum)
 


 


   我對搖滾樂沒有興趣, 只是寫克利夫蘭的音樂, 而不寫克利夫蘭搖滾樂博物館, 似乎説不過去。克利夫蘭搖滾樂博物館在美國就此一家, 搖滾樂“粉絲” (fans) 將這里看作他們的聖地。上左照片就是由華人著名建築家貝侓銘設計建造的搖滾樂博物館。其外形與他在法國盧浮宮造的三角形建築,別無二致。我進去過一次, 門票$15。里面搖滾樂噪聲如雷, 震耳欲聾。花麗狐騷的顔色,亂七八糟的擺放,各朝各代的搖滾歌星、搖滾樂隊的各種或大或小的紀念品, 從汽車、樂器, 到衣服、褲子, 從照片到電影, 凡他們用過的、穿過的、唱過的、彈過的, 林林總總, 一應俱全。
從博物館出來,我深深地嘆了口氣,心想我以後再也不會來了吧?!
  您説呢?
***** ***** ***** ***** ***** ***** ***** ***** ***** *****
附録:
文中照片除注明下載自網站外,均爲我所攝。
如果您有興趣聽一小段剛纔介紹的樂曲片段,請點擊下列網站。然後點擊小喇叭,您會欣賞到這段樂句。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2305.htm
李斯特 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30804.htm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 野蜂飛舞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1703.htm
馬勒和《大地之歌》 http://www.guoxue.com/ddxr/dadizhige/dadi002.htm
或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1404.htm
Jansen網站 http://www.janinejansen.com/music/index.html
郞朗網站 http://www.langlang.com/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