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克城消息
|
|
搭建友誼橋樑,促進國際敎育交流合作
|
|
|
|
|
2006年2月28日上午,美國克利夫蘭新當選市長Frank G.Jackson先生在市政廳辦公室會見了來自中國北京市的六一中學校長王涵先生,雙方在誠摯友好的氣氛中就進一步加強克里夫蘭和北京兩個城市之間的敎育交流,建立多角度深層次的敎育合作關係達成許多共識。
Jackson先生對王涵校長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他對加強北京與克利夫蘭兩個城市之間的敎育交流與合作表示出很大的興趣,表示正在考慮通過敎育儘快提陞克利夫蘭市人口素質,以適應城市産業結構調整及提陞城市綜合競爭力,他希望就敎育技術方面的問題聽取北京市方面的經驗和建議。
王涵校長對市長在百忙中安排時間見面表示感謝,隨後向市長介紹了北京在敎育國際交流方面的發展情况,着重介紹了北京從2004年起開始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敎育博覽會並向市長贈送了有關博覽會資料,希望市長先生能夠組織克利夫蘭地區的相關企業與敎育機構組團參加2006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敎育博覽會,並以嘉賓身份出席本次博覽會。市長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詳細詢問了敎育博覽會的有關議題和內容,非常希望在隨後北京市敎育委員會主要官員訪問克利夫蘭期間就上述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磋商。
王涵校長繼去年5月首次訪問克利夫蘭,與克市歷史悠久的著名私立學校——Hathaway
Brown聯合發起組建國際性學校組織“世界學堂聯盟”後,在短短一年間,實現了兩所學校之間校長、敎師和學生的互訪,並推動了兩校在課程改革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雙方的成功合作證明,這種國際間的敎育合作對培養適應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要求的現代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次來訪,王涵校長除與市長洽談克利夫蘭市與北京市兩市之間的敎育合作與交流問題外,還分別與Solon敎育局局長、US學校校長等敎育界人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就美中敎育交流達成了許多新的成果。
2006年2月27日下午王涵校長與Solon市敎育局局長、局長助理舉行了會談。王涵校長向局長重點介紹了北京在開展國際敎育交流方面的一些做法,並對Solon市敎育局對六一中學美國分校建立所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局長爲這次會談專程從外地趕回,他對王涵校長提出的合作建議有很大興趣,特別對交換敎師和學生的項目具體詢問了合作細節。同時願意近期訪問北京作進一步的交流。
除Solon市敎育局以外,王涵校長還與Strongsville市敎育局局長進行了會面,雙方對彼此之間開展敎育合作項目均表示出興趣,有意進一步溝通接觸。
訪美期間王涵校長與六一中學美國分校的合作方美國克利夫蘭當代中國文化協會主要負責人舉行了多次會談,根據合作協議內容,具體達成了雙方2006年合作備忘録並簽字生效。備忘録中重點規定了2006年雙方在敎師、學生等人員交流方面的具體內容及經費安排。本着積極、穩妥的原則,雙方在第一階段的合作將更加重視項目的質量,以確保合作順利推進。
除與克利夫蘭敎育官員會面外,王涵校長還廣泛與當地的學校進行廣泛接觸。王涵校長與克利夫蘭當地著名的私立學校University
School的總校長、校區校長、中學校長等舉行了兩次會談並就雙方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2006年2月15日王涵校長與友好學校——HB學校全體校長舉行工作午餐,感謝HB方面爲接待六一中學派出的10位敎師訪美所做出的巨大努力。雙方就進一步開展的合作項目進行了探討,HB方面將派出敎師和學生赴六一中學參觀學習。HB學校最近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徵詢全體敎師、家長和學生的意見,結果是“100%的敎師和學生都願意來中國學習與交流,認爲這種交流有很大收穫”。兩校共同希望近期開展實時敎學交流平台,以促進這種交流的經常化。
王涵校長在訪美期間還廣泛接觸在美華人,其中不乏在美國具有很大影響的華裔成功人士,如全美十大律師的黃唯女士等。在美華人非常重視子女的中文敎育,千方百計希望子女能夠有機會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並爲此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但限于環境,效果並不理想。大家對北京市六一中學舉辦的以漢語敎學和中國文化爲主要內容的夏令營和短期學習表示出強烈的興趣。
在短短兩周的訪美行程中,王涵校長廣泛接觸了克利夫蘭市的敎育官員和敎育界同行。通過訪問,王涵校長認爲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美中兩國貿易往來的不斷加強,美國當地對漢語學習的需求在迅速增加,這對於加強克利夫蘭市與北京市的敎育交流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相信隨着這種交流的不斷加深,兩座城市之間的敎育合作與交流將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有1300萬人口,其中基礎敎育人口154萬人,分布在2000多所中小學及1800多所幼兒園中。北京市共有十八個區(縣),每個區縣都有自己的敎育行政部門。北京市的基礎敎育實行的是市區鄉三級政府負責制。中小學幼兒園的國際交流主要由區縣敎育部門管理。
衆所周知,中國在2001年加入了世貿組織,北京在2002年又贏得了2008年奧運的舉辦權。北京市政府決定要在2008年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並決心把北京建設成爲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北京旣具備敎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大環境,同時也具有開展敎育發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推動力。
據北京市敎育委員會耿學超主任介紹,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中,北京市的中小學與二十多個國家的近百所中小學建立了比較固定的友好關係,與全世界數十個國家的上千所中小學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其中比較受中小學歡迎國際交流模式有:
1、
短期考察訪問。這種交往由校長、敎師進行,有時也可以吸收學生及學生家長參加。可以就某一專題內容進行專項考察,也可以是內容廣泛的一般性訪問,主要目的在于實現中外學校之間的一般性瞭解,時間爲一至二周。
2、
夏(冬)令營及短期培訓。這種交往以學生爲主,由學校有組織地進行。有時可以吸收學生家長參加,也可兼顧娛樂性及知識性,也可每次活動的內容有所側重。時間一般爲兩到六周,一般在寒暑假期間進行。
3、
國際競賽、比賽。這類活動除個別領隊、敎練外,全部由學生參加。學科比賽,科技比賽一般不超過10人,由具有參賽資格的學生參加;體育比賽視比賽的具體運動項目而定,最多可達數十人。
4、
雙邊、多邊的國際會議。從與會人員看,這類活動旣包括老師、校長,也包括敎育官員、敎育科硏人員,甚至學生;從會議形式看旣包括學術會議,也包括專題論壇及專題硏討會。從會議內容看,旣包括敎育敎學的經驗交流,也包括敎育科學硏究成果的交流,甚至也可以包括靑年學生對和平、發展、文化、環境等問題的認識的交流。
5、
學生交換。學生交換指的是一方的學生到對方學校隨班就讀半年以上的活動。北京市每年有200多名學生到歐美各國去隨班就讀,多數在母語爲英語的國家就讀。除了交流學生外,還有大量的中小學生自費在國外學習,當然北京市也接受了上千名自費來京學習的非交換項目的學生,同時還有6000多名隨父母來京長住的外國中小學生在北京學習。
6、
敎師交換。敎師交換指的是一方敎師(包括校長等管理人員)到對方學校工作及進修。一般由接待方解決外來敎師的食宿、交通費用,也有提供相當于接待方敎師工資水平的費用的。中方接待學校一般均能提供高於中方敎師工資的接待經費。
7、 建立校際友好關係。這里主要指的是比較固定的雙邊交流關係。其特點是以協議方式確定關係,交流項目等,內容廣泛,有定期活動。
北京市六一中學是北京衆多中學中在國際敎育交流方面成績突出、影響廣泛的學校,並得到了敎育部、北京市敎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市敎委耿學超主任、對外交流和交流處宋立軍處長等領導一直關心着學校的國際化發展並給予指導。
北京市六一中學一直堅持特色化、精品化、國際化的辦學方向,積極開闢海外敎育基地,以中國優秀傳統敎育吸引並服務于外國留學生,融匯東西方敎育傳統,不斷創新辦學模式,提陞學校辦學品質,在國際化辦學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贏得了國內外敎育同行的普遍關注和贊譽。
北京市六一中學率先在克利夫蘭市建立分校,這是中國北京基礎敎育界在國外開辦分校的創舉。爲與世界各國敎育同行共同構建新型跨文化國際敎育交流機制,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王涵校長倡議發起組建由各國優質學校互動交流的“世界學堂聯盟”。2005年10月12日,以“共享全球優質敎育資源,培養國際視野現代人才”爲主題的“世界學堂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市六一中學隆重召開,韓國、美國、加拿大、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優質學校代表會聚六一中學,共同參入“世界學堂聯盟”合作計劃,目前申請加入該計劃的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此外六一中學還承辦了“六一中學杯”第六屆北京國際武術邀請賽;和世界上30余所學校和敎育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經常互訪和交流;通過夏令營、短期學習、學歷敎育、交換學生等多種渠道,提陞學校國際化程度,僅2004年以來就有來自世界20余個國家的2000多名敎師和學生到六一中學學習。目前學校正在嘗試在高中年級建立“國際敎育班”,建立與國外優質高等敎育直接對接的辦學模式;同時以美國分校等海外敎育基地爲橋樑,每年派遣敎師和學生到國外交流學習。六一中學已成爲首都基礎敎育對外合作與交流的窗口學校,正向國際化精品示範學校快速發展。
王涵校長認爲學校敎育國際化的總體目標應明確定位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人才上,而非簡單意義上的接收外國留學生數量指標或語言學習。《第44屆國際敎育大會宣言》明確指出:“在靑少年中開展國際敎育是爲了使靑少年在對本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瞭解別國歷史、文化、社會習俗的産生、發展和現狀”,在此基礎上“擔負起全球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基于這樣的認識,王涵校長認爲學校敎育國際化應致力于探索幫助本校學生深刻認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並以此爲特色吸引和服務于外國留學生;不斷開闊中外學生文化視野,學會理解、尊重和欣賞異域文化;培養具有人類共同高尙情操的全球化公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兩國基礎敎育各具優勢,如能把中國敎育的優良傳統與美國敎育的現代化成功地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就能創造出更新更好的基礎敎育體系,旣可以造福于美國人民,也可造福于中國人民,實現中美敎育合作的雙贏。 |
|
|
|
|
|
|
|
|
|
|
|